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李玉斌
摘要:本文從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信息化政策、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與應用、師資培訓等方面比較了中韓兩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狀況,分析了目前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總結了韓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有益經驗,以期對我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中國;韓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09)16-0004-05
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教育領域研究的重中之重,筆者通過對韓國教育人力資源部發(fā)布的信息和對訪問學者帶回來的資料的研究與分析,總結了韓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軟、硬件建設的優(yōu)勢。就目前我國存在的投資大,但基礎教育信息化發(fā)展不顯著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信息化政策、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與應用、師資培訓等方面與韓國做了比較,取長補短,希望能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有一定啟示。
一、基礎設施建設比較
基礎設施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實施的硬件基礎,韓國為了營造世界上最好的 ICT 教育應用環(huán)境,不斷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1997年,作為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目標的基礎一環(huán),韓國教育部推進“教育信息化物質基礎建設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首先做的就是計算機的普及工作。2000年底,韓國所有的中小學都組建了學校局域網;建立了一間以上的機房;2003 年,韓國所有教室都可直接連接互聯(lián)網,并且配備了大型顯示屏和膠片式投影機、實物投影機。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直接應用網上的多媒體學習資料和資源進行教學。 同時韓國還向全國34萬教師無償提供個人電腦,使之應用于教學的輔助工作。此外,韓國教育部于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為50萬名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費提供電腦基礎知識的培訓,并向5萬余名特困學生免費提供電腦,免收今后5年的網絡通信費。截至2005年下半年,韓國中小學學生擁有電腦的比率達到5∶1,其中小學7.6∶1,初中6.1∶1,高中4.2∶1,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隨著政府對各行業(yè)信息化建設的重視,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從上個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開始,我國就對中小學的計算機教育給予了足夠的重視。2001年,中小學“校校通”工程拉開了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設的序幕,國家計劃用5-10年時間,使全國90%左右的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教育資源,同時將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列入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近幾年,我國教育信息化正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2004年教育信息化總投資已經突破250億元,2005年我國教育信息化投資為272.6億元,2006年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總投資接近300億元。但由于我國學生基數(shù)大,所以信息化進程緩慢,與韓國的比較如表1所示。我國教育部科技司原司長李堯學曾經說過,中國3億學生,按每10人一臺計算機來算,就是3000億元,這還不包括相應的網絡、外設、軟件等產品,而且要兩年一更新,這就需要上萬億元。從2006年高等學??萍脊ぷ鲿h上獲悉:我國已有38000多所中小學基本建成校園網,不少學校還實現(xiàn)了“班班通”。到2008年8月,縣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的網絡接入比例達到95%以上,計算機人機比達到3∶1。但目前不同地區(qū)的發(fā)展水平還很不均衡, 西部等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總體上依舊比較落后。
二、教育信息化政策比較
教育信息化政策是教育信息化實施的軟件基礎。進入21世紀,對于韓國而言,意味著從以信息為基礎的社會向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范式的轉型。1997 年末,韓國教育改革委員會提出了《 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綜合計劃》,該計劃制定了韓國將分三個階段實施教育信息化的綜合計劃。第一階段是普及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第二階段是學校應用信息技術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2000 年韓國完成了第一階段教育信息化的目標,2005 年基本完成第二階段教育信息化目標,從 2006 年開始,制定和實施第三階段教育信息化的目標,2006 年 2 月提出了《中小學信息通訊技術教育運營指針說明書》,以此來推進信息技術在各學科中的應用,提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改革這一目標。在這三個階段的實施過程中,韓國教育部制定了一些相應的法規(guī)和政策。1999年,韓國教育部提出小學初中要“把教學從以書本為中心的教育中解脫出來,使之能靈活運用教育信息網和多媒體、計算機進行教育”。2000年初,韓國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學ICT必修課計劃》,決定從2001年開始義務對中小學生進行電腦教育,每周進行一小時以上的基礎操作、信息收集等電腦基礎課程。2000年3月韓國政府提出了一項《ICT應用于圖書館的提高計劃》,根據(jù)該計劃,從2001年起韓國政府將在全日制圖書館中裝備數(shù)字圖書室,2003年開始擴大數(shù)字圖書室。