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范仲淹《易義》解《易》的方法和宗旨

2010-03-21 15:44:49范麗琴
關(guān)鍵詞:易學(xué)范仲淹周易

范麗琴

(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福建福州 350007)

范仲淹《易義》解《易》的方法和宗旨

范麗琴

(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福建福州 350007)

范仲淹是北宋易學(xué)義理派的開創(chuàng)性的重要人物,《易義》是其易學(xué)專著。范仲淹《易義》解《易》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通過分析卦的內(nèi)外二體關(guān)系來解《易》;二,通過卦與卦的對比來解《易》;三,以爻位說來解《易》。其解《易》的宗旨是歸結(jié)于人事。范仲淹《易義》解《易》所用的方法及其解《易》宗旨對后世的影響頗大,在易學(xu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范仲淹;《易義》;解《易》方法;宗旨

范仲淹的文學(xué)成就毋庸置疑,其易學(xué)成就亦為后世所景仰?!端膸烊珪偰刻嵋吩u論:“仲淹人品事業(yè)卓絕一時,本不借文章以傳,而貫通經(jīng)術(shù),明達(dá)政體,凡所論著,一一皆有本之言,……蓋行求無愧于圣賢,學(xué)求有濟(jì)于天下?!盵1]現(xiàn)存的范仲淹關(guān)于《周易》的論述主要見于《范文正公文集》中的《易義》和數(shù)篇以闡發(fā)《周易》思想為主旨的律賦。

范仲淹《易義》全文分為上經(jīng)、下經(jīng)兩部分,主要解釋《周易》64個卦中的27個卦。其中上經(jīng)只解釋《乾》卦,下經(jīng)則解釋了 26卦,即從《咸》卦至《兌》卦,中間缺《垢》、《歸妹》兩卦。范仲淹《易義》的解《易》方法和宗旨對后世的影響頗大,在易學(xu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當(dāng)今易學(xué)研究不斷深入,對于《易義》,學(xué)者大多從宏觀角度對其整體的易學(xué)思想進(jìn)行研究①參見: 楊亞利.范仲淹《易》論對《易傳》奠基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本精神的發(fā)揚光大[J].理論學(xué)刊, 2008, (7):65-68.郞國華, 范立舟.略論范仲淹與理學(xué)思潮產(chǎn)生的關(guān)系[J].廣東社會科學(xué), 2003, (6): 85-90.,但對其文本的微觀研究還很少,有待于進(jìn)一步地深入。鑒于此,筆者不揣淺陋,試著探析范仲淹《易義》的解《易》方法和宗旨,并就教于方家。

一、《易義》解《易》方法

(一)通過分析卦的內(nèi)外二體關(guān)系來解《易》

眾所周知,六十四“別卦”都是由兩個三爻“經(jīng)卦”組成。其中居下者稱“下體”(又稱“下卦”、“內(nèi)卦”,《左傳》稱“貞”卦);居上者稱“上體”(又稱“上卦”、“外卦”,《左傳》稱“悔”卦)。所謂卦的內(nèi)外二體,即指一卦的下體(又稱“內(nèi)卦”)與上體(又稱“外卦”)。通過分析某一卦的上體和下體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內(nèi)外、往來、進(jìn)退和乘承等)可以理解這個卦所蘊(yùn)涵的深意,從《易義》中可以看到這種方法是范仲淹《易義》解《易》的一條重要途徑。

從易學(xué)發(fā)展史來看,內(nèi)外二體說的思想最早見于《彖傳》。如以“明入地中”(《明夷·彖傳》)釋《明夷》卦;以“火動而上,澤動而下”(《睽·彖傳》)釋《睽》卦等,都以卦的內(nèi)外二體的物象來釋卦名。除《彖傳》外,《象傳》對各卦的上下二體也進(jìn)行解釋,但往往不解釋其與卦名的關(guān)系。后王弼《周易略例》提出“卦體不由乎一爻,則全以二體之義明之”[2],但他在注經(jīng)的過程中很少講二體之義,也避免講二體的物象。范仲淹的《易義》通過分析卦的內(nèi)外二體關(guān)系來解《易》的方法實際上發(fā)展了《彖傳》以卦的內(nèi)外二體物象釋卦名的方法,其方法有兩個方面。

