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旅游者犯罪及預防

2010-04-10 06:46:32桑霞
湖北社會科學 2010年8期
關鍵詞:旅游者犯罪旅游

桑霞

(咸寧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咸寧437100)

論旅游者犯罪及預防

桑霞

(咸寧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咸寧437100)

旅游者犯罪具有犯罪主體的特定性、客體的趨同性、動機的多樣性、時空的集中性、影響的擴散性和行為的隱蔽性等特征。旅游者旅游道德意識的缺乏、旅游動機的不純、旅游者社區(qū)與旅游地社區(qū)的文化差異、旅游服務機構責任意識不強、旅游開發(fā)商唯利是圖和旅游市場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是旅游者犯罪的主要誘因。從培養(yǎng)旅游者旅游法律和旅游道德意識、提升旅游服務機構責任意識、建立旅游基本法、設立專門的旅游犯罪處置機構及社區(qū)參與全民預防等方面提出我國預防旅游者犯罪對策。

旅游者;旅游犯罪;旅游者犯罪;預防

近年來,在旅游業(yè)發(fā)展方向、旅游危機事件等研究的推動下,旅游犯罪越來越顯示它的研究價值。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一方面,完全處于陌生的環(huán)境中,具有強烈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旅游本質決定了旅游者追求精神愉悅、享受與放松的目的,因此,旅游者的旅游犯罪防范意識容易松懈,導致旅游者犯罪活動不斷增加。國外研究旅游犯罪始于20世紀70年代,90年代有較大發(fā)展。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一是對犯罪與旅游活動關系的研究;[1]二是對旅游犯罪分類的研究;[2]三是對旅游犯罪原因、規(guī)律、特征及其對旅游業(yè)影響等研究。[3]國內對旅游犯罪的研究直到1990年才有學者涉足,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旅游犯罪學的基本理論研究;[4]二是旅游犯罪的實證研究;[5]三是旅游業(yè)發(fā)展中犯罪現(xiàn)象的產生原因、種類、特點及相關對策;[6]p242-258)四是旅游犯罪的危機和風險管理等的研究。[7]眾所周知,旅游者是旅游活動的中心和焦點,在旅游犯罪中,旅游者有時充當受害者的角色,有時則扮演實施者的角色。2009年,筆者對湖北省咸寧市2004-2009年旅游犯罪進行了調研,發(fā)現(xiàn)其中旅游者犯罪的比例為5.8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對于旅游者犯罪,目前學術界還很少有人關注,因此,筆者擬從旅游者實施犯罪的角度對旅游犯罪進行探討。

一、旅游者犯罪的概述

(一)旅游者犯罪的概念。

世界旅游組織定義:旅游是人們出自非獲取報酬以外的任何目的向其日常環(huán)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在該地停留不超過一年所產生的活動。[8](p68-69)無論是國際旅游者還是國內旅游者,都是出于就業(yè)和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暫時離開常住地去異鄉(xiāng)訪問的人。[9](p80-81)旅游是一項社會活動,而旅游者則是參與該活動并以此獲得精神愉快的人。

犯罪有刑法學概念和社會學概念之分,前者認為犯罪是違反刑法的行為;后者認為犯罪是背離社會常規(guī)的不良行為。犯罪學所研究的犯罪對象,不僅包括刑法中所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而且還包括刑法中沒有規(guī)定、但對社會具有危害的行為。如果采用刑法學的犯罪概念,犯罪學只研究刑法規(guī)定為犯罪的行為,從而把一些違法行為或背離社會的行為都排除在外,而這些往往是刑法學犯罪的前奏和起因。[10](p189-193)因此,無論從發(fā)掘犯罪原因還是從預防犯罪來看,犯罪學都應把違法犯罪或背離社會的行為納入研究范圍之中。

