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磊 萬佳歡
沒等到亞運會結束,預料中的對于中國體育制度的討論,已隨著亞運上中國狂攬金牌之勢展開了。
雖然此前,體育圈就在議論,國家體育總局不再將本屆亞運會作“中考”之說;一些優(yōu)勢項目,有意不報滿名額,為亞洲其他國家留出競爭空間等做法,這些被很多人看做北京奧運會后在“舉國體制不動搖”的政策之下,中國體育開始進行的改革小動作。雖然這些改革還是太慢太少。
新一輪“舉國體制”改革討論突然來了
就在亞運開賽一天后,中國代表團照常豐收金牌時,新華社記者楊明寫了《一騎絕塵引發(fā)的思考》一文。千余字的文章,卻引發(fā)極大反響。
楊明在文中提到,中國一家獨大看似可以獨領風騷,但會導致亞洲體育失衡,使其他參與者感到成為陪襯。他同時引用一組中國高血壓、高血脂等病患數(shù)字來說明,在中國體育取得輝煌的20多年里,我們一直把體育發(fā)展等同于爭取金牌,把金牌數(shù)當做強國符號,這其實是扭曲了真正的體育精神和本質。體育是屬于大眾的運動,是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幸的是,這個屬性被漠視了,精英體育一度成為主導。而中國人的體質在滑坡。
文中提到的頑疾,引起很多長期關注中國體育人士的共鳴。雖然觀點并不新鮮,但這篇千余字的文章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位從業(yè)近30年中國體育記者的良苦用心。很多人希望這篇文章激起的漣漪能觸動中國體育對現(xiàn)有體制的改變,至少在輿論上能引起一番大討論。
事實上,從籌備北京奧運會,到奧運會結束,大家就一直在討論中國體育是否應該改革、體育到底意味著什么。即便是2008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guī)司副司長梁曉龍在公開場合表態(tài)說“舉國體制不會動搖”之后,這樣的討論也從未停止。
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每一次大賽都成了體育體制改革討論的集中點,廣州亞運會也不“免俗”,但不曾想這輪討論,因《一騎絕塵引發(fā)的思考》而來得更早更激烈。恰在中國奪金大潮的端口,而遭至猛烈反擊,為數(shù)不多的反思體制的文章,也淹沒在一個個捷報當中。
“如果競技體育不爭金牌,那就違背了體育精神。某些記者為了出名,總是炮制出一些所謂的‘高論,我們金牌拿少了,他們要批評,金牌拿多了,他們也要批評,這些言論簡直就是顛倒是非!”江蘇省體育局局長殷寶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對文章的不滿,“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并不矛盾,群眾體育肯定要重視,但是這不是體育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需要很多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和配合?!?/p>
在廣州亞運會期間,殷寶林兼任中國代表團副秘書長,沒人能斷定,殷寶林是不是在代表中國代表團發(fā)言。
中國奧委會前秘書長魏紀中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他也不完全贊同楊明的觀點,“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如果協(xié)調發(fā)展就不存在此消彼長。有時候會產(chǎn)生此長彼消的現(xiàn)象,這是執(zhí)行的問題?!?/p>
作為少數(shù)幾個被公認的評判中國體育的權威,魏紀中的態(tài)度也代表了很多人的觀點,既指出文章的硬傷,同時也不回避中國體育舉國體制需要改革這一問題。
“體育需要一個體制的改革,像現(xiàn)在進行的文化體制改革一樣?!蔽杭o中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不改革是沒有出路的。不改革有點像GDP崇拜——這也是發(fā)展,但是忽略了民生?!?有業(yè)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說,有關領導已提出希望這樣的討論等到亞運會后進行。