2008 年 2 月韓國教育科技部描繪了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最新藍圖,強調在中小學教育中要通過建立高效的數(shù)字化學習系統(tǒng),最終實現(xiàn)公立教育的整體提升,遏制區(qū)域教育差異的不斷擴大。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人才培養(yǎng)和經濟全球化下的國家競爭實力。因此,我國也相當重視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我國信息化的發(fā)展歷程也經歷了三個階段,與韓國的比較如表2所示。2000年10 月,教育部主持召開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此次會議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具有指導性意義,可以說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陳至立在會議上公布了兩大舉措:一是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實施中小學 “校校通 ”工程,努力實現(xiàn)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2001年7月,國務院頒發(fā)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基礎教育課程結構做了一次重新設置,在教學過程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使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更進一步。2004年2月,教育部《2003—2007 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提出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全面提高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tǒng)的應用水平;加強信息技術教育,普及信息技術在各級各類學校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為全面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提供技術支持。2006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06—2020 年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提出 “在全國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體系,優(yōu)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師資水平,改善教學效果。推廣新型教學模式,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結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由此可見,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政策建設緊跟國際步伐。
三、信息技術課的開設與應用
信息技術課的開設與應用是教育信息化實施的重要步驟,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改革中小學教學,是韓國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面。這一過程也是分為兩步來走的:一是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二是把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韓國政府于2001年8月頒發(fā)了《ICT應用于教育指南》,為提升ICT教育,韓國政府要求一到十年級要有10%以上課堂時間使用ICT,到2005年一到十年級要有20%以上課堂時間使用ICT。在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方面,韓國有著完整的小學、初中、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不同階段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每個階段都能清晰地規(guī)范當前階段的教學任務,各階段教學活動都能順利開展,降低了學生間過大的差異性。但又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識水平,也不能只按年級來劃分等級。韓國把小學、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內容分為“對信息和信息倫理的理解”、“電腦基礎知識”、“軟件的使用”、“計算機通信”、“綜合活動”五大部分。為了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韓國教育部門要求高中學生必須通過教育部門規(guī)定的信息應用課程,獲取相應的證書,才能畢業(yè)。隨著認證制度取得的較好的考核效果,已經將這項考核制度推廣到初中階段。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2001年為了配合使用58本教科書,韓國開發(fā)了18500項多媒體教學材料,到2002年韓國已開發(fā)了50000種多媒體教學材料,從2003年開始,韓國教育信息服務研究會大力推進基于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材的編寫。并且已經編寫出了約200種課本,這些課本將逐步投入教學使用。2006年2月提出了《中小學信息通訊技術教育運營指針說明書》, 以此來推進以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倫理為基礎的、有體系的信息技術教育改革方案的制訂。同年年末,韓國“中小學網上家庭學習系統(tǒng)(CHLS)”獲得了首屆“教科文組織哈馬德國王獎”,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韓國教育科技部于2008年2月描繪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藍圖中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規(guī)劃是加強公立教育,建立數(shù)字化教學系統(tǒng)。
