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我家住在深山窩,父母都是打工的家伙,一年到頭見得了一兩面,其余的日子都是我管我……”這是小明就著《黃土高坡》的曲子改編的歌兒。
每到黃昏,小明都會坐在門前的石頭坎子上,嘶啞地唱著。一陣風吹過,歌聲隨風飄散,陣陣凄涼就落在人們的心頭。
本來我和母親饒有興致地在談?wù)摷页?但是小明憂郁的歌聲揪住了我的心,打斷了我們。
小明是老家鄰居李大哥的兒子,我見過的。是個留守兒童,約一米五的個頭,長得黝黑而健壯。蓬亂的頭發(fā)下面一雙機靈的眼睛,顯得很是干練。
“明娃子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父母都出去打工了,他一個人在家。一個十三歲的孩子除了把自己照顧好之外,還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齊齊,比同齡的其他孩子要懂事得多……”母親看見我對這個孩子有些興趣,在一旁淡淡地講述,像是自言自語。
母親的話我一向相信,然而她對小明的評價卻讓我很是有些意外,因為這明顯有別于留守兒童在我腦中的印象。四眼先生作為一名老師,班里也曾經(jīng)有幾個留守兒童,他們一直都是讓人頭疼的主。最調(diào)皮的幾乎就是他們,愛遲到的也幾乎是他們,不講禮貌的還是他們!以至于有時候內(nèi)心里就會本能地泛起一陣陣對他們的不喜歡。
然而,誰又曾切身體會小明這樣的凄涼呢?
說實話,老師終究是老師,自有老師的職責所在,每次恨鐵不成鋼之后再一次地回歸到老師角色的時候,常常也會覺得這些孩子很是無辜!
誰不想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呢?可是在有留守兒童的家庭,幸福是不現(xiàn)實的。家長為了掙錢要在異鄉(xiāng)飽受城里人的白眼,干著別人不愿干的臟活、累活。孩子呢,則要用稚嫩的肩膀承載獨守的苦澀生活,擁有的是灰暗的童年和暗淡的未來……
“我很想媽媽回來,我不知道媽媽掙那么多的錢干什么……”一個留守孩子曾經(jīng)這樣對我說。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潞⒆觽児鹿聠螁蔚亓羰卦谵r(nóng)村,誰將為此埋單?誰應該對此負責?
誰也不能買單,誰也負不起責。
如果說城市化的進程中必然會導致一些人遠走他鄉(xiāng),那么留守兒童則是這個發(fā)展階段的犧牲品。
我們很容易注意到很多這樣的孩子懵懵懂懂地過著“游玩”的“快樂童年”,讀完小學或者初中,就打工、賺錢,他們普遍存在著學業(yè)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的困境。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農(nóng)村受高等教育比例一直不高,有的山村已經(jīng)好些年沒有一個大學生。一些山村孩子們的嬉戲已不多見,熟悉的炊煙裊裊中孩童歡笑的場景早已不在!僅有的幾個孩子木訥、呆滯、悶悶地待在屋子里承受著不屬于他們年齡的孤獨與寂寞。
……
就這樣,當城里的我們享受著農(nóng)民工帶來的勞動成果的時候,寂寞就在他們的鄉(xiāng)村這樣蔓延……
也許,他們需要的是整個社會對他們的關(guān)心,國家對他們的照顧,還有家長對他們深切的關(guān)懷和陪伴。
其實,這些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僅是寂寞,更讓人擔心的是,長期的親情缺失會引發(fā)一定程度上的性格缺陷、心理障礙,家庭教育和約束的缺失導致的行為、生活習慣、道德品行的偏差以及受家長打工的影響,產(chǎn)生“讀書無用”的思想,厭學、悲觀、不求上進……
救救他們!
【選自《天涯論壇》】
題圖 / 童年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