廣州亞運不提“中考”
本屆廣州亞運會的各場館較為分散,從廣州市南部的番禺出發(fā),運動員從運動員村前往各賽場大都要耗時四五十分鐘。廣州是中國體育的重鎮(zhèn),很多國家級運動隊常年在此進行冬訓,在亞運會的準備會上,一些運動隊提出,希望能住在比賽場館周圍,免于奔波之苦。但中國代表團團部研究后否了這個提案。
“東道主就不應該貪便宜,必須一視同仁,必須住在村里,必須和其他亞洲朋友一樣,沒有什么好特殊的?!?廣州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用了三個必須強調中國代表團不搞特殊。
長期以來,奧運會都是中國體育各部門的工作重心,每4年一次的奧運會形成一個工作周期,體育人照此制定自己的工作計劃。4年一屆的亞運會剛好在奧運會前兩年舉辦,且很多項目都與奧運會重合,如廣州亞運會所設的288個比賽小項中,95%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項目。所以每屆亞運會都成為中國體育界備戰(zhàn)奧運會的檢驗,業(yè)內公開稱之為“中考”。
而在本屆亞運會召開前,中國體育界高層有意無意地弱化了“中考”概念,在官方宣傳中不再提及。
這種未被公開證實的“去中考”,被業(yè)界認為是貫徹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奧運后提出的“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競技體育要實行均衡發(fā)展”,對體育戰(zhàn)略目標轉移,重新布局的一個態(tài)度。
回望近幾屆亞運獎牌榜,中國的金牌、獎牌數(shù)已將其他國家遠遠拋在身后。這種優(yōu)勢在未來幾屆亞運會上也很難動搖。這也是亞運被“去中考”化的根本。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全運會作為“中國版奧運會”,金牌概念無法淡化。而兩者間過渡的亞運會,由于優(yōu)勢明顯,各方面經(jīng)濟獎勵最少,或是考慮其他參賽國的積極性,最有可能率先被淡化金牌。
“亞運會跟國家形象榮譽和面子聯(lián)系的稍微少一點,反而大家更容易以純粹的心態(tài)去看比賽,從體育本身的意義去看比賽?!苯髫斀?jīng)大學副校長、體育社會學家易劍東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我看了劉翔的預賽,我覺得從體育本身的意義上去就看很有意味,因為劉翔拿不拿金牌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的比賽狀態(tài)。
可是亞運仍不可避免地作為預測運動員奧運成績的關鍵賽,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如此定位亞運會之于中國代表團的分量,“作為亞洲競技體育具有相當實力的國家,我們要全力以赴保證這屆亞運會金牌獲得第一位,為2012年奧運會鍛煉隊伍。代表團要求各運動隊將參加亞運會作為備戰(zhàn)倫敦奧運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參加亞運會來檢驗平時的訓練成果,為中國參加倫敦奧運會和世界其他大賽鍛煉隊伍積累經(jīng)驗?!?/p>
北京奧運會后,備戰(zhàn)倫敦奧運會的中國軍團處在新老交替期,對于年輕的運動員、教練來說,亞運會是個不錯的練兵場。
淡化金牌主要看官方
幾天前,中國奧委會前秘書長魏紀中在參觀廣州塔時跟市民聊天,問:喜歡看亞運會什么比賽?市民答:當然首先看中國隊贏了,不可能看一場比賽想要中國隊輸,不然看它干嗎?!皩τ^眾來說,我們應該引導這樣一種觀點:不僅要看中國好的項目,也要看國外好的項目?!蔽杭o中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觀眾席上集體性發(fā)出一陣嘆息,僅僅是中國隊一次投籃未中;又是一陣嘆息,因為韓國隊進球了,緊接著是一陣瘋狂的歡呼——中國投進一球,或是韓國一次罰籃不中……一萬五千多名觀眾就這樣看完了中國男籃對陣韓國的比賽,雖然只是一場小組賽,但觀眾的投入程度不亞于世界的任何一個賽場。
籃球是民眾喜聞樂見的項目,中韓男籃是“世仇”,觀眾希望中國男籃在亞洲稱霸。一場比賽受矚目的鏈條其實很簡單。這樣的比賽,觀眾不希望中國輸。