因此,旅游犯罪可從兩個層面進行定義:一是從刑法學上看,旅游犯罪是指在旅游領域中行為人實施的違反刑事法律,侵犯個人、社會團體的合法利益,妨礙旅游業(yè)發(fā)展應該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二是從社會學上看,旅游犯罪是指發(fā)生在旅游領域中,侵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服務機構的正當利益或者破壞旅游環(huán)境、旅游設施和旅游資源,妨礙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危害行為的總和。本文采用的是社會學上的旅游犯罪概念。旅游犯罪包括旅游者犯罪、針對旅游者的犯罪等,4]旅游者犯罪是旅游犯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實施了侵犯其他人正當利益或破壞旅游環(huán)境、旅游設施和旅游資源,妨礙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危害行為的總和。

(二)旅游者犯罪的分類。

根據(jù)不同的劃分依據(jù),旅游者犯罪可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型。

從犯罪的對象看,可分為針對旅游地居民的犯罪,針對其他旅游者的犯罪,針對旅游從業(yè)人員的犯罪,針對旅游資源、旅游設施和旅游環(huán)境的犯罪等。

從犯罪的方式看,可分為計劃性犯罪和非計劃犯罪,計劃性犯罪具有策略性、目的性、隱蔽性和嚴重性等特點,非計劃犯罪具有偶然性、沖動性和機會性等特點。

從犯罪的手段看,可分為暴力犯罪和非暴力犯罪,旅游者犯罪一般是以非暴力犯罪為主,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

從犯罪的動機看,可分為財物動機的犯罪,旅游者為了滿足個人的非法物質需要而產生的犯罪行為,如販毒、盜竊、詐騙和走私等犯罪;性欲動機的犯罪,國情不同,對性旅游的認定也不相同。在我國進行性服務屬于違法犯罪活動,而在有的國家性服務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如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西歐國家到東南亞國家旅游的男性旅游者,70%~80%的人唯一追求是性滿足;[4]精神刺激動機的犯罪,因精神空虛、追求低級庸俗而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犯罪,如臺州人許某打著“旅游團”的幌子來寧波找賓館租房,其實是開設賭場暗地招徠賭客聚眾賭博;[11]好奇動機的犯罪,出于無知,追求所謂新奇、“有趣”而導致嚴重危害后果的犯罪,如一名英國大學生發(fā)現(xiàn)美國一些地方法律中存在不少古老而搞笑的條文后,決定冒著被逮捕的危險,故意觸犯40條此類法律,來一場有計劃、有預謀的犯罪旅游。[12]

二、旅游者犯罪的特征

犯罪主體的特定性。從犯罪主體(即犯罪行為的實施者)來看,旅游犯罪包括旅游者犯罪、旅游機構犯罪、旅游地居民犯罪等,這里危害行為的實施者是旅游者,包括國內旅游者和國際旅游者。

犯罪客體的趨同性。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侵害的社會關系,包括財產權益、人身安全權益、公共管理秩序以及旅游資源、設備設施和旅游環(huán)境的保護關系等,其犯罪行為都可歸為侵犯到一種具體社會關系——妨礙旅游業(yè)的正常發(fā)展。

犯罪動機的多樣性。第一,金錢和物欲的膨脹誘發(fā)旅游者產生偷、搶、扒、竊、騙等犯罪行為;第二,過分地追求感官刺激和生活享受,如性旅游、博彩旅游(在我國法律認定犯罪),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原交通運輸管理處處長蔡豪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利用出國旅游的機會多次到朝鮮的英皇娛樂中心”參與賭博,將270多萬元公款和近100萬元企業(yè)資金揮霍一空;[13]第三,打著旅游的幌子進行偷渡、販毒等犯罪活動。如2002年,中國青年旅行社韓國三日游旅行團的66名中國游客,抵達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后神秘消失。警方在機場搜查,但只找到了其中的23名中國游客,剩下的43名不知去向。[14]

犯罪時空的集中性。旅游者犯罪是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離開常住地進行的異地犯罪活動。一般而言,旅游活動具有較強的季節(jié)性和區(qū)域性,在旅游旺季和旅游業(yè)發(fā)達地區(qū),旅游者具有更多的作案機會,在這一時空內犯罪率更高,如咸寧市旅游犯罪具有較強的季節(jié)性,旅游旺季增加,淡季減少。

