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摘要:本文運用語篇分析理論,在分析英語專業(yè)閱讀課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指出閱讀課教學目的在于對語篇整體的理解。通過教學實例《黑人影星波蒂埃》的閱讀,從語篇體裁、結構與主題三個方面透析語篇閱讀中銜接與連貫對閱讀效果的影響,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把握文章主題,培養(yǎng)閱讀的整體觀。
關鍵詞:體裁;結構;主題;語篇分析;閱讀教學;上下互補;整體觀
1.引言
閱讀的目的在于理解和運用,偏離了這個目標勢必有悖于閱讀課教學目的,目前高校英語專業(yè)的閱讀課教學普遍存在把閱讀課上成精讀課的現(xiàn)象, 教學重點放在對詞、詞組、句子等的分析理解上,忽略對語篇的整體性的關注。相關的閱讀練習題學生做起來自然就很棘手,因為各種題型都需要學生在閱讀時透過語言現(xiàn)象抓住內在信息,而非僅停留在語言表面。精泛不分現(xiàn)象最后導致泛讀成為重復設置的精讀課,沒有自身特色,結果是:精彩紛呈的閱讀材料,天文地理、大千世界、動人的情節(jié)或嚴密的推理對學生而言只是一行行的了無生氣的鉛字和沒完沒了的語法講解。上下行閱讀技巧互補及閱讀的整體觀,即語篇觀可以解決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提高閱讀課教學質量。
2.閱讀的整體觀
語篇是具有某種用途的一個語言整體,所謂語篇概念,是指把整個語篇看成一個整體,注重其內在的連貫性,也就是注重文章的思路和事理邏輯,注重上下文的聯(lián)系。連貫性是通過銜接實現(xiàn)的,就是把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的那些詞匯和語法手段,比如連詞、代詞、指示詞以及起連接作用的短語、句式等等。閱讀時需要特別注意這些連接手段,這樣課文便會顯出其條理性,主題的分明性來,這就是閱讀的整體觀。缺乏這種整體觀,眼睛只盯著孤立的詞、句等語言現(xiàn)象,上下文便無法串通,頭緒紛亂,不知文章所云。
學生要作到超越語篇自身更好地去理解語篇,能夠預測形勢和語篇內容,就必須具備語篇相關的背景信息。閱讀課前的預習及教師對學生認知語境相關預設信息的空缺進行補充,是學生超越語篇理解語篇的前提。根據(jù)語境原則,學生的認知世界、閱讀材料的上下文都是語境的維度,學生的心智世界是語言使用過程中語言單位與語境互動的媒介。只有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他們認知語境中相關的背景信息,語言熟練程度,對各種文體的分辨能力等,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補償學生認知世界中空缺的文化預設,為學生展開閱讀提供必要的心理準備。學生在閱讀之后還可以將語篇信息圖示化,將閱讀拓展,掌握后閱讀技巧。
3. 《黑人影星波蒂?!返拈喿x理解
好萊塢黑人影星波蒂埃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活躍在銀屏上的黑色恒星,關于他的信息在如今的學生認知世界中恐怕是空白,對波蒂埃的介紹是學生預測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隱含信息的前提。波蒂埃于1927年出生在邁阿密,由于家境貧寒自幼未受過正規(guī)教育。十八歲他來到紐約,在社會地層從事粗重勞動。幾經努力他終于被美國Negro Theatre錄取,1949年他接拍了影片《走投無路》(No Way Out),在片中的表演為他贏得了更多的表演機會。之后的每一部電影都讓他作為杰出的黑人演員的地位更上一層,但他拒絕演出丑化黑人的角色,并逐步在黑人演員少有建樹的主演領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1963年他憑借《野百合》(Lilies of the Field)摘得影帝桂冠,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黑人演員。除了銀幕和舞臺,波蒂埃還是一位積極的民權運動人士,他在《猜猜誰來吃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及《吾愛吾師》(To Sir, with Love)中的角色是他沖破黑人與白人之間障礙的界標。他的才華、良知、正直和內在的可愛讓他獲得與白人相齊的地位。
3.1體裁
