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鳳尾蕨屬植物在中國的分布新資料

2010-02-12 03:23:21楊東梅邢福武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10年6期
關鍵詞:蕨屬鳳尾海拔

楊東梅,邢福武

(1.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廣州 510650;2.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H.G.L Reichenbacn約有10屬,主要分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尤其是熱帶美洲;中國有 2屬,分別是鳳尾蕨屬 PterisL.和栗蕨屬 Histiopteris(Agardh)J.Sm.。鳳尾蕨屬全世界約有 300種,分布較廣,產于世界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qū),中國植物志收載的有 66種,主要分布于華南和西南,少數種類可達華東及秦嶺南坡[1]。

鳳尾蕨屬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一方面,本屬植物大多是理想的觀葉植物,可盆栽或用于配置山石盆景和假山,部分植物的葉片還可作插花配葉材料。另一方面,該屬有 24種植物可入藥,大多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痢等功效[2,3]?,F代研究表明,本屬部分植物的粗提物具有抗腫瘤、抗菌等藥理活性[4]??梢?鳳尾蕨屬植物具有較高的開發(fā)利用價值。弄清其分布狀況,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開發(fā)與合理利用。

筆者通過對國內五大標本館——H ITBC、I BSC、KUN、PYU及 SYS鳳尾蕨科標本的查閱和文獻資料的整理,發(fā)現中國大陸新記錄鳳尾蕨屬植物 1種,在中國某些省區(qū)為新分布的有 11種,并證實鳳儀鳳尾蕨 Pteris dalhousiaeHook.沒有分布至中國?,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中國大陸新記錄

(1)臺灣鳳尾蕨

Pteris taiwanensisChing ex Ching et S.H.Wu in Acta Bot.Austro-Sinica 1:16.1983;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86,圖版 24:4-6,1990。

產地:云南——綠春大黑山,海拔 600 m,1976年 6月,朱維明 6639(I BSC);金屏猛喇田山頭,海拔400 m,1956年,中蘇聯(lián)合云南考察團 120(KUN)。

分布:臺灣烏來。生于海拔 800 m處。中國大陸 (云南)首次記錄。

備注:本種形體近于疏裂鳳尾蕨 P. finotiIChrist,但臺灣鳳尾蕨僅沿小羽軸兩側各有 1行網眼,其裂片上的葉脈均分離。臺灣鳳尾蕨在中國大陸的出現可能與蕨類植物孢子廣泛的散布性有關[5]。

(2)鳳儀鳳尾蕨

Pteris dalhousiae Hook.Sp.Fil.2.170 t.121 A.1858;Holttum,Flora of Malaya 2:401-402.1954.Syntype:Indonesia,Java,1846,T.Lobb 206(Kew);Malaysia, Penang,C. Dalhousies.n.(Kew).丁明艷,蕨科與鳳尾蕨科的系統(tǒng)學研究及篦形鳳尾蕨組的分類修訂,23,2006.Voucher:海南瓊中,75進修海南組 092(SYS).

根據原始文獻[6]及馬來半島植物志[7]的描述,P.dalhousiae分布于馬來半島、蘇門塔臘、爪哇及越南,與半邊旗 P.sem ipinnataL.相似,但遠較高大,主要區(qū)別點為:植株高大,可達 1 m以上。葉柄、羽軸光滑,黃褐色或黑褐色。葉片大型,近革質至草質;最基部的羽片常 2叉狀分枝,長達 30 cm;裂片長可達 17 cm,遠疏離,間隔寬約 3 cm。

由此可見,由于 P.dalhousiae最基部的羽片常2叉狀分枝,且裂片間隔更寬,所以其不同于 P.disstifolia Bak.。本文作者還查閱了該種的模式標本及丁明艷發(fā)表該種為中國新記錄時所引用的憑證標本,發(fā)現丁明艷所引用的憑證標本其實是 P.disstifolia,而不是 P.dalhousiae。因此,中國不產 P.dalhousiae。

2 省新記錄

(3)海南鳳尾蕨

Pteris cadieriChrist var.hainanensis(Ching)S.H.Wu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54,1990.

產地:云南——金平勐拉壩黑龍山,海拔 480 m,1986年,朱維明、李建偉、周厚高、趙宏 19576(PYU);河口南溪雜木林下,海拔 150 m,1959年,朱維明 3541(PYU)。福建——三明,海拔 190 m,1984年,朱維明、陸樹剛、和積鑒、李建偉、周厚高 17969(PYU)。

分布:廣東、廣西、海南。生林下,海拔 350~700 m。云南、福建首次記錄。

備注:三號標本均誤定為 P.cadieri。筆者根據標本的孢子葉具長圓形裂片,甚至呈深羽狀分裂,與中國植物志中對 P.cadieritvar.hainanensis的形態(tài)特征描述一致,而有別于 P.cadieri,故將此三號標本重新鑒定為海南鳳尾蕨 P.cadieritvar.hainanensis。

(4)指葉鳳尾蕨

Pteris dactylinaHook.Sp.Fil.2:160,t.130A.1858;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18-19,圖版 4:1-3,1990;TC Huang,Flora of Tai wan v.1 Pteridophyta and Gymnospermae,224.1994;李新國,吳世福,宋國元,植物研究 22(2):133,2002.

