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李冬月,石宏理,羅述謙
首都醫(yī)科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北京,100069
自1895年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以來,這種成像技術在醫(y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這種成像方法仍然受到一些限制,例如對軟組織成像分辨率較差,有時還必須借助造影劑。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基于同步輻射的相位襯度成像,有望解決這一問題[1]。相位襯度成像利用射線穿過物體過程中的相位信息改變,觀察物體的內部細節(jié)。它最大的特點是對吸收射線弱的組織成像效果好,襯度高,與傳統(tǒng)基于吸收的X射線成像相比,分辨率可提高近1000倍之多[2]。90年代中期以后,國際上陸續(xù)開始了相位襯度成像的實驗。國內外的科學家利用相位襯度成像,成功地實現(xiàn)了各種射線吸收弱組織的可視化,如肌肉、軟骨、韌帶和神經等[3,4]。在不使用造影劑的情況下,這種技術可以分辨直徑十幾微米的血管。在射線高能段,物體對X 射線的吸收劑量較低,由于相位襯度依賴于X 射線的相干散射,而不是吸收,因此可以在較高能段成像,這就降低了射線對組織的潛在損傷[5]。
當前國際上使用最多的相位襯度成像方法有四種:X射線干涉儀法、衍射增強法、類同軸法和近些年發(fā)展起來的光柵相位成像。其中類同軸成像法是基于菲涅耳衍射的原理,利用空間相干X射線束在位相突變處的邊界發(fā)生菲涅爾衍射,最早由歐洲同步輻射裝置(ESRF)的Snigirev科研小組和澳大利亞的Wilkins小組獲得[6-7]樣品的輪廓像,而后即被廣泛應用。相比于已有的幾種成像方法,類同軸方法使用的成像設備簡單,因此有可能用于臨床。
肝臟是一個實質性器官,只有通過影像學手段,才能觀察到其內部的結構。作為人體體積最大、生理功能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臟具有極其復雜的管道系統(tǒng)。肝靜脈系、門靜脈系及肝后段下腔靜脈的解剖結構交錯重疊,給外科手術和血管介入帶來很多困難[8]。使用相位襯度成像這種高分辨而又無創(chuàng)的成像方式來觀察肝臟結構,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采用正常清潔級KM小鼠(由首都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部提供)。經4%水合氯醛麻醉后,開腹取出肝臟,立即放于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成像樣本為4 mm*6 mm*3 mm大小的一塊肝組織。
類同軸成像實驗是在上海光源X射線成像及生物醫(yī)學應用光束站線BL13W1上完成的(圖1),其光子的能量范圍為8~72.5 kev。成像設備示意圖如圖2所示,同步輻射光線照射單色晶體,被單色化后,與樣品作用,在各組織面發(fā)生菲涅耳衍射,出射光線攜帶著樣品的相位信息被探測器接收,通過調節(jié)探測器與樣品臺的距離得到清晰的相位襯度圖像。本實驗射線能量調節(jié)在16 kev,樣品臺與探測器之間的距離為1.2 m。探測器使用分辨率為13 mm的CCD攝像頭。所有圖像的曝光時間均為6 ms。CT掃描時,樣本在轉臺上以1.5o/s的速度旋轉180°。
圖1 BL13W1實驗裝置Fig.1 Photograph of the BL13W1 imaging system
圖2 實驗裝置示意圖Fig.2 The schematic of experiment setup
圖3分別為同一肝臟樣本浸泡在福爾馬林溶液中、從溶液中取出濕潤狀態(tài)時以及干燥時所獲得的相位襯度圖像。3幅圖像都經過除背景的處理,以去掉背景噪聲。方法是拍攝樣品圖像后,馬上拍攝背景圖像,然后將兩幅圖像相除,圖像中的背景就被去掉了。在圖3(a)中,基本看不到肝臟的任何結構。圖3(b)為從福爾馬林中取出拍攝的濕潤樣本的圖像,這時肝臟血管的結構基本清晰了。圖3(c)為干燥20分鐘后拍攝的樣本圖像,從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出干燥后的血管成像更清晰,并且血管更豐富。圖3(d)是圖3(c)中矩形框部分的放大圖,箭頭所指的細小血管在圖3(b)中沒有顯示出來。
圖3 小鼠肝臟相位襯度圖像(a) 樣品置于福爾馬林溶液中成像; (b) 樣品濕潤狀態(tài)時成像;(c) 樣品干燥狀態(tài)成像; (d) 圖(c)中矩形框的放大像Fig.3 Phase contrast images of mouse liver(a) Phase contrast image of sample in formalin; (b) Phase contrast image of wet sample; (c) Phase contrast image of dry sample; (d) Enlarged view of the rectangle in (c)
對干燥樣本共拍攝1490張投影圖像,使用濾波反投影方法進行斷層重建。圖4顯示的是重建出的一張斷層像。使用表面繪制得到的小鼠肝臟血管三維重建結果圖5所示,圖中的兩組血管分別是肝靜脈和肝內門靜脈[9,10],文中使用兩種不同的顏色分別顯示。圖中能看到肝臟血管的7級分支,最細的血管直徑在40 mm左右,可以在三維空間的任意角度對血管進行觀察。
