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解構(gòu)理論看《紅樓夢》中對聯(lián)在楊、霍譯本中的翻譯

2010-04-07 07:36:35王愛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關(guān)鍵詞:霍克解構(gòu)主義解構(gòu)

王愛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外語系,湖南婁底 417001)

從解構(gòu)理論看《紅樓夢》中對聯(lián)在楊、霍譯本中的翻譯

王愛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外語系,湖南婁底 417001)

《紅樓夢》中有大量對聯(lián),它們在楊、霍譯本中均得到了很好的翻譯。本文從解構(gòu)主義理論出發(fā),對它們的翻譯進行了仔細地探討和分析。結(jié)果證明:文本本身的定義是由譯文而不是原文決定的,譯者是創(chuàng)造的主體,譯文語言是新生的語言,一切文本都有互文性,原文與譯文的關(guān)系是平等互補的關(guān)系。楊氏夫婦與霍克斯都充分發(fā)揮了譯者主體性的作用,兩譯文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且互有優(yōu)勢,各有千秋。

解構(gòu)主義;紅樓夢;對聯(lián);翻譯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國古典文學史上杰出不朽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歲時節(jié)氣、婚喪嫁娶、衣食住行、游藝娛樂、家庭禮儀、園林醫(yī)藥、典章制度等等,幾乎無所不包,《紅樓夢》的確無愧于封建時代“中國文化大百科全書”之稱。其經(jīng)典性可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英國牛津大學漢學家大衛(wèi)·霍克斯教授及其女婿約翰.閔福德于 1974年首先完成了這部世界小說的全英譯本。之后,北京外文出版社分別于 1978年和 1980年出版了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的全英譯本。兩個英譯本都在世界文學翻譯史上產(chǎn)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擁有廣泛的讀者,難以區(qū)分伯仲,判斷優(yōu)劣。本文欲從解構(gòu)主義翻譯觀出發(fā),對《紅樓夢》中的對聯(lián)在兩譯本中的翻譯進行比較分析,探尋對譯本做出不同解釋的原因以及譯者采取的不同翻譯策略及其目的。

一 文獻綜述

自大衛(wèi)·霍克斯于 1973年出版了第 1卷 The Golden Days以來,便有人開始寫有關(guān)《紅樓夢》翻譯的文章。譯者霍克斯自己也曾寫過幾篇關(guān)于《紅樓夢》的讀后感之類的論文。自楊憲益夫婦的譯本和霍克斯先生的譯本相繼出現(xiàn)以來,國內(nèi)各期刊陸續(xù)發(fā)表了一些對《紅樓夢》翻譯進行研討的文章甚至專著。如《 <紅樓夢 >概念隱喻的英譯研究》,《從 <紅樓夢 >出發(fā),論譯者文化身份和主體性》,《從文化信息傳遞視角探析 <紅樓夢 >英譯本的宗教文化翻譯策略》,還有《<紅樓夢 >人名翻譯藝術(shù)欣賞》等等。自2002年 10月,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和《中國翻譯》編輯部聯(lián)合舉辦了“全國《紅樓夢》翻譯研討會”,據(jù)這次會議的發(fā)言人劉士聰教授統(tǒng)計,就霍克斯、閔福德和楊憲益、戴乃迭譯本所寫的散見于各地的研究文章,加上該會議收集的 30篇,足有 100多篇[1]。但是對《紅樓夢》中對聯(lián)的翻譯用解構(gòu)主義理論來進行比較的研究還幾乎沒有。所以,筆者覺得很有必要用解構(gòu)主義方法來作此比較研究。