產地:陜西——商南開河山坡陰處,海拔 800 m,1958年 10月 ,郭本兆 4276(I BSC)。甘肅 ——文縣鐵樓草山汫,海拔 1500 m,1964年,徐養(yǎng)鵬 1715(KUN)。

分布:云南、貴州、四川、西藏東南部、湖南及臺灣。在錫金喜馬拉雅山區(qū)很常見。陜西、甘肅首次記錄。

(5)多羽鳳尾蕨

Pteris decrescensChrist in Bull.Acad. Géogr.Bot.Mans 244.1906;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56-58,圖版 16:3-4,1990;丁明艷,蕨科與鳳尾蕨科的系統(tǒng)學研究及篦形鳳尾蕨組的分類修訂,24,2006;嚴岳鴻等,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7(4):62-63,2006.

產地:湖南——紅華縣小圩鎮(zhèn)附近石旁,海拔650 m,1999年 11月,葉華谷等 2917(I BSC)。

分布:廣東、廣西、海南、香港、貴州、云南。生常綠疏林下,海拔 700~1 200 m。越南、柬埔寨也有分布。湖南首次記錄。

(6)大明鳳尾蕨

Pteris decrescens Christ var.parviloba(Christ)C.Chr.et Tard.-Blot in Lecomte,Not.Syst.6:137.1937;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58,1990。

產地:貴州——興義市馬嶺峽谷,1998年,Wu-Chen 101062(KUN)。

分布:廣西大明山。模式標本采自越南北部。貴州首次記錄。

備注:本種下部的羽片幾不縮短,易區(qū)別于原變種多羽鳳尾蕨 P.decrescens。

(7)細弱鳳尾蕨

Pteris gracillim a Ching et S.K.Wu秦仁昌,西藏植物志 1:65,1983.

產地:云南——貢山縣,石上,1800 m,1938年,T.T.Yü19968(PE);貢山縣獨龍江區(qū)龍冬旺溝谷石上,海拔 2000m,1991年,獨龍江考察隊 6232(PYU)。

分布:西藏墨脫。云南首次記錄。

備注:本種形體似指葉鳳尾蕨 P.dactylina,但遠較瘦弱,葉柄纖細如線,遠短于葉片,葉片三出,中央一片羽片遠比兩側的長,羽片狹線形,頂部鈍尖,上部不育葉邊有疏鈍鋸齒。

(8)線羽鳳尾蕨

Pteris linearis Poir.in Lam.Encycl.Meth.Bot.5:723.1804;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75-77,圖版 22,1990;李添進,周錦超,吳兆洪,香港植物志 (蕨類植物門),148-151,圖版17:4,2003;邢福武 (主編),澳門植物志 1:36,2005.

產地:湖南——江華縣湘江鄉(xiāng)路旁山谷,海拔790 m,1999年 11月,葉華谷等 2912(I BSC)。

分布: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臺灣、云南及貴州。生密林下或溪邊陰濕處,海拔 100~1 800 m。亞洲熱帶地區(qū)和馬達加斯加廣泛分布。湖南首次記錄。

(9)栗柄鳳尾蕨

Pteris plum beaChrist in Lecomte,Not.Syst.1:49.1909;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26-28,圖版 8:1-4,1990;李添進,周錦超,吳兆洪,香港植物志 (蕨類植物門),139-140,2003.

產地:臺灣——Pingtung Co.Wan-Li-deshan,海拔 400 m,1985年 11月 ,C.M.Kuo 14601(IBSC)。

分布:江蘇西南部、浙江、江西西部、福建、湖南南部、廣東、廣西、香港。生石灰?guī)r地區(qū)疏林下的石隙中,海拔 200~700 m。印度、日本、東南亞也有分布。臺灣首次記錄。

備注:栗柄鳳尾蕨在臺灣的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臺灣的蕨類植物區(qū)系與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有著比較密切的地理親緣關系[5]。

(10)單葉鳳尾蕨

Pteris pseudopellucidaChing in Lingnan Sci.J.15(3):395.1936;陸樹剛,植物分類學報 37(3):279-280,1999.朱維明,云南植物志 20:244,2006.—Pteris subsim plexChing ex Ching et S.H.Wu in ActaBot.Austro-Sinica 1:3.1983;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15,pl.3,f.1-2,1990;R.J.Johns,Ind.Fil.Suppl.6:291.1996,syn.nov.

