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 波
北京西城外國語學校 北京 100037
互動反饋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宛 波
北京西城外國語學校 北京 100037
當前國際教育領域的研究表明,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增強學習成效已成為研究的主要方向。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結合的根本目的是如何利用技術來增強學習,保證課堂的有效教學。兩年來,筆者一直堅持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按按按”互動反饋技術(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簡稱IRS),發(fā)覺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提高了,課堂比以前活躍了。本文就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利用IRS進行有效教學做具體闡述。
互動反饋技術 有效調控 應用策略 課堂效率
1.時代要求
當前國際教育領域的研究表明,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增強學習成效已成為研究的主要方向。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結合的根本目的是如何利用技術來增強學習,保證課堂的有效教學。
2.新課標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里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總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單一的方式,應該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積極主動的體驗,積極主動的去獲得結論,因此課上的師生互動是非常重要的。獲得互動反饋信息的過程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一拿起遙控器,他就非常興奮,總是想按,這個時候除了興奮之外他有一種參與的積極性。利用IRS可以做到所有同學都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勇于表達自己的獨立認識的機會,避免了因答錯或害羞而不敢表達自己的見解的弊端。這正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原則。在此過程中學生積極體驗,把自己的認識拿出來,在互相交流中形成他們的正確認識?;臃答伡夹g將行為參與、思維參與以及情感參與結合起來。他不僅僅是按,為什么選擇A,不選擇B,或者是兩個都選,重要的是在經(jīng)過一個思維的過程,學生可以獨立思考或通過小組合作對話進行思維參與。學生運用互動反饋技術表達自己的認識,找到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的選擇并評價自己和別人的選擇,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過程和樂趣。
3.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展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F(xiàn)在的課堂教學倡導師生共同參與,師生建立起一種互動、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努力創(chuàng)建民主課堂。而我在平時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是每節(jié)課我都能做到這一點,有時仍是以自己的教為中心,找不到或不善于找互動點,產(chǎn)生不了互動效應。與此同時,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上課積極發(fā)言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初一剛進校時,舉手率能到90%以上,而到了初三,舉手發(fā)言的同學寥寥無幾,到了高中就更別提了。因此,采用多種途徑,倡導體驗參與,IRS互動反饋系統(tǒng)(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簡稱IRS)是有效教學的方法之一。
4.應用技術整合教學
(1)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
兩年來,筆者一直堅持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按按按”互動反饋技術,發(fā)覺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提高了,課堂比以前活躍了。本文就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利用IRS進行有效教學做具體闡述。學生對“按按按”的使用很感興趣,可能的時候總想“按”一下,比如統(tǒng)計有多少人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某項任務,同學就會說,老師,咱們“按”吧!從學習成績來看,上學期我的兩個班平均分都是90分以上,高于其他班10~15分。研究實踐表明,互動反饋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是大有可為的。
(2)及時反饋,有效調控教學過程
在傳統(tǒng)教學中的反饋通常是通過作業(yè)或考試得以實現(xiàn),即便課堂上的反饋,老師所得到的信息多半是片面的,而通過IRS,老師可以直接觀察了解到每個同學的答題情況,并能及時獲得相關數(shù)據(jù),當堂課做到處理學習中的問題。這對教師而言,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對學生而言,學習中的問題能及時解決,不用等到第二天老師發(fā)下作業(yè)再改正。在互動中,老師可以從學生的互動發(fā)言中獲得有關學生學到的信息——到底掌握沒掌握?便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這就是動態(tài)生成。動態(tài)生成必須在不斷反饋的基礎上,通過技術來做,信息技術是資料的來源,互動的平臺。“按按按”就是最直接的、最重要的互動系統(tǒng)軟件。學生一按,老師就知道了,馬上就可以調整;如果錯誤很多,就可以作為資源進行討論,你為什么是這個答案?為什么是那個答案?所以用信息技術展示內(nèi)容,可以作為學習知識的資源;同樣可以成為學生認識的工具,幫助學生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他是交流的問卷、交流的平臺、認知的工具、管理的助手。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實現(xiàn)某一特定的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以一定的教學理論為指導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學行為程序。運用IRS可以創(chuàng)設新的英語教學策略,從而優(yōu)化教學策略,就是教師為實現(xiàn)學生有效學習而采用最優(yōu)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
1.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激發(fā)興趣導入
在教授《展望未來》第一冊第14單元Profile of Phyllis Pearsall這篇文章時,筆者先出示圖的一小部分,讓學生去猜這是什么?選項中有公路,地圖,游樂場,昆蟲,尺子。這是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的設問,是以給予學生互動參與機會為背景的,讓學生在學習內(nèi)容前處于興奮狀態(tài)。接下來我一點一點地出示圖的不同部分,直到最后圖全部露出:原來是一幅我校附近地區(qū)的地圖。進而問:“你們知道這幅地圖是誰設計出來的嗎?大家都搖頭,我也隨聲附和,老師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倫敦的地圖是“她”設計出來的(出示主人公的圖片)。她的名字叫Phyllis Pearsall。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的教學策略我一般用于教學的導入部分,設問從興趣激發(fā)入手,以IRS反饋的互動參與過程改善學生學習狀態(tài),以利于學生對后續(xù)教學內(nèi)容的關注。
2.拋出矛盾問題,閱讀轉化理解
課題導入之后,讓學生做快速閱讀。在此基礎上,通過問題制造認知中的一個矛盾事件,以解決問題為線索,引領閱讀理解。Profile of Phyllis Pearsall一課出示預設的IRS問題:
This article is ____________.