犯罪影響的擴散性。由于旅游者的流動性極強,其犯罪活動負面影響更容易擴散,對局部或全局都可能造成巨大影響,甚至會影響到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整體形象。

犯罪行為的隱蔽性。旅游者具有特殊身份,人們往往輕于防范,動機不純的旅游者便有機可乘,加上其犯罪手段變化多樣,極具隱蔽性和欺騙性,給預防和打擊旅游者犯罪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

三、旅游者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旅游者相關意識的缺乏或旅游動機的不純。

旅游道德意識缺乏。一直以來,我們致力于旅游者權利的主張和維護,卻忽視了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旅游者在旅游地的犯罪行為,在許多情況下與旅游者對旅游地居民及其歷史文化不尊重有關。因此,早在1980年,《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強調“保護歷史、文化和宗教圣地,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成為各個國家的一項基本責任”。1985年WTO通過的《旅游權利法案》和《旅游者守則》,[15](p218)要求旅游者尊重過境地和逗留地的政治、社會、道德和宗教,遵守旅游地的現(xiàn)行法律和規(guī)定,充分理解東道國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行為規(guī)范,尤其要尊重其自然和文化財富。歷史文化遺產是極其重要且十分脆弱的旅游資源,保護它們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主要是旅游者的責任。雖然歷史文化遺跡不可能永存,但人類旅游活動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是逐漸累積、不可逆轉的,只有所有的旅游者都能自覺地保護,才可能延長其生命周期。[16]

旅游安全意識不強。據(jù)觀察,大多數(shù)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警惕性明顯下降,這主要是由于旅游活動項目、旅游地的風情、奇聞軼事吸引了旅游者大部分注意力,旅游帶來的愉悅和享受極易使他們產生麻痹思想,降低了對犯罪分子的防范,這為打著旅游幌子的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責任約束意識松弛。當旅游者離開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遠在他鄉(xiāng)為異客”時,平常的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很可能對其失去約束,旅游者能否保持其優(yōu)良道德和作風,只能依靠其自覺性,這樣就使其在旅游地的責任感約束松弛、占有意識外顯特征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于是人性中潛在的惡的東西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流露,抱著僥幸心理追求身體感官刺激和滿足(如性旅游)。

旅游目的不純。利用外出旅游機會進行走私、偷渡游、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2005年廣州海關從一名南非旅游回來的旅游者的行李中查獲40件瀕危動物制品,其中38件為國際公約保護的一級瀕危動物象牙制品。[17]不健康的旅游動機也會導致旅游者犯罪。

(二)旅游者社區(qū)與旅游地社區(qū)文化差異引起的對立與沖突。

價值觀念沖突。國際旅游者往往比國內旅游者更容易與旅游地居民的價值觀發(fā)生對立。這是因為國際旅游者只是進行短期的參觀訪問,他們不愿意為了這個短暫的逗留而改變原有的文化準則與行為模式,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會使旅游地居民產生反感或難以接受,這樣,可能因為價值觀沖突而導致暴力事件的發(fā)生。旅游地居民對旅游者的種族、價值觀、宗教信仰等存在偏見,也會誘發(fā)旅游者對旅游地居民的暴力犯罪。

文化意識沖突。過去處于封閉、貧困的地區(qū),其文化往往也處于弱勢狀態(tài),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和旅游地的開發(fā),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外來文化給旅游地文化產生強勢沖擊,[7]文化差異使旅游者與旅游地居民發(fā)生文化意識沖突導致犯罪。

風俗習慣沖突。由于旅游地居民從對旅游者的態(tài)度由陌生、好奇和熱情向抵觸和沖突的轉變,也會導致旅游者的犯罪,如民俗風情、地域習俗和生活習性的不同,旅游者不熟悉旅游地風俗習慣,引起了旅游地居民的誤解,導致旅游者與旅游地居民發(fā)生沖突。

