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是《紅樓夢》中最為復雜的藝術(shù)形象,自作品誕生以來,人們對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脂硯齋評其為“古今未見之人”(第十九回夾批),連用十一個“說不得”反映其身上難以窮盡的人性內(nèi)涵。王蒙說:“賈寶玉的性格是可愛的;但不論從社會的、家族的角度看,從實踐的、實用的觀點看,賈寶玉一無用處?!眲⒕篡邉t從文化的角度評價他是“一個背離主流文化期待,但難有作為,最終趨于困惑狀態(tài)的異樣孩子?!惫P者借鑒前輩之見,認為賈寶玉是一個沉醉于紅樓之夢的異樣孩子。
“紅樓”,舊時專指富貴人家女兒的居處。“紅樓之夢”是深閨中的綺思,是人類最華美的夢想?!爱悩印碧刂杆凹炔豢饲诳藘€,遵循那平庸可憐的仕宦傳統(tǒng);也不酒色昏迷,混入那荒淫得可恥的紈绔之群。”“孩子”形容他圣潔的童心。賈寶玉就是這么一個執(zhí)執(zhí)著于夢想的純真少年。而他的夢想,許多也是我們?nèi)祟惼毡榈?、永恒的追求?/p>
一、夢的衍生土壤
依照曹雪芹構(gòu)建的神話傳說,賈寶玉的前世是赤瑕宮神瑛侍者,因要“下凡造歷幻緣”,于是夾帶女媧補天時所煉、棄而未用的一塊頑石下世“受享”,投身到“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去安身樂業(yè)。賈寶玉生活的國公府是“赫赫揚揚,已將百載”的“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他因銜玉而誕、聰明乖覺而深得老祖母溺愛,享有“在內(nèi)幃廝混”的特權(quán)。日日“飫甘饜肥”、“錦衣紈绔”,“自幼在姊妹叢中長大”,這種“溫柔富貴鄉(xiāng)”的生活是賈寶玉夢想衍生的獨特土壤,一如王蒙所說:“正是養(yǎng)尊處優(yōu),不為‘稻粱謀,不為饑寒苦的處境,在造成了寶玉的種種‘沒出息的同時造成了他的個性的相對獨立,思想的相對自由奔放。”
二、夢的價值
優(yōu)越、獨特的生活條件使賈寶玉能夠恣情任性地生活,造就了他的“行為偏僻性乖張”,引來了“百口嘲謗、萬目睚眥”。我們可以將他的超凡脫俗特立獨行看做是賈寶玉的“紅樓之夢”,這些夢有著廣泛而深刻的人文價值。
1.“女清男濁”論是對純真、唯美、至情的追求
與傳統(tǒng)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不同,賈寶玉七八歲上就講出了頗為怪異偏僻的孩子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边@大概是從身邊姊妹和叔伯兄弟的對比中得出的體會,進而發(fā)展為一種理論:“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鐘于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
這種理論在他見到了邢岫煙、薛寶琴等人之后進一步提高,他驚異于眾女兒的美麗:“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
這種理論在他從芳官處知道藕官燒紙錢是為了祭死去的菂官,并且聽到了藕官對感情和生死的看法,大為佩服:“寶玉聽了這篇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歡喜,又是悲嘆,又稱奇道絕,說:‘天既生這樣人,又何用我這須眉濁物玷辱世界?!?/p>
賈寶玉這種對女兒的尊崇,不論親疏,不分尊卑,完全取決于其行止見識的清與濁。閨中女兒,因為遠離世俗塵煙的侵擾,保有更多清純的氣息。她們青春的容顏,帶給寶玉審美的愉悅;她們純真的心靈,帶給寶玉脈脈的溫情。寶玉尊崇她們,其實是尊崇人性中的真與自然中的美。
2.“情不情”的生命態(tài)度是人性真淳善良品質(zhì)的表露
脂硯齋在第十九回夾批中提到,曹雪芹在原著結(jié)尾“情榜”中評價寶黛二人一生性情行為曰:“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黛玉“情情”當指其癡情于情之所鐘者;寶玉“情不情”則指其不但用情于情之所系者,而且用情于無情無意者。
賈寶玉一生最為珍愛女兒,他對女兒的關(guān)懷和體貼達到了忘我的程度。薛寶釵曾開玩笑地送他兩個別號:“富貴閑人”和“無事忙”。的確,他這個“富貴閑人”整日不做普通人認可的正事,而是忙著為眾女兒服務(wù)。齡官畫薔成癡,他只恨不能分擔煎熬;玉釧端的熱湯潑到了他的手上,他反問玉釧燙到了哪里;平兒受屈挨打,他賠情勸解,忙前忙后,因得以稍盡片心而怡然自得;香菱斗草污了新裙,他想法調(diào)換,心中暗憐斯人薄命。其他如為晴雯焐手、替麝月篦頭、服侍襲人吃藥等“怡紅細事”以及因?qū)煊竦膽z惜摯愛而生發(fā)的種種情事,更是難以盡述。寶玉對待眾女兒的態(tài)度,誠如二知道人所評:“寶玉之待十二釵,必個個以香花供養(yǎng)之,方不褻瀆老天靈秀之氣?!瓕氂衲艿帽娕又恼?無他,必務(wù)求興女子之利,除女子之害?!瓕氂褚灰曂?不問迎、探、惜之為一脈也,不問薛、史之為親串也,不問襲人、晴雯之為侍兒也,但是女子,俱當珍重。若黛玉,則性命共之矣。”