2000年10月,我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決定:從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并明確提出信息技術要與課程整合。2001年教育部又印發(fā)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其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2002年4月,時任教育部部長助理、基礎教育司司長的李連寧又在全國課程改革實驗區(qū)信息技術教育研討會上指出——新一輪課改突出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他強調,不應當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學習的對象,而應當作為學習的工具。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進一步推進,情景教學、發(fā)現(xiàn)學習、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等思想和理念被積極提倡并逐漸確立。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及引導學生利用資源進行學習的研究,使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達成學習目標。另外,面向中小學生開設的網校和為教師創(chuàng)建的教學信息資源庫也為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國各地的貧富差異太大,尤其是農村的中小學生,根本無法感受到網校學習的優(yōu)越性,而且據(jù)調查我國在教學中能使用到資源庫的資源進行教學的教師也為數(shù)不多。這就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來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實施。
四、師資培訓
教師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因素,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師的信息化。從1988年開始,韓國中小學教師已經開始接受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培訓。培訓所關注的主要是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意識。培訓分為在職教師培訓和未來教師培訓。就在職教師培訓而言,1997—2000年這三年中,每年都有大約25%的教師(8500人左右)接受培訓。從2001年開始,每年有占總人數(shù)三分之一的教師接受相關培訓,每位教師每三年將受到一次ICT 職務進修。通過這些進修,教師雖然提高了ICT素養(yǎng),但是,還不足以在課堂實施有效的ICT應用教學活動。為了解決此類問題,韓國教育部組織開發(fā)“各科目ICT應用教育進修課程” 。此課程于2004年年初應用于教師進修班。各市道教育廳將在中小學教師中選拔和推薦進修人員,進修人員進修結束后回到原單位進行匯報講解,使所有教師了解進修內容和宗旨,在教學中有效運用。關于未來教師的相關培訓主要是通過電子科學系的學習以及教育學院和師范學院所教授的相關課程來進行。教授的內容主要是基礎的電腦知識以及利用信息交流技術進行教學的必需技能。韓國對于師資的培訓是多樣化的,有資格認證培訓、短時理論培訓、專業(yè)培訓、學歷水平培訓和海外培訓。
我國的師資培訓也主要分為在職教師培訓和未來教師培訓。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引進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概念和理論后,教師在職培訓事業(yè)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迄今為止已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一是“補償型”或“能力型”階段;二是“實驗型”或“整合型”階段;三是“工程型”或“素質型”階段。為推廣實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標準》,教育部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開展教育技術培訓,建立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質量保證機制,組織教師教育技術水平的考核和認證,開發(fā)教育技術精品培訓資源。該項目計劃于2007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實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培訓、考試、認證工作,2010年形成完善規(guī)范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考試、認證體系。我國在未來教師培訓方面主要是在師范院校期間開設專門的教育技術課程,傳授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但未來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是一兩門課能培養(yǎng)起來的,這需要長期的一個培訓過程。從2009年開始,各地中小學新任教師應全部采取公開招聘的辦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徑自行聘用教師。要堅持德才兼?zhèn)浜汀肮_、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嚴格招聘程序,嚴把選人標準和質量,吸引有志于從事基礎教育事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到中小學任教。
五、啟示
通過以上比較研究可以看出,韓國在基礎教育信息化方面起步比較晚,但發(fā)展迅速、成績顯著,呈現(xiàn)出強勁的勢頭。其中有一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1.加強基礎教育信息化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
韓國政府對基礎教育信息化的設施建設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自1993年起,每年都在該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僅2000年一年,政府就投入了8.7億美元。當然,我國與韓國的經濟狀況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國也應加大力度重視基礎教育的信息化發(fā)展,不斷加大中小學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只有這樣,一些數(shù)字圖書館、校園網絡課程建設和全國遠程教育資源庫的建設等項目才能取得進一步的發(fā)展。另外,隨著使用網絡的家庭不斷增多,我國也應該建立網上家庭學習系統(tǒng),為中小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在線學習內容,便于課余時間自學,同時能縮小不同發(fā)展水平地區(qū)之間的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現(xiàn)象。同時要開展對數(shù)字教科書的研究工作,包括開發(fā)的標準化程序以及殘疾學生的教學資源開發(fā)問題等。這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培育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且適應知識社會需求的人才。只有具備充分的物質保障,才能為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建立使中小學生能接受平等信息化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
