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蕓 杜予景
摘要:《飄》的成功在于作者采用了“女性視點”的敘事策略,諸如以故事性敘事法的建構(gòu)策略,以獨特的女性眼光發(fā)言的視角策略,以女性心態(tài)軌跡組合戲劇情節(jié)的懸念策略,以及在話語對答中巧用女性心理分析的語體策略等方面,順應(yīng)了當代女性閱讀群體的心理需求。
關(guān)鍵詞:女性視點 《飄》 敘事 話語 策略お
就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來說,《飄》該書名原為《隨風而去》(獹onewiththewind),本文中的譯名、譯文均選用傅東華譯的《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的作者瑪格麗特?密契爾平生只寫了一部小說,其量最少,然而就其風行暢銷、受人愛讀的社會效應(yīng)而言,堪稱為最,真可謂“僅此一部,勝似百部”了。造成此種曠日持久、具有世界性轟動效應(yīng)的緣由固然很多。倘若就小說語體文本層面探究,筆者認為,“女性視點”是小說《飄》的書眼所在,也是這部暢銷小說行文的一大亮點。《飄》的成功正在于作家采用了“女性視點”的敘事策略,在小說文本的建構(gòu)策略、視角策略、懸念策略和語體策略等方面,順應(yīng)通俗消費文化時代大潮,迎合了當代女性閱讀群體的心理需求,成為“一本不折不扣的為女性而寫的,以女性眼光發(fā)言的言情小說”。克洛蒂亞,《斯佳麗研究》,載《紐約客》1992年第8期。當代美國小說理論家珀西?盧伯克曾講過一句名言:“在小說技巧中,整個錯綜復(fù)雜的方法問題,我認為都要受到視點問題——敘述者所處的位置與故事的關(guān)系問題——的控制?!盤ercyLubbock,玊heCraftofFiction.玁ewYork:VikingPress,1957,p.251.視點問題的重要由此可見。
一、建構(gòu)策略:以故事性敘事法構(gòu)建文本體系
按照女性讀者群體的閱讀習慣和心理需求,采用故事性敘事法構(gòu)建文本體系,構(gòu)成《飄》在敘事策略方面的顯性特征?!讹h》既是言情小說,又是敘事小說。它是以女性形象郝思嘉為核心的一系列線性故事、性格演變態(tài)勢為敘事軌跡的。這個陶樂種植園主的掌上明珠,從16歲登上社會舞臺,到28歲剩下孤單一人。在這12年間,她先后嫁過三個丈夫,二度守寡,生過三個孩子,為“振興家業(yè)”干了一陣子,成了19世紀美國的“亂世佳人”。作者在刻畫這一女性形象時,將她投放到美國南北戰(zhàn)爭和戰(zhàn)后重建時期的廣闊社會背景上,多方面地展現(xiàn)了她在愛情生活、戰(zhàn)爭生活、經(jīng)濟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儀態(tài),展示出她那曲折多變的心路歷程和精神世界,給人們塑造了一個直面人生、不甘平庸、執(zhí)著追求自我存在價值的女性形象。
在敘事的流程上,作者采用“全知觀念”,基本上按時空順序,依次描述戰(zhàn)爭的發(fā)展過程和郝思嘉社會生活的動蕩,家庭生活的變遷,以及愛情生活的波折,線索分明,井然有序,節(jié)奏感很強。在這種符合女性閱讀時尚潮流的故事性敘事結(jié)構(gòu)中,讀者只要按照作者的描述,就能把握人物的行為軌跡,體會創(chuàng)作意圖,產(chǎn)生閱讀心靈共鳴,并獲得藝術(shù)美的享受。尤其在話語層面上,作者運用第三人稱語式陳述,行文清新自然,故事娓娓動聽,逗人遐想,因而為小說營造出高濃度的故事性和可讀性氛圍??寺宓賮喼赋?“《飄》本是一部無名之輩的處女作。但它在1936年夏天出版后到年底便印刷了將近百萬冊,即使是最初幾周的銷售量,也超過了有些文壇大師一生的發(fā)行總額。其成功秘訣在于它的可讀性。”克洛蒂亞,《斯佳麗研究》,載《紐約客》1992年第8期。其實,可讀性是每部文學作品最為基本、最為首要的因素,它是溝通作者與讀者心靈、縮短人物形象與讀者閱讀間距的一座橋梁。倘若從這層意義上說,小說《飄》可謂是繼承通俗文學傳統(tǒng),順應(yīng)商品經(jīng)濟規(guī)律和讀者心理需求的一部杰作,也是促使文學作品面向大眾消費文化方向發(fā)展的一次有益嘗試。
