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雄 周 力
北京市朝陽區(qū)是北京市8個城區(qū)中面積最大,中小學數量最多的行政區(qū),目前有150所小學、63所中學,共計300多個校址,超過12萬在校學生及1萬多名一線教師。朝陽的信息化建設起步于1999年,當年有很少一部分學校利用自籌經費建設了校園網,從2001年開始到2004年全區(qū)分三批統(tǒng)建了190個校園網,從2005年開始又啟動了教育城域網的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區(qū)已建設校園網287個,教育城域網接入275個,幾年來共投入資金近4億元,隨著網絡硬件基礎環(huán)境的日益完善,體現效益的應用和服務逐漸成為信息化工作的重點。
自2007年朝陽教育城域網投入試運行以來,在教委、教工委領導的指導與支持下,朝陽教育信息網絡中心開始著力進行以“數字化校園”建設為代表的信息化應用建設,已經建設完成包括“全區(qū)教育安防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高考網上巡查系統(tǒng)”、“網絡視頻會議系統(tǒng)”以及財務、干部、規(guī)劃、應急信息報送、中、小和職業(yè)教育管理平臺在內的一大批系統(tǒng)平臺。為了確保少走彎路,避免盲目投入導致資金的浪費,我們確立了“試點先行、循序漸進”的推進思路,而數字化校園是最系統(tǒng)、最全面、最高級的校園信息化應用,以數字化校園的試點作為帶動應用和服務的突破口是最佳選擇。
一、數字化校園建設現狀
目前朝陽區(qū)數字化校園建設,共涉及5所學校,分別是“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北京市朝陽區(qū)實驗小學”、“北京市朝陽區(qū)星河實驗小學”、“北京市第17中學”、“北京市望京實驗學?!薄F渲?007年實施的“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數字化校園項目”、2008年4月開始的“北京市朝陽區(qū)實驗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2008年9月開始的“北京市朝陽區(qū)星河灣實驗小學項目”目前已經建設完成,2008年底啟動的“陳經綸中學二期”、“北京市第17中學”、“望京實驗學?!钡臄底只@建設工作及“朝陽實驗小學數字化校園完善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實施過程中。
1.北京市陳經綸中學
陳經綸中學一期數字化校園項目,是我區(qū)第一所數字化校園試點項目,總投資560萬元。其中硬件基礎環(huán)境建設340萬元,約占總投資的60%;軟件研發(fā)與各項應用建設約220萬元,約占總投資的40%。一期項目中除在學校原有校園網基礎上完善了基礎環(huán)境建設外,還實現了網絡教學觀摩,包括考勤、圖書借閱、門禁、計算機房管理、食堂售餐在內的一卡通全面應用,基于門戶網站的成績統(tǒng)計分析系統(tǒng)、課程管理系統(tǒng)、排監(jiān)考系統(tǒng)、公告與通知發(fā)布系統(tǒng)、校本教學資源庫等應用項目,同時建成了一套具備統(tǒng)一身份認證、統(tǒng)一應用門戶和統(tǒng)一數據中心的數字化校園系統(tǒng)軟件基礎平臺,實現了以CMIS為人員基礎數據庫,以中小學學生卡為應用介質的的數字化校園應用環(huán)境。
陳經綸中學數字化校園項目一期工程建設目標是建設一套全面完善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內容包括從完善的軟硬件系統(tǒng)基礎環(huán)境,到全面一卡通應用,再到各類教育教學應用,建設涉及面較廣,資金投入也較大。項目總體效果較好,基本完成了項目預期目標,但其中部分應用如“車輛及場所預訂”等由于與學校老師原有工作方式差距較大,同時沒有對工作效率實現顯著提升,因此效果不佳。
在項目一期工程的基礎上,二期方案設計主要是研究利用學生卡開展在新課背景下原有行政班級被打破后的教學管理與學生評價模式,將學生卡應用從原有的一般生活應用中突出出來,延伸至教室,增強學校對于“走班制”教學模式下學生管理與評價的掌握程度,確保和提升教學質量。
2.北京市朝陽區(qū)實驗小學
朝陽實驗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總投資348.5萬元。建設方向以軟件研發(fā)為主,其中軟硬件基礎環(huán)境投入約110萬元,占總投資的31.5%,軟件應用研發(fā)投資240萬元,約占總投資額的68.5%。
項目建設目的是旨在建設一套完善的學生在校情況記錄與分析系統(tǒng),結合網絡題庫等功能教學效果檢查與分析功能,為學校的老師和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數字化學校運轉情況,并將學生在校的學習與德育表現情況利用學校門戶展示給學生家長。目前已經完成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學生考勤、課程與課下德育表現記錄、校本題庫與在線測試、學生作業(yè)情況記錄與錯題本、考試成績統(tǒng)計分析系統(tǒng)、與手機實現聯(lián)動的學校自動化辦公OA系統(tǒng)、招生考試與學生電子檔案自我維護系統(tǒng)以及系統(tǒng)使用激勵機制。目前,學校將數字化校園使用情況與教師的工資待遇掛鉤,督促并激勵老師利用數字化校園系統(tǒng)完成對在校學生情況的全方位記錄,在3個月的試運行期內,僅學生作業(yè)錯題就已經積累超過100萬道次,為教學重、難點分析提供了充分的客觀數據保障。
3.北京市朝陽區(qū)星河實驗小學
星河實驗小學數字化校園項目總投資189.2萬元,其中硬件基礎環(huán)境投資125萬元,占總量的66%;軟件與應用研發(fā)部分64萬元,約占總量的34%。項目主要任務是在建設一套完善的基礎架構平臺上,緊密圍繞保護學生在校安全與讓學生感受數字化校園應用氛圍為核心,以學校馬芯蘭校長教學思想的宣傳為對外輻射通,構建具有良好發(fā)展?jié)撃艿臄底只@。項目主要包括校園門戶網站、校園文化應用系統(tǒng)建設、專家工作室和基于家長身份證的住宿學生管理四個主要部分。
4.取得的成績