二 由解構(gòu)主義看《紅樓夢》中對聯(lián)在楊、霍譯本中的翻譯

翻譯并非在真空中進行,譯者成長和置身于特定的時代特定的文化之中。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跨文化交際行為之一,翻譯還涉及到其他諸多因素,既有翻譯行為的主體—譯者本人的語言能力和知識裝備,更有翻譯作為一個文化行為或事件所處的時代背景、文化語境,包括政治氣候、意識形態(tài)、時代風尚、讀者趣味等等。解構(gòu)主義以消解為主要特征,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里達、麥克·???、羅蘭·巴特等。就翻譯來說,解構(gòu)主義翻譯觀有如下見解:原文取決于譯文,沒有譯文,原文就沒法存在,原文的生命不是取決于原文本身的特性,而是取決于譯文的特性,文本本身的定義是由譯文而不是原文決定的,譯者是創(chuàng)造的主體,譯文語言是新生的語言,一切文本都有互文性,原文與譯文的關(guān)系是平等互補的關(guān)系。[2]如果我們用解構(gòu)的方式閱讀原文本,就會發(fā)現(xiàn)原有文本的界限已不復存在,而成為向我們,也向其他文本無限開放的東西。里面的東西德里達認為“翻譯文本書寫我們,而不是我們書寫翻譯文本。”(Translated text writes us, not we write the translated text)。[3]

《紅樓夢》中的對聯(lián)相當多,例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俏丫環(huán)抱屈夭風流,美優(yōu)伶斬情歸水月[4]等等。這些對聯(lián)精悍短小,文字精練,對仗精巧,文情并茂,神形兼?zhèn)?表現(xiàn)力強,便于表達,便于傳播,給人思想和藝術(shù)上美的感受。充分發(fā)揮了漢語言文字的優(yōu)勢特點,可謂盡漢語漢字形狀組合、聲韻變化之能事,窮平仄對仗虛實之變化,采詩詞曲賦駢文對偶之精華,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藝術(shù)形式。不難看出,這些對聯(lián)從律詩中脫胎出來,是一種多功能的文學藝術(shù),它保持著律詩的聲調(diào)和諧、抑揚頓挫的特點。古典美、詩意美、對稱美、圖畫美、音樂美、邏輯美和建筑美是它的美學價值。朗讀起來節(jié)奏分明,富有旋律,瑯瑯上口,悅耳動聽。不過,也因為這些對聯(lián)脫胎于律詩,其語序結(jié)構(gòu)不可能和現(xiàn)代漢語的相同,所以要把它們翻譯成現(xiàn)代英語,就決定了在這些對聯(lián)的翻譯過程中,解構(gòu)主義理論的運用。現(xiàn)在我們來具體看看幾副對聯(lián)在楊、霍譯本中的英譯。

《紅樓夢》第 4回的標題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敝赣讜r的香菱被拐賣后剛碰到有情有義的贖主馮冤,不料馮冤又被薛蟠打死,而賈雨村看了葫蘆廟里的小沙彌故交門子的“護官符”,聽了門子的一席話,結(jié)果胡亂判案,令冤案胡亂收場,不了了之。對這副對聯(lián),楊、霍譯本分別譯為:

An Ill-Fated GirlMeets an Ill-FatedMan

A ConfoundedMonk Ends a Confounded Case[5]

——The Yangs

The Bottle-gourd girlmeets an unfortunate youngman

And the Bottle-gourd monk settles a protracted lawsuit[6]英漢語言和文化的極大差異,對譯者來說,翻譯漢語對聯(lián)對他們?nèi)允且粋€巨大的挑戰(zhàn)。從以上兩個譯文我們可以看出:楊譯注重原文的對仗,盡力用同樣的詞量、修辭手法、結(jié)構(gòu)和節(jié)奏來進行翻譯,所以譯文簡潔而易于理解,但是其譯文改變了原文的語序,誤讀了原文意義,從而導致其譯文喪失了原文的含蓄美感?;糇g忠于原文語序,所以既保持了原對聯(lián)前半部分的的懸念又能生動地以“s wirl”來譯“寫”。不過單詞量明顯多于原對聯(lián),也損害了原對聯(lián)的風格。