第一,通過分析卦的內(nèi)外二體物象的關(guān)系解卦名卦義。

《易義·損》:“山澤通氣,其潤上行,取下資上之時也。……然則下者上之本,本固則邦寧。今務(wù)于取下,乃傷其本矣,危之道也。損之有時,民猶說也。損之無時,澤將竭焉,故曰‘川竭必山崩’。此之象也,無他,下涸而上枯也?!傩詹蛔?,君孰與足’,其斯之謂歟!”[3]281《損》卦的上卦亦即外卦是《艮》卦,下卦亦即內(nèi)卦是《兌》卦,而艮為山,兌為澤?!断髠鳌吩唬骸吧较掠袧?,損?!蓖蹂鲎ⅲ骸吧较掠袧?,損之象也?!盵4]53孔穎達(dá)《周易正義》:“似澤之自損以崇山之象也?!盵4]53即說損澤之土可以增山之高。學(xué)者王鐵認(rèn)為:“范仲淹此處不用注、正義,而用《說卦》‘山澤之土以增山之高。’范氏認(rèn)為終非美事。如果取之有節(jié)制,民猶樂于奉上;取之無度,則民不能承受,正如川澤也難免有枯竭之時。古語有云:‘川竭必山崩’,百姓困窮則統(tǒng)治者也就岌岌可危了。王注、孔疏釋損卦卦名之義,是臣下自減損以奉于上,范仲淹釋作損百姓以益上,這是范氏的新義?!盵5]范仲淹認(rèn)為,上即統(tǒng)治者,下即黎民百姓,上取下太過則“傷其本”,則會“川竭山崩”、“下涸上枯”。這顯然是通過分析《艮》、《兌》卦的上下二體物象的關(guān)系來解卦名卦義。

又如《易義·萃》:“澤處于地,其流集矣,……物情和聚之時也?!盵3]282《易義·升》曰:“地中生木,其道上行,君子位以德升之時也。夫高以下為基,木始生于地中,其舉遠(yuǎn)矣。圣人日躋其徳而至于大寶,賢者日崇其業(yè)而至于公圭。”[3]282等等都是通過分析卦的上下二體物象的關(guān)系來解卦名卦義。

第二,通過分析卦的內(nèi)外二體中爻的陰陽升降解卦名卦義。

如《易義·咸》:“陰進(jìn)而陽降,上下交感之時也,與《泰》卦近焉。然則《泰》卦三陰進(jìn)于上,三陽降于下,極于交而泰矣,故曰萬物通?!断獭坟躁庍M(jìn)而未盡達(dá)也,陽降而未盡下也,感而未至于泰矣,故曰萬物生而猶未通也?!ト烁腥诵亩煜潞推健?,是感之無窮,而能至乎泰者也。感而不至,其道乃消,故至騰口,薄可知也。”[3]279“與《泰》卦近焉”指《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的情狀與《泰》卦天地交而萬物通的情狀相似,只不過一個是“生”,一個是“通”?!短坟匀栐谙拢幵谏?,是陰陽相交之極致。學(xué)者張善文說:“(《泰》卦)初九當(dāng)‘泰’之時,陽剛處下,與二、三兩陽俱有外應(yīng)而志在上行,故一陽動而三陽并動;以此進(jìn)取,必能通達(dá)?!盵6]100又說:“(《泰》卦)六四以陰居上卦之初,當(dāng)‘上下交泰’之時,與五、上兩陰連翩下降求應(yīng)于陽?!盵6]102所以,《泰》卦陽能稟實應(yīng)上,陰能虛己應(yīng)下,陰陽上下交濟(jì),正如《泰·彖傳》說“天地交而萬物通”,呈“通泰”之情狀。而《咸》卦下體猶有二陰,只有一陽(九三),上體猶有二陽,只有一陰(上六)。九三與上六,陰柔往上而陽剛往下,二氣交感互應(yīng);但其它幾爻皆陰在下而陽在上,沒有陰柔往上而陽剛往下的條件,所以其它幾爻不能達(dá)到交感狀態(tài),只有九三與上六交感互應(yīng)。所以范仲淹《易義·咸》曰:“陰進(jìn)而未盡達(dá)也,陽降而未盡下也,感而未至于泰矣,故曰萬物生而猶未通也?!盵3]279與《咸·彖傳》所說的“天地感而萬物化生”遙相呼應(yīng),此時只是“生”,而沒有達(dá)到“通”。