(三)旅游服務機構責任意識不強或旅游開發(fā)商唯利是圖。

旅游服務機構(包括旅行社、旅游定點飯店、旅游交通運輸部門等)或旅游從業(yè)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如旅游服務機構不向旅游者介紹旅游地的生活習慣、傳統(tǒng)文化、宗教信仰、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制度等,沒有強調要求旅游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去領略旅游地文化價值,以致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因自己無意識的旅游行為而導致沖突誘發(fā)旅游者犯罪。在旅游過程中旅游從業(yè)人員如果不對旅游者進行及時有效地險情警示,也會增加旅游者犯罪的概率。

旅游開發(fā)商不夠健康的經營理念。旅游者的消費需要決定著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由于經濟利益驅動,旅游開發(fā)商絞盡腦汁提供各種服務滿足旅游者的需求,而不管這些需求是否合法或符合旅游道德。旅游者需要豪華舒適的享受,旅游地就一定提供相應的旅游服務設施;旅游者需要有異國情調的夜生活體驗,旅游地就會提供酒吧、表演、賭博、色情場所。隨著旅游者畸形需求的變化,這種畸形供應也不斷地相應變化,如有些旅游開發(fā)商利用少數(shù)民族獨特的婚姻習俗歪曲本來涵義搞色情活動,為旅游者進行性旅游提供便利條件,責任意識不強的旅游者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旅游市場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現(xiàn)實中,導游工資待遇低,企業(yè)間惡性競爭,坑蒙拐騙損害旅游者利益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企業(yè)內部管理松懈,隨意增減旅游項目,安全措施缺失,服務質量低,為獲取非法“回扣”,甚至向旅游者高價兜售旅游制品甚至偽劣旅游產品。當旅游者的權益受到損害得不到及時解決時,一些旅游者選擇自行“了斷”方式,從而導致旅游者犯罪。

四、旅游者犯罪的預防

(一)培養(yǎng)旅游者的旅游法律和旅游道德意識。

培養(yǎng)旅游者尊重旅游地歷史文化意識。旅游相關機構對旅游者進行尊重旅游地歷史文化意識的教育,是避免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沖突的良方。世界各國歷史文化背景迥然不同,也正因為各國歷史文化具有差異性、多樣性、區(qū)域性、審美性和永續(xù)性等特點,才對旅游者具有很強吸引力。旅游地歷史文化和民俗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也應該予以保護。只有當旅游者尊重旅游地歷史文化,其行為是旅游地居民能夠接受或能夠容忍的,才能受到旅游地居民的歡迎與尊重。

培養(yǎng)旅游法律意識和旅游道德意識。旅游企業(yè)有意識地對旅游者尤其是國際旅游者進行旅游法律意識和旅游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質,樹立健康旅游動機,讓其明白旅游活動不是尋求完全放松甚至自我放縱或自我墮落;使其摒棄不良的旅游心態(tài),約束不良的旅游行為,在旅游過程中不要抱有僥幸的心理尋求越軌的刺激導致觸犯法律,提倡旅游者文明旅游,強化旅游者的道德意識。

(二)提升旅游服務機構責任意識和旅游地居民的綜合素質。

提高旅游服務機構的責任意識和從業(yè)人員的服務意識。旅游活動相關利益者如一些旅游企業(yè)誘惑旅游者犯罪,且為動機不純的旅游者創(chuàng)造“合法”條件,以達到獲取不義之財?shù)哪康?。因此,旅游行政機構應規(guī)范旅游企業(yè)經營行為,提高旅游從業(yè)人員的綜合素質、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減少旅游從業(yè)人員與旅游者的矛盾,杜絕有誘惑旅游者犯罪的語言和行為的發(fā)生。

在旅游地進行普法及旅游知識的教育。依托各種新聞媒體,加強對旅游地居民法制宣傳和旅游知識的教育,增強法制觀念,使其知法、懂法和守法。同時,我國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機構盡可能讓旅游地居民理解旅游者所帶來的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差異,增進旅游地居民與旅游者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尊重,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發(fā)生,防止矛盾激化,預防旅游者犯罪。

