張 琪 陳 琳
【摘要】我國高師院校開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已有二十余載,課程內容日益豐盈,地位不斷提升。相比之下,課程內涵建設較為遲緩,這種失衡,導致過去積存在教育技術課程中的定位不清、教學內容不規(guī)范、教學方法不科學等根本性問題,變得愈發(fā)突出。在師范院?,F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改革以及教材建設中,作者探索了一套較為成功的做法,并在實踐中得以運用。
【關鍵字】現代教育技術;師范院校;課程改革;實踐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07—0043—03
“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制高點與突破口”(陳至立,1998),作為培養(yǎng)未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師范院?,F代教育技術課程,肩負著一定的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的重任。高師院校開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早期稱為電化教育課程)至今已有二十余載。從80年代初的師范生選修課程發(fā)展到90年代的公共課程,再發(fā)展到21世紀教師教育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課程內容日益豐盈,地位不斷提升。相比之下,課程內涵建設較為遲緩,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建設遠遠滯后于實踐需要,這種失衡,導致過去積存在教育技術課程中的定位不清、教學內容不規(guī)范、教學方法不科學等根本性問題,變得愈發(fā)突出。我們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改革以及教材建設中,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 課程理念:強化應用、拓展能力、彰顯創(chuàng)新
課程改革以理念的革新為其先導,是理論層面上對課程重新思考的結果,它引領課程教學的基本方向。當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要求廣大教師由關注技術和淺層次使用技術向關注能力、關注信息技術與課程優(yōu)化整合方面轉變,課程教學要適應并充分反映這些要求。在全面把握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性質和發(fā)展趨勢基礎之上,提出以下課程理念:
1 “強化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應更多的強調“應用性”,強調未來教師職業(yè)素質的完善[1]。要把提高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重要性的認識、自覺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作為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改革首要任務。教師應力求將教育技術理念融入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身體力行的向學生展示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教學的支持,使學生真正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踐者和傳播者。
2 “拓展能力”。毋庸置疑,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中,能力的培養(yǎng)是第一位的。教育技術能力包括媒體應用能力、資源開發(fā)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課程整合能力、研究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F代教育課程要緊密圍繞培養(yǎng)學生能力展開,走出過去一味從教育技術學科本位出發(fā),使能力培養(yǎng)極端化的誤區(qū),讓未來的人民教師成為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行家里手。
3 “彰顯創(chuàng)新”?,F代教育技術處于飛速發(fā)展與變革之中,不斷有新媒體、新觀念涌現。只有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式上不斷更新,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才能不辱使命。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是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改革的主旋律,又是其保持生機與活力的源泉。
二 教材建設:時代性、高質量、立體化
改革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關鍵措施是狠抓教材建設。必須把教材當作一項系統(tǒng)工程周密設計,盡快推出一系列適應時代新要求的教材。所編的教材要有全國公認的高質量和權威性,這樣才能有效減少以往教材編制方面的低水平的重復。
1994年,由全國6所高師院校教師奮戰(zhàn)一年多完成的《現代教育技術》[2]出版,這是全國首次以現代教育技術命名的教材。之后對教材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訂,于2002年正式出版了基于數字化平臺的《現代教育技術》(第二版)[3]。自2003年起,著手醞釀新一輪的教材建設,于2006年出版了新版《現代教育技術》[4],并被教育部批準為“十一五”國家級高等學校教材。新出版的《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以下鮮明特點:(1)教材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脈搏,內容充分反映了現代教育技術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的先進成果,學生通過系統(tǒng)學習,走上工作崗位后具有一定的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的能力;(2)教材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結合,理論教材與實踐教材結合,意識、觀念、技術和方法綜合培養(yǎng)的結合,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3)教材參照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使得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相銜接;(4)文字教材、多媒體課件和互動網絡課程相得益彰,為學生拓寬視野、自主學習、協(xié)作探討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支持。
