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戰(zhàn)事機密外泄
9萬份規(guī)范整理的軍事文件被“維基解密”獲得。網(wǎng)站創(chuàng)建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與美國幾家報紙、周刊分享了這些材料,但是約定在“維基解密”曝光前不允許其他媒體搶先曝光。這是美國歷來最大宗軍事機密外泄事件,揭露逾百宗從未曝光的美軍濫殺平民事件,以及美軍隱瞞塔利班取得地對空熱能導彈情報,并懷疑盟友巴基斯坦暗地支援塔利班。白宮對機密文件曝光大為震怒,嚴厲譴責泄密將危及美國國家安全,英國也譴責公布機密文件。
“水門事件”深喉
1972年6月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McCord,Jr.)為首的5人闖入位于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并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不久后,“水門事件”曝光。1974年直接導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辭職。而讓調(diào)查有突破性進展的是,出現(xiàn)了提供關鍵信息的“內(nèi)應”,當時人們稱他為神秘的“深喉”,“深喉”整整隱蔽了33年。2005年在當年報道“水門事件”的記者獲得普利策獎和相關改編電影《總統(tǒng)班底》(Presidents Men)獲得奧斯卡獎后的十幾年后,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副局長馬克·菲爾特(Mark Felt)向公眾承認,他就是那個“深喉”。
《瓜達盧佩伊達戈條約》丑聞(The Treatv of Guadalupe Hidal,Eo Scandal)
1848年結束2年墨西哥與美國間戰(zhàn)爭的《瓜達盧佩伊達戈條約》被《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約翰·紐金特(John Nugent)泄露。在《紐》出版后,人們紛紛猜測這個愛爾蘭出生的記者的消息來源是不是通過參議院的某位議員。在審問毫無進展的情況下,紐金特被帶入國會大廈,并“禁足”一個月。
紐金特在這一個月中并沒有說出更多的信息,他的“守口如瓶”使他最終獲得了自由。很快他成為西部開發(fā)的一分子,并在《舊金山先驅報》(San Francisco Herald)獲得了編輯的新職位。1858年紐金特得到了一個高級任務,總統(tǒng)詹姆斯·布坎南(Buchanan)要求他幫助分析如今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州的發(fā)展前景。
阿帕奇直升機射殺事件
早在2007年“維基解密”就聲名大噪。當時該網(wǎng)站揭露了美軍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射殺巴格達無辜民眾和幾名路透社記者的行動視頻。那段視頻顯示,美軍直升機在巴格達向人群開火,致使包括兩名路透社雇員在內(nèi)的12人喪生。22歲的美軍軍事情報分析員布拉德利·曼寧(Bradley Manning)成為“維基泄密”公布數(shù)萬份駐阿美軍機密文檔事件的主要調(diào)查對象。曼寧在網(wǎng)上曾稱,他將披露阿富汗戰(zhàn)爭的“真相”。2010年5月他遭到了逮捕,警察在他的私人電腦上偵察出了12份非法獲得的情報數(shù)據(jù)。他也許也是2007年事件的“主動爆料人”。
麥克克雷斯托將軍(McChrystal)的戰(zhàn)事計劃
在奧巴馬上任8個月后,他指派麥克克雷斯托將軍負責阿富汗戰(zhàn)爭的總指揮。從麥克克雷斯托的報告顯示,如果不增加更多兵力和一個強有力的政策,那么美國將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中失利?!八T事件”中《華盛頓郵報》的“傳奇調(diào)查員”鮑伯·伍德沃德想再一次證明自己能夠打入第二個政權核心,他向《華盛頓郵報》撰寫了66頁的文章。在輿論議論紛紛的時候,奧巴馬懷著希望和改變依然選擇給予麥克克雷斯托最大程度的支持,但是最終麥克克雷斯托將軍被撤換。
《暮光》(The Twilight)內(nèi)容泄露
2005年,迅速爆紅的作家史蒂芬妮·梅耶(Stephenie Meyer)只用幾個月便完成了第一本關于吸血鬼的故事書。比她的創(chuàng)作速度更快的是該書的受歡迎程度,網(wǎng)絡上瘋狂轉載這一題材新穎的“人鬼故事”。貝拉、愛德華這對“人鬼情侶”和第三者“狼人”的故事,受到全世界讀者的歡迎。梅耶在3年時間內(nèi)完成后面3本這一系列書籍,而每一本書的暢銷,讓她也成為了新的傳奇人物。