(二)通過卦與卦的對比來解《易》

雖說《易義》惟解《周易》27個卦,但值得注意的是,《易義》在解《乾》卦、《咸》卦、《蹇》卦和《巽》卦時,將其分別與《坤》卦、《泰》卦、《屯》卦和《謙》卦進(jìn)行對比闡釋,從這個角度來看,《易義》實際解釋了31個卦。這種卦與卦之間的對比闡釋也是《易義》解《易》的一大特色。

范仲淹《易義》這種對比解《易》主要是通過卦與卦之間象、時和爻等因素的比較,考其異同,以闡發(fā)各自所蘊(yùn)涵的思想,這也是《周易》注釋中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兑琢x》中有對不同卦之間進(jìn)行比較的,如《咸》卦與《泰》卦的比較,上文以卦的內(nèi)外二體爻的陰陽升降釋卦名卦義時已經(jīng)對它們的關(guān)系作出對比,此處不贅述。

又如《蹇》卦與《屯》卦上下二體物象與物象之間的比較。范仲淹《易義·蹇》:“止于險中,險難在前,未可進(jìn)之時也。觀其名,與《屯》卦近焉。然則《屯》已動乎險中,難可圖也;《蹇》猶止乎險中,難未可犯也。惟二為王臣,君在險中,而與己應(yīng),始可匪躬而往焉,余皆往蹇而弗濟(jì)。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其庶幾乎!”[3]280《蹇》卦下艮(為止)上坎(為險),孔穎達(dá)《周易正義》說:“坎在其外,是險在前也;有險在前,所以為難?!盵4]51所以范仲淹說“止于險中,險難在前,未可進(jìn)之時也”,有見險而止、無法逾越之義,象征“蹇難”的情狀?!锻汀坟韵抡穑槔诪閯樱┥峡玻橛隇殡U),孔穎達(dá)《周易正義》說:“以剛?cè)岫馐加嘟?,未相通感,情意未得,故‘難生’也?!盵4]19即《屯》卦借雷后初雨的現(xiàn)象象征事物初生。事物初生,多有艱難的情狀,則《屯》卦也有“難”之義。所以范仲淹解《蹇》卦說:“(《蹇》卦)與《屯》卦近焉?!盵3]280但二者不同之處在于《屯》卦下震為動,“動乎險中”是臨險而動,有可擺脫困難之義;而《蹇》卦下艮為止,“止乎險中”是臨險而止,則有困難不能解決之義。通過這兩卦上下二體物象與物象的分析比較,這兩卦卦義的相似與差異之處就得到了顯現(xiàn)。