(三)建立和完善旅游者犯罪的預防機制。

建立賓客歷史檔案,完善預警系統(tǒng)。筆者建議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 NW T O)將酒店的賓客歷史檔案管理系統(tǒng)推廣到旅游業(yè)中,收集和分析旅游者旅游行為情況,定期向成員國提供統(tǒng)計資料,有利于推動全球旅游業(yè)良性發(fā)展。不丹政府為了防止外國游人對不丹的自然環(huán)境、傳統(tǒng)文化和當?shù)厝嗣裆罘绞綆碡撁嬗绊?,嚴格控制入境旅游人?shù),通過制定境外游客最低消費水平的辦法來控制游客的人數(shù),而且他們的行程必須經過政府仔細審核,實施低客流高效益的旅游政策,形成了世界旅游發(fā)展中引人注目的“不丹模式”。[18]“不丹模式”不以犧牲環(huán)境和放棄自己的文化認同為代價,又達到保護本土文化和環(huán)境資源的目的,客觀上起到“過濾”旅游者的作用。我國可借鑒其經營理念,通過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提供的“客史檔案”,對有犯罪前科的國際旅游者可以拒絕入境,不給其從事跨國旅游犯罪活動的機會,預防旅游者跨國犯罪。

建立旅游基本法,完善相關法律體系,規(guī)范旅游市場。旅游基本法是規(guī)定一個國家發(fā)展旅游事業(yè)的根本宗旨、根本原則和旅游活動各主體客體根本性權利義務關系的基本法。旅游基本法是防控旅游者犯罪,保障旅游業(yè)健康順利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條件。英國1969年制定了《英國旅游發(fā)展法》,美國在1979年制定了《美國全國旅游政策法》,日本在1963年制定了《日本旅游基本法》,英美日三國旅游法在實踐中分別取得了良好效果。[19]在我國建立旅游基本法,完善旅游相關法律體系,有利于從法律上規(guī)范旅游服務機構和旅游者雙方的行為,規(guī)范旅游市場管理制度,使旅游企業(yè)和旅游從業(yè)人員責任明確化,旅游資源保護法制化,從法律和制度上保障旅游相關利益者的合法權益,從而減少誘發(fā)旅游者犯罪事件的發(fā)生,促進我國旅游業(yè)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xù)地發(fā)展。

建立專門的旅游犯罪處置機構,治理旅游者犯罪。泰國政府于1982年批準建立旅游警察部隊來處理錢財被盜、物品丟失、費用處理問題引起的糾紛、人身恐嚇等案件,[20]p139-144)還有很多國家(如阿根廷、多米尼加、埃及、希臘和馬來西亞)的旅游警察部隊經過訓練都能用多種語言向游客提供援助。[21]我國可借鑒國外的經驗,設立旅游警察和聯(lián)防大隊,處置妨礙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各類犯罪活動;在旅游信息網上增加旅游犯罪的相關信息,以便專門機構掌握旅游者犯罪動態(tài),加強對旅游者犯罪的預防與管理;加強國際或區(qū)域性合作,共同打擊旅游者進行走私、偷渡、販毒和性旅游等犯罪活動。

提高旅游企業(yè)安全意識,加強安全管理。一些旅游企業(yè)只注重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往往忽視對企業(yè)的安全管理,而旅游場所的安全系數(shù)較低常常是誘發(fā)旅游者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旅游企業(yè)可在旅游犯罪易發(fā)區(qū)或旅游者密集區(qū)安裝監(jiān)控設施,加強監(jiān)管。在旅游旺季,旅游企業(yè)增加安保人員以加強對景區(qū)景點和旅游場所的安全管理。同時,還應該規(guī)劃與開發(fā)健康的旅游項目,引導旅游者參加積極向上的旅游活動,消除滋生旅游者犯罪的隱患。旅游企業(yè)要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提升旅游從業(yè)人員安全意識,杜絕旅游從業(yè)人員配合旅游者進行偷渡、走私等犯罪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社區(qū)參與,全民預防。美國學者艾倫·科菲提出的犯罪預防理論認為,司法體系(包括警察、法院、矯正機構)只能控制犯罪的一部分,而不能控制全部犯罪,有相當一部分犯罪的預防需要取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并形成上至國家領導層下至黎民百姓的共識。旅游者犯罪的預防要以我國旅游執(zhí)法機構為主體,與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服務機構和旅游地居民等相關力量相結合,共同建立社會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營造良好的旅游治安環(huán)境。

[1]Fuj ii E T,Mak J.Tour ism and crime:Impl icaion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J].Regional Studies, 1980,(14).