2008年,梅耶從男主角吸血鬼愛德華的角度不斷地豐富著第一本書中提到的內(nèi)容?!缎略隆愤€有12章節(jié)未完成時,很多人都在網(wǎng)上看到了梅耶的手稿內(nèi)容。梅耶覺得自己的創(chuàng)作相當受到傷害,未經(jīng)任何允許的非法侵占版權讓她的創(chuàng)作變成了徒勞。她向她的讀者發(fā)出求助,希望他們能夠尊重她的勞動。這一舉動雖然沒有完全遏制住轉載,但目前的網(wǎng)絡文章閱讀器不允許復制,還是起到了一小部分保護作用。
五角大樓文件
1971年6月13日《紐約時報》開始系列報道美國軍方在越南戰(zhàn)爭中的機密文件。這些文件都交到了《紐約時報》軍事分析員丹尼爾·埃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的手上,他從1969年便秘密翻拍重要文件,并寫成了4100頁的材料,被人們稱為“五角大樓文件”。美國政府曾試圖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文件的發(fā)表,但未果。這批國防部的絕密檔案表明,美國政府在越戰(zhàn)初期就采取蒙蔽、欺騙公眾的行徑以獲取人們對越戰(zhàn)的支持。這種欺騙行徑引起了早已強烈不滿的美國民眾更加高漲的反戰(zhàn)情緒。
艾爾斯伯格1964年作為哈佛校友被助理國防部長約翰·麥克諾頓選中擔任其特別助理。進入五角大樓工作后,他從事印度支那戰(zhàn)爭問題的研究,同時為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和麥克-諾頓撰寫演講稿。1965年,艾爾斯伯格去越南實地考察。這次考察改變了艾爾斯伯格對戰(zhàn)爭的一貫看法。1967年返回美國時,他已變成了一位主和派。與此同時,他受命參與編寫一部有關美國入侵印度支那戰(zhàn)爭始末的多卷本五角大樓《秘史》,這使他有機會接觸了許多絕密檔案,并有時間思考美國在越南的教訓。1968年,艾爾斯伯格開始公開發(fā)表反戰(zhàn)言論,為此,他辭掉了華盛頓的工作。從1970年開始,艾爾斯伯格試圖說服國會反戰(zhàn)派議員向尼克松政府挑戰(zhàn),以早日結束越戰(zhàn),但他的努力四處碰壁。與當時的主和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喬治·麥戈文參議員看法一致。雖然這些議員反對戰(zhàn)爭,但他們想進的“是白宮,而不是監(jiān)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有正義感的艾爾斯伯格不得不鋌而走險,向新聞媒體揭露真相。
莎拉·佩林(Sarah Palin)的私人電子郵件外泄
2008年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競選搭檔莎拉·佩林的電子郵箱遭到黑客攻擊,公務郵件內(nèi)容遭到泄露,黑客甚至將郵件內(nèi)容與從郵箱中獲取的佩林家庭照在網(wǎng)上公布。
遭到入侵的是佩林在雅虎網(wǎng)站注冊的私人電子郵箱,網(wǎng)絡地址為gov.palin@yahoo.com。攻擊佩林郵箱的是在網(wǎng)上被稱為“匿名”的黑客小組。黑客破譯了佩林郵箱的密碼,把獲得的資料提供給了“維基解密”網(wǎng)站。遭到泄密的佩林郵件中包括當時她作為阿拉斯加州州長的公務郵件。
普萊姆(Plamegate)事件
普萊姆就是美國“特工門”的事件主角。這一事件關系2003年美國總統(tǒng)布什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的其中一個理由。2002年2月,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情況通報說,伊拉克正向非洲國家尼日爾購買核材料鈾。切尼副總統(tǒng)的班子成員對此頗感興奮,曾在尼日爾做大使的約瑟夫·威爾遜被派往尼日爾調(diào)查。威爾遜的調(diào)查結論認為這一情報并不可信,但2003年1月28日,布什總統(tǒng)在國情咨文中,還是專門提到伊拉克購買核材料的事。
2003年6月6日,威爾遜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伊拉克核武的情報被嚴重扭曲,有意夸大了伊拉克的核威脅。”威爾遜的文章讓白宮十分惱怒。2003年7月初,利比和布什政治顧問卡爾·羅夫多次約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和NBC的記者,向他們透露說威爾遜夫人是中情局特工,而威爾遜前往尼日爾是她推薦而不是中情局邀請的。美國政府的故意泄密事實上說出了“特工門”事件的實質,美國政府蓄意借媒體公開普萊姆的秘密特工身份,借此報復她的丈夫、前大使約瑟夫·威爾遜此前在《紐約時報》上的爆料——布什政府有意利用有關伊拉克企圖從非洲獲取鈾燃料的假情報。
海外星云 2010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