A.about the life of an artist.
B.about the life of a woman who designed the street maps of London.
C.an introduction of a woman who designed the street maps of London.
D.an introduction of an artist
學生帶著問題通讀課文,從文中找線索或答案,即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文章講的是什么?學生先做一個快速閱讀以了解文章內(nèi)容,隨后用IRS即時反饋并揭示差異,通過閱讀后的差異顯性化進一步引發(fā)認知沖突。學生閱讀后拿起遙控器,按下自己所要選的選項。甲班結果如下:選B的占6%,選C的占91%,選D的占3%。乙班的結果是選B的占13%,選C的占57%,選D的占30%。顯然,甲班正確率較高,于是本人進行了翻牌,并找一個正確的學生解說。而乙班是正確率一般,這為討論創(chuàng)造了條件。我同樣做了翻牌,然后分別找選不同答案的人分別說。選1的同學說:“文章確實寫了 Phyllis Pearsall的生活?!痹捯魟偮?,馬上遭到其他同學反駁。首先是選B的同學的反駁,他說:“這個生活概括的太籠統(tǒng),給人的感覺是人的一生,但文章指提了主人公如何設計了地圖,所以應選B?!边@時,我找選對的同學來解釋。他說:“我們先來看文章的題目 A profile of Phyllis Pearsall,‘profile’的意思就是簡介,所以A,B選項都不對,而第4選項說的也太籠統(tǒng),沒有突出文章到底介紹的是什么?!弊詈?,大家意見終于一致了。對于正確率一般的,筆者在備課時準備更多同類難度的題,在教學中如果發(fā)現(xiàn)這個班的正確率一般就可以隨時抽取一道,讓學生作二次反饋。第二道題是:
The article tells us___________.
A.a woman artist walked along every street and made a street map of London
B.a story of a normal woman
C.the secret of success is the constancy of purpose
D.a story of a woman artist who designed a street map of London. It expresses the spirit of hard-working and constancy(持之以恒)
答題情況是,選A的占0%,選B的占0%,選C占的6%,選D的占94%。
正確率較高,于是筆者找答對的同學解釋一下并幫助同學們領會如何做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閱讀理解題。
3.討論拓展材料,推動深化閱讀
在閱讀理解課文之后,提供相關的拓展材料,運用IRS設問引導,根據(jù)差異展開討論,將閱讀引向深入,(以化解認知沖突的差異為推力,深化閱讀)。
Profile of Phyllis Pearsall一課上,我告訴學生:我們剛才知道了在英國有一位設計地圖者,在中國同樣有,而且就在北京,他的名字叫張崢。隨后,播放有關投影片和聽力材料,讓學生邊聽邊觀察邊思考,了解人物并回答問題。由資料最后引申出行行出狀元,回顧名人名言,把落腳點放在如何成功上,用“按按按”回答反饋:你認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A.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B.From small beginnings comes great things.
C.The secret of success is constancy of purpose(持之以恒).
D.Every profession produces its own best .
E.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4.引導創(chuàng)造應用,小結學習成效
課的結尾階段教師小結,完成這一輪的學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展開創(chuàng)造性活動,活動中注意觀察差異變化,驗證教學成效。
Profile of Phyllis Pearsall一課上,開展了組句練習。下面是模板:
Create your own motto(格言)
(Possible patterns )
? The secret of success is______________.
? If_____________, you__________________.
? Great success comes from _____________.
練習的落腳點在于寫出自己的人生格言,激勵同學們積極進取,勇攀高峰,終將取得成功。學生回答后,利用“按按按”評選最喜歡的格言,既實施了反饋,又進行了情感教育。
兩年來的研究實踐表明在英語課堂上通過互動反饋技術可以建立一個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強化互動、促進協(xié)同,即時開展多種反饋測查,根據(jù)動態(tài)學情進行有效的教學組織,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策略,說明采用互動技術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是這項技術也對教師提出了新挑戰(zhàn),需要教師從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技術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和嘗試。本文也僅是作者近兩年的實踐與思考,我所任課班級馬上進入初三了,我想互動反饋技術還會幫助我為提高畢業(yè)班的成績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也希望今后能就這一主題看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2010-05-13
宛波,本科,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