[2]Barker M,Page S J,Meyer D.Modeling tourism crime:The 2000 America’s Cup[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3).

[3]De Albuquerque K,M cElroy J.Tourism and crime in the Caribbea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4).

[4]龔勝生,熊琳.旅游犯罪學:定義、領域、方法與意義[J].旅游學刊,2002,(2).

[5]黃建軍.昆明旅游犯罪研究[J].旅游學刊,2000,(3).

[6]王健.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中的法律問題[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7]龔勝生,何小芊.旅游地文化變遷與整合的文化地理學透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7,(3).

[8]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

[9]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10]劉仁文.環(huán)境資源保護與環(huán)境資源犯罪[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1]屠傳宏.“旅游團”?“賭博團”[EB/OL].新浪網:http: //news.sina.com.cn/s/2004-06-28/16232931366s.shtml.2008-02-21.

[12]蘭西.英學生要去美國“犯法旅游”[EB/OL].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newsssh/ssys/cldx/200502/28/t20050228_3185482.shtml.2008-02-28.

[13]公安部.豪賭貪官蔡豪文案查出涉案人員,朝英皇酒店撤賭[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5-02/18/content_2589487.htm.2008-02-29.

[14]羅昌平.旅游偷渡出境游:熱鬧的出境游,有時變成了舒適的“偷渡游”[EB/OL].中國新聞周刊網:http: //www.chinanewsweek.com.cn/2002-07-22/1/138.html.2008-02-22.

[15]于文蘭.世界旅游機構指南[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16]夏贊才.論旅游道德建設[J].道德與文明,2005,(5).

[17]王鋒.南非旅游帶回象牙,旅客涉嫌走私被查[N].廣州日報,2005-08-16.

[18]楊勝明.“不丹模式”與可持續(xù)發(fā)展[N].中國旅游報,2008-11-07.

[19]楊富斌.國外旅游立法對我國旅游立法的啟示[N].觀察論壇,2007-04-16.

[20]林越英.旅游環(huán)境保護概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1]蔡維菁,韓旸譯.旅游業(yè)危機管理指南[J].飯店現(xiàn)代化,2003,(3).

責任編輯 勞志強

DF792.6

A

1003-8477(2010)08-0163-04

桑霞(1974-),女,咸寧學院經管學院旅游管理系講師、碩士。

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研究項目《旅游犯罪理論與實證研究——以湖北省咸寧市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0q135

猜你喜歡
旅游者犯罪旅游
喀拉峻風景區(qū)旅游者的生態(tài)意識和生態(tài)行為研究
Televisions
旅行社未經旅游者同意安排購物屬違約
女子世界(2017年4期)2017-04-13 19:36:33
旅游
什么是犯罪?
重新檢視犯罪中止
旅游的最后一天
淺論生態(tài)旅游者的分類與識別方法
決策探索(2014年6期)2014-04-22 01:37:58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犯罪”種種
海外英語(2013年7期)2013-11-22 08:25:45
罗田县| 阳朔县| 壤塘县| 厦门市| 双辽市| 浦县| 辽阳市| 犍为县| 洪洞县| 岳阳市| 西宁市| 云霄县| 铜梁县| 拉萨市| 秀山| 呼图壁县| 广西| 阿克| 武功县| 新乐市| 临汾市| 盐源县| 宁都县| 邮箱| 京山县| 虎林市| 织金县| 鄱阳县| 洛扎县| 宿松县| 垣曲县| 新泰市| 广宗县| 灵宝市| 德钦县| 盘山县| 镇江市| 洞头县| 和龙市| 侯马市|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