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志軍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感頭痛的事就是作文。什么是作文?簡言之,作文就是學生說心里話,寫身邊事。在生活中,讓學生積累素材,廣泛地接觸生活,才能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在作文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更應該多練,重視寫作的質量,讓學生樂于作文,愛好作文,從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通過幾十年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自己是如何指導學生練筆的。
一、讀寫結合,讀中學寫
1.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正如“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的原因。我們所教的語文,每一篇本身就是很好的習作范文。我們可以以此為對象,結合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
2.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體裁、寫作的思路、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自然而然的續(xù)寫,縮寫。
3.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讀書辦報活動。學生除了教材之外,很少讀課外書籍,根據這種情況,讓學生辦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好書捐獻出來,每周安排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閱讀。還可以讓學生自制手抄板。這樣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積累了詞匯,增長了見識,達到了多練的目的。
二、豐富生活,激發(fā)情感
1.走出課堂,擁抱自然,讓學生勇于抒發(fā)。對學生來說,大自然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作為教師要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聯(lián)系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樂于練筆。從心理學的觀點看教師的習作指導,不僅是習作方法的指導,還包括豐富學生生活的意義,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創(chuàng)設最佳的習作情景。學生在豐富的生活中,興趣盎然,體驗深刻,寫來總會有話可說,有情可抒。為了給學生提供練筆機會,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比賽。在活動中有意安排一些有趣的內容,設計精彩的場面,來創(chuàng)設最佳寫作情景,為學生練筆準備了豐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直到他們激發(fā)情感,把活動中得到的感性材料傾吐出來。
3.目標不一,要求各異,力爭讓學生都愛“作文”。作文訓練時要因材施教,制定出不同的寫作目標,讓全體學生都投入到有趣的寫作訓練之中。對后進生,低標準,寫幾句通順的話就可以,老師再適當指導,使作文完善,多鼓勵,使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對中等學生要求踏踏實實的寫,一篇比一篇好。對好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加大寫作量,描寫要有次序,要表達一定的中心。
三、留心生活,勤于動筆
由于小學生無意注意強,有意注意較弱,學生對日常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點滴往往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些好的作文素材往往這樣溜走了,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枯燥,乏味,缺乏新意。我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是:我們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我們的生活空間很大,很美;我們的生活很豐富,也很精彩。就讓我們每一位同學都做有心人,從我們身邊發(fā)現(xiàn)美,讓美的生活,美的時刻,載入我們的“小天地”吧!我每天都能看到學生在作文中出現(xiàn)好的句子,并抽空在班里朗讀,供學生借鑒。寫的特別好的。還貼到“學習園地”或者到其他刊物投稿,還充分利用校園的網絡,把學生的作文發(fā)表在校園的網絡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再把寫作文當做一種苦差事。
四、師生共評、寓練于樂
小學生有著天生的好奇,有著很強的參與欲望,保護和利用好這一欲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環(huán)。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主要由老師一人完成,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讓學生參與作文的評改,讓學生多提意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練得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指導學生勤練筆,學生就能在練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習作的方法,提高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