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權
青少年犯罪問題是被關注的社會問題。眾多犯罪學和社會學的學者們早已在這方面有所研究,尋找著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筆者認為,青少年犯罪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應該從根源上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教育問題。僅從中小學的教育出發(fā),筆者根據一些社會調研,來簡略闡述一下中小學教育在預防青少年犯罪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對“法制教育”的誤讀
學校作為專業(yè)的教育機構,承擔著主要的教育任務,是全社會教育的主體,在青少年的犯罪預防方面更是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學校目前在犯罪預防方面所要做的工作,大體上以法制教育為主體。許多學校開設了法制教育課,開展一些與法制教育相關的課余活動,有的司法工作人員也受聘為一些學校的法制教育校外輔導員。但是這些課上課下的活動多流于形式,并未體現出持續(xù)而明顯的效果。一些學校由于升學壓力的原因,把與升學考試、提高成績無直接關系的一些工作,都放在極為次要的位置,包括“法制教育”。
作為學校來講,開展法制教育是必要的。在未來社會,知法懂法應該是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質。學校在這方面自然負有一定的教育義務。但法制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絕非幾節(jié)法律常識課、參加幾次與法制有關的活動所能概括的。它包括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但目的是明確而統(tǒng)一的,也就是通過教育,使青少年遵守法律,起到預防犯罪的作用,所有能夠達到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均可納入其中。
在開展法制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途徑應該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去體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讓他們真正懂得違法犯罪的危害。大體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 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親歷”法院的審判過程,了解一些與他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案情,通過發(fā)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讓他們懂得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危害性,以及遠離犯罪需要注意到的問題。
2. 開展審美教育。這方面主要是從綜合素質類學科中開展,比如美術,音樂等。一部好的藝術作品可以凈化心靈,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辨別真善美的能力。
3.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律常識,這樣可以使枯燥的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而且比單純講授法律常識的效果更好。
二、被忽略的道德教育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韓愈的六字真言至今仍可以對“師者”的職責給予充分概括。而現代社會的教師的素質要遠高于從前,絕大多數教師都受過專業(yè)教育技能培訓。無論從知識儲備到教育能力,都在社會各階層中處于領先地位。但他們在“傳道、受業(yè)、解惑”的過程中,更加突出中間,后者次之,忽略前者。而前者恰恰是法制教育的前提和關鍵。這一問題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是社會主流思想的影響所致,也是一個龐雜多元的社會問題。這里要說明的就是學校在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注重知識傳授而忽略思想道德的教育。
學校在培養(yǎng)教育的過程中是分為兩個大的方面的:第一就是思想道德、人格習慣的培養(yǎng)和塑造,也就是做人方面的培養(yǎng),這是教育的前提。我國的教育方針中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就是要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其中德育是放在第一位的,體現出了它的重要位置和作用。這幾個方面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以德育為基礎來發(fā)展其它的方面,這是一個不可違背的規(guī)律。第二就是知識技能的傳授。由于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所致,也正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所在,那就是在大多數學校教育當中恰恰把二者顛倒了,把傳授知識當作教育的根本目的,顯然是錯誤的。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培養(yǎng)出一些有才無德的“偽人才”,也就是說這樣的人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走向極端的便是一旦他們在扭曲的價值取向的誘導下,他們對社會的危害將更大。
在學校教育中,應當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因為它是基礎,是其它方面教育的前提。這在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過程中更是關鍵的。
道德是法律的底限,可以說道德素質是做一個守法公民的前提,青少年的道德素質對其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要遠大于升學所學的知識。道德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它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青少年來講,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是必須的,比如尊老愛幼,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舍己為人等。想必是這些規(guī)范大多數青少年都能夠朗朗上口的背出來,但是這單純的背出來而沒有理解其中的內涵,沒有將其遷移到做事當中去,這就需要學校和老師的正確引導。
三、不良的應試教育觀念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基礎教育中小學教育的問題并不大,問題主要出在中學教育。而在青少年犯罪中,中學生是高發(fā)年齡段。原因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學生處于生理發(fā)育轉折期、心理叛逆期,生理發(fā)育迅速,激素分泌旺盛的結果;另一方面,中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心理健康指數偏低,外界環(huán)境不能給予其良好的調整空間。
這一階段的青少年處于人生關鍵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勝過知識的積累。而恰在這個階段,學校卻在升學率的重壓下忽略這些,一味追求好成績、高分數。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成績并未顯著提高,出現了一些道德素質不高、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學生,當然這僅是一少部分。然而一些校園暴力事件、青少年犯罪,正成為這一問題的明確反映。
中國人口多、密度大,人才也呈多元化、多行業(yè)、多領域發(fā)展。但30年的人才選拔手段卻以高考形式固定一成不變。盡管經歷數次改革,但效果不明顯,問題依然存在。筆者認為高考本身并沒有錯,中國的國情決定目前還不能出現一種更優(yōu)于高考的人才選拔方式,問題在于應對高考的方式。
30年高考的考查模式不斷改變,題型不斷更新,唯獨不變的是應付高考的方式。如今的許多中學仍然延用70年代80年代的復習高考的方法,仍然堅持一條“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思路。最終的結果卻是學習效率低,學習壓力大,忽略了學生其它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的重壓下不得不尋找放松、發(fā)泄的途徑。由于他們的世界觀尚未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容易走向歧路。許多青少年為了緩解壓力,泡在虛擬空間中尋找刺激,最終因沉溺網絡走向犯罪,過重的心理壓力不得不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在各種升學考試的壓力下,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分數、名次無疑是他們最關注的。只要能提高分數,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用不道德乃至違法手段。學校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力度不夠,專注于盡其所能提高分數提高升學率。而恰恰是這兩方面是誘發(fā)犯罪的主要原因。
當今社會,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由于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活的壓力也隨之增大。許多人都將面臨著心理健康問題,青少年首當其中。青少年處于心理發(fā)展期,其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將更加突出。由于當今青少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并且很多都是在家長的嬌慣中長大的,其自我意識較強,易養(yǎng)成一種唯我獨尊的不良習慣。當客觀環(huán)境不能依其主觀意志轉移時,使他們常常會產生異常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由此產生一些不正常的價值取向,如“極端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享樂主義的生活追求,拜金主義的生活目標”,進而有可能誘發(fā)犯罪。再加上一些青少年由于從小受到不良的教育或受到某種不良的刺激,會產生偏激的人格等等,這些都是誘發(fā)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所以對于學校教育來說應該注重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再此基礎上再進行知識文化的培養(yǎng)。
四、勞動教育、技能教育的必要
馬克思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边@句話充分體現了勞動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人應該從小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因為勞動是人的本質屬性,整個社會也是由每一個人的共同勞動創(chuàng)造的。只有通過勞動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人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學校應該加強青少年勞動方面的教育。
學校的勞動教育和技能教育決不能是簡單地讓青少年去參加勞動,而是培養(yǎng)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使他們懂得勞動的真正意義,不做不勞而獲的事,學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對于犯罪來講,財產犯罪都是不正確的勞動觀的價值取向的結果,這也是道德觀的一種表現。因此學校更應該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和要求,從而從這一角度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