——Hawkes

這副對聯(lián)中,曹雪芹采用了雙關(guān)的修辭手法。此處“葫蘆”既是和尚居住的寺廟名,又意味著糊涂,也即是說,該案件是被糊里糊涂地審理然后又被糊里糊涂地了結(jié)。因為漢字注重意而英語注重音,所以很難用對應的英語再現(xiàn)原文中的雙關(guān)手法。楊氏夫婦運用了“confounded”,這可以讓讀者理解該詞,但失去了其字面意義。不過其結(jié)構(gòu)和字面上的對應又使其獲得了結(jié)構(gòu)美,對稱美,節(jié)奏美。而霍克斯用了“Bottle-gourd”,它沒有“糊里糊涂”之意,從而失去了其隱含意義。而且這個詞也不能用來修飾“女”、“郎”。故此,筆者認為這首對聯(lián)霍譯要輸與楊譯。

第五回中,寶玉在寧府上房看見了一副對聯(lián),此聯(lián)是朱子理學的座右銘:“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盵4]比較楊、霍兩種譯文,倒并不見高下之分。兩種譯文表達完全忠實于原文,形式上基本做到了上下聯(lián)詞性相同、句式相同,各自形成了對仗結(jié)構(gòu)。真可謂殊途同歸,異曲同工。楊譯為“:A grasp ofmundane affairs is genuine knowledge,/Understanding of wordy wisdom is true learning.”[5]霍譯為:“True learning implies a clear insight into human activities,/Genuine culture involves the skillfulmanipulation of human relationships.”[6]“解構(gòu)主義在翻譯研究的運用,為翻譯研究開辟了嶄新的研究視域,也給解讀譯本提供了合理的理論框架。翻譯研究再也不僅僅是停留在“直譯”、“意譯”、“可譯”、“不可譯”等問題的研究,而是從讀者接受和文化的角度對譯本做出了重新的解釋。在解構(gòu)主義譯學研究者看來,譯本是譯者這個特殊讀者根據(jù)所處文化語境和自身對原文理解對原文做出的解釋。”[7]從解構(gòu)主義的觀點出發(fā),我們得知,不同譯者對同一文本都會得出不同的譯本,而這些譯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讓我們再來看另一副對聯(lián):

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第 38回)[4]

Magnolia oars shatter the reflections of lotus,

Caltrops and lotus-root scent the bamboo bridge.[5]

——The Yangs

Lotus reflections shatter at the dip of a lazy oar-blade,

Lotus fragrances float up from the swirl round a bamboo bridge-pile.[6]

—— Hawkes

對聯(lián)的前半部分生動地傳遞了“芙蓉”和“蘭槳”的形象,后半部分用“香”和“寫”,勾畫出了一幅美麗的圖景,整個對聯(lián)充滿了詩情畫意,動靜結(jié)合,妙趣天成。對聯(lián)是一種獨特的中國藝術(shù)形式,不同于詩詞歌賦,尤其強調(diào)規(guī)則和形式。實際上,英語中也有一些對仗相當工整的例子。如 :Byron的 “ One shade the more,One ray the less”.Tenninson的“The long tight shakes across the lakes,and the wild cataract leaps in glory”。然而,它們?nèi)圆荒苷f是對聯(lián)。由于

《紅樓夢》中另有一副對聯(lián):“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盵4]楊憲益、戴乃迭譯為:

They brought on themselves spring grief and autumn anguish,

Wasted,their beauty fair as flowers and moon.[5]

前半句楊譯按照漢語語句順序翻譯,后半句的翻譯采用了倒裝語序,解構(gòu)了原文本的語句句序,雖不對稱,卻仍不失對聯(lián)的韻律美,從而充分發(fā)揮了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主體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讀來聲調(diào)和諧,抑揚頓挫,忠實地傳遞了該對聯(lián)的圖畫美和邏輯美。

大衛(wèi)·霍克斯譯為:

Spring grief and autumn sorrow were by yourself pro-voked,

Flower faces,moonlike beauty were to what end disclosed?[6]

