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學生厭學的原因
據(jù)抽查統(tǒng)計,當前中小學生中有50%左右的學生有厭學情緒。原因何在呢?
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家庭、社會、學校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許多中小學生苦學厭學。原因何在呢?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學校的原因
自70年代末起,教育界片面追求升學率之風就愈演愈烈,從而使我國教育目標所倡導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逐漸扭曲成為“應試”教育。近年來由于素質(zhì)教育的升溫,有些地方和學校迫于壓力,使用兩張課程表,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一張用于應付檢查,一張用于實際操作。傳統(tǒng)的“學而優(yōu)則仕”影響著人們的教育觀念,加之考試競爭激烈,使現(xiàn)在的這些中小學生一入學便被牢牢地拴在了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戰(zhàn)車上,內(nèi)心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他們害怕考試,害怕老師,害怕學校,害怕家長。在壓抑、恐懼之下,孩子們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學習變得枯燥無味,厭學情緒彌漫在青少年間。
2.老師的原因
(1)教師教法不當。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認為教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一切教學活動就是圍繞考試這根指揮棒進行,在課堂上搞滿堂灌,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學生成了被動的“吸收器”。這樣,在學生中造成了普遍的厭學情緒。
(2)師生關系緊張。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致使許多教師評判學生的標準變成了他們的語文和數(shù)學成績,一些教師想當然的認為“只要我們教得好,學生們肯努力學,他們一定學得好”,如果學生們不努力學,教師就把學生想象成叛徒一樣,不管學生們可能多么用功于自己選擇的事情,當學生考試屢屢失敗,缺乏自信心,形成嚴重的心理挫折時,得不到鼓勵的指點,受到的是教師的批評、譴責、奚落和白眼,因此導致師生之間關系緊張。這種緊張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從厭惡老師到厭惡此教師所教的課程,形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致使學生厭學。
3.家長的原因
由于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升學考試的競爭中取勝,因此,家長們常常在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yè)之外,又給孩子們布置了額外的作業(yè),開“小灶”。凡此種種,使學生本來已重的負擔上又加了一碼。
二、應該采取的對策
1.學校應調(diào)整課程設置,改革課堂教學
當前這種應試教育,對任何人而言都不是最好的教育。第一.這種教育它忽視人的情感歷程,忽視實際具體思維、忽視實際活動、忽略了人性和人類生活的其他方面。所以,學校應該以人為本,調(diào)整課程設置。改革課堂教學,將學校辦成兒童的學習樂園。一個更加平衡的課程會幫助所有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殊才能,樹立自己的自信心。學校在調(diào)整課程時,要注重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潛在課程是未納入教學計劃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非教育性經(jīng)驗)。應增設一些有利于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發(fā)展學生個性潛能的課程。
2.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確立科學的育人發(fā)展觀
過去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一切的教學活動圍繞著考試這根指揮棒進行。而確立科學的育人發(fā)展觀,首先要明確“教”學生什么?教育不是升學,而是一種奠基,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不但要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能力、才干膽識、開拓思想和創(chuàng)新精神,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法、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廣闊的視野和崇高的理想。教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一個有高度責任感和自律意識的合格公民。只有這樣,學校教育才能適應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家長要更新觀念,正確認識教育的意義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如果孩子的成績提高了,家長的臉上就有光。其實,任何一個孩子在我們生命中的位置都不應該取決于他們在學習方面的能力。最好的家庭景象應該是這樣的:晚飯過后,大人陪孩子聊天,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開心嗎?我們想聽聽你講在學校里老師和同學如何喜歡自己的故事,明天打算怎么過?有什么計劃?今天的家長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的學習能力來重新設計組織:這即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第一,學會認知;第二,學會做事;第三,學會共同生活;第四,學會生存。因此,家長們應重新認識教育的意義,教育不是應付考試,也不是某種職業(yè)的訓練,它是培養(yǎng)學生公民素質(zhì)和繼續(xù)學習的能力,它是讓學生掌握認識的手段,更是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把兒童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并讓兒童幸福地成長,這是教育的新理念,只有將理性與非理性結合起來,才是完整意義的教育,才能使我們現(xiàn)實的教育向理想的教育目標更加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