三 教學方法:干線通達、實例跟進、遷移提升
2001年《現代教育技術》成為我校重點建設課程,2008年評為精品課程,每年受教學生數千人。課程內容多、要求高與課時少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一直以來,我們致力于教學方法上的總結和革新,相應開創(chuàng)了“干線式”方法[5]。
“干線式”可用以下特點概括:(1)干線通達。緊密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設計教學,強調在吃透學生已有知識、能力基礎之上確定教學內容,提煉出一般的方法向學生推介,從而大大壓縮課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實例跟進。用精心構造的實例作為一般方法的補充,用典型案例和生活中的情景加深學生對一般方法的理解;(3)遷移提升。追求立意高的實踐教學,以設計性實踐和綜合性實踐為主,讓學生在協(xié)作、研究的基礎上完成,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使其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學會創(chuàng)造。
四 教學評價:激勵、多元、動態(tài)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效果進行的價值判斷,它直接作用于教學活動的各個方而,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6]。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位學生都有信息技術應用的優(yōu)勢和特長,評價應重視導向和激勵功能,把教學重心從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轉移到正視學生基礎、促進其發(fā)展上來;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能力的衡量尺度必然是多元的。評價要突破傳統(tǒng)的以認知為導向的評價體系, 加強對理解、綜合、應用等高級思維技能的培養(yǎng),融入更多非認知的能力衡量維度;由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是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相應的,評價也必然是在過程性完成的情況下才能起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學生的自我評價一直是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中被弱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應留有足夠時間鼓勵學生反思自我、自評互評,使其在思考和交流中發(fā)展自身技能,逐步獲得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策略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五 實踐中的思考與嘗試
1 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目標
《現代教育技術》內容的多樣化、學生的差異性使得傳統(tǒng)教學目標很難兼顧學生掌握的程度以及今后應用的情況。為此,對傳統(tǒng)教學目標進行擴充和細化,建立多維分層培訓目標:
(1) 根據“尊重學生個體經驗以及保證教育技術能力底線”原則制定適合大多數學生水平的整體教學目標,按照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全面提高的要求組織內容,提出高要求,設計實踐和活動。
(2) 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yè)差異、期待內容,由此制定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拓展類教學目標,以體現針對性。教學初期,鼓勵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并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調整。使其有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力。
(3) 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養(yǎng)成。通過誘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反應,使其在與原有價值觀的比較中,形成新的情感態(tài)度,做到將情感學習融入教學內容之中。
2 構建課程新體系
《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門綜合性、運用性、方法性很強的課程,不應蛻變成單純的知識習得課程,應努力將實踐和理論有機的結合起來,以便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把杏懟顒印钡募尤胧估碚撝v授與學生活動融為一體。與驗證性訓練、簡單操作型實驗不同,“研討活動”是框架問題的集合,更多的是任務驅動。其中活動中所設計的問題,既有明確指向性,又必須讓學生們經過一番努力才能完成。要求學生采取相應策略、協(xié)作完成設計,一道制定量規(guī)、共同討論評價。能真正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和反思,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遷移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改革需要通過教師研究引入新內容,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將動畫設計引入師范院?,F代教育技術課程,是我們的成功實踐之一。當前,應用較廣泛的教育動畫創(chuàng)作工具有FLASH、COOL3D、幾何畫板等,它們各有優(yōu)勢,各有特點:矢量動畫制作軟件FLASH通用性較強,功能強大,適合大部分專業(yè)學生學習;COOL3D適合制作文字標題和簡單動畫,使用相對簡單,適合學生課后自學或教師穿插講解;幾何畫板則非常適合數學、物理專業(yè)學生使用。此外,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補充一些內容,譬如適時增加腳本編寫、場景轉換、產品包裝的知識;增加視頻后期處理、視頻編輯等內容,以體現實用性與先進性。