霍譯反而完全按照漢語語句順序進行翻譯。而且上下聯(lián)押尾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譯聯(lián)對仗比較精巧,也像原對聯(lián)一樣文情并茂,神形兼?zhèn)?表達得體、忠實、流暢,便于閱讀,給讀者思想和藝術(shù)上美的感受。這里,楊氏夫婦和霍克斯都充分體現(xiàn)了譯者的主體性地位。提出譯者的地位問題正是德里達翻譯理論即解構(gòu)主義翻譯理論的核心部分,并且他從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和譯者的受制約性兩方面具體論述了譯者的主體地位。德里達強調(diào)譯者的主體性,但也沒有完全拋棄作者意圖,譯者和作者處于平等的地位,原作者起著圍欄的作用,在譯者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又被限制在作者的圍欄之內(nèi)[8]。

讓我們再來看描述黛玉的瀟湘館場景的對聯(lián):“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盵4]楊憲益、戴乃迭譯為:

Still green the smoke from tea brewed in a rare tripod,

Yet cold the fingers from chess played by quiet window[5].

楊譯解構(gòu)了原文本的語序,采用了倒裝語序,把“綠”和“涼”先譯出來,突出了動態(tài)美感。副詞 still和 yet相對,名詞 s moke和 fingers,tea與 chess,介詞短語 in a rare tripod和 by quiet window兩兩相對,對仗精巧優(yōu)美,文字精煉,富于表現(xiàn)力,雖然語序完全被解構(gòu),卻仍完美地體現(xiàn)出了原對聯(lián)的古典美、詩意美、對稱美、圖畫美、音樂美、邏輯美和建筑美等美學價值。大衛(wèi)·霍克斯譯為:

From the empty cauldron the steam still rises after the brewing of tea,

By the darkeningwindow the fingers are still cold after the game of go.[6]

霍譯更是充分體現(xiàn)了解構(gòu)主義的特征:先給出兩個介詞短語,表明情景之地,下文再基本直譯,但也解構(gòu)了其語序,用兩個簡單句再加兩個介詞短語,把原對聯(lián)的意蘊完全表達了出來,而且對仗工整,朗讀起來節(jié)奏分明,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在本雅明建構(gòu)的理論體系里,譯作不是去復制或傳遞原作的意義,而是一種與原作的和諧,是對原作語言的補充,從而最終將譯作從屈從于原作的處境中解放出來,從嶄新的闡釋角度,把譯作當作獨立的文本閱讀,無形地消解了傳統(tǒng)翻譯理論里譯作與原作長期存在的二元對立關(guān)系[9]。這也正是解構(gòu)主義的理論。

另一例是大觀園建成之后,賈政帶著賈寶玉、賈珍和一群門客等游園時讓賈寶玉題的一副對聯(lián)。該對聯(lián)博得了包括賈政在內(nèi)的所有人的贊許?!袄@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4]楊憲益、戴乃迭譯為:

W illows on the dyke lend their verdancy to three punts,

Flowers on the further-shore spare a breath of fragrance.[5]

楊譯解構(gòu)了對聯(lián)原文的語序,采用介詞短語作后置定語,然后其他直譯,忠實地傳達了原文詩情畫意般的美感,獲得了強烈的修辭美學效果。大衛(wèi)·霍克斯譯為:

Three pole-thrust lengths of bank side willows green,

One fragrant breath of bank side flowers s weet.[6]