又如《損》卦與《益》卦卦時的比較,突出上下的損益關(guān)系。范仲淹《易義·損》曰:“山澤通氣,其潤上行,取下資上之時也?!盵3]281而《易義·益》則是:“剛來而助柔,損有余而補(bǔ)不足,自上恵下之時也?!盵3]281《易義·損》:“務(wù)于取下,乃傷其本矣,危之道也。損之有時,民猶說也。損之無時,澤將竭焉,故曰‘川竭必山崩’。此之象也,無他,下涸而上枯也?!盵3]281即如果“上”取“下”太過,最終則傷其根本,“下涸而上枯也”。反之,《易義·益》:“天道下濟(jì),品物咸亨;圣人下濟(jì),萬國咸寧?!舅构桃?,干斯茂矣,源斯深矣,流斯長矣?!盵3]281即如果“上”益之“下”,則“上”“因其利而利之”,“本斯固矣”。通過這兩卦卦時的比較,顯現(xiàn)出這兩卦正好具有互為相反的卦義。又如《乾》卦與《坤》卦的對比等,此處不詳述。

此外,還通過卦與卦之間六爻的分析比較來闡釋卦的內(nèi)涵。如《巽》卦和《謙》卦的六爻的比較。范仲淹《易義·巽》:“風(fēng)從至而物莫之違,上下皆順,命令宣行之時也。夫上下弗順,雖令不從。今上下皆順,故可申命而行事也?!阒疄轶w,內(nèi)外皆柔,可以行權(quán),未可以終義。惟五以中正而志行,乃得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盵3]284即說《巽》卦下能“順從”、上可“申命”,下以“順”承上、上以“順”治下,兩者相輔相成。但《巽》卦初六以陰居《巽》卦之初始,卑順太甚,當(dāng)進(jìn)不進(jìn),故勉以“利武人之貞”;九三以剛屈柔而生“吝”;上九以陽順極而有“兇”;而九二、九五為吉,前者以剛中之道順事神祗,不屈于威勢,后者以中正之德申命行事,居一卦之尊。所以范仲淹說:“若夫巽之為徳,其失也偽。非君子體之,則入乎柔邪之道矣?!顿恪分?,則美惡半矣。”[3]284

范仲淹《易義·巽》又說:“觀其(指《巽》)名雖近于謙焉,然則謙之為體,內(nèi)剛而外柔,降于禮而不降于徳者也,是以‘亨,君子有終’?!盵3]284從范仲淹解《巽》卦中可知,《謙》卦下艮(為山為剛)上坤(為地為柔),山本在地之上,而山處于地之下則表示謙虛,但“降于禮而不降于徳”。因《謙》卦初六卑下“謙謙”,六二“鳴謙”(謙極有聞),九三“勞謙”,六四“揮謙”,六五居尊行謙,上六亦“鳴謙”,皆吉。則正如胡一桂所說,“《謙》一卦六爻,下三爻皆吉而無兇,上三爻皆利而無害?!盵7]據(jù)《韓詩外傳》記載,周公旦曾以《謙》卦告誡伯禽說:“《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近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盵8]所以范仲淹《易義·謙》曰:“是故《謙》之六爻,皆無兇咎”[3]284。此處范仲淹雖未把具體分析內(nèi)容寫出,但從“是故《謙》之六爻,皆無兇咎;《巽》之六爻,則美惡半矣”[3]284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他對這兩卦的六爻作了仔細(xì)的對比分析,從而闡明兩卦的內(nèi)蘊(yùn)。

(三)以爻位說來解《易》

范仲淹《易義》的解《易》方法除了通過分析卦的內(nèi)外二體關(guān)系、通過卦與卦之間的對比這兩種方法之外,也以爻位說來解《易》。爻位說是指以爻在一卦內(nèi)所居位置及其與他爻之間的應(yīng)、比、承、乘等關(guān)系來解《易》的一種學(xué)說。在范仲淹《易義》中,主要體現(xiàn)為使用爻的得中說、得正說和相應(yīng)說。在六十四卦中,凡處于內(nèi)卦和外卦中間位置的那一爻,謂之“得中”;凡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謂之“得位”或“得正”;凡六爻之間,上下三爻中位置相同的那兩爻兩兩陰陽交感相應(yīng),即“初、四”、“二、五”和“三、上”各爻位均能陰陽相應(yīng)合,謂之“相應(yīng)”。

