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績效技術改變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狀態(tài)的思考

2009-09-29 08:16王海燕白晶晶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2009年8期
關鍵詞:工作績效

王海燕 白晶晶

摘 要:信息社會的到來對信息技術教育委以重任,但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現狀卻不容樂觀。本文在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現狀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擬從績效技術的角度分析當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狀態(tài)中存在的問題,以一種系統(tǒng)方法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以期能夠對我國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有所裨益。

關鍵詞:績效技術;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績效

中圖分類號: G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09)16-0009-05

引言

我國基礎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戰(zhàn)略目標的指引下,呈現繁榮發(fā)展的景象。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基礎教育信息化實施決定性因素之一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師,他們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能否達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能否承載起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現實重任,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從事師范教育的工作者深入理性的思考。帶著這一想法,我們利用半年支教之機,對陜西地區(qū)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況進行了調查,發(fā)現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職業(yè)倦怠嚴重、工作效率不高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還影響學校的信息化進程,進而影響到國家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此,我們借鑒了企業(yè)人力資源開發(fā)管理的一個概念——績效技術,從這一角度,以一種系統(tǒng)方法探尋當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多方位的剖析挖掘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供一種解決問題、改善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狀態(tài)的方法。

一、績效技術概述

1.績效技術的內涵

績效技術,又稱為人類績效技術(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是一個主要基于經驗和反思的新興領域,現在一般認為績效技術起源于程序教學和教學系統(tǒng)設計。[1] 在把程序教學和教學系統(tǒng)設計應用于企業(yè)培訓的過程中一些教育技術專家逐漸認識到:培訓和學習對于提高人類績效是至關重要的,但培訓和學習并不能解決所有的績效問題。要全面提高個人或團體的績效,必須綜合考慮培訓、激勵、管理支持、反饋、資源等因素??冃Ъ夹g由此產生,并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完善。

對績效技術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在國外對績效技術的研究開始得比較早,國內對績效技術的理解基本上來自于張祖忻教授:績效技術是運用分析、設計、開發(fā)、實施和評價的系統(tǒng)方法來提高個人和組織機構的工作業(yè)績的研究領域。[2] 在這里我們對績效技術的定義不做深入的探討,主要把績效技術視為一種認識和解決人的績效問題的系統(tǒng)方法。

2.績效技術的模型

為推廣績效技術的應用,并保證其使用的規(guī)范性,研究者們開發(fā)出了績效技術模型。績效技術模型旨在揭示解決績效問題的過程,以結構化的形式為績效技術專業(yè)人員說明提高績效的操作步驟。圖1是ISPI(美國績效技術委員會)開發(fā)的HPT模型,[3] 許多績效技術模型的建構都是基于此模型的思想。該模型實際上包含了以下五個基本過程:

(1)績效分析。先分析組織目前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再預期組織完成一定任務所需要的能力與水平,這個實際狀態(tài)和期望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就是績效差距??冃Ъ夹g的目標就是消除這種差距。

(2)原因分析。即分析產生績效差距的原因。原因可能是知識或技能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工作環(huán)境、薪酬制度、組織結構等。

(3)干預設計與選擇。明確引起績效問題的原因后,要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一系列干預措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定措施,最終形成提高績效的方案。

(4)干預實施及管理。實施第三步形成的方案,管理和支持方案的實施過程。

(5)評價。對績效技術的整個過程做出評價。

3.績效技術的特點

首先,績效技術具有系統(tǒng)性。影響個人或組織績效的因素是多樣的,而且這些因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會使其它因素產生改變??冃Ъ夹g把影響績效的內外部因素放在一個系統(tǒng)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同時使用多種干預方法來提高組織績效。它用整體的眼光看待問題,從影響績效問題的各個方面入手,統(tǒng)籌安排,形成能夠長期和比較全面解決績效問題的方案。

此外,績效技術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它的使用就是為了發(fā)揮人的潛能,提高產出。它以人為主體,強調人的作用,任何干預都是為了提高人力資本。任務明確,行動方向自然就清晰。因此,利用績效技術解決問題容易達成目的。

績效技術圍繞系統(tǒng)思想,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同時使用多種方法,適合于解決復雜的人力資源開發(fā)和管理問題。

二、教育信息化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及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

1.教育信息化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

在信息社會,人的必備能力之一是信息能力。信息技術教育是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適應信息時代挑戰(zhàn)的需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打下必要的基礎。2000年10月召開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陳至立作了題為“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報告,明確提出“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我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并提出信息技術課程成為中小學在未來 5~10 年內必須開設的“必修課程”的階段性目標。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已基本實現在中小學全面開展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師是信息技術教育實施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不僅決定著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而且決定著中小學教育的信息化進程。這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教學技能方面的要求。包括把握學科特點進行教學的能力,應用新理論設計教學的能力,正確引導、評價學生的能力等,這是信息技術教師作為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2)專業(yè)知識方面的要求。作為學科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這是信息技術教師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稱為專業(yè)人員的一個標志。