而經(jīng)過長期的電視轉播熏陶,很多電視觀眾都能夠很快地區(qū)分中國的優(yōu)勢、劣勢項目。大部分觀眾未必能真心淡化金牌預期,特別是中國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坝^眾接受不了乒乓球輸,是我們國民體育心態(tài)不成熟。”易劍東一語道破。這批觀眾也都是在中國特有的體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大家都需要改變。
11月22日傍晚,廣州奧林匹克中心8萬坐席因這場有劉翔參加的亞運會110米欄預賽,而坐滿了8成,黃牛票在千元以上。在觀眾的尖叫聲中,劉翔如愿第一個沖過終點。
觀眾追捧劉翔,是因為他成績出眾,即使在他養(yǎng)傷的日子里,這種追捧和期待也沒有割斷。這也是普遍的中國民眾的體育態(tài)度——以比賽成績好為興趣點。
“對運動員怎么能談淡化金牌,競技體育的特點就是競爭,他們可以來隨便玩玩么?”中國奧委會前秘書長魏紀中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所謂淡化金牌意識,主要是對政府的體育部門,他們有引導性?!?/p>
在北京申奧成功后,中國體育界的目標就是拿下2008年奧運會金牌數(shù)第一。國家體育總局還啟動“119工程”,在田徑、游泳、水上項目等奧運金牌大戶上培育金牌,可是2008年奧運會上,中國的水上項目金牌只比雅典奧運會多一金、游泳得一金、田徑無金。
而在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中,乒乓球包攬4金,羽毛球5金拿下3個,舉重9金拿下8個。在東道主占優(yōu)勢的評分項目中,競技體操、蹦床、跳水中國共拿到18枚金牌。
就連體育總局的官員看來,這已經(jīng)是極限了。
魏紀中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說,“我接觸到的官方已經(jīng)開始有淡化金牌的意識了,但是還沒有完全的自覺?!?/p>
2008年奧運會后,無論是總局局長劉鵬還是副局長肖天、蔡振華,國家體育總局領導們都在不同的場合強調關注運動員全面成長,要更理性地看待金牌,要了解中國體育的不足。
“總局‘科學發(fā)展觀的學習報告對競技體育問題的認識是很到位的,那些語言文字也寫得很好?!币晃惑w育官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總局不可能不意識到,因為社會各界包括國際社會、公共知識分子、媒體還是對他們有很強的觸動和壓力,所以現(xiàn)在改革的動機也比以前要強,因為這個時代變化了。”
在每屆奧運會后的總結會上,國家體育總局領導都會說到,我們的基礎大項和影響較大的綜合類球類項目成績不夠理想。
這是中國體育的頑疾,很多金牌都來自社會參與度不高的項目,金牌數(shù)代表不了中國國民的體育參與水平。
“淡化金牌是指淡化金牌的數(shù)量,逐漸從對金牌總數(shù)的崇拜中走出來。更加強調金牌的分布面、含金量,和金牌自身的價值。競技體育的特色、本身的魅力還是要爭名次,不能把它的懸念和期待感,那種緊張激烈感都拋掉?!苯髫斀?jīng)大學副校長、體育社會學家易劍東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真正要淡化還是要在奧運會和全運會淡化。除了要淡化金牌總量之外,還要盡可能不要把它跟國家榮譽、形象捆得太緊,這樣恰恰害了體育。以前是封閉時代和貧窮時代,靠體育提精神可以,但現(xiàn)在經(jīng)濟增強了,國人精神面貌也有所改變,再靠體育、靠金牌去爭形象、爭面子、贏聲望已經(jīng)不太合時宜了?!?/p>
日本范例
現(xiàn)在在很多網(wǎng)絡論壇上,關于日本中小學生足球、棒球比賽的視頻記錄很受歡迎。大家在驚嘆羨慕那種社區(qū)參與似的體育歡愉中,也對自己身處的體育沙漠不滿。
日本的職業(yè)體育發(fā)展取得的成果,一直被中國當做學習的榜樣,甚至他們的相撲、棒球、游泳如何能在國內蓬勃發(fā)展,又如何向世界推廣柔道,都成為中國體育界的有識之士熱議的話題。
而中國體育現(xiàn)在面臨的掙扎,日本也經(jīng)歷過,何等相似。
