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偉芬,俞存根,鄭 基,鄒 莉,青尚明
(浙江海洋學院水產(chǎn)學院,浙江舟山 316004)
浙江南部外海地處溫帶和亞熱帶,漁業(yè)資源豐富,我國經(jīng)濟價值較高且數(shù)量較大的一些品種大多分布于此,形成了較好的漁場。但是由于多年過度捕撈,浙江南部外海漁場的資源已出現(xiàn)衰退,并面臨著繼續(xù)衰退的嚴峻形勢,資源利用受到限制,海洋捕撈產(chǎn)量減少。因此,為了解決以上矛盾,除了調(diào)整我省海洋捕撈作業(yè)結構,還應擴大可供利用的外海漁場和漁業(yè)資源[1]。由于漁場的水溫是海洋生物生存的重要環(huán)境因子,對魚類的洄游、分布、繁殖和生長均有重要影響,魚類的一切生活習性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水溫的影響[2]。因此要在此作業(yè),擴大外海漁場和漁業(yè)資源,提高生產(chǎn)效益,提高浙江省在外海的捕撈產(chǎn)量、產(chǎn)值,提高與日本等國家的競漁能力,必須掌握浙江南部外海水文(其中包括水溫)的基本特征,既可為漁況分析、漁場探索和漁情預報等提供技術支撐,同時也可為漁具、漁法的改進提供基礎和依據(jù)。
根據(jù)調(diào)查船于 2006 年 5 月、9 月、11 月、2 月(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季)在 26°00'~28°30'N,121°44'~125°44'E海域測得溫度數(shù)據(jù)資料(站點及經(jīng)緯度見表1和圖1)[3],統(tǒng)計結果見表2~5,分別表示春夏秋冬季各測站水溫分布范圍及水溫平均值。
圖1 浙江南部外海漁場調(diào)查站位分布圖Fig.1 The stations distribution of the fishing ground
表1 漁區(qū)及經(jīng)緯度Tab.1 Th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the stations
表2 春季各測站水溫分布范圍及水溫平均值Tab.2 The temperature range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spring
表3 夏季各測站水溫分布范圍及水溫平均值Tab.3 The temperature range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summer
表4 秋季各測站水溫分布范圍及水溫平均值Tab.4 The temperature range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autumn
表5 冬季各測站水溫分布范圍及水溫平均值Tab.5 The temperature range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winter
由表2可見,浙江南部外海春季50 m以上的水層平均水溫為22.19~23.40℃,相差約1.2℃,底層平均水溫17.26℃,明顯低于上層平均水溫,這表明上層水隨季節(jié)變化有升溫趨勢,而底層水仍然保持冬季冷水性質(zhì)。從水溫范圍看,50 m以上的水層各測站之間水溫的水平差異大,約相差4.50~6.15℃,底層水各測站之間水溫的水平差異明顯較小,約2.04℃,這表明底層水受太陽輻射、對流、渦動等因子的影響不大,主要是受冬季低溫水團的影響使水平差異減小,而上層水主要受逐漸增強的黑潮暖流及其分支影響,尤其是西北-東南向測站之間的水溫水平差異較顯著。由表3可見,浙江南部外海夏季各層平均水溫明顯高于春季,50 m以上的水層平均水溫在24.11~26.60℃,相差約2.5℃,尤其是30 m以上的水層平均水溫相差約0.75℃,與春季水溫水平差異比較其明顯趨于均勻。底層平均水溫20.78℃,底層水溫與上層水的水溫差異較大。這表明上層水在夏季受太陽輻射影響增溫加劇,直至影響表層以下的水層。從水溫變化幅度看,30 m以上水層各測站之間水溫變化幅度為1.32~3.03℃,明顯低于春季,這是因為夏季受近岸大陸和太陽輻射總量分布等因子影響,外海的水溫普遍升高,使東西向或南北向水平溫度梯度變小。50 m和底層各測站之間的水溫變化幅度在7.79~8.39℃,與春季剛好相反,這與不同測站在夏季受底形、風浪、水深等影響使夏季溫躍層的厚度或強度有所差異。由表4可見,浙江南部外海秋季平均水溫為22.27~24.21℃,進入秋季,表層水溫降低,底層水溫仍然相對較高,因此秋季的水溫從表層到底層分布相對比較均勻,相差僅約1~2℃,尤其是表層以下至30~40 m的水層水溫幾乎呈現(xiàn)均勻分布的特征。從水溫范圍看,10 m、20 m水層各測站之間的水溫差異較小,約為2.5℃,其次是50 m水層,水溫差異約3.35℃,表層、30 m和底層各測站之間水溫差異達5.5~6.5℃。由表5可見,浙江南部外海冬季從表層到底層水溫分布均勻,平均水溫約17.48~18.88℃,表層水受冬季氣溫影響稍低外,表層以下至底層水溫相差僅0.5℃以下,這說明受冬季偏北季風影響,海水對流混合加強使水溫均勻層增厚。從水溫范圍看,表層水溫水平差異約3.53℃,表層以下水溫差異增大,約為 5.5~7.0 ℃。
圖2~5分別是春、夏、秋、冬季表層水溫的分布情況。
