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課堂學習相比,課外的學習是更廣闊的、無窮無盡的學習,是自由度更高的學習,是更能拉開差距的學習。
成績好的同學一般會在課外進行大量工作,他們閱讀,他們復習總結,他們休息,他們娛樂,他們處處留心。讓學習無處不在。
當天的課程要當天復習,課后立即復習才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心理學家認為,新學的知識在兩三天后遺忘得最多,最好在學習后的24小時內進行復習。如果時間拖得過長,就事倍功半了。有一位教育學家說得好,應該去鞏固知識,而不是修補已經(jīng)遺忘的東西。也就是說,要趁熱打鐵,及時復習。
課后復習可以分4步進行:嘗試回憶、鉆研教科書、整理筆記、看參考書。
第一步:嘗試回憶。
在不看書的前提下獨立地把老師講的內容回想一遍的過程,我們通常稱之為“過電影”。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檢查聽課的效果。如果能夠獨立回憶出全部或大部分內容,就證明在課堂上是有收獲的,效果是好的;如果相反,就應當及時尋找原因,改進預習和聽講的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記憶力。嘗試回憶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具有集中精力和開動腦筋兩個特點。三是提高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每次嘗試回憶后,必然會有一部分內容想不起來,自然會主動地去看書、翻筆記,這樣就提高了看書和整理筆記的自覺性,也使看書和整理筆記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四是培養(yǎng)了動腦筋的習慣。課后直接看書當然比嘗試回憶省事,但效果往往不好。嘗試回憶要追尋思索的過程,要概括課堂上的主要內容,一旦想不起來,還要千方百計地尋找回憶的線索。一個經(jīng)?;貞浀耐瑢W,不僅記憶力大增,而且還能養(yǎng)成動腦筋的好習慣。
第二步。鉆研教科書。
嘗試回憶后,應該從頭至尾地去鉆研教科書。教科書中的內容大多是需要記住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礎的知識,必須認真思考。對于已經(jīng)理解和記住的部分,不用再花太多時間。要把時間花在回憶時想不起來或記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
可用彩色筆把書上的重要部分、新的概念或容易忽略的部分標記出來,在周圍的空白處記錄一些自己的體會或高度概括課文內容的語言。這些帶有提示性的只言片語和符號可以使你再次查閱時得到啟示,迅速回憶起關鍵內容。
第三步,整理筆記。
筆記不應當僅僅是課堂的記錄,應當成為一份經(jīng)過提煉加工后適合自己的復習材料。
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加工,其方法與程序如下。
1,憶。趁熱打鐵。即課后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信息。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理性”。
2,補。課堂上所做的筆記,是跟著老師講課的進度進行的,常常會出現(xiàn)遺漏、跳躍、符號代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修補,使筆記具有“完整性”。
3,改。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定的地方進行修改,使筆記具有“準確性”。
4,編。用統(tǒng)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注明號碼,梳理先后順序,使筆記具有“條理性”。
5,分。以文字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例如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后習題解答類等。為分類摘抄做好準備。使筆記具有“系統(tǒng)性”。
6,舍。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具有“簡明性”。
7,記。分類抄錄經(jīng)過整理的筆記。將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個本子里,或者一個本子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在日后復習、使用中就可以按需取放,使筆記具有“資料性”。
第四步??磪⒖紩?/p>
課后復習時還要適當?shù)乜匆恍﹨⒖紩?/p>
首先,要選好參考書。在老師的介紹下,每門課程可以確定一本主要的參考書。其次,要在對知識基本理解之后再去看參考書。再次,要圍繞中心問題看參考書。最后,要做好筆記,把參考書中的精彩部分摘錄進筆記本的相應部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