日本現(xiàn)代體育運動是在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開始發(fā)展起來的。戰(zhàn)后,日本政府很重視教育,而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政府對體育、整個教育的投入都極大。日本在1925年投入教育的經(jīng)費占GDP的比值已相當于中國目前的水平。
隨著經(jīng)濟的恢復和增長,日本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很快,成為世界上體育發(fā)達國家之一。
上世紀80年代,隨著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日本開始向競技體育以外投入,主要集中在國民健康、體育文化、建設體育設施建設,體育被當做教育工作的一種手段。
日本全民體育蓬勃的發(fā)展,是亞洲的榜樣,但照樣褪不去體育爭光的“陰影”,這也是很多國家的現(xiàn)狀。
“日本有個很有趣的規(guī)律,經(jīng)濟發(fā)展到高端以后就不重視體育金牌了?!苯髫斀?jīng)大學副校長、體育社會學家易劍東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現(xiàn)在經(jīng)濟比較低迷,經(jīng)濟優(yōu)勢和國家形象受到一定的影響,就想靠體育來振奮民心,這也可以理解。在北京奧運會上慘敗,在亞運會上被韓國超越,也是日本不能接受的。”
日本文部省已經(jīng)確認向12個體育項目增加投入,日本奧委會計劃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進入金牌前五。
改革,金牌與全民體育如何并行
“北京奧運會后,中國體育有一個戰(zhàn)略目標轉移,重新布局的問題,”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說,“怎么從舉國體制向職業(yè)俱樂部聯(lián)賽過渡,特別是三大球等項目,都是我們現(xiàn)在在改革中要摸索的一些問題?!?/p>
不過,將三大球目前水平的下滑歸結到中國體育布局不合理是片面的。作為群眾性參與很高的項目,如果重新布局合理,三大球的群眾參與度將在未來明顯提高。
另一方面,一些民眾不常參與的冷門項目被投入過多資金,也搶了發(fā)展全民體育的經(jīng)費。
不過中國奧委會前秘書長魏紀中認為,目前主要還不是資金投入的問題,不是政策問題,而是執(zhí)行的問題,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從現(xiàn)在來講,群眾體育國家的投入主要是兩塊,一是進行基本設施的建設,二是利用體育彩票來發(fā)展群眾體育,解決群眾體育的經(jīng)費問題。中央給的是政策而不是給錢?,F(xiàn)在的問題是,有些體育彩票被挪用,社會性的收入被小團體給分了。這是執(zhí)行的問題?!?/p>
即使代表金牌的競技體育和全民體育要接軌,還有很多環(huán)節(jié)嚴重斷裂,亟待解決。體育和教育,這被很多體育發(fā)達國家實踐過無數(shù)次的良性互動,在中國就一直沒有理清關系。
中國的學校體育一直很弱。1986年,國家體育總局下設青少年體育司,就是認為教育部沒有把學校體育搞好??偩值脑O想是像美國那般,在校園里誕生奧運優(yōu)秀運動員,但是中國中小學的體育體系一直沒有建設起來,無法和大學接軌,所謂的優(yōu)秀學生運動員多是到大學校園走走過場。
即使是專業(yè)運動隊的運動員,教育問題也一直沒有解決好?!捌鋵嵑芏噙\動隊基本是違背9年義務教育的,很多運動員說是高中水平,其實也就小學?!币晃惑w育界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社會和體育的溝通機制是斷裂的。體育界還是過于強調行業(yè)特色、部門的特殊性,與社會建立的普遍聯(lián)系和交往很有限。運動員天天關起來進行軍事化管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封閉的表現(xiàn),自己搞特殊,就會不太適應很多的社會邏輯?!苯髫斀?jīng)大學副校長、體育社會學家易劍東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中國體育不太適應社會邏輯”,這也許是改革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