寶玉博愛多情,以至于“把愛推向萬物萬有,把情推到不情物與不情人身上。”他“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里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不是長吁短嘆,就是咕咕噥噥的?!?/p>
賈寶玉并非篤信佛教,但他主張“世法平等”。他的“情不情”的生命態(tài)度顯露的是自然人性中真淳善良的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表現(xiàn)在行為上是友善、利他、無我、犧牲,達于圣人之境。因此,涂瀛贊他“寶玉圣之情者也”,王蒙稱他為“賈府中的天使”。
3.追求心靈契合的愛情是對個體生命的尊重
寶、黛、釵的婚戀悲劇是《紅樓夢》中最凄婉纏綿的內(nèi)容。它之所以令人刻骨銘心是因為其中表露了封建社會青年渴求婚戀自由、希望個體生命獲得尊重的心聲,同時也體現(xiàn)出婚姻中的兩種抉擇標準:唯情還是唯利。
在家族和社會人的眼中,賈寶玉無疑是個異數(shù)。父親斷言他為“酒色之徒”,說他“專在淫詞艷賦上下工夫”;母親稱他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小廝興兒說他“瘋瘋癲癲”、“外清內(nèi)濁”;傅家的婆子評價他“中看不中用,果然有些呆氣”。他的是與非,他的取與舍,他在繁華塵世里的歡樂與悲哀,他在蕓蕓眾生中的孤獨與寂寞,總之他所有的生命感受和人生追求,在茫茫人海艷艷群芳中,只有林黛玉能夠理解和包容。黛玉是他的唯一知己,是他可以安適心靈的“精神家園”,對黛玉的愛情成為他不可更替、生死不渝的選擇。
但他的選擇不符合家族的利益。根據(jù)《禮記·昏義》的說法,宗法社會締結(jié)婚姻的目的是“合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注重的是男女雙方的家世背景和宗法責任,而不是兩人的心靈和性情。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身體素質(zhì)、家世背景,還是價值取向、人際溝通能力,薛寶釵都比林黛玉更適合“寶二奶奶”的角色,這也就決定了家族對寶玉婚姻對象的選擇只可能是寶釵而不可能是黛玉。
寶玉的選擇重個體的情,家族的選擇重群體的利。
三、夢的破滅
賈寶玉美麗的夢想從社會和人生的角度來看是如此的虛幻縹緲,最終都一個個破滅了。
1.純真不能保持,至情不能盡得
賈寶玉著名的“寶珠——死珠——魚眼睛”的“女兒三段論”其實已經(jīng)昭示了純真不能保持的狀況。實際上,眾女兒的“清凈”只是與男人的“濁鬧”相對而言的,她們?nèi)匀痪哂腥诵怨餐娜秉c:自私、霸道、褊狹、妒忌。她們常為贏得寶玉更多的青睞而拈酸吃醋鉤心斗角,讓他操碎了心;寶釵和湘云總不失時機地勸他在正經(jīng)書上多下工夫,與士大夫多些來往,讓他很反感;晴雯和芳官等人的被逐,讓他對襲人產(chǎn)生了懷疑。事實上,人一天天長大,純真會一點點流失。
寶玉原以為他對眾女兒的癡心體貼會贏得她們同樣的癡情,甚至幻想自己死了,她們哭自己的眼淚會“流成大河”,但生活教導了他。在“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一節(jié)中,齡官對他的躲避以及和賈薔的柔情蜜意,終于讓他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從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
2.青春不能永駐,相聚不到永遠
賈寶玉珍愛青春美麗的女孩子,希望與她們相聚到永遠,但現(xiàn)實一再地告訴他,這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
在“黛玉葬花”一節(jié),寶玉聽到了黛玉“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詩句,“不覺慟倒在山坡上”,想到“林黛玉的花容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推之于他人,如寶釵、香菱、襲人等,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則自己又安在哉?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矣!”這種青春易逝,人生須臾,世事無常的哀感彌漫胸中,充盈天地,無法舒解。
