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米娜
在英國,父母最早從孩子8歲就要開始一項龐大到令人吃驚的財務計劃,以保證孩子將來能夠上私立學校
最近我碰到一位因為兒子將要結婚而心情非常愉快的上海女士——她認為自己為兒子盡到了責任,所以終于為能夠松口氣而高興。
對于她認為“應該”為25歲的兒子盡的責任以及為他安排好的一切,我著實感到驚訝。她在上海給兒子買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還付了裝修新房的錢,又和親家一起操辦婚禮,甚至兒子和媳婦度蜜月的錢都是她給的,親家另外還給小夫妻買了一輛轎車。于是,一對都只有25歲的年輕夫婦不花一分錢就擁有了一套房子和一輛轎車——
對于一些美國年輕人來說,這是做夢才會碰到的好事。
其實這位女士并非有錢人,她過著非常節(jié)儉的生活,即使在兒子身上,她也從來沒有足夠的錢讓他從小到大過得順順利利無憂無慮。
這讓我想起了今年夏天我在英國度假時的所看所思,那是讓人開眼界的一次經(jīng)歷。兩年前的英國經(jīng)濟繁榮,人們生活奢侈,也過分自信,而今年我看到的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灰暗的、經(jīng)濟不景氣的英國。
在英國,我碰到了這樣一個家庭。父親是一個經(jīng)營多種生意的企業(yè)家,做過很多生意,有些很成功,有些不行。不幸的是,最后一次生意破產(chǎn),于是他不得不帶著妻子和五個孩子擠進他母親只有兩間臥室的小房子。這樣一個過去住慣了好房子、開奔馳和陸虎的家庭,現(xiàn)在無疑處在難熬的境地。
這個父親現(xiàn)在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孩子們?nèi)ツ睦锷蠈W。過去,五個孩子可全都在私立學校上學。英國很奇怪,私立學校叫公學,公立學校叫國立學校。這個被迫擠在一個只有兩間臥室的小房子的家庭,今年夏天最大的問題是,五個孩子當中那個15歲的能不能重返私立學校讀書。幸運的是,最大的18歲的孩子已經(jīng)從私立中學畢業(yè),其他三個較小的孩子也不用太麻煩就能轉到其他學校。
我很好奇地觀察這個家庭如何分析自己的境況,并區(qū)分用錢的先后順序。在我離開的時候,他們做出的決定是:孩子們的奶奶從自己的存款中拿出一些錢,供那個15歲的孫子重返私立學校念一年,直到他們找到新的落腳點。
但是之后怎么辦呢?他們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孩子們上當?shù)氐摹皣ⅰ睂W校,即使他們根本不想。
在英國,界定一個人的背景和所屬階層,最常用的辦法是看他的孩子上的是私立還是公立學校。孩子上“國立”學校在各個圈子里都是一個恥辱的標記,以至于很多家庭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債務,開始一次又一次的抵押,四處找親戚借錢,好讓孩子上通常一年學費最高達3萬英鎊的私立學校。
盡管有很多不要這么高學費的學校,但是不少父母依然選擇私立學校,所以他們最早從孩子8歲就要開始一項龐大到令人吃驚的財務計劃。當孩子11歲時,所有父母都會面臨同樣的社會壓力,就是親戚朋友們不可避免地要問到“你的孩子上的是什么學?!?,很多人別無選擇,不得不在接下來的五六年里背上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
為最好的教育付最高的學費絲毫不奇怪,很多中國人都會贊同,我也認為是天經(jīng)地義的。然而,為孩子安排好一切,為他們打開每扇門,和給他們知識教給他們謀生的技能,究竟哪個能讓他們更受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