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勇
導(dǎo)語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正因其難,所以一旦開了好頭,后面的事情就一順百順。寫文章亦如此,好的開頭是成功文章的一半。古人有“龍頭鳳尾”之說,“龍頭”一伸,全文調(diào)定,其后文思奔涌,洋洋灑灑,全隨作者意愿。
文章的開頭段落,其主要作用大概有這么幾類:點明主旨,引發(fā)懸念,鋪墊背景,交代人物,凸顯事件等。而不同的作者在構(gòu)寫開頭段的時候手法又是變化多端的,有些段落,其構(gòu)思之妙,堪稱一絕。我們來欣賞一些獨具特色的段落,從中悟出一些寫作秘訣吧。
文段1
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從一個山崖蕩漾到另一個山崖,回響在山谷中,漸漸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這是一種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鳴,是對世界上一切苦難的蔑視情感的進發(fā)。
品賞
這是一種平地驚雷式開頭段。寫作者利用人普遍的好奇心理,把文章要寫的材料中的一個最緊要最叩擊人心的地方挑出來,一下子抓住人的眼球,提起人的閱讀興趣,達到先聲奪人的目的。奧爾多·利奧波德要寫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開頭卻以一聲驚心動魄的嗥叫開啟文章,把那種聲音的延續(xù)放到那種彌漫的夜色中,把人的寧靜拉到動蕩、危機的境地,使人不由得不想去探個究竟。
這一段僅僅兩句話,但寫得極有章法。
第一句,寫實,用一個比較長的句子來呈現(xiàn),與那叫聲在山間巨大的回蕩和產(chǎn)生的悠長綿延的實際效果相吻合。句子中用了幾個很普通但極顯修辭功底的詞語,把這一效果彰顯出來了。作者用“深沉、驕傲”來修飾“一聲嗥叫”,不僅從聲音中聽出了音質(zhì),還聽出了狼的內(nèi)心的一種情態(tài),尤其是,這樣一修飾,拉長了音節(jié),從急促變得悠長,這不正與那聲音相吻合么?寫聲音從一個山崖傳到另一個山崖,用一個“蕩漾”,有一種質(zhì)感、動態(tài)感、形象感,那聲音是一圈一圈、一波一波漾開去的,把山間的回聲體驗得格外真切。用“漸漸”修飾“消失”,一下子就把漫長的過程體現(xiàn)出來了。把這聲音放在“漆黑的夜色里”。看似順手拈來,實則亦是細心體驗的結(jié)果。增加了那聲音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第二句,寫虛,是對這聲音的一種感悟,是作者的一種理解。這理解正是作者對人與自然關(guān)系思考的背景下的產(chǎn)物。兩句話的開頭,把狼嚎的特寫與深沉的思考結(jié)合起來。把狼的痛苦的哀嚎、反抗的呼叫、生命的宣言與作者對生態(tài)遭到破壞的深深憂慮結(jié)合在一起。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文段2
他們?nèi)ツ膬?歸家還是遠行?然而不管是歸家還是遠行,都基于同一事實:他們正在路上。歸家,說明他們在此之前,曾有離家之舉。而遠行,則是離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
品賞
這是一種辨異求同式開頭段。形式上是兩個段落,實質(zhì)上都是起著一個共同作用,引出文章。第二段只不過是為了把思考引出的結(jié)論突出。引起人們特別關(guān)注,才另起一段的。第一段,用兩個問句,沒有特別之處,但后面三句引申,則把這沒有什么新鮮意思的問句變得有了令人咀嚼的味道。一般人不這樣寫,是因為沒有進入辨異求同的思維階段??磥?,確實想和不想不一樣。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一想,就想出了文章思路。歸家、遠行,方向相反,是其異;而二者又都歸向一個前提:離家。不管是現(xiàn)在進行時,還是過去完成時,這個事實都必然存在,這是同,從這一“同”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人總是要離家?由此得出一個判斷:“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边@結(jié)論一出,整篇文童的思路之門就打開了,人為什么有克制不住的離家欲望,那是怎樣一種欲望,這里的“家”有沒有特別含義。那么“離家”有沒有什么寄托,既然總要“離家”,那何必又要建家。其間任何一個問題思考透了,都有一篇文章可做。
文段3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逢節(jié),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風(fēng)塵碌碌,酒闌燈地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fēng),巴山夜雨,都會情不自禁地惦念它。離得遠了久了,使人愁腸百結(jié):“客合并州數(shù)十霜,卻忘并州是故鄉(xiāng)?!焙貌蝗菀啄芑丶伊耍朱话玻骸皫X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fù)歷春。近鄉(xiāng)情更切,不敢問來人。”“異鄉(xiāng)人”這三個字,聽起來音色蒼涼;他鄉(xiāng)遏故知,則是人生一快。一個怯生生的船家女,偶爾在江上聽到鄉(xiāng)音,就不覺喜上眉梢,顧不得嬌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訕:“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相問,或恐是同鄉(xiāng)?!边|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xiāng)土情結(jié)。