二、A視角策略:以獨特的女性眼光發(fā)言
半個多世紀以來,盡管人們對密契爾筆下的郝思嘉形象褒貶皆有,所見徑庭,但誰都不得不承認郝思嘉性格的發(fā)展軌跡是真實可信的,郝思嘉的言行舉止,或頑皮撒嬌,或傲慢任性,或憤而無奈,這一切只能是由郝思嘉所作所為,處處充滿著濃郁的女性味,因而被稱為一部“以女性眼光發(fā)言的言情小說”。
郝思嘉倔強的自信心是有目共睹的。她自信自己比其他女人更美、更有魅力;自信能把商店、木廠管理得比任何男人都好。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稱她為“女強人”,說她想什么便干什么,男人辦得到的事她也能辦到,或許會比男人干得更好。倘若這樣敘述,顯然這純屬男性視角的男性筆法。密契爾則不然,在她筆下的郝思嘉這樣說:“我相信女人用不著男人幫忙,女人也能完成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除非生孩子”。這才是女性特有的眼光、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語氣。在這里,敘事者不是以男性為中心,不是拿女性與男性進行對比;而是針對長期積淀而成的傳統(tǒng)的性別歧視,以為女性離開了男人就無法獨立生存而提出的抗爭,但有一事例外——生孩子。類似這樣的敘事話語、敘事語式、語態(tài),完全出自女性的心聲和生活感受,也只有像密契爾這樣的女性作家才能捕捉到,并以如此巧妙自然的方式表達出來。
郝思嘉的蠻悍不羈也為讀者所公認。她相繼出手對衛(wèi)希禮、白瑞德、百利子等三人打過耳光,甚至舉槍打死闖進房舍的北佬,仿佛血戰(zhàn)沙場的女兵一樣。但她自身亦非鋼鐵所鑄,不可能永遠威勢逼人。一次,她面對瑞德說:“你如果要靠近我身,我就大聲喊叫起來。我一定要喊!一定要——放開喉嚨喊!你替我走開些罷!我碰也不許你碰?!薄澳銤L吧!即刻就滾吧,我永遠不要再見你的面了;我希望大炮打在你身上,我希望炮彈把你打成百萬片……”這種既驚恐萬狀又不見畏懼,既像求饒,更像詛咒的話語就是郝思嘉用女性眼光發(fā)言的女人話,聞其聲如見其人。其敘事語式、語態(tài),乃至遣詞造句、否定式動詞的組合,都極具女性特征,其間洋溢著十足的女人味,表明“女性的句子是屬于女性心理的句子。比老式的句子更有活力”;“女性的句子可以更有助于她們表達女性的情感,體現(xiàn)女性的創(chuàng)作才能?!盫irginiaWoolf,獵ontemporaryWriters1,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Inc.,1965,p.124.唯其如此,我們才真正體察出為什么說這是女性作家專門為女性讀者而寫的一部女性小說。
三、A懸念策略:以女性心態(tài)軌跡組合懸念性戲劇情節(jié)
從藝術(shù)造詣上說,《飄》的小說文本寫得酣暢淋漓,跌宕多姿,情節(jié)的發(fā)展富有懸念性和戲劇性,尤其是作家善于以女性心態(tài)的演變軌跡為軸心,組合成曲折多變的懸念性戲劇情節(jié),使小說的文本空間變成人物活動的藝術(shù)舞臺。
郝思嘉在野宴會上約見希禮,便是演示女性心態(tài)軌跡的一場好戲。作家分三個心理層次描述:第一層,先寫郝思嘉在約見前的種種心理盤算。她躺在床上,精心制訂了情場攻占的計劃;次日臨行前,還籌劃了如何裝傻、癡笑之類的策略。約見前的這種種描寫,使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懸念,人物與讀者都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探索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局,這為矛盾沖突的展開營造了緊張的氛圍。