(3)專業(yè)意識方面的要求。在知識快速增長的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更新尤為迅速,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懷有自我發(fā)展的理想,有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另外,信息技術教師還要保持本學科的教學熱情,這是信息技術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動力來源之一。

(4)服務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能夠和其他教師有效溝通,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層次整合。在完成教學教研工作的同時,信息技術教師還要為促進學校的信息化管理承擔一定的工作。

2.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

筆者2008年在陜西省基層中學頂崗實習半年,實習期間發(fā)放問卷對陜西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況進行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我們發(fā)現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與教育信息化對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差距:

(1)信息技術教師執(zhí)教能力與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調查顯示,有45%的信息技術教師教齡在三年以內,還處于一個新手教師的階段。因為教齡較短,信息技術教師往往缺乏教學經驗的積累。

(2)信息技術教師知識儲備與教育信息化對教師知識結構的要求不適應。調查結果表明,有17%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教師知識儲備不夠,不能勝任信息技術教學。

(3)信息技術教師自我要求較低與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不適應。因為沒有升學壓力,信息技術教師對自己備課、講課等要求都不高,更沒有教學反思和通過學習更新知識的好習慣。在他們當中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高,科研意識不強的現象。

(4)信息技術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的溝通能力與服務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適應。信息技術教師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導致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和其他學科教師有效溝通,不能從專業(yè)的角度指導其他學科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正確應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僅僅停留在信息技術教師應學科教師要求制作課件的層面上。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信息技術教師職業(yè)倦怠問題比其他學科教師突出,而且出現得比較早,通常是從教2~3年就產生倦怠。這種情況又加劇了以上幾方面的不適應問題。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不容樂觀,直接影響到信息技術教育目標的實現,改變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已經刻不容緩。

那么,如何有效地轉變這一現狀,筆者認為: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是一個具有多變環(huán)境和復雜因素的系統(tǒng)工程,應該使用一種系統(tǒng)方法來完成。而績效技術正是這樣一種從宏觀上把握方向,從微觀上分析影響問題的各種因素,提出并實施合理的解決措施,從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系統(tǒng)方法。鑒于此,我們引入了績效技術來改變信息技術教師工作中的這些不適應狀態(tài),以一種系統(tǒng)方法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

三、基于績效技術改變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狀態(tài)的探索性方案

目前,績效技術比較多地用在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fā),我們引入績效技術改變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首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績效技術的理論和方法是否適用于教育系統(tǒng)?實際上,傳統(tǒng)的教育系統(tǒng)已經在發(fā)生著巨大變化,教育經濟學的崛起,對人力資源理論的關注,都在引起理論和實踐者對教育系統(tǒng)中績效的關注。我們在調查基礎上嘗試提出一種利用績效技術改變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狀態(tài)的方案,該方案有機整合了HPT模型的績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預選擇與設計、干預實施和管理、評價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需要說明的是提高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績效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需要有專門的管理者,可以由學校領導和信息技術教研組長擔任,還需要績效技術人員的專業(yè)支持。

1.績效分析

績效分析包括目標確定、分析現狀和找出差距。[4] 目標確定即明確要求教師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績效水平,將其作為績效改進的目標。目標確定:目標即達到前面所論及的教育信息化對信息技術教師提出的要求,具體體現在信息技術教師通過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和對學生活動的組織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才。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信息技術教師能夠和其他教師組成研究團隊,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能在教學教研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發(fā)展。

分析現狀:(1)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知識不足或結構不合理導致不能完全勝任教學。雖然90%以上的學生都對信息技術課感興趣,但有46%的學生反映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陳舊或超前,有35%的學生從未或很少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技能。這說明信息技術課教學遠離生活,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與興趣。(2)信息技術教師教學理論和經驗不足,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必要的技巧。有30%的被調查學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比較混亂。有34%的學生覺得信息技術課堂氣氛活躍但很亂,只有20%的學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能按老師的要求學習,且氣氛活躍。(3)信息技術教師由于種種原因對工作缺乏信心和激情,沒有自我發(fā)展的需求。70%的信息技術教師把沒有進行教研活動歸因為學校沒有教研氛圍和學校領導不支持。學校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自我發(fā)展的意識是教研最大的前提和動力。(4)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和其他學科教師有效溝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流于表面形式。以上這幾種狀況更讓信息技術課這一“非高考科目”和信息技術教師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冃Р罹酁槟繕藸顟B(tài)和現狀之間的差距。