品賞
這是一種詩意氤氳式開頭段。先引一首唐詩,把寫作話題圈定在詩歌所轄定的范圍內(nèi)?,F(xiàn)在的中學(xué)生寫作文喜歡寫一個“題記”之類的東西,就是由這樣的“模式”轉(zhuǎn)化而來。接下來寫生活中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語言極為平實。再由平實的現(xiàn)實生活情景轉(zhuǎn)入撩人情懷的情景描寫,“海天茫茫,風(fēng)塵碌碌,酒闌燈她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fēng),巴山夜雨”,不僅對仗,而且化用詩句,妙用詩典,使文章進入詩意氤氳的境地。如此還不盡意,作者的思路一經(jīng)打開,便猶如滾滾江河,奔瀉洶涌,一連串的生活情景下的詩句汩汩而來。這些詩句在作者邊想象邊描寫的情況下或只句或片段的引用,把一種人與鄉(xiāng)土的情感表達得厚重和深沉,千回百轉(zhuǎn)之后,推出本文的主題——鄉(xiāng)土情結(jié),既水到渠成,又使人印象深刻。
文段4
如果讓我寫一本小說,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為我可以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讓我把北平一一道來,我沒辦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雖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二十七歲才離開。以名勝說,我沒有到過陶然亭,這多么可笑!以此類推,我所知道的那點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之一毛。
品賞
這是一種抑揚襯顯式開頭段。全段共五句話,樸樸實實的五句話,前兩句以假設(shè)的筆調(diào)把寫小說與寫實文對照起來寫,說要“我”把北平一一寫出來,“我沒辦法”,這是一抑;我生活在北平到廿七歲才離開,卻對北京知之甚少,二抑;就連大名鼎鼎的陶然亭,我都沒到過,三抑;我所寫的只是“我的北平”,那只是北平“牛之一毛”,四抑。這樣謙虛,似很危險,一般只喜歡說大話唱高調(diào)的讀者很可能見此等“沒水平”的文章就棄它而去了。而老舍就有這樣的膽量氣度,就憑他這樣款語漫道的筆調(diào),就足顯善于敘事描寫的功底,細心的讀者必然會想看看“他的北平”到底是怎樣的北平,這牛之一毛到底是何等樣子。仔細想想,作者說的倒也是實話,北京確實很大,憑一人之眼難以看全,憑一人之力難以寫盡,而實際表達效果卻是即使你看不到寫全北京的文章,單
看“我的北平”,就足以令人心向往之。這樣的“一揚”才是實際效果。作者越謙虛,越顯得北平廣大、神秘、深厚、淵博,才越顯出作者對北平的深切情意。
文段5
青的山,空蒙。綠的水,清淺。吊腳樓,一座又一座,依河而建;小舟,一艘又一艘,滑過水面。雖是第一次來,眼前的景致卻十分熟悉,熟悉得讓我不無疑惑地想起了人的前世與令生。人生很多事要解釋起來是很困難的。解釋不了時,便只能往前世去想!
品賞
這是一種美景描畫式開頭段。前三句的景物描寫是很能吸引人的。前兩句整齊對仗,短句式,輕決,干凈,其語詞配合,又別有一番風(fēng)味,三二停頓句式。正是名詞短語與形容詞的頓斷式組合,新鮮,有味。第三句又自成對使,也是有別于一般的短句子。但與前兩句又有區(qū)別,顯得既有一致性,又富有變化性。這種新的格式,有類似于詩歌的自由美感,極具魅力。第四句寫對這景物的感受,表達上有些奇怪,即使第一次來,卻感到景物是那樣熟悉,熟悉得懷疑是不是自己前生在此生活過。讓人想到賈寶玉第一次看到林黛玉就說這妹妹我見過,林黛玉也覺得賈寶玉很熟悉。這里用“前世與今生”來解釋人生的很多事情,會使人想到《紅樓夢》,文化的味道在此顯現(xiàn)。作者用這種寫法來寫見到的自然景物,是不是暗含了對自然景物的一種情愫?文章這樣的開頭,字數(shù)不多。其藝術(shù)張力確實巨大。
文段6
一提起借錢,沒有幾個人不膽戰(zhàn)心驚的。有限的幾張鈔票,好端端地隱居在自己口袋里,忽然一只手伸過來把它帶走,真教人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借錢的威脅不下于核子戰(zhàn)爭:后者畢竟不常發(fā)生,而且同難者眾,前者的命中率卻是百分之百,天下之大,那只手卻是朝你一個人伸過來的。
品賞
這是一種常中出奇式開頭段。在一股有穩(wěn)定收入的圈子里,似乎借錢的現(xiàn)象極少見了,但在更多的人群之間借錢的事還是時有發(fā)生的,一般人對這類事也不會有太多地關(guān)注,既然是生活常景嘛。自然不太會引人注意。而余光中先生在這常景里生發(fā)了奇怪的想法,這借錢令人“膽戰(zhàn)心驚”,且“沒有幾個人不”這樣。這本已經(jīng)顯得夸張了,他還不夠,再次夸張,說“借錢的威脅不下于核子戰(zhàn)爭”,簡直越說越奇,還要不厭其煩地比較借錢與核子戰(zhàn)爭的不同,還要用“命中率百分之百”、“那只手”“朝你一個人伸過來”,令人毛骨悚然。這樣的夸張性描寫,直吊人們閱讀的胃口,使讀者極欲一睹這是怎樣一種借錢。以解心中的懸念。文段還用擬人化手法,把對自己的錢的愛惜之情表現(xiàn)出來,顯得幽默有趣。一個“隱居”,用來寫“錢”,表現(xiàn)了錢之主人的多種心理:錢自身不多,藏在身上的某處,是隱秘的,這里透出愛惜之情;這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種反映——不露富;而借錢之人竟然連“隱居”于他人身上的錢也發(fā)現(xiàn)了。真是狡猾之極,隱隱地也有點嫉惡之情。由此想到的是一般人的境界,還有沒有其它境界呢,自然就引起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