圖4 一張小鼠肝臟血管斷層像Fig.4 One slice tomography image of mouse liver sample
肝臟作為人體最復雜的實質性器官之一,其內部復雜的管道系統(tǒng)和解剖結構決定了肝臟手術的難度。雖然傳統(tǒng)CT能夠得到肝臟二維斷層圖像,但前提是使用血管造影劑,這不僅是一種有創(chuàng)性檢查,有些病人更因為對造影劑過敏而不能接受檢查。MRI檢查雖然可以成像軟組織,但在圖像的分辨率上受到限制。對于二維斷層圖像,醫(yī)生們只能通過經驗和想象去構思血管和病灶的空間關系,這為精密的外科手術增加了難度。本研究通過相位襯度成像技術,在三維空間顯示小鼠肝靜脈和門靜脈,并且能夠顯示其7級分支,有助于對肝臟的解剖結構研究和臨床診斷治療。
圖5 小鼠肝臟血管三維重建Fig.5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ouse liver blood vessel
當肝臟樣品處于不同狀態(tài)時,相位襯度成像的效果也不同。我們發(fā)現(xiàn),當成像樣品浸泡在福爾馬林溶液中時,成像效果很差。分析其原因在于福爾馬林的折射率與肝臟折射率相似,而相位襯度成像的成像機制是光線相位信息。相似折射率的組織邊界光線不能產生足夠的偏折,因此不能被觀察到。對濕潤和干燥樣本的成像也說明了這點。濕潤樣本中大血管中已經不再充滿液體,因此能夠顯像,而細小的血管中還有液體,所以未能顯像。
本文通過同步輻射類同軸相位襯度成像,對小鼠肝臟樣本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干燥的小鼠肝臟樣本最適宜于進行相位襯度成像。通過濾波反投影算法,成功地得到了樣本二維斷層圖像,使用表面繪制方法,重構肝臟血管的三維模型,真實再現(xiàn)了肝臟血管之間復雜的空間毗鄰關系,不僅可顯示肝臟的大血管,而且能顯示其多級分支,為解肝臟血管系統(tǒng)的精細結構提供了幫助。
致謝:上海光源BL13W1站線的肖體喬、謝紅蘭、鄧彪、杜國浩、薛艷玲等老師和工作人員在相位襯度成像實驗中熱心幫助和指導,在此一并感謝。
[1]T.J.Davis, D.Gao, T.E.Gureyev, et al.Phase-contrast maging of weakly absorbing materials using hard X-rays[J].Nature,1995, 373(6515): 595-598.
[2]H.Li, L.Zhang, X.Y.Wang, et al.Investigation of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with x-ray 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J].Appl.Phys.Lett, 2009, 94(12): 124101.
[3]S.Majumdar, A.S.Issever, A.Burghardt et al.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 of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comparison with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underlying bone structure[J].Eur.Radiol, 2004, 14(8): 1440-1448.
[4]M.E.Kelly, R.C.Beavis, D.R.Fourney.Diffraction-enhanced imaging of the rat spine[J].Can.Assoc.Radiol.J, 2006, 57(4):204-210.
[5]胡春紅, 趙濤, 李輝, 等.衍射增強成像相位信息提取與融合研究[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 2008, 13(8): 1622-1628.
[6]A.Snigirev, I.Snigireva, V.Kohn, et al.On the possibilities of x-ray phase contrast microimaging by coherent high-energy synchrotron radiation[J].Rev.Sci.Instrum, 1995, 66(12): 5486-5492.
[7]S.W.Wilkins, T.E.Gureyev.Phase-contrast imaging using polychromatic hard X-rays[J].Nature, 1996, 384(28): 335-338.
[8]林科燦.肝臟三維重建及虛擬肝臟手術規(guī)劃臨床應用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博士論文, 2008.
[9]Y.Shen, B.Wang.A new method for Interactive Hepatic Vessel Structure Analysis[C].The 6th China-Japan-Korea Medical Informatics Conference, 2004, 116-120.
[10]李愷, 譚立文, 張紹祥, 等.可視化肝臟肝內管道灌注及識別[J].解剖學雜志, 2005, 28(1):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