培養(yǎng)在多媒體和網絡環(huán)境中高效學習的方法和能力,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大趨勢[7]。根據《現代教育技術》的課程性質和內容需要,我們整合了相關資源,啟用專門服務器打造網絡教學平臺。現代教育技術網絡教學平臺是基于B-Learning(混合式學習)教育理念開發(fā)的交互式學習系統(tǒng)。其中現代教育技術互動網絡課程將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任何時間,異地學習者都可訪問該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虛擬學習社區(qū)則為師生交流學習、協(xié)作探討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3 創(chuàng)新方法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堂講授貫徹“少而精”的原則,將“干線式”方法運用到教學之中。即在分析大學生已有IT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梳理出清晰的脈絡,著重講解具有普遍適應性的概念、原理。比如,關于教學動畫制作章節(jié),采用“干線式”方法設計后,只歸納為FLASH界面構成、導入概念、動畫制作一般流程、基本類型動畫制作方法、動畫發(fā)布等五部分,其核心內容的動畫制作一般過程則分為形狀補間動畫、動作補間動畫、多對象動畫、同對象多變化動畫、交互動畫等五大類,再將動作補間動畫分為移動、轉動、特定路徑運動、顏色變化和遮罩五種類型,就每一類型動畫的一般制作方法分別進行介紹,后一種方法以前一種方法為基礎,后種方法不再重復前面的內容,做到知識層層遞進、內容環(huán)環(huán)緊扣。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涉及眾多教學媒體的使用,很多設備價格昂貴、數量有限、難以演示。據此開發(fā)了“虛擬試驗”網絡課件。“虛擬試驗”涵蓋視頻展示臺、數字照相機、非線性編輯等核心教學內容,學生可在計算機上模擬操作、反復演練,彌補了硬件設備的不足,實踐操作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為了便于學生從整體把握知識的聯系,促進對問題的理解,設計“單元知識導學圖”。以整體、直觀的形式展示單元教學需要掌握的概念、內容、技能及相互關系,并發(fā)布到互動網站供其隨時參考、查閱。學生在課后可通過虛擬社區(qū)進行同步或異步的交流、開展討論,共享學習成果,使得學習既有真實的課堂為依托,又有隱形人物的幫助和指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教育技術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教育技術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4 變革評價方式以評促學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評價既要全面、完整的把握對象,更要關注學生成長過程,激發(fā)其求知欲望。通過轉換評價觀念、更新考核方式、鼓勵反思交流,逐步建立多元、過程化的評價模式。
(1) 現代教育技術互動網絡課程貫徹了動態(tài)過程性評價的思想。通過對后臺“學生個體分析”、“學生群體分析”的查詢,教師可從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時間、學習頻次等緯度考察學習者的網絡學習情況,輕松掌握每位學習者的學習動態(tài),從而為學生建立忠實反映學習全過程的電子檔案袋。這種動態(tài)過程性的學習評價手段,改變了過去的單一考試模式,實現了個性化、智能化、實踐化的全新課程評價,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有了顯著提高。
(2) 卷面考試采用統(tǒng)一命題、超量出題的方式。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組合成試卷,讓試題分值相加控制在110—120分左右。題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連線/作圖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荚嚪秶鸀榻虒W大綱的教學要求和教科書的相關內容及要點,并留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生最終成績計算公式為(以下皆為百分制):卷面成績*0.37+平時成績(日??记凇⒄n堂表現)* 0.1 +實踐成績(實踐環(huán)節(jié)、微格試講)* 0.38 +期中考察成績(多媒體作品)*0.15。
(3) 積極開展課程整合與協(xié)作能力評價。開辟作品在線交流專欄,展示歷屆教學中學生的多媒體作品、學習心得、博客等,讓學生觀摩討論、分析不足并要求趕超前幾屆學生所達到的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你追我趕的生動學習局面。教學過程中,適時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交流學習反思、闡述學習心得、共同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使每位學生的思維受到審視、檢驗,不斷提升認知水平。
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日新月異的新興學科,需要更多的人士參與對話、共享實踐,本文尚屬于粗淺的嘗試。真誠希望廣大同行攜手并進,以不斷推進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琪,張美娟.英特爾?未來教育對高師《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的啟示[J].現代教育技術,2007,(1):26-26.
[2] 陳琳,楊鴻德.現代教育技術[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4.
[3] 陳琳.現代教育技術(第二版)[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2.
[4] 陳琳.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陳琳.開創(chuàng)信息技術類課程的“干線式”方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7,(5):77-79.
[6] 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9.
[7] 桑新民.學習科學與技術——信息時代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