第二層,作者正面描寫沖突的展開。在野宴會上,事態(tài)并沒有按主人公的思路發(fā)展,郝思嘉雖然成了野宴會的“皇后”,卻不曾使希禮前來求愛,郝思嘉看到的只是希禮同媚蘭的親密狀態(tài)。她猶如萬箭穿心,不得不利用午休時間主動去找希禮。當她將希禮引進藏書室時,作者又將郝思嘉此時的心態(tài)寫成一波三折:先寫她原想重溫昨晚的計劃,但一急全都忘了。后寫郝思嘉自己不得不說出對希禮的愛。希禮卻明確表白自己就要同媚蘭結(jié)婚了。這樣,郝思嘉才知自己在對方心中完全是一頁空白,她就破口大罵。接著再寫她自悔當初不曾拉起一副架子,而今落得這般難堪羞辱,于是便向希禮臉上狠狠地打了一記耳光。在希禮白皙的臉上留下五個鮮紅的指印,希禮不說什么,轉(zhuǎn)身就走了。
寫到這里,矛盾沖突的高潮似乎已經(jīng)過去,但人物思想矛盾的高潮還沒有出現(xiàn),事態(tài)的真正結(jié)局仍沒有露底。于是,作者又按人物心態(tài)的軌跡寫出第三層:希禮走了,但希禮臉上被打的記憶纏繞著郝思嘉。她想到,今后希禮只會一輩子恨她了,因而又隨手抓到一只瓷花瓶,狠狠地向沙發(fā)背后那一端摔去,以發(fā)泄心中的煩惱。這時,誰都意想不到這樣一個魯莽行動,竟然又開辟出新的戲劇舞臺來:“這是何苦呢?”一個聲音突然從沙發(fā)處傳來,郝思嘉嚇了一跳,以為見到了鬼,仔細一看,才知是白瑞德。郝思嘉頓時驚怒交集,因為剛才她同希禮的這幕戲,已全被這個聲名狼藉的白瑞德窺見了。那時,假如郝思嘉能夠殺他,一定是殺了,可是現(xiàn)在不能這樣,只好裝起一副莊重的模樣,走出藏書室。
這場戲,寫得婉轉(zhuǎn)曲折,驚心動魄,人物的形、聲、貌俱全,郝思嘉內(nèi)心深處的喜怒哀樂均被微妙透徹地表露出來。密契爾按照女性心態(tài)的演變軌跡,構(gòu)成有鋪墊、有高潮、有結(jié)局的戲劇沖突。郝思嘉的外在行動和內(nèi)心活動互為因果,渾然一體,適切地反映出一個莊園主女兒對愛情的強烈欲念和氣急心硬的潑辣性格。在這個16歲的少女心里,自傲心和虛榮心已遠遠勝過于她的愛了,這正是郝思嘉婚前的特征。類似這樣的敘事話語,不僅女性心態(tài)軌跡起伏分明,耐人尋味,而且極具懸念性和戲劇性,因而必然會引起廣大讀者強烈的閱讀效應(yīng)。
四、A語體策略:在話語對答中巧用女性心理分析
女性主義文藝理論家珀西?埃德溫?惠普爾在研究英國作家勃朗特姐妹創(chuàng)作中的“女性特征”時指出:“最高貴、最完美的女性人物是由男作家刻畫出來的,但女性心中微妙的思想和情感是任何男人都無法描寫的,而女作家在無意識中卻時有表達?!爆旣?伊格爾頓,《女權(quán)主義文學理論》,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第127頁?;萜諣柕倪@一論斷極為精辟,且具普遍意義。密契爾對“女性心中微妙的思想和情感”的分析與演示,確實也達到了任何男人都無法描寫的境界,唯有像密契爾這樣的女性作家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yīng)手。
郝思嘉為找瑞德前去探監(jiān)的描述,就是女作家借助話語對答策略,巧用心理分析,演示女性心中微妙的思想和情感動態(tài)的著名章節(jié)。在戒備森嚴的監(jiān)獄里,郝思嘉看見瑞德身上很臟,但神色挺好,她以為:瑞德也許馬上提出跟她結(jié)婚的要求,因而故作斯文,低下頭來。但當她往自己的手掌一看時,不免打起寒戰(zhàn),先前她那只雪白粉嫩的手掌,如今變得又粗又黑,老繭遍布,頗不雅觀。于是就捏緊拳頭,以防對方看見。其實,郝思嘉這套狐媚手段早被瑞德識破了。
瑞德從郝思嘉滿手的老繭,看出她家境的艱難,便開門見山地直問其探監(jiān)的原由。這一問,使郝思嘉結(jié)婚的意圖落了空,她只得直說為的是錢,“請你借給我三百元錢”。這一招認,證實了郝思嘉嘴里說的是愛,心里想的是錢。老奸巨猾的瑞德又急起追問:“拿什么東西當?shù)盅浩纺?”耳墜子,瑞德不感興趣;陶樂的田地,瑞德也覺得無用,郝思嘉看來沒有希望拿到錢,于是她再次直說出自己近日的困境,即使身上的漂亮衣服也是用母親的窗簾布改做的。瑞德對這些都不感興趣,繼續(xù)用一雙眼睛盯著郝思嘉,問道:“你還有別的可做抵押品嗎?”這一問,終于回到題目上來,雖然這是郝思嘉心里最害怕的一招,但她決計不能錯過時機,因而再一次地直說:“我,還有我自己?!钡诤滤技芜@樣坦率地招認以后,瑞德卻表示無法將錢給她,郝思嘉氣得暈了過去。她全身酸痛,失敗像沉重的鉛塊壓在她的精神上,她已經(jīng)把一切東西都拿來孤注一擲,現(xiàn)在卻輸?shù)镁饬?連她那顆傲慢的心在內(nèi)。
