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場驟然而起的沙塵暴里放聲痛哭。這并非是因為我在火葬場上剛剛拍完那些遇難者的遺體,也并非因為我的眼里堆滿了廢墟的塊壘與遮擋太陽的厚厚塵埃,而是因為,我看見了敬老院的7位老人。她們滿臉滄桑的皺紋,但她們的眼里卻盛滿了泉水般的慈悲。于是,我哭了?;秀敝g,我好像看見自己90歲的老祖母就和她們在一起,忍受著這場人間的劫難。地震發(fā)生之后,玉樹州第二民族中學的初三女生達瓦卓瑪沒有回家,而是徑直跑到敬老院,與這些席地而眠的老人一起,度過了4天4夜饑寒交迫的時光??粗@善良少女大而明亮的眼睛,我又一次哭了。
正如一位仁波切所說:是的,災難雖然猝不及防,悲痛確實難以避免,但是,這場災難卻成了一種考驗。它考驗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道德觀,考驗了我們每一個人對于生命的關愛。無論是誰,這場災難就像一張考卷,等待著我們寫出不負人性的答案。這人性,包含了寬恕與關愛,真誠與慈悲。正是由于寬恕與關愛,真誠與慈悲,才讓怨仇與敵對消失,而使和諧、這一人類最為終極的理想圖景,呈現(xiàn)出白蓮花一般的純潔與神圣。沒有什么鴻溝是難以通達的,也沒有什么災難是不可逾越的。人類精神的偉大,正在于勇敢地跨越鴻溝,并以堅韌不拔的意志超越災難,讓生活繼續(xù)。
于是,我看到各個職業(yè)的人,各個民族的人,來到玉樹,幫助災難中的人們渡過難關,重建家園。
包括藏族和漢族在內的各個兄弟民族,共同生息和繁衍在喜瑪拉雅山以東這片廣袤而神圣的土地上,或許是由于各自文化里那種天然秉承的善良,才使我們當中無論哪一個民族或者哪一個個人,在陷入難以避免的天災時,總是能夠義無反顧地伸出彼此的援助之手,并且同甘共苦,相互尊重,從而在廢墟之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共同美滿的人類家園。
(攝影報道/本刊記者柴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