通過對兩年試點工作的總結梳理,我們感覺主要取得了以下5點成績:一是已經在中小學各建成了一所較高水平的數字化校園,并且得到專家和同行的肯定,外省市的同行和北京其他區(qū)縣的同行紛紛來朝陽區(qū)參觀學習,僅本學期兩所學校接待參觀的次數就達到8次,應該說很好的宣傳了朝陽信息化建設,也提升了朝陽教育的影響。二是我們試點校的干部教師對信息化的認識有很大提高,應用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同時帶動了一大批學校的干部教師對信息化應用的關注,為今后我區(qū)信息化工作的推進起到了積極作用。三是隨著試點的深入,我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后續(xù)學校的方案設計更加貼近學校實際和學校的核心工作。四是我們的投入越來越理性,資金投入在軟硬件建設的分配方面更加趨于合理,大家已經不再追求豪華硬件的配備,而是更多關注應用的研發(fā)。五是我們基本拿出了一套朝陽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本標準草案。
二、建設工作的認識與反思
1.為什么進行數字化校園的試點
通過進行數字化校園試點建設工作,實現以下目的:
(1)通過試點,形成一部分信息化應用的龍頭學校,以點帶面,推進網絡及信息技術在基層學校的應用,從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率;
(2)通過試點,拿出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本標準(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和評價標準;
(3)通過試點,產生一批具有共性的,能在全區(qū)共享,能降低成本在同類校中進行推廣的成果。
2.數字化校園設計原則
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應本著“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建設以數據資料數字化為基礎、以溝通交流數字化為紐帶、以教育教學數字化為核心、以行政管理數字化為支撐的數字化校園。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應當避免一次性過大投入,同時投入方向應當偏重研發(fā)貼近學校教育教學等核心工作,從而讓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服務學校。否則一次性過大的投入建設的大量應用將在較大程度上改變原有干部教師的工作習慣,使得各項建設應用的實用率偏低,從而最終導致資金投入的效益不高。
3.數字化校園與區(qū)域教育應用建設的關系
數字化校園作為信息化應用在學校的集成整合,與區(qū)域教育應用系統(tǒng)之間相互支撐,不可分割。數字化校園應在區(qū)域教育應用平臺的技術框架內,相對獨立進行建設。從應用及其數據性質上基本上可分為三類。
學校共性數據包括全區(qū)層面按照學校類型分析完成的公共數據,包括學校的組織結構,學生的成績、操行評定、基本信息等內容。這類數據由學校負責提供,并在區(qū)、校兩極進行存儲、分析與使用。應用項目將按照區(qū)級應用整合后的標準,在數字化校園的體系架構內,由區(qū)及層面進行統(tǒng)一建設與改進。
學校個性數據設計為在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特色的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在數字化校園的體系框架內進行建設,并面向區(qū)級整合平臺提供結果類公共數據交換的接口,其內容包括干部教師考評方式與結果、學校管理體制信息化等。
區(qū)級公共數據設計為教委各主管(職能)科室所需要的全區(qū)公共數據及其分析結果。這些數據原則上來自于學校,但其應用部分建設工作由職能科室在區(qū)級整合平臺框架標準下進行,應用內容包括題庫、統(tǒng)測試卷庫、人事、財務、資產等管理信息建設,公共衛(wèi)生與安全信息建設等內容。
4.試點學校的選擇
在試點學校的選取過程中,應本著以下三個原則進行:
學校教育教學與行政管理工作到位;
學校師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應用素養(yǎng);
學校對數字化校園有正確的認識,并有相對一定的應用需求與設想。
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對于信息化應用的認識普遍不高,對于數字化校園含義的理解還停留在簡單的硬件采購和基礎建設上,缺乏對于信息化應用建設的切實需求。因此,需要通過數字化校園試點學校的有關經驗進行推廣,同時輔助進行必要的專項培訓,讓更多的學校了解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的目的與作用,深化落實各類信息化應用需求,使得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夠同學校的教育教學核心工作緊密結合。
5.技術原則
為保障財政投資,避免重復、盲目建設,各校數字化校園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統(tǒng)一一致的數據結構與應用架構設計原則。
數字化校園設計中,應明確以“北京市中小學學生信息管理系統(tǒng)”(CMIS)為唯一的人員基礎數據庫;以中小學學生卡作為唯一的校園應用介質,作為學生和教師的物理身份標識。在數據結構設計上,應以CMIS中的類似數據結構對象為參考,避免數據結構可能存在的沖突與不一致。
在應用架構設計上,應以統(tǒng)一的數據結構、統(tǒng)一的身份認證系統(tǒng)和統(tǒng)一的應用門戶為原則,避免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新出現多個應用系統(tǒng),并適當考慮對原有應用系統(tǒng)的集成與整合。同時在設計中應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網絡基礎服務、應用支撐系統(tǒng)、管理維護系統(tǒng)與教育教學應用系統(tǒng)5個子系統(tǒng)。
作者單位 北京市朝陽區(qū)現代教育技術信息網絡中心
(責任編輯 潘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