2.原因分析

在此階段,原因分析由管理者和信息技術教師在平等、友好溝通的基礎上進行。原因有系統(tǒng)因素和信息技術教師自身的因素。系統(tǒng)因素包括:

(1)課程的性質。信息技術課程開設時間不長,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體系,學校在信息技術課程的管理中“無法可依”,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無章可循”。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學習規(guī)律和特征等研究不夠,導致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上沒有較好的經驗可以借鑒,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援助。加之現今教育評估機制偏重于考試選拔,信息技術課程不是高考科目,沒有引起社會、學校和學生及學生家長的重視,認為該課程可學可不學,這對信息技術課程而言是一個“致命傷”。

(2)管理的混亂。具體體現在缺乏完善的信息技術教師任用、考核制度,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教研要求。因為該課程不參加統(tǒng)一考試,各個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自行決定對該課程的評價,評價方式不一,內容各異,評價標準也不盡相同,導致教學評價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制度上的不規(guī)范使得教師沒有獲得明確的績效標準和及時的反饋信息,放松或降低對自身素質的要求。

(3)激勵的缺乏。在被調查的信息技術教師中,有90%的教師認為他們的工資待遇較差或與付出不成比例。信息技術教師往往從事著教學以外的其他大量工作。如學校機房管理、校園電視臺管理、教師培訓、奧賽指導、校園網建設、技術輔教等,造成信息技術教師工作量大,沒有充分的時間專心于教學科研和自身發(fā)展,并且這些工作大部分都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另外,信息技術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的滿課時量不一樣,有的學校課時費也不一樣。信息技術教師在職稱和先進的評定中處于劣勢,各種學習、培訓的機會也較少。這些原因造成學校和社會上信息技術專業(yè)人才享受的待遇相差太大,優(yōu)秀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流失。

(4)設施的短缺。部分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足夠和適用的軟硬件資源,教學工作開展起來困難很大。

信息技術教師自身因素:

一是教學基本功不足。信息技術教師執(zhí)教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教學技能和管理學生的技能。同時,信息技術教師對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到位。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新課改所提倡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就是每節(jié)課老師只講十幾分鐘,其它時間都讓學生看書自學。

二是專業(yè)知識技能不夠。信息技術教師自身知識技能或信息不足,不能較準確地解答學生的疑問,不能及時處理學生利用設備和軟件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或者自己就不能操作使用教學設備及軟件資源,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

三是工作動機不強。信息技術教師認為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或對自己缺乏信心,使得他們處于一個低自我效能的狀態(tài),極大地影響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對較難工作任務的堅持程度。

3.干預措施的設計與選擇

(1)學校加大管理與支持力度。學校提高對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建立規(guī)范的教師任用考核制度和教學管理制度,協(xié)助信息技術教研組建立教學教研制度,鼓勵教師積極探索與信息技術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對設備、工具、材料的需要方面,學校要盡力解決,使教學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改善教師的待遇問題。信息技術教師的工資待遇,晉升和繼續(xù)學習的機會要和其他學科教師一致。信息技術教師的許多工作,比如制作優(yōu)質課課件、開發(fā)專題網站等,學??梢栽O研發(fā)獎勵,根據研發(fā)的過程和成果,學校給予適當補貼,對教師的工作進行認可和激勵。針對信息技術教師工作比較繁雜這一問題,學??梢宰屝畔⒓夹g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根據自己的特長分別負責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工作,個別較困難的工作可以合作完成。這種分工合作結合的形式使教師能專于某一實踐領域,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

(3)使培訓不流于形式。培訓是目前教師繼續(xù)學習的主要途徑,但調查顯示,只有50%的教師比較認同現有培訓。要提高培訓的認同度,必須解決現行培訓在模式、內容上與教師需求多樣化、個性化不適應問題。因為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多樣化,而且教師的原有水平不同,培訓前要做周詳的調查,結合信息技術教師的需要,分類、分層進行培訓。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學校可以和培訓機構積極溝通,反映本校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需求。如有條件,學校可以和大學聯(lián)盟,利用大學的資源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培訓。大學里的教授和優(yōu)秀碩士研究生,都是很好的培訓師。