正確把握文章體裁可以明確文章的組織形式,文章展開的邏輯線索,為最終掌握文章主旨打下基礎。對體裁的判斷要在整體觀的關照下進行。初讀《黑人影星波蒂?!房赡軙磺鞍氩糠值臄⑹稣`導,誤以為課文是講述波蒂埃的成長經歷,成功經驗之類的傳記式文章,這個錯誤印象極有可能將讀者引入歧途,讀者閱讀期待會放在波蒂埃生活、婚姻、教育、家庭等方面上,使閱讀事倍功半,影響閱讀速度。在縱覽全文后,不難發(fā)現(xiàn)波蒂埃的講話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有關人物傳記的其他要素,諸如人物重大生平事跡等并未提及。顯然這并不是傳記體文章,那么《黑人影星波蒂?!敷w裁到底是什么?分析文章開頭,波蒂埃曾拍過許多影片,第一自然段卻只談及《猜猜誰來吃晚餐》和《吾愛吾師》,關于兩部影片的意義,學生在文章背景信息的介紹中已經獲得。文章從第三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的敘述只講波蒂埃作為黑人進入電影業(yè)的艱難,第九自然段到文章結尾,全部用來引用波蒂埃關于種族歧視問題的講話,這樣體裁的問題水落石出:文章寫作目的在于闡述波蒂埃關于民權、平等的觀點,并說服讀者接受,故這是一篇論說文,主要目的在于1)澄清事實:美國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2)詮釋、評價問題:種族問題的性質及產生的原因3)策略:就這個問題該做些什么。
閱讀經驗告訴我們,議論文常常利用其他三類文體,即描寫文、記敘文和說明文。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文章開頭部分是敘述而非議論了。敘述也是為議論服務,用波蒂埃的親身經歷證明美國社會的不平等問題。
3.2結構
從宏觀上把握了文章體裁之后,學生可以預測文章的結構:敘述部分理論上按時間和事件發(fā)生的順序展開;論說部分應該有引論、本論和結論。第八自然段是連接敘述和論說的過渡段。先分析第一到第七的敘述部分。
第一、第二自然段講到了兩個最能反映波蒂埃政治觀點的影片,這是他從影十七年后的事件,所以說文章使用了插敘說法,開門見山亮出文章主題;從第三段起到第七段便回到正敘,按事件發(fā)生的順序介紹波蒂埃艱難的成功經歷。第八自然段總結敘述內容:波蒂埃的成功只是例外同時引出論說部分。
第九自然段到最后是論說部分,闡述了波蒂埃民權觀點,具有說服性質。
第九自然段在提出主題句后,由連接性詞語For instance 引出三個支持細節(jié),圍繞主題句展開論證。三個支持細節(jié)之間的連接又是由詞語的重復“I think…”完成形式上的銜接,它們之間語義上的連貫由內在的因果鏈完成:支持細節(jié)3→解釋 支持細節(jié)2→解釋支持細節(jié)1,語篇的銜接與連貫在這一自然段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補充信息體現(xiàn)了口語體不規(guī)范的特點。
波蒂埃的民權觀由六個自然段組成。第九、第十段自然段為引言部分,提出問題:美國社會黑人滋生仇恨的溫床及策略:友愛可以消融仇恨;第十一、第十二段正文證明引言部分的問題;第十三、第十四部分為結論部分,總結說明為什么“友愛”是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六個自然段是按照三段論的論說文展開方式組織起來的。
3.3主題
波蒂埃的背景信息對超越語篇把握主題有所幫助,波蒂埃的幼年時期是美國社會種族歧視最嚴重的階段,20世紀50-70年代,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興起時期,波蒂埃在這段時期很活躍。這些背景信息可以幫助學生預測文章主題。其次文章的主題可從文章的論點里找到,其實就是文章的結論:“友愛”可以消除社會不公產生的仇恨。這一主題也是通過對語篇的整體把握實現(xiàn)的。是讀者運用上下互補閱讀技巧,從宏觀與微觀角度對文章體裁進行分析,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得出的。文章圍繞主題展開敘述與論證,主題意義又通過學生精、泛結合的閱讀逐漸清晰化,最后得以水落石出。
4.結束語
語篇的觀念是閱讀整體觀的體現(xiàn),上下行互補閱讀技巧是語篇觀在閱讀實踐中的運用。學生語篇觀念的培養(yǎng)要在教師指導、監(jiān)督下逐漸養(yǎng)成的。處于習慣的影響,語篇觀念的初次引進往往會受到學生的抵制,把握語篇的銜接與連貫,透析文章主題大意往往需要學生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思維,要敢于預測,探幽析微,大膽總結,最終識得廬山真面目,達到正確理解課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韓志先、賀慧聲、吳京泊主編. 英語閱讀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何兆熊. 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肖禮全. 英語教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4]耶夫·維索爾倫. 語用學詮釋[M]. 錢冠連,霍永壽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