圖2 春季表層水溫分布Fig.2 Th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level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in spring
圖3 夏季表層水溫分布Fig.3 Th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level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in summer
圖4 秋季表層水溫分布Fig.4 Th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utumn
圖5 冬季表層水溫分布Fig.5 Th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winter
由圖2~5可見,春季表層水溫在漁場中央附近,即在15號站位附近出現(xiàn)了低溫中心,西南向漁區(qū)水溫相對較高,東北向漁區(qū)水溫相對較低。夏季表層等溫線稀疏,水溫分布較均勻。秋季表層水溫以15號站位為中心出現(xiàn)高溫,其它漁區(qū)水溫相對較低。冬季表層等溫線密集,各漁區(qū)溫度差異大,漁場南面水溫高,北面水溫低,低溫中心分別在2號,7號,8號站位附近。
圖6~9分別是春、夏、秋、冬季水溫的垂直分布圖,圖中橫坐標為溫度(℃),縱坐標為深度(m)。
圖6 春季水溫垂直分布Fig.6 The temperature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spring
圖7 夏季水溫垂直分布Fig.7 The temperature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summer
圖8 秋季水溫垂直分布Fig.8 The temperature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autumn
圖9 冬季水溫垂直分布Fig.9 The temperature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winter
由圖6可見,春季水溫從表層至50 m水層隨深度增加緩慢降低,50~80 m水層出現(xiàn)強度約為0.11℃/m的溫躍層,之后水溫變化不大。由圖7可見,夏季水溫的分布和春季相比較,溫躍層深度上移,強度增強,從表層到30 m的水層溫度變化很小,30 m以下溫度明顯降低,至70 m以下又逐漸均勻,溫躍層的強度約為0.20℃/m,已表現(xiàn)相當強盛。由圖8可見,進入秋季,表層水溫隨氣溫迅速降低,使表層到10 m的水層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之后至50 m水層水溫隨深度均勻分布,從50~70 m存在強度約為0.19℃/m的溫躍層,和夏季比較,上層均勻層的厚度變厚,溫躍層的強度有所減弱,厚度變薄。由圖9可見,冬季從表層到10 m水層的逆溫強度增強,上均勻層厚度增厚(10~70 m),溫躍層很弱很薄,幾乎不存在。
表層水溫:春季水溫范圍為21.25~25.75℃,平均水溫為23.40℃;夏季水溫范圍為24.76~27.29℃,平均水溫為25.85℃;秋季水溫范圍為19.12~25.53℃,平均水溫為23.41℃;冬季水溫范圍為10.24~23.77℃,平均水溫為17.48℃。底層水溫:春季水溫范圍為17.30~19.34℃,平均水溫為17.26℃;夏季水溫范圍為18.02~25.81℃,平均水溫為20.78℃;秋季水溫范圍為19.07~25.48℃,平均水溫22.27℃;冬季水溫范圍為16.62~22.29℃,平均水溫18.36℃。
春季水溫從表層至50 m水層隨深度增加緩慢降低,50~80 m水層出現(xiàn)強度約為0.11℃/m的溫躍層,之后水溫變化不大。夏季水溫的分布和春季相比較,溫躍層深度上移,強度增強,從表層到30 m的水層溫度變化很小,30 m以下溫度明顯降低,至70 m以下又逐漸均勻,溫躍層的強度約為0.20℃/m,已表現(xiàn)相當強盛。秋季表層水溫隨氣溫迅速降低,使表層到10 m的水層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之后至50 m水層水溫隨深度均勻分布,從50~70 m存在強度約為0.19℃/m的溫躍層,和夏季比較,上層均勻層的厚度變厚,溫躍層的強度有所減弱,厚度變薄。冬季從表層到10 m水層的逆溫強度增強,上均勻層(10~70 m)厚度增厚,溫躍層很弱很薄,幾乎不存在。
[1]鄭元甲,陳雪忠,程家驊,等.東海大陸架生物資源與環(huán)境[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
[2]中國海洋漁業(yè)環(huán)境編寫組.中國海洋漁業(yè)環(huán)境[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3]農(nóng)牧漁業(yè)部水產(chǎn)局,農(nóng)牧漁業(yè)部東海區(qū)漁業(yè)指揮部.東海區(qū)漁業(yè)資源調(diào)查和區(qū)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