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瑩
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權威人士,是知識的講授者,師生是上與下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學生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精神上都是非常被動的。教師漠視學生的獨特性、自主性和作為一個人所存在的情感,把自己的觀點、思想強加給學生,師生之間既沒有溝通、交流和平等的對話,更沒有精神、情感和生命發(fā)展上的相融相通。在藝術教學中,師生關系缺乏藝術性主要表現(xiàn)在師生之間的關系始終缺乏一種人文性和藝術性的理解。藝術充盈著生命的激情,生命的感受力,那么藝術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更為深刻,相互之間的交流方式應該更為豐富,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應該更為直白與和諧。
一、藝術教學中師生關系的特殊性
藝術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在藝術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共同生活在藝術家園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具備藝術的特色,將藝術的審美本質、藝術精神、人文精神融入師生關系當中,形成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在儀式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一種精神性的內涵,經典的藝術作品能夠以它所蘊藏的精神和美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打動人的情感。藝術精神可以是人內心深處所蘊藏的觀念意識、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也可以是釋放情感和展示內心觀念和意識時所追求的一些理念。比如:情感的流露和釋放要求是自由的、完全的、純真的、純粹的、本質的等等,在通過藝術交流審美情感時,要求是完全平等的、和諧的、發(fā)自內心的生命和靈魂的交流。人文精神在本質上以人文為本,強調人的價值,人的完善。他倡導民主、張揚個性、注重情感,反映在教學中則表現(xiàn)為確定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視倫理、道德、審美情操的培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藝術教學中師生關系的主要特征
藝術化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相互依存的對話關系;是一種著眼于彼此的內心,注重對人的整體精神和生命的深切關懷;是一種在彼此間的精神體驗之中,共同體驗心靈感悟的升華,生命力量的展示,情感世界的融合的關系。藝術的師生關系主要歸納為:
一是藝術化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相互依存的、平等的對話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堅信教師對學生的真正的愛是一種強烈的不可抑制的愿望,這是一種你認為是自己身上最好的東西奉獻給學生的愿望。哪里有這種愛,哪里的教師本人就是吸引集體和每個學生的巨大力量?!彼囆g教師要有平等意識,善于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每一個學生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精神樂園。施教者以共同參與學習的姿態(tài)、以平等對話的方式,使雙方在情感上形成共鳴,共同獲得審美的愉悅。在教學中形成一種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師生互動關系。在對話關系中,師生在相遇的世界里溝通、交流,教師不是以教者的身份出現(xiàn),而是以完整的人格出現(xiàn)。這種對話是雙向的,是積極的,這種對話不是主動和被動的關系,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這種對話是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性,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是一種相互欣賞的平等的對話。
二是藝術化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彼此投入的、深切的情感關系。藝術的本質和生命的本質從來就不是靜止的、孤立的、機械的,藝術從來就是充滿感性的、充滿溫暖的、充滿人情味的。在藝術教學中,如果沒有形成融入了情感的心靈相通、相互理解,就不能真正實現(xiàn)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理解和相互作用。師生之間應當將對方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識中,實現(xiàn)情感上的交流。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的過程,更應該是激情和生命的涌動過程,是一種情感融入和態(tài)度形成的過程,是一種張揚和創(chuàng)造展示的過程;教學活動關注的應該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fā)揮,以及人的內部的情感和靈性是如何充分地形成和展示;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只有在根植于情意的基礎時,才能發(fā)揮最好最大的作用。情感上的共鳴是創(chuàng)造教學過程愉悅的前提條件,也是教學過程具有愉悅性的標志之一,依托師生共鳴感染學生,才能使學生自覺自愿地、主動積極地、輕松愉快并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藝術活動。學生在這種情感交流之下,水到渠成地進入最佳的審美情境,輕松自由地學習,在美好的心境下,不由自主地走向藝術的天堂。
三是藝術化師生關系是一種滲透人文、藝術精神的靈魂關系,師生之間應該是學生和老師知情意的全身心地投入,是彼此生命的全部展開。藝術是生命的展示,是生命的不斷超越,是生命的精神家園。我們應該從生命本身去理解藝術,從藝術的追求去理解生命的升華,同時從藝術的本質和生命的特征去理解藝術教學,去尋求藝術化的師生關系。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強調藝術是人的內在世界和人自身的純真的表現(xiàn)。德國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藝術是人的內部生命的表現(xiàn),也是人的本能。因為有藝術,有這種充盈著直白的靈魂展示和濃郁的美的藝術品為師生共同話題,藝術教學在師生關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藝術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藝術處理
藝術教學中,是以藝術作品、老師、學生三者的靈魂的彼此不斷地對白和交流為基礎的,這三者之間是彼此相互對流,也是三者之間靈魂的融會貫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到濃厚處是情感的關系,發(fā)展到深處則是人彼此間的融合,是靈魂之間的關系。藝術的存在讓這種關系更容易實現(xiàn)。在藝術教學中,當共處藝術精神家園時,藝術在本質上要求師生的關系應該是一種靈魂深處的關系,同時也為實現(xiàn)這種關系提供了條件和場所。
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如果沒有一種態(tài)度、沒有一種追求、沒有一種信念、沒有一種執(zhí)著、沒有一種原則,藝術也就不可能是充滿一種藝術的精神。藝術精神可以是人內心深處所蘊藏的觀念意識、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也可以是釋放情感和展示內心觀念和意識時所追求的一些理念:比如:情感的流露和釋放要求是自由的、完全的、純真的、純粹的、本質的等,在通過藝術審美情感時,要求是完全平等的、和諧的、發(fā)自內心的生命和靈魂的交流。
藝術化的師生關系,不管是追求對話的關系、情感的關系還是靈魂的關系,都應該遵循藝術原則,只有這樣師生關系的藝術化才能深化和徹底?!八囆g的生命就在于真實,”黑格爾說:“藝術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觀存在所顯現(xiàn)的作為真實的東西來了解和表現(xiàn)”,那么我們要求師生的關系是真實的,師生之間流露出來的感情是發(fā)自內心的、真實的情感,而不是虛假的,更不是一種被動的彼此敷衍;另外,審美是脫離現(xiàn)實功利的、純粹的觀照,同時是一個完全開放的、自由的解放的狀態(tài)??档乱舱J為美學意義上的美是一種不受功利、概念、目的束縛的美,是一種用最純真的眼光來看世界所發(fā)現(xiàn)的美,而審美也不是用日常的目光對事物進行美與丑的判斷和褒貶,而是用最純粹的眼光洞察事物本身。那么我們也要求師生關系是純粹的,師生交流是自由的、是開放的、是純真的、是脫離現(xiàn)實功利的心靈上的一種觀照。這樣藝術教學中師生關系才在藝術本質和藝術原則上真正藝術化,這樣的關系才是一種徹底的、完全的、真正具備藝術性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終生存在、
長盛不衰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辛繼湘.體驗教學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6).
[2] 茅原.音樂審美問題研究序言.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2.
[3] 楊恩寰.美學引論.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
[4] 劉萍.建構21世紀大學新型師生關系.交通高教研究,2004(7).
(責任編輯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