韓國的教育普及率和公平程度很高,學生6歲入學,實行9年免費義務教育,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達到100%。這與韓國義務教育普及的方法有直接的關系,他們實施的途徑是:從經濟不發(fā)達的地區(qū)向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發(fā)展;從農村向城市發(fā)展;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發(fā)展。而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方法正好相反,我國的義務教育普及過程是從城市到農村,這也更加加大了城市與農村的教育普及率的差距。直到現(xiàn)在,我國的適齡兒童入學率還達不到100%,當然,加強法律力度只是一方面,沒有父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想讓孩子讀書,因此還要加強對貧困家庭的資助。從國務院提出2006年開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7年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qū),現(xiàn)在我國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全部免除城市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育平等化的問題。但我國現(xiàn)在仍存在著按學區(qū)擇校的問題,家長寧愿花昂貴的“擇校費”、“借讀費”也要把孩子送到所謂的“重點學?!?他們認為重點學校中的硬件設施、師資配備也一定是一流的,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越窮越接受不到好的教育。所以我國應該借鑒韓國抽簽擇校的方法,取消對學校重點、非重點的劃分,對所有學校統(tǒng)一收費、設施、師資、財政的標準,學生以抽簽的方法擇校。同時給貧困家庭一些補助,如“韓國為50萬名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費提供電腦基礎知識的培訓,并向5萬余名特困學生免費提供電腦,免收5年的網絡通信費”等,對基礎不太好的學校加大投資,加強其硬件設施建設,各個學校的教師也要進行隨機分配,以保證師資的平衡。
3.注重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實施
在韓國,基礎教育信息化也會因地域和學校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這個問題,韓國及時推出了普及信息化教育的方案,同時加大了投資力度。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韓國就為貧困落后、師資匱乏的東部農村地區(qū)搭建了雙向視頻遠程教育系統(tǒng),解決了由于學生少,不能單獨組成班級的問題。在我國,雖然現(xiàn)在也為偏遠落后地區(qū)投入了大量資金和基礎設施,卻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不難看到先進設備因無人會使用而當作擺設,網絡環(huán)境沒有利用到教學中的現(xiàn)象,由于教師待遇和環(huán)境的差異,沒有人愿意到貧困的地方去教書,我國要改變這個現(xiàn)象,只能從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做起,切實加強農村的師資力量。
4.師資培訓要從實際出發(fā),與各科教學聯(lián)系起來
韓國的師資培訓是從規(guī)范師范院校的招生開始的,在課程設置上,注重學生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掌握以及對學生進行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強調信息化設施的使用能力和學生管理的能力。韓國對在職教師的培訓也是多樣化的,首先將外語應用水平納入教師信息化培訓的內容之中,要求教師的英語水平必須達到一定程度。因為互聯(lián)網畢竟是以英語為主要運用界面的通信載體,所以我國師資培訓中也要加入英語水平的培訓。除了加強英語界面的應用能力,還要加強國際合作。由于我國對師資培訓沒有相應的考核評價制度和標準,就難免會使培訓工作流于形式,應學習韓國要求每次培訓都有一個相應的培訓證書,提高培訓的質量,并采用分科培訓、小班培訓的辦法,多給培訓中的教師一些交流的機會。對于一些偏遠地區(qū)的教師可以采用網絡視頻培訓的方式,盡量減少各地區(qū)教師之間的差異。
六、結束語
雖然韓國與我國的社會制度不同,但在基礎教育信息化方面卻有很多相似的問題。兩國的基礎信息化教育目標都是在學生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上,把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ICT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和信息化水平還不高,借鑒韓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優(yōu)點對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是大有裨益的,但在借鑒的同時也要考慮我國的基本國情,一切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
參考文獻:
[1]李震英.韓國教育信息化走勢分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9,(1).
[2]崔英玉,孫啟林,董玉琦.韓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最新進展述評[J].中國電化教育,2007,(1).
[3]李鋒.當代韓國ICT(信息通訊技術)教育發(fā)展的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1).
[4]楊煉.韓國ICT教育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開發(fā)的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22).
[5]祝智庭.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進展報告[J].中國電化教育,2003,(9).
[6]李世宏.試析當前韓國中小學教師教育四大特色[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5).
[7]韓國教育人力資源部網站[EB/OL].http://www.moe.go.kr.
(編輯: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