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友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改變過去那種離開語言文字,架空分析課文內容,生硬地進行思想教育的做法。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忽視語言文字訓練,或者削弱甚至取消語文課中的思想教育,就會忽視語文課自身的特點。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重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
一、在品析訓練中滲透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主要是加強對課文詞句的品賞理解。而品賞理解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詞句內化和運用。同時,在品賞理解詞句的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使學生在詞句訓練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啟迪,得到心靈陶冶。例如,《倔強的小紅軍》一課中有這么一句話:“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比你的還多呢!”我在引導學生品賞分析這句話時,提問學生:這句話中的“輕輕”一詞有什么作用?如果把“輕輕”換成“重重”“有力”等詞行不行?學生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思考比較,終于明白:小紅軍干糧袋里裝的是一塊牛膝骨,如果“重重地拍”或“有力地拍”,就會發(fā)出“澎澎”的響聲,那就露餡了?!拜p輕的拍”才能掩飾小紅軍自己“斷糧的困境”,才能掩蓋真相,好讓首長放心。理解了 “輕輕”這個關鍵詞的深層含義,就能領會出這句話表達出小紅軍的 “寧愿犧牲自己,也不拖累別人”的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學生對小紅軍的這種精神受到極大的感染。
二、在朗讀訓練中滲透
朗讀,既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途徑,也是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尤其是感情朗讀,既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把課文中規(guī)范的語言內化成為自己的語言,又能激發(fā)情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二自然段中的“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這個長句時,我首先指導學生說出每個詞、每個短句在朗讀時怎樣處理,然后自己動情地示范朗讀:“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讀得緩慢、深沉;“不約而同”讀得急促、緊張;“眼睜睜”讀得淚流滿面,一字一頓;“顧不得擦去”盡快地讀,放開讀,淚水涌流。通過動情朗讀感染了學生,激起了學生心靈的共鳴,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這樣,學生就進入角色,既能領悟到課文語言的精華,幾乎每一個詞語都有耐人咀嚼品味之處,思想又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大家感動得熱淚盈眶,學生的心靈得到了美好的薰陶。
三、在描繪情境中滲透
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中引導學生描繪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身心投入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而且能在描繪情境中滲透思想教育。而描繪情境要同感情朗讀結合起來,這樣,所描繪的情境畫面才能生動鮮明,才能使學生思想受到感染,引起共鳴。例如《壯麗的青春》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當列車越逼越近……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車毀人亡!歐陽海箭步飛身,搶上路心,水淋的雨衣呼拉拉地飄起,他臉不變色,心不跳,拼出性命把戰(zhàn)馬推離了軌道……”這幾句話,我就用描繪情境的方法來啟發(fā)引導學生:“同學們,當你們在公路中心遇到一輛車沖來,你肯定會馬上避開??墒菤W陽海箭步飛身推戰(zhàn)馬救列車,他這樣做是怎樣的精神呀?”學生在老師的情境描繪中,仿佛感到歐陽海勇敢,不怕犧牲的高尚品質。學生既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又深刻地認識到歐陽海舍己為人精神的崇高偉大。
四、在聯想訓練中滲透
品賞詞語,理解句子,都需要伴隨著豐富的聯想。因此,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聯想訓練,既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時憑借語言文字,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驅遣想象,展開聯想,領略課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會受到很好的情感熏陶,獲得凈化心靈的功效。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最后一段是:“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含意深刻,耐人尋味,促人遐想。我教學時啟發(fā)學生結合自己的閱歷,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19世紀丹麥社會黑暗的現實,聯想今天資本主義世界窮人孩子的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回顧全文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品賞理解這兩個“幸?!钡纳羁毯x,領悟到作者揭露了剝削制度的罪惡,表達了對窮人孩子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通過聯想訓練,擴大了學生的思維視野,既落實了詞語的訓練,又使學生“思”有源頭,“想”有依據,從而令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啟迪和教育。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