在第五十八回,寶玉見到園中一株大杏樹“已結(jié)了豆子大小的許多小杏”,不覺想到“邢岫煙已擇了夫婿一事”,感嘆世間“未免又少了一個好女兒,不過兩年,便也要‘綠葉成蔭子滿枝了?!賻啄?岫煙未免烏發(fā)如銀,紅顏似槁了,因此不免傷心,只管對杏流淚嘆息?!?/p>
“情不情”的賈寶玉無疑是天底下最富有愛心的人,但他卻見證了一次次無情的生離死別:秦可卿之死、秦鐘之死、金釧投井、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柳湘蓮冷遁、晴雯抱屈夭亡、芳官等斬情出家、迎春出嫁等,使他感受到了濃重的“悲涼之霧”。
3.婚姻不能自主,個性不得解放
我們無法看到曹雪芹佚稿中如何描寫賈寶玉在婚姻和人生道路上夢的破滅,但從脂批中可以窺到大致情節(jié):林黛玉終于不堪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煎熬,淚盡夭亡。寶玉寶釵秉家長之命成婚,婚后的生活也能“齊眉舉案”,也能“談舊”(第二十回夾批),但寶釵的“停機德”時時壓迫著他,使他“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失去了黛玉這個唯一的知己,寶玉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園。他的心靈,無處安放。
4.富貴不能長存,繁華終究落盡
第三回《西江月》曲子中說寶玉“富貴不知樂業(yè)”,誠然,他因為受到貴族家庭方方面面的束縛而常常從消極方面嘆息自己的富貴榮寵,這就好比一個人長期過食所引起的食欲缺乏。其實,他的生活,從物質(zhì)到精神,無不建立在優(yōu)越的生活基礎(chǔ)之上。而當這個貴族之家大廈傾倒,繁華落盡,賈寶玉所受到的打擊當不亞于黛玉之死給他的打擊。
四、夢醒了無路可走
建立在繁華豐厚的富貴生活之上的“紅樓之夢”一一破滅了,賈寶玉從物質(zhì)上滿目凄涼到精神上“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他的人生之路該如何走下去呢?他不屑仕途,不善生計,生活上雖有蔣玉菡、襲人夫婦供奉(第二十八回回前批),身邊還有“寶釵之妻、麝月之婢”(第二十一回夾批)照料,然終無意趣。他的心靈不能安適。這時,佛家的“彼岸”、“故鄉(xiāng)”成為他精神的寄托,他終于“懸崖撒手”,出家為僧了。
五、結(jié)語
賈寶玉的人生態(tài)度并不完善,正如人性并不完美。我們?yōu)V去他人生態(tài)度中“沒出息”的成分,會發(fā)現(xiàn)他的夢閃耀著人類永恒理想的光輝?!都t樓夢》之所以是徹底的悲劇,在于它揭示了人生中理想的幻滅。這種幻滅,一部分緣于時代的局限,一部分源自人生的無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賈寶玉的夢想有的已經(jīng)變?yōu)楝F(xiàn)實,如婚戀的自由、生活道路的多樣;有的依然是夢想,如純真童心的保持、美麗青春的常駐、可貴個性的解放。
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童年,人也不可能長久地脫離群體。成長的過程有時就是理想向現(xiàn)實妥協(xié)的過程。時空的壓迫、生命的無奈,是人類永恒的困境。如何突破這一困境,需要我們曠達的胸懷、睿智的頭腦和不懈的求索精神。
參考文獻:
[1]王蒙.王蒙話說紅樓夢[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2]劉敬圻.<紅樓夢>的女性觀與男性觀[A].見:劉夢溪等.紅樓夢十五講[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王蒙.紅樓夢啟示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
[5]宋淇.紅樓夢識要[M].北京:中國書店,2005.
[6]劉再復.紅樓夢悟[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
[7]中國紅樓夢學會.話說<紅樓夢>中人[C].武漢:崇文書局,2006.
[8]陶爾夫,劉敬圻.說詩說稗[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荊煜君(1969—),女,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古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