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峰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爭論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妙趣橫生,人物個性鮮明。我以“爭論”一詞為線索,把教學的重點聚焦在訓練學生思維上,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教學行走。
一、 故事激趣,以聽促思
我首先在黑板上板書——“故事”,然后激趣:“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聽老師講故事可是有條件的哦!認真聽,再用一個詞來概括故事內容。”接著,我繪聲繪色地講述課文中的故事。
講完故事,我問:“現在,你知道了故事內容,但老師的要求是用一個詞來概括。不容易喲!這樣吧,稍微減輕點難度,請你填個空:這是一個關于______的故事?!?學生答后板書:爭論的)
[思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事永遠是孩子心中的最愛。打破常規(guī)的讀課文形式,變成老師講故事,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光有興趣不夠,只有“聽”也不夠,必須聽中有思,所以,我給學生加了個附帶條件——用一個詞來概括故事內容,它能讓學生集中精神,邊聽邊思,既促進學生對故事的整體把握,又鍛煉了概括能力,同時也巧妙地揭了題,突出了課文的重點。
二、 個性閱讀,以讀促思
接著,我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實,老師講的故事就在書上,現在,請同學們自己來讀一讀。不過,還有要求,你必須弄明白下面幾個問題:第一,故事中兄弟二人為了什么而爭論?第二,爭論肯定是各抒己見,那么,他們各自所持的觀點是什么?又是如何增強己見,辯駁對方的?第三,當爭持不下的時候,他們又是怎么做的?你覺得這個辦法好嗎?第四,爭論的結果怎樣?你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爭論?”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
[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這很有技巧。課文中的故事清楚明白,而且老師剛講了一遍,如何讓他們再有閱讀的興趣呢?我通過上面四個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有層次的閱讀,增強了閱讀中的思維程度。這樣,學生的讀就有了目的,對故事也進行了再梳理。當學生交流時,我有意識地把故事中兩人的觀點和理由對比著板書,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 即時表演,以演促思
在學生基本弄清故事后,我又給他們設置新的任務:“你是不是覺得,故事中的兄弟倆很有個性,這次爭論也很有趣?想不想來演一演?不過,要表演就不僅僅是說話了,還要有表情和舉止?,F在,請你從表演的角度再來讀課文,圈畫出相應的詞句?!睂W生閱讀后交流,老師板書重點詞語,如“不以為然”“大聲爭辯”“很不服氣”等。
[思考]怎樣讓學生的每一遍閱讀都有新意?這是我們閱讀教學應該關注的問題。我把一個故事分兩次閱讀,第一次主要以明白爭論過程,揣摩人物語氣心理,讀中理解人物個性為主;第二次則以把握人物表情動作,反映人物特點為主。因為任務各有側重,所以,學生的閱讀效率就比較高。特別是第二次閱讀,喚起他們的新奇感,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積極探索怎樣把兄弟倆和老者三個角色的形象通過表演反映出來,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感悟,使他們從“扮演角色”而逐步“進入角色”。
四、 暢所欲言,以論促思
當學生還沉浸在表演的快樂中時,我及時給予轉換:“表演看過了,兄弟倆錯在哪里?請大家來評判是非,允許你們‘爭論。當然,你可以參考課文中的觀點,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但一定要有理由做支撐?!睂W生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最后,我總結說:“同學們已將課文中的那12個小圓點,即兩個省略號給了生動的演繹。如此地有理有據,很會學習,很會思考,老師也要像課文中盛老師那樣給大家投去‘贊許的目光?!?/p>
[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一次“思維風暴”,將學生讀故事后的感悟勾勒了出來,并用“爭論”的方式將他們的思維條理化。不同于一般的是,這里仍有著讀和思,讀課文中學生的發(fā)言,思自己的感受,通過對比,進行合理歸納,在散與聚的過程中,再一次進行思維的訓練,這也對“感想”與“道理”進行了區(qū)分,處理好了學生的體驗與文本的價值取向這一矛盾。
(作者單位:太倉市浮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