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翠君
(奉化市人民醫(yī)院,浙江 奉化 315500)
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在胚胎及胎兒發(fā)育過程中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引起心臟及血管的各種畸形,其中最常見的是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隨著醫(yī)學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部分先天性心臟病已實施介入治療,封堵術是在局麻下行股動脈、股靜脈穿刺置管,經(jīng)導管將封堵器送入心臟內行缺損(缺口)堵塞,具有無需體外循環(huán)、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少、可很快恢復正常生活等優(yōu)點。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本院心胸外科對12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行封堵術,效果較好,現(xiàn)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男4例,女8例;年齡10~36歲,平均22歲;房間隔缺損(Ⅱ孔型)5例,室間隔缺損4例,動脈導管未閉3例;術前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房間隔缺損直徑1.0cm 3例、1.2cm 2例,室間隔缺損直徑0.5~0.7cm 2例、1.0cm 2例,動脈導管未閉3例均為管狀型,直徑在0.5~0.7cm。心電圖示心電軸左偏4例、右偏5例、不偏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5例。
1.2 結果 12例封堵術操作時間40~60min,術后5~7 d出院。術后3月,超聲心動圖復查顯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各房室大小正常、無封堵部位殘余分流。
2.1 術前護理
2.1.1 檢查評估 作胸部X線攝片、心電圖、彩色超聲心動圖、血型、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肝腎功能、乙肝三系、HIV等檢查。評估患者心率、心律、心臟雜音部位及性質、四肢血壓、血氧飽和度、足背動脈及股動脈的搏動、體溫等,為選擇封堵術的時間和觀察術后病情提供依據(jù)。
2.1.2 術前準備 術前1 d,雙側腹股溝部位備皮,做青霉素、碘過敏試驗,術前晚8時起禁食、禁水;術前30min肌內注射地西泮針10 mg,囑患者進入心導管室前排尿;由于術前禁食可引起電解質改變,鉀低時可產(chǎn)生心律失常,因此,建立靜脈通道,進入導管室后靜脈滴注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鉀10ml。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患者回病房監(jiān)護室(ICU)后,遵醫(yī)囑予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鉀10ml靜脈滴注,防止低血糖、低血鉀發(fā)生;每30min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心電圖1次,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24 h可停止監(jiān)測;觀察有無造影劑副反應,對有惡心、頭暈等不適癥狀患者給予非那根、地塞米松治療,并適當增加補液量。
2.2.2 穿刺部位護理 由于封堵術是經(jīng)腹股溝處的股動脈、股靜脈穿刺,用導管鞘及導管插入,容易造成穿刺部位動、靜脈的損傷,且術中應用肝素,如果術后護理不當,可造成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腫。封堵術后絕對臥床休息24 h,3 d后可下床活動;穿刺側下肢制動5~6 h,并用長膠布加沙袋加壓固定;嚴密觀察肢體溫度、顏色、感覺及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注意穿刺部位敷料有無滲血。本組穿刺部位無血腫及感染發(fā)生。
2.2.3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2.2.3.1 心律失常 封堵器介入治療屬創(chuàng)傷性心內操作,往往有心電圖改變,如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心動過速、心房傳導阻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主要原因為操作過程中導管損傷心內膜而影響傳導系統(tǒng)所致,有時可能為封堵器過大、移位而影響傳導系統(tǒng),多為一過性。術后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心律、心率,如出現(xiàn)心律失常,立即報告醫(yī)生,給予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等處理[1]。本組10例在封堵術中見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其中2例室性早搏每分鐘10次,給予利多卡因靜脈注射后早搏消失。
2.2.3.2 感染性心內膜炎 因導管進入心臟內可損傷心內膜及增加細菌侵入可能性,因此封堵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3~5 d;注意體溫變化,3 d內有體溫升高 ,常為反應性 ,多為37.5 ~38°C,一般不需處理,術后5~6 d出現(xiàn)高熱,立即做血培養(yǎng)、血常規(guī)檢查,如血白細胞>15×109/L,應考慮心內感染可能,遵醫(yī)囑更改抗生素,嚴密觀察[2]。本組無感染性心內膜炎發(fā)生。
2.2.3.3 殘余分流 主要由于封堵器大小與缺損大小不相配,或封堵器部分移位引起殘余分流[3]。如果是少量分流,一般2~3月后可隨著封堵器的血栓形成而消失;如分流量大則可出現(xiàn)機械性溶血及心臟雜音,立即做超聲心動圖檢查及肉眼觀察小便顏色,同時送尿常規(guī)檢查每天2次,病情加重則立即手術治療。本組無殘余分流發(fā)生。
2.3 出院指導 出院后休息0.5~1月,以臥床為主;術后3月內,不參加劇烈體育活動及重體力勞動;遵醫(yī)囑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3~4月,服藥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及凝血功能;術后每1~2月復查胸片,連續(xù)3次,3月后復查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了解封堵器位置、心功能情況及有無殘余分流。
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可采用封堵術堵塞缺損口和未閉動脈導管。術前做好心理護理、檢查評估、皮膚準備及藥物過敏試驗;術后做好一般護理、穿刺局部護理,加強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可提高封堵術的成功率。
[1]程莉芬,陳麗華.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的術中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5,4(5):274-275.
[2]周偉琴,汪方東.室間隔缺損介入治療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5,4(1):42-43.
[3]胡海波,蔣世良.房間隔缺損介入性治療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7):44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