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輝
晚清洋務大商人盛宣懷
/王賢輝
插畫 媛媛
最近在CCTV8播出的電視連續(xù)劇《民主之瀾》,第一集說的是盛宣懷給朝廷出餿主意,將民辦的川漢鐵路路權收歸國有,以抵外債,激起民變,促成了辛亥革命。
盛宣懷,字杏蓀,號次沂,別號愚齋、止叟,公元1844年生于江蘇武進。是清末中國的洋務派商人。
盛宣懷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吏家庭,祖父盛隆是舉人,當過浙江海寧州知州,父親盛康是進士,任過多種官職,因而他受封建教育甚深,這為他后來亦官亦商,最后成為中國著名的洋務派大商人奠定了基礎。
1870年,盛宣懷經楊宗濂推薦踏入李鴻章幕府,任行營內文案兼營務會辦,深得李鴻章賞識,1872年被委為會辦,參加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在李鴻章的提攜下,他于1875年任湖北開采煤鐵督辦;1880年創(chuàng)辦電報總局,任總辦;1885年任輪船招商局督辦,并長期控制該局,成為大股東;1893年籌辦華盛紡織總廠,任督辦。在此期間,他還兼任許多官職,如,1879年任天津河間兵備道,1884年任天津海關道,1887年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海關監(jiān)督,1892—1896年任天津海關道兼海關監(jiān)督。
甲午戰(zhàn)爭后,盛宣懷控制了較大規(guī)模的企業(yè)。1896年,他以督辦的身份接辦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官辦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萍鄉(xiāng)鐵礦,改為官督商辦。1908年,又改組為商辦漢冶萍公司,任總經理,并成為公司大股東。1896年,他又受法政府委任,督辦中國鐵路總公司,直至公元1905年,同年還創(chuàng)辦中國通商銀行。與此同時,盛宣懷的官階也扶搖直上,先后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商政副大臣、工部左侍郎、郵傳部右侍郎,公元1911年,又被授郵傳部尚書。
盛宣懷在辦洋務的30余年中,掌握了當時的電報、輪船、礦利、銀行、郵政、鐵路、紡織等要業(yè),攬東南利權,為中國早期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歷史貢獻,但他的個人財產也過千萬之巨,被譽為“一只手撈十六顆夜明珠”的洋務大商。
盛宣懷在接辦漢冶萍煤鐵礦后,連續(xù)向日本借款,以鐵礦石低價輸日為抵,債務累累,終使該公司受制于日本資本勢力。在督辦鐵路總公司任內,他與比、英、美等國簽訂了鐵路借款合同,致使幾項鐵路權落入外國列強之手。1901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中國時,他應劉坤一、張之洞之邀,與各國駐滬領事商訂“東南互保”章程,同年任會辦商約大臣。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由盛宣懷策劃的“鐵路國有”命令,他又與四國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把原來已允許商辦川漢、粵漢鐵路權交與外國資本作抵。因此,激起人民的保路運動,促進了辛亥革命的爆發(fā)。
辛亥武昌起義以后,盛宣懷被革職,在外國大使保護下逃亡日本。盛宣懷政治上失勢,但經濟實力仍有,1913年再任輪船招商局副董事長、漢冶萍公司董事長。1916年病逝上海。
盛宣懷的功過是非自有評說,但他的成功,除了如他所說的“集商本以商辦”、“官任保護”、“官商一體”的亦官亦商、官亦為商的外因外,他的“躬昌奇險,精思銳進,艱危困苦,絕為瞻顧,期于必成”的過人睿智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也是其能成大業(yè)的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