產地:海南——白水嶺北坡山谷陰處密林下,1962年 ,曾沛 12941(SYS)。

分布:云南。越南、印度。海南首次記錄。

(11)細羽鳳尾蕨

Pteris splendidaChing ex Ching et S.H.Wu var.longlinens is Ching et S.H.Wu in Acta Bot.Austro-Sinica 1:9.1983;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3(1):63,1990;王發(fā)國等,西北植物學報 25(11):2307-2308,2005.

產地:云南——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鄉(xiāng)巴卡銀廠石灰山,海拔 1 200 m,1993年,李保貴 906(1),906(2)(H ITBC);景東 ,海拔 1 450 m,1939年 ,李鳴岡495(H ITBC)。

分布:廣西西北部、廣東。生石灰?guī)r山上密林下,海拔 1 000 m。云南首次記錄。

(12)三叉鳳尾蕨

Pteris tripartitaSw. in Schrad. Journ. 2:67.1801;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87-89,圖版 25:4-5,1990;葉華谷,邢福武,廣東植物名錄,12,2005;李保貴,廣西植物 23(6):539,2003。

產地:云南——思茅市萊陽河自然保護區(qū),海拔1 500 m,1999年,李保貴 99001-A/C,99001-B/C,99001-C/C(H ITBC)。

分布;海南、臺灣、廣東、廣西。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澳大利亞、波利尼西亞、非洲西部及東部也有分布。云南首次記錄。

備注:本種形體近于疏裂鳳尾蕨 P.finotii,但裂片彼此接近,間隔僅 2~5 mm。此泛熱帶種向北分布至云南,因此,中國植物志認為海南、臺灣是其最北的分布界線,這一結論應予以修正。

(13)雞冠鳳尾蕨

Pteris vittata L.f.cristata Ching ex Ching et S.H.Wu in Acta Bot.Austro-Sinica 1:6.1983;邢公俠,林尤興等,中國植物志 3(1):37-38,1990。

產地:云南——耿馬孟定南汀河山谷,海拔 480 m,1982年,朱維明、和積鑒、陸樹剛、劉正宇 15293(PYU)。

分布:廣東翁源。生灌叢中。云南首次記錄。

備注:本標本被誤定為 P.vittataL.。筆者根據其大部分羽片頂部不規(guī)則條狀分裂,與中國植物志中對 P.vittataf.cristata的形態(tài)特征描述一致,故將其重新鑒定為雞冠鳳尾蕨 P.vittataf.cristata。筆者在標本查閱的過程中,還發(fā)現鳳尾蕨屬中其它種也存在羽片不正常分裂的情況,根本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致謝 感謝 H ITBC、I BSC、KUN、PYU及 SYS等標本館提供查閱標本的方便。感謝朱維明先生、向建英博士在本人鑒定標本時給予的指導與幫助。感謝朱華研究員、王洪老師、李保貴老師、殷建濤先生、常艷芬博士在野外工作中給予的支持與幫助。感謝嚴岳鴻博士、王發(fā)國博士對本文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

[1] 邢公俠,林尤興,吳兆洪,等.中國植物志第三卷第一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10-11.

[2] 丁恒山.中國藥用孢子植物學[M].上海:上??萍汲霭嫔?1982:408.

[3] 中國藥材公司.中國中藥資源志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90.

[4] 龔先玲,陳志紅,梁念慈.鳳尾蕨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4):1382-1387.

[5] 廖文波,金建華,王伯蓀,等.海南和臺灣蕨類植物多樣性及其大陸性特征 [J].西北植物學報,2003,23(7):1237-1245.

[6] HookerWJ.Species Filicum vol.2[M].London:William Pamplin,1858:170 t.121 A.

[7] Holttum RE.Flora of Malaya vol.2[M].Signapore:Authority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4:401-402.

猜你喜歡
蕨屬鳳尾海拔
鳳尾船
高海拔的甘南
散文詩(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04
浙江省景寧縣望東垟、大仰湖自然保護區(qū)蕨類植物區(qū)系分析
自然保護地(2020年2期)2020-06-25 11:31:50
歐洲鳳尾蕨化學成分的研究
中成藥(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44
世界上最美的鳥:鳳尾綠咬鵑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場
基于PPG I系統(tǒng)的貴州石松類及蕨類植物
種子(2019年7期)2019-01-06 22:12:38
海拔4000米的父愛
貴州現代石松類及蕨類植物科屬新系統(tǒng)
《中國植物志》與《Flora of China》蕨類植物科屬的變更
虞城县| 荥阳市| 黎城县| 棋牌| 库车县| 阜康市| 犍为县| 收藏| 新余市| 灌云县| 南宫市| 弋阳县| 大厂| 安新县| 饶阳县| 和顺县| 顺义区| 闽侯县| 沂源县| 石门县| 大冶市| 资中县| 肇州县| 平陆县| 石棉县| 闸北区| 托里县| 河源市| 松江区| 岳池县| 抚顺县| 尼玛县| 凤台县| 肃南| 博爱县| 当雄县| 内丘县| 五寨县| 大埔区| 贵阳市|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