霍譯更是把原對聯(lián)結(jié)構(gòu)和語序徹底地解構(gòu)一番,譯文中根本看不到兩個動詞“借”和“分”,而只有兩個長長的名詞短語加上兩個形容詞作謂語,雖解構(gòu)至如此地步,但譯文基本上也傳遞出了原文的意蘊,體現(xiàn)了原文的詩情畫意美。讀來也抑揚頓挫,悅耳動聽。這種解構(gòu),使原文和譯文互相滲透,水乳交融,達到了功能對等的奇效。解構(gòu)主義翻譯理論消解了原文的創(chuàng)造性與權(quán)威性,將譯文置于與原文平等互補的位置,認為差異是翻譯存在的根據(jù),譯者被賦予了更多的自由。不同的譯者會對同一文本做出不同的解釋,而從各自的文化角度來看,這些解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這些對聯(lián)的翻譯,無論楊譯還是霍譯,解構(gòu)主義思想對其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解構(gòu)主義翻譯觀強調(diào)“文本之外無他物”的意義語境觀,揭示文本的開放性和互文性,即譯文和原文之間是互文的關(guān)系,原文依賴于譯文存活和發(fā)展。重新思考譯者與作者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譯者的主體性[10]。德里達對受結(jié)構(gòu)主義影響的語言學翻譯觀的解構(gòu)文本提出解構(gòu)并不是他的最終目的,而是為了建構(gòu)多元化翻譯,他站在哲學的高度上,以一種永不滿足現(xiàn)狀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來指導翻譯的理論和實踐。

三 結(jié)論

解構(gòu)主義理論通過否認文本中任何中心意義的存在,從而把對文本的解釋權(quán)從作者的手里轉(zhuǎn)交給讀者。對于翻譯而言,是把文本的解釋權(quán)交給了譯者。于是,宣稱原作者的“死亡”,質(zhì)疑文本中心意義的存在,把翻譯研究的視角轉(zhuǎn)向了譯本,轉(zhuǎn)向了譯者。

楊憲益,1914年出生于天津,自 1943年起供職于重慶國立翻譯館,開始了翻譯生涯。他翻譯的目的是為了向西方人傳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文學,并引起讀者對原著的注意。楊憲益曾經(jīng)坦言,《紅樓夢》是一本有權(quán)威的文學著作,他堅持在翻譯時應該更加準確,所以采用了比較保守的直譯翻譯方法,盡量不改變原作。他還強調(diào)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盡量保持原作的風格,不能做太多的解釋。否則,翻譯就不再是翻譯,而是改寫了。所以在翻譯《紅樓夢》時,為了達到翻譯的目的,向西方讀者再現(xiàn)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他全力再現(xiàn)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原文文化的異國情調(diào),它忠于原文,保存異域文化。由楊憲益對上述例子的翻譯可以看出,他了解漢民族文化,他的任務是要將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文化通過《紅樓夢》的譯本最大限度地傳達給西方的讀者。

1970年代西方的《紅樓夢》研究熱激發(fā)了漢學家霍克斯翻譯《紅樓夢》的熱情,霍克斯坦言他翻譯的目的是為了讓《紅樓夢》在西方讀者中流行起來?;艨怂狗g的《紅樓夢》在譯界有口皆碑,語言譯得地道,讀起來有英國味。這種英國味就是把目的語讀者置于首位,譯文所采取的表達方式對英國讀者來說是完全自然的,并盡可能地把源語行為模式納入英國讀者的文化范疇?;艨怂狗g的目的是讓西方讀者了解和接受《紅樓夢》,因此他的譯文更易于為西方讀者所理解。在所屬的西方文化與東方的異質(zhì)文化對峙時,他會在譯文中有意或無意地改寫原文的文化特征,使譯文更加貼近西方讀者的期待視域[11]。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譯者的翻譯策略和譯作的風格是由其所處的文化取向所決定的。作為翻譯的主體,譯者處在特殊的文化環(huán)境中,必然受到其所屬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因而在翻譯中,譯者往往靠自己的文化取向,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對待文化差異。從總體上說,楊憲益的譯本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作的風貌,保存了原作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意義,盡量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遞給西方讀者;霍克斯把大量的漢語文化用西方文化進行解釋,這種以目的語為歸宿的翻譯策略,充分照顧了西方讀者的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整體可欣賞性。

