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福林
筆者就政治課堂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聽課“欲望”談談在自己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些許看法和感悟。
一、教學前奏情境化——給學生一個想學的念頭
教學前奏包括學期開始的第一堂課,所謂學期模塊教學前奏;也包括每一堂課的教學導入,即課堂的前奏。教師的個體形象更多地取決于先天的遺傳,對于大部分教師而言并沒有太大優(yōu)勢,也難以給學生太多的新鮮感。為此,教學前奏的精心設計和實施對于每一位老師或者每一學科都意義非凡,對于政治學科尤顯重要,關系到能否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理由有四:
第一,從初中開卷過渡而來的高一學生政治學科素養(yǎng)和意識都非常薄弱,需要學生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那么第一堂課學期前奏的好賴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甚至關系到學生今后兩年文理選科的問題;第二,學科內的不同必修和選修模塊的授課內容相對獨立性較強,每一模塊的第一堂課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學生學習階段性的積極性調動;第三,從心理學角度,上好第一堂課,精心設計好教學前奏是對學生心理上的一種征服;第四,學科知識更趨生活化,教師可以從天南地北、古往今來的事實闡述中貫穿經(jīng)濟、政治、文化、哲學等不同模塊的知識,讓學生信服、讓學生體會政治學科的魅力。
比如,在高二剛開學的第一堂課,由于經(jīng)過了一番文理分科,新組成的班級學生有一部分是不熟悉的,而授課的內容《文化生活》也是全新的?!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學期模塊的教學前奏尤其是第一堂課對教師來說就至關重要了。如果直接從“什么是文化”開始,就可能會使課堂很枯燥,至少很難引起共鳴,這就直接會影響到學生對文科選擇的信心。于是,筆者和他們聊起了《星光大道》節(jié)目,聊起了從《星光大道》走出來的阿寶的歌曲;接著,讓學生聊聊他們曾經(jīng)旅游過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了課堂的尾聲。筆者抓住學生的興奮點,總結了大家所聊的所見所聞,既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一適時的收尾,既給了學生一次情感的升華,也激發(fā)了學生對中華文化了解的一種欲望,給了學生繼續(xù)學下去的念頭。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給學生一個得學的盼頭
新課改帶來的第一大顯性變化就是教材突出生活化,而教學過程中更應貫徹的是“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突出真實生活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一種催化劑。
1.親歷體驗,真切感受。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以豐富的情感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之窗?!睂W生在真實生活中進行真情體驗的時候才能最有效地激發(fā)情感,也能更有效的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比如,在準備必修2《政治生活》“第二課第一框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的時候,筆者通過課前調查獲得消息,班級有一位學生所在村的村委會正籌備周末換屆選舉。筆者就給他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任務,讓他帶著問題去選舉的現(xiàn)場,有以下幾個問題:①村民的選票都是當場自己填寫的嗎?有沒有發(fā)現(xiàn)拿錢買票的現(xiàn)象?②當選的數(shù)額與候選人的數(shù)額有沒有差異?③通過這次體驗,你有什么收獲或是感到疑惑的地方?回來后給全班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有了任務,他就有了壓力,也有了動力。從給同學們講述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他對他們村委會的選舉的看法,加深了對教材“選舉方式、選舉意義”的理解,也看到了選舉現(xiàn)實背后所折射的部分問題的存在。通過這一親身體驗,他發(fā)現(xiàn)了學習政治的作用,無意間激發(fā)了他學習的欲望。
2.情景再現(xiàn),角色扮演。例如,選修3專題五《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聯(lián)合國》的第一框《聯(lián)合國:最具普遍性的國際組織》和第二框《中國與聯(lián)合國》,筆者通過“課堂延伸”欄目進行“人物追蹤報道”,讓學生扮演記者的角色以模擬采訪的方式去接觸湖北省荊州市維和警察——管澤平,了解更多關于聯(lián)合國的知識。如“荊州驕傲—2008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管澤平,是荊州市首位維和警察,2007年3月赴聯(lián)合國東帝汶綜合特派團維和,2008年8月份圓滿完成任務回國,榮獲聯(lián)合國和平勛章和中國維和警察榮譽勛章。”問題設計:假如你是《荊州日報》的記者,現(xiàn)在讓你前往采訪維和歸來的管澤平,你準備向他提哪些問題?列出問題。從中又可以反映出中國在聯(lián)合國起到什么作用?這一欄目的設計,既給了學生一個社會實踐的主題,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課堂延伸”,讓學生繼續(xù)關注聯(lián)合國,在采訪過程中完成學生知識重新整合的目的。既滿足了學生角色扮演的欲望,也開啟了他們下一階段求知的欲望。
三、教學目標效用化——給學生一個要學的奔頭
“奔頭”即愿望、理想。人有了“奔頭”,生活才過得充實;學生有了“奔頭”,學得才能踏實。從小學的思想品德到初中的社會和思想政治再到高中的思想政治,政治學科似乎就被單一地定位在“思想”教育上,進而演化為“說教”。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現(xiàn)象往往是,“老師說教、學生睡覺”。欲以改變這種學生學習低迷狀態(tài),必須要讓學生能夠看到學習的希望和學習政治學科對他的積極意義,增強學生的信心。教學目標的設計和實現(xiàn)在這一層面上尤顯重要。教師在構建教學目標預設的時候向來較為關注的是《政治課程標準》、《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學生的固有認知水平等因素,從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設計,而容易忽視的問題是:
(1)教學目標設計的內容對學生的實際效用,即教學結果所要達到對學生的實用性,這直接關系到課堂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的大小,也就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在上必修1《經(jīng)濟生活》第六課“投資的選擇”之前,筆者布置學生回家向家長打聽家里的收入是如何支配的,并把支配方式大概記下來;上課時把“儲蓄存款和商業(yè)銀行”與“股票、債券和保險”兩個框題進行整合,主題為“理財從現(xiàn)在開始”,知識小結時展示一張“投資方式大比拼”的優(yōu)劣比較圖,收益與風險同在;讓學生根據(jù)家里原有的收支情況,再一次重新理財,并作出相應預算。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所做的“模擬投資”比自己父母的收益還要高的時候,那種成功的喜悅無以言表。
(2)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如果把教學目標設定得低于學生已經(jīng)達到的水平,那就不但失去了設定教學目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而且還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教學目標的設定超出了學生潛能發(fā)展的限度,同樣會產生負面效應,給他們一種“遙不可及”的錯覺,“理想”活生生地被演繹成了“空想”,也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所以讓學生明確目標,將教學目標具體化、效用化,給學生一個要學的理由至關重要。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欲望的激發(fā)和誘導,既是教學主導者正視教學效率首要關注和思考的問題,也是解決“如何讓學生學到記憶深處”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把握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認識習慣,還要不斷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內在可能達到的潛力和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望。唯有如此,我們的政治課堂教學才能永遠充滿生機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