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彬玲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處處有計算,估算的作用有時已經超過精確計算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也把估算教學提到了一個新的重要的位置。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好處,使學生掌握必需的估算方法。而在實施估算教學時,卻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現象一:教材中的選材不夠恰當
“加、減法的估算”一課的例題編排是:媽媽帶100元去商店買下列生活用品:28元的熱水瓶、43元的熱水壺和一套24元的杯子,媽媽帶的錢夠嗎?這個例題中的數據所能達到的效果還不夠理想。這是估算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要突出體現估算的價值,但如果進行算法多樣化,學生可能出現買東西時把價錢估大一些的情況。這樣,學生不僅不覺得估算方便,還可能會出現“還不如計算方便”的想法。
現象二:為了估算而估算
平時計算練習時,有學生把47+18-29粗心地計算成了94,如果他用估算的方法檢查一遍,就一定能找出錯誤。平時教師不作要求的時候,學生的估算自覺性幾乎沒有。如估算62-35≈□,有的學生還會問:“老師,這題約等于20還是30?”如果學生一直是為了估算而估算,這樣的估算價值又何在呢?
現象三:估算方法單一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中有這樣一題:“我??偣灿?1個班級,今年打算用8500元錢為每個班級購置一個價格為215元的錄音機,錢夠嗎?”教師要求學生列式后進行估算,學生只用了一種估算方法,即215×41≈200×40≈8000(元)。這種方法雖然簡便,但在本題中卻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教師再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估算,相信還會出現不同的估算方法。
這些現象在實際的估算教學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現象來尋找對應的策略,以促進估算教學效率的提高。
1.對選用的教材進行深加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的教材是教學成功的物質基礎。在教材的處理上,我們要盡量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為我所用,不讓其中的不利因素干擾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加、減法的估算練習中,要求估算圖畫中大約有幾臺電腦。題中素材的呈現方式比較平面化,多數學生還是會用數數的方式算出得數,這就失去了估算的意義。在教學時可以先出示教室及一臺電腦,再出示教室中的一排電腦,最后出示整幅圖,讓學生依次估計電腦有幾臺,并在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讓學生說說是怎么估算的。這樣依次遞進,層次分明,使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真正落實到位。
2.使學生切實感受估算的價值。
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tài)度,認識并體驗到估算的實用價值。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中,教材編排的是讓學生判斷以下三個算式的計算是否正確:
我沒有直接讓學生判斷,而是先估計再判斷,雖然多花了時間,但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地去運用所學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
3.強調估算的驗算作用。
估算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確定計算結果的取值范圍。在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使學生能主動地對信息作出整體把握,并迅速運用直覺思維作出判斷,以指導解決問題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數,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
4.強調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就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庇捎趯W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我們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教學是新課程中的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我們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提高,但還是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也使得我對于以上現象及對應策略進行了再次的思考。
1.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估算意識和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積累的過程。在教學中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經常給學生提供估算的機會和創(chuàng)設估算情境,把估算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路得到廣闊的發(fā)展,提高解題的正確性。
2.估算只是一種大致推測。
不同于精確計算,估算只是一種大致推測,允許出現誤差,只要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都可以,因此估算結果應該是多樣的。在具體情境中,學生根據問題的需要,運用生活經驗,靈活選擇估算方法。
學習估算,有利于學生加深自我了解,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作出自我調節(jié),使學生的估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對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估算方法,并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