在這個章節(jié)的敘事策略中,作者將男女雙方的精神面貌寫得繪聲繪色,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但這與前一場景(野宴會約見希禮)又有不同,這里的敘事情節(jié)組合不是通過拉、打、摔、罵等一系列動作來完成的,主要是通過尖刻的對話來體現(xiàn)。瑞德的三次追問,含意一次比一次露骨,郝思嘉的三次回答,調(diào)子一次比一次低沉。粗粗看來,這同郝思嘉婚前的那種高傲自負情態(tài)相比,判若兩人。其實先前的那種任性不羈,為的是征服愛;現(xiàn)在的低聲下氣,為的是得到錢。其間的差別,正好說明郝思嘉的性格隨著年齡、處境、經(jīng)歷的變化而發(fā)展,辯證地統(tǒng)一在這個莊園主女兒心靈演變的軌跡上。這也說明“人心內(nèi)部的沖突問題本身就足以成為理想的寫作材料,因為只有這才值得一寫。”VictorStrandberg,獳FaulknerOverview:SixPerspectives,玴.78.在這段敘事話語中,男女雙方的三句簡短對答無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明作家對女性心理的微妙分析,也能做到因時因地而異,充分顯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shù)功力。
通過上述幾個側(cè)面的探索,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小說《飄》在敘事策略領(lǐng)域顯現(xiàn)出諸多女性視點特征:作家能按照女性讀者群體的心理需求整合故事,能按照女性視角觀察思考,抓住女性心態(tài)的演變軌跡,借助人物話語對答,進行細膩入微的女性心理分析。凡此種種,最為核心、最具本質(zhì)意義、并貫穿文本始終的就是作家采用的女性視點敘事策略,因而使小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可讀性,引起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的心理共鳴,產(chǎn)生了跨世紀、超時空的閱讀效應(yīng)?!讹h》的敘事策略的成功再次說明,“錯綜復(fù)雜的女性性格只有婦女才能理解”,而“重新綜合女性價值的場所便是小說”?,旣?伊格爾頓,《女權(quán)主義文學理論》,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第23頁、第160頁。女作家密契爾在敘事話語領(lǐng)域凸顯出的這種高超筆力和藝術(shù)經(jīng)驗,極大地豐富了當代西方女性文學的寶庫,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可資借鑒。
(本文系浙江省社聯(lián)重點課題“英美小說語體策略與表現(xiàn)技法探究”(07Z30)和“123”人才資助項目(2006RC12)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丁蕓:杭州中國計量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文學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杜予景:中國計量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郵編: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