如使用爻的得中說和得正說,《易義·家人》曰:“陽正于外,陰正于內(nèi),陰陽正而男女得位,君子理家之時也?!薄都胰恕坟韵码x上巽,“陽正于外”指九五爻(為陽爻),“陰正于內(nèi)”指六二爻(為陰爻),這兩爻處于二、五的中位,即得中;又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即得正,這就是得中又得正。“六二”與“九五”既得中又得正,即“陰陽正而男女得位”,象征男主家外事,女主家內(nèi)事,各守正道,這是君子以美德端正家道之時,故吉祥。

又如使用爻的相應(yīng)說,《易義·恒》曰:“陽動陰順,剛上柔下,上下各得其常之時也。天尊地卑,道之常矣。君處上,臣處下,理之常矣。男在外,女在內(nèi),義之常矣。天地、君臣、男女各得其正,常莫大焉。諸卦多以有應(yīng)為吉,此卦六爻皆應(yīng)而爻無元吉者,何也?夫吉于應(yīng)者,相求以濟(jì)之時也。常者,上下各得其所之時矣。故以剛?cè)峤詰?yīng)為常,而不以獲應(yīng)為吉。”《恒》卦下巽上震,“初”為陰爻,“四”為陽爻;“二”為陽爻,“五”為陰爻;“三”為陽爻,“上”為陰爻。所以范仲淹說:“此卦六爻皆應(yīng)”,最為吉利。

二、《易義》解《易》宗旨

眾所周知,由于對《周易》這本書的性質(zhì)的認(rèn)識有所差異,易學(xué)一般分成象數(shù)派和義理派,以易說人事是義理派的主要特點。范仲淹的易學(xué)屬于北宋中期的義理派,他通過分析卦的內(nèi)外二體關(guān)系及通過卦與卦的對比等方法來解《易》,最終都?xì)w結(jié)于人事,這是其《易義》解《易》的基本宗旨。

首先,他借說《易》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如釋《損》、《益》兩卦?!稉p》卦兌下艮上,其象是“山澤通氣”,其義是“取下資上”。《益》卦是震下巽上,其象是“剛來而助柔”(巽,陽多為剛;震,陰多為柔),其意是“自上惠下”。所以范仲淹說“夫益上則損下,損下則傷其本也,是故謂之損。損上則益下,益下則固其本也,是故謂之益?!盵3]281所以他提出了老百姓是國家政權(quán)的基礎(chǔ),如果如《損》卦所說的那樣做,大肆向老百姓索取,傷其根本、動搖基礎(chǔ),這就會使國家政權(quán)面臨危亡;反之,如果如《益》卦所說的那樣做,減損上層而補(bǔ)益下層,必然使人民因增益而喜悅,君主也因此得到擁護(hù)和贊美,那么基礎(chǔ)就牢固,這樣上下兩者皆能獲利。

又如釋《睽》卦:“火炎澤潤,其性不同。炎從上,潤從下,其道違而不接,物情睽異之時也。陰陽不接而天地睽,日月不接而晝夜睽,禮義不接而男女睽,君臣不接而上下睽,情類不接而萬物睽?!盵3]280又曰:“天地睽也,而陰陽合焉。晝夜睽也,而日月交焉。男女睽也,而禮義成焉。上下睽也,而君臣會焉。萬物睽也,而情類聚焉?!盵3]280有關(guān)《睽》卦,《序卦傳》曰:“睽者,乖也?!盵4]96《說文解字》謂“目不相聽也(段注:聽猶順也)”[9],“睽”指兩目相背,即“乖違”之義。火之性炎上,澤之性潤下,但《睽》卦卻是兌(澤)下離(火)上,所以“其道違而不接,物情睽異之時也”。如天在上、地在下,但是天地雖睽,而陰陽合焉,這是講自然界。但最終是為了歸于人事,講社會現(xiàn)象:他說男女所居雖不同,男居外、女處內(nèi),但彼此可以溝通,“禮義”即可成。君在上、臣在下,則在異中求同,“睽極而通”。