(4)喚醒教師自我發(fā)展的需求。喚醒信息技術教師自我發(fā)展的需求是有效培訓和有效教研的前提。通過聽其他學科或者本學科優(yōu)質課使信息技術教師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只有看到了自己與他人的巨大差距才有自我提高的緊迫感。信息技術教師要認識到實現自我價值必須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同時要積極參加培訓、賽教活動,通過多種途徑來彌補自己專業(yè)和教學技能上的不足。信息技術教研組定期為信息技術教師組織說課評課、討論交流教學方法等活動,使信息技術教師能充分利用理念和技術上的優(yōu)勢,積極成為新教學思想、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者和實驗者。在新課改中,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要能利用自身優(yōu)勢為其他學科教師提供幫助,為學校信息化進程加速,為新課改的順利推行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這樣,才能證實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然會受到重視。

4.干預措施的實施與管理

實施干預措施成功的關鍵是對實施階段的管理,同時需要得到各方面特別是學校高層領導的支持。對干預措施進行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減少干預措施的阻力和優(yōu)化干預措施的過程。由于干預就意味著做出改變,就會遇到阻力,阻力或來源于舊的觀念和行為習慣,或來源于利益沖突,或來源于對不確定的擔心。對管理者和績效技術人員而言,調查隱藏在阻力背后的根源,采取一定策略消除它們是很重要的。管理者需要給教師解釋改革的目的,減少或消除教師們的戒備和抵觸情緒,減輕改革給教師帶來的壓力。還要讓信息技術教師清楚在分析階段確定的績效改進目標,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對干預措施實施的成敗也至關重要。在干預措施的實施過程中,管理者和信息技術教師之間要保持持續(xù)的溝通,發(fā)現績效改進的障礙和干預措施的不合適之處,采取相應的對策。如有必要,出臺相應制度來保證干預措施的持續(xù)實施。

5.評價

評價貫穿于績效技術整個過程。在分析階段,評價績效差距和原因是否客觀;在設計階段,評價干預措施是否適當;在實施階段,了解干預措施實際產生的影響,以決定是否繼續(xù)推行。[4] 評價一般可以采用觀察、采訪、座談或問卷調查等方法。對績效技術實施結果的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行為與能力。評價信息技術課堂氣氛,信息技術教師對學生活動的組織,解答學生提問的狀況,通過學習更新知識的主動性等方面。(2)態(tài)度。對教師的情感因素進行評價,如滿意度,對本學科教學工作的熱心程度,職業(yè)倦怠的輕重程度,對改革的意見或建議等。(3)對組織工作目標的貢獻。包括信息技術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交流合作情況,信息技術教師所承擔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工作進展情況等。如果評價結果是信息技術教師達到預期的績效,學校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來穩(wěn)定改革帶來的高績效狀態(tài)。最終還要將評價結果反饋到最初的原因分析和干預設計中,若發(fā)現新的績效問題,則開始新一輪的績效改進過程。

四、結語

總的說來,運用績效技術解決問題,可以把分散的因素加以整合,制定有效的措施,系統(tǒng)地加以管理,確保各種措施的有效性與針對性。[4] 因此,利用績效技術改變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從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是可行的。

需要強調的是,一個系統(tǒng)只有與外界不斷地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穩(wěn)定而有效的結構。同樣,利用績效技術改變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狀態(tài)這一系統(tǒng)也需要與教育系統(tǒng)、社會進行交流才能發(fā)揮作用。最后,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績效改善是一個需要持續(xù)努力與支持的過程,而不能期望一次探索就帶來長久的高績效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張祖忻.從教學設計到績效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00 (7).

[2]梁林梅.績效技術的起源與發(fā)展[J].現代教育技術,2003 (2).

[3]吳娟,馬寧,何克抗.人類績效技術與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比較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5 (8).

[4]沈銳.試論基于績效技術的教師繼續(xù)教育[J].紅河學院學報,2006 (10).

(編輯:郭桂真)

猜你喜歡
工作績效
企業(yè)薪酬管理公平性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分析
高校教師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
淺析中國員工低敬業(yè)度的原因及改善建議
情緒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關于高校薪酬結構對教師工作績效的影響分析
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綜述
員工知識共享行為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
績效評價視角下高校教師公共服務動機影響因素初探
淺談員工滿意度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系
薪酬管理對企業(yè)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研究
屏山县| 琼中| 武隆县| 贡山| 偏关县| 金沙县| 松潘县| 怀宁县| 西安市| 黄浦区| 名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安新县| 平舆县| 冀州市| 邹城市| 新丰县| 罗定市| 榕江县| 左贡县| 那曲县| 大同县| 平江县| 赤壁市| 永丰县| 交城县| 北京市| 思茅市| 宣城市| 闻喜县| 嘉禾县| 灌南县| 卓资县| 泸定县| 青岛市| 若羌县| 和林格尔县| 文山县| 连州市| 应城市|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