本文將解構(gòu)主義運用于《紅樓夢》的翻譯研究之中,從解構(gòu)主義觀點出發(fā)得知同一著作的多種譯本都具有合理性,并從譯者各自所屬的文化圈來討論其翻譯選擇的原因。譯者置身于各自的特定文化之中,受到各自民族文化都熏陶影響,自然其譯作會打上各自民族特色的烙印。在翻譯研究中,解構(gòu)主義就是探討各種文化特色在譯本的反映,霍克斯屬于西方文化圈,而楊憲益則屬于東方的漢民族文化圈。但霍克斯的翻譯對西方讀者并沒有產(chǎn)生理解和接受的鴻溝,其譯文貼近西方讀者的期待視域,霍在宏觀方面要比楊憲益處理得好。首先,譯文作為文化的傳遞,外國人需要一個“搭乘’工具。霍的譯文更加本土化。楊的語言比較拘謹,對文化在異域的傳遞和理解可能不利。

[1]劉士聰.紅樓譯評[M]//《紅樓夢》翻譯研究論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3.

[2]Kathleen Davis.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Edwin Gentzle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y[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45.

[4]曹雪芹,高鶚.石頭記 [M].鄭慶山,校.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355.

[5]Yang Xianyi&Gladys Yang,trans.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y Cao Xueqin.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53.

[6]David Hawkes&JohnMinford,trans.The storyof the stone[M]by Cao Xueqin.London:Penguin BooksLtd,1974.

[7]周蓉蓉.從解構(gòu)主義看《李爾王》的翻譯[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2009.

[8]梅群.試論德里達解構(gòu)翻譯理論中譯者的地位[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外語學院,2008.

[9]WalterBenjamin.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M]//Schulte,Rainer&Biguenet,Hohn.Theoriesof translation.Chicago: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256-258.

[10]張林,等.《紅樓夢》的不同翻譯:以解構(gòu)主義為基礎的綜合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82-84.

[11]白小星.由解構(gòu)主義解讀《紅樓夢》的兩個英譯本[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6):125.

(責任編校:光明)

On Translation of Antithetical Couplets in Yang’s and Hawkes’Version ofHongloumengfrom Deconstruction

WANG Ai-zhen

(Foreign LanguagesDepartment,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417000,China)

There are lots of antithetical couplets inhongloum eng,they are translated well i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Yangs and Hawkes.The paper from the theory of deconstruction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ir translation.The resultprov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source text is not decided by the source text but by the version.Translator is the main body of creation,the language of the version is a kind of new language,all the texts have intertextuality,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the source text and version is a kind of relationship of equality and intertextuality.The Yangs and Hawkes both exerted their translators‘subjectivity roles,and the two versions both have their rationality,and their respected advantages.

deconstruction;hongloum eng;antithetical couplet;translation

H315.9

A

1673-0712(2010)03-0088-04

2010-01-25.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資助科研項目(2008Q038).

王愛珍 (1974——),女,湖南安鄉(xiāng)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外語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語言、文化與翻譯。

猜你喜歡
霍克解構(gòu)主義解構(gòu)
還原
解構(gòu)“劇本殺”
金橋(2021年6期)2021-07-23 01:27:14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紅”英譯問題辨析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26
重塑與解構(gòu)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的古詩詞增譯策略及啟示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6:38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習語英譯的跨文化闡釋
紅樓夢學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8:16
于強 保持真實,從生活中解構(gòu)設計之美
彭濤形而上的現(xiàn)世解構(gòu)
中國周刊(2018年4期)2018-05-15 02:57:58
一起來觀星
天天愛科學(2017年7期)2017-04-29 09:50:02
解構(gòu)主義翻譯探析
修武县| 拉萨市| 清水县| 洱源县| 崇州市| 南宫市| 封开县| 满城县| 新沂市| 邵武市| 开平市| 沙洋县| 石河子市| 庐江县| 淮安市| 抚远县| 敖汉旗| 达拉特旗| 霍山县| 虹口区| 且末县| 广丰县| 锡林郭勒盟| 安福县| 丰原市| 璧山县| 神池县| 盐源县| 银川市| 青州市| 灵川县| 泾川县| 满城县| 枣强县| 大洼县| 灵丘县| 张家口市| 准格尔旗| 石景山区| 汉阴县|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