其次,引用史事解釋每一卦的卦時,并且指出君子應(yīng)當(dāng)如何行事?!兑琢x》“在解釋每一卦時,都要指出這個卦顯示了什么樣的時機(jī),君子應(yīng)當(dāng)如何行動[10]。如《晉》卦是“君子嘉遇顯進(jìn)之時”,是“伊尹之時”,君子必須有所“晉長”,這樣才能一天之內(nèi)榮獲多次接見,自我昭著光輝的美德:“君子可不進(jìn)乎?其進(jìn)也,柔順內(nèi)融,則上不拒其逼矣,故曰‘晝?nèi)杖印?。英華外著,則眾不疑其行矣,故曰‘君子以自昭明徳’”[3]280。又如《遁》卦是“陰進(jìn)陽退,柔佞入而剛正出,君子遯去之時也?!盵3]279即說《遁》卦陽剛在“九五”的君位,與下方的“六二”陰陽相應(yīng),象征雖然有救世之心,但其下方有兩個“小人”(指‘初六’與‘六二’爻)在伸長;因此,此時是君子不得不退避的時刻。又如《家人》卦是“陽正于外,陰正于內(nèi),陰陽正而男女得位,君子理家之時也?!盵3]280這一卦,外卦的“九五”與內(nèi)卦的“六二”既得中又得正,象征男人主內(nèi)、女人主外,各守正道,此時正是君子治家之時。

三、余 論

范仲淹《易義》主張解《易》要“隨義而發(fā)”,不重注疏,提倡“經(jīng)以明道,文以通理”,屬于北宋中期的義理派范疇。北宋義理派易學(xué),現(xiàn)在有文字流傳而且尚可考察的,最早的學(xué)者當(dāng)數(shù)范仲淹。正如學(xué)者方健所說的:宋代“以義理說《易》,即以范仲淹的《易義》為最早?!盵11],而且,易學(xué)是范仲淹終其一生所愛之學(xué),用心最專。他曾詠詩道:“忘憂曾扣《易》,思古即援琴。”(《齋中偶書》)[12]265;“況有南窗姬《易》在,此心那更起纖塵”(《試筆》)[12]259。范仲淹“泛通六經(jīng),長于《易》。學(xué)者多從質(zhì)問,為執(zhí)經(jīng)講解,亡所倦”[13],可見他對易學(xué)的摯愛與通曉。

宋代義理派的易學(xué)“特點是不追求對《周易》經(jīng)傳的文字訓(xùn)詁,注重因經(jīng)明道,以探求易理為基本特征。擺脫漢代章句之學(xué),根據(jù)自己對儒經(jīng)的理解,由我注經(jīng),闡釋義理,是宋易系統(tǒng)的最主要特征。宋易系統(tǒng)形成于北宋,一直延續(xù)到清初,而‘慶歷易學(xué)’則開這個解《易》風(fēng)氣之先?!盵14]所謂慶歷易學(xué)是指北宋慶歷前后學(xué)者們的易學(xué),包括范仲淹、歐陽修、胡瑗、孫復(fù)、石介和李覯等人的易學(xué),是宋易系統(tǒng)的開山;而范仲淹是“慶歷易學(xué)”的核心人物[14]??梢?,范仲淹易學(xué)之地位。同時,范仲淹門下有兩位高徒李覯和張載深受范仲淹的影響,均取得了很大的易學(xué)成就。學(xué)者潘雨廷是這樣評價《易義》的:“(《易義》雖短而字字珠璣,有益于世道者也?!盵15]

綜上所述,范仲淹是“開啟宋學(xué)解《易》風(fēng)氣之先”的“慶歷易學(xué)”的核心人物,其《易義》通過分析卦的內(nèi)外二體關(guān)系、通過卦與卦之間的對比以及爻位說等解《易》方法及其歸結(jié)于人事的宗旨對后世的影響深遠(yuǎn)。

[1] [清]紀(jì)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下[M].北京: 中華書局, 1997: 2041.

[2] [魏]王弼.周易略例[C] // [清]永瑢, 紀(jì)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冊.臺北: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 1986: 598.

[3] [宋]范仲淹.易義[C] // 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 //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313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4] [唐]孔穎達(dá).周易正義[M].北京: 中華書局, 1980.

[5] 王鐵.宋代易學(xué)[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112-113.

[6] 黃壽祺, 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7] [元]胡一桂.周易本義附錄纂疏[C] // [清]永瑢 紀(jì)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冊.臺北: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30.

[8] [漢]韓嬰.韓詩外傳[C] // [清]永瑢, 紀(jì)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冊.臺北: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 1986: 801.

[9]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132.

[10] 姚瀛艇 李保林.范仲淹的《易》論[C] // 黃壽祺 張善文.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三輯.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1990: 271.

[11] 方健.范仲淹評傳[M].南京: 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 2001: 305.

[12] [宋]范仲淹.律詩[C] // 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313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3] [元]脫脫.宋史[C] // [清]永瑢, 紀(jì)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86冊.臺北: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 1986: 160.

[14] 楊亞利.“慶歷易學(xué)”發(fā)微[J].周易研究, 2004, (4): 71-80.

[15] 潘雨廷.讀易提要[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86.

Study on Approaches to and Purposes for Explaining The Book of Changes in Fan Zhongyan’s Yiyi

FAN Liqi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China 350007)

Fan Zhongyan was an important pioneer figure in the Yi Studies’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school(the school that studiesThe Book of Changesto explain changing laws of things and accidents in our live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Yiyiwas his monograph of the Yi Studies.In the book, he explainedThe Book of Changesthrough the following three approaches: first, explaining hexagram’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bove and below trigram; second, comparing one hexagram with the other; third, using the theory of the line position.Yiyi’s purposes for explainingThe Book of Changeslie in relating everything in it to affairs happened in daily lives.Fan Zhongyan’s approaches to and purposes for explainingThe Book of Changesin hisYiyihave imposed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successors’ studies onThe Book of Changesand have its unique importa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i Studies.

Fan Zhongyan;Yiyi; Approach to ExplainingThe Book of Changes; Purpose

B244.99

A

1674-3555(2010)05-0090-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0.05.01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朱青海)

2010-01-17

范麗琴(1984- ),女,福建南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典文獻(xiàn)學(xué)

猜你喜歡
易學(xué)范仲淹周易
《周易》古經(jīng)“幽人”詁正
清初學(xué)者對“圖書易學(xué)”的再認(rèn)識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06
范仲淹詞的傳播與接受
新聞傳播(2018年6期)2018-12-06 08:56:28
甜甜的“蝴蝶繭”
近二十年來朱熹易學(xué)思想研究述評
《周易》與《孫子兵法》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49
范仲淹苦讀軼事
關(guān)于范仲淹的稱謂
試論《周易》卦體的性質(zhì)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12
簡單易學(xué)的口水巾
親子(2014年5期)2014-07-16 19:36:54
东辽县| 清远市| 巴里| 香河县| 石嘴山市| 江源县| 库尔勒市| 青州市| 巩留县| 临西县| 东丰县| 吴江市| 利辛县| 鱼台县| 长泰县| 兰溪市| 互助| 黎城县| 洛浦县| 崇州市| 哈密市| 遂宁市| 荣昌县| 樟树市| 怀柔区| 普宁市| 苍南县| 高雄县| 阜新市| 秦安县| 安丘市| 古蔺县| 板桥市| 正镶白旗| 龙州县| 宜都市| 凉城县| 乌兰浩特市| 应城市| 东宁县|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