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 春
日本刀
文/呂 春
筆者查閱了大量有關(guān)資料,得知日本早期的兵器是受中國的影響而發(fā)展起來的。但自從唐代以后,日本已經(jīng)研發(fā)出了屬于他們獨特的古兵器制造藝術(shù),特別是日本刀,無論在刀形還是規(guī)格上,都有其特殊標記。
日本資源短缺,在明治維新后開設兵工廠制造槍支,都將口徑減小,為的只是在子彈上省點銅。在制刀上,中國“厚重沉穩(wěn)”的制刀方法對日本人來說實在是太浪費材料了,因此他們不斷改進了技術(shù),在鋒利、輕巧上做功夫。
日本刀是一個通稱,其實就和現(xiàn)代的槍械分手槍、機槍、沖鋒槍、狙擊槍一樣,日本刀共分為26種形制類別,其具體的稱謂和用途是這樣的。
1.玉纏橫刀
伊勢大神官的專用刀,只有神官一個人能帶。
2.節(jié)刀
類似尚方寶劍,由天皇授予出國使節(jié)。
3.儀刀
專供禁衛(wèi)軍使用。
4.餝太刀
供大臣上朝時佩帶。
5.蒔繪太刀
又稱關(guān)東衛(wèi)府太刀,是用來顯示官階的刀。三位以上用金,四位以下用銀。
6.野太刀
野太刀在日本古代壓根沒有,直到近代才出現(xiàn)。現(xiàn)在我們常說的日本指揮刀,都屬于這種。
7.打刀
真正用于戰(zhàn)場的武器,多為穿盔甲的武士使用。
8.大太刀
鐮倉幕府時代所出現(xiàn)的武器,長約130厘米,也有長達231厘米的,但不多見。大太刀與小太刀配合使用,在戰(zhàn)場上大小兩把不離左右。
9.鞘卷
說白了就是指揮刀,裝飾華麗,所有部件都鑲金飾銀,為戰(zhàn)場指揮官所用,和野太刀屬于同類。
10.肋差
掛在腰上的短刀,但不是切腹專用刀 (這是誤區(qū)),還可以用來破鎧——也就是說,肋差可以用來對付身穿重鎧的武士。
11.兵庫鎖太刀
禁衛(wèi)軍高級軍官的專用刀。
12.丸鞘太刀
刀鞘像船,并且包金。
13.細太刀
重臣佩帶的刀,不能實戰(zhàn)。
14.佩太刀
和實戰(zhàn)用刀不同,是按照每個人的身高和手的長短而量身定制的。
15.銀劍
禮器,德川時代各藩在中央軍的打擊下投降時使用的,類似于保證書。
16.黑作太刀
屬于野太刀的一種。
17.長伏輪太刀
刀身非常長,戰(zhàn)場上經(jīng)常用。
18.錦包太刀
用錦作刀鞘,刀柄部位也是用錦包裹的,主要是貴族用來顯示身份的。
19.守刀
刀身22厘米左右大小,是非常小的刀,估計是用來刺殺的,可以藏在懷中。
20.西卡西(音譯)太刀
從字面意思理解為召喚者所使用的刀,但早在日本戰(zhàn)國時代就遺失了制造的方法,現(xiàn)在所留的只有文字資料。
21.小太刀
和大太刀一起使用,長約33厘米。
22.革卷太刀
包皮革的刀。
23.中平太刀
比大太刀短,比佩太刀長,屬于戰(zhàn)場專用武器。
24.葬禮刀
不是葬禮用的刀,而是在德川時代代替肋差的刀。
25.大小
長短在肋差和小太刀之間,不大不小。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都佩帶過,是古代腰刀的一種。(注:此種刀名字就叫“大小”。)
26.木刀
刷了層漆的木刀。這種木刀不是僅僅供練習使用的,還可以給有武士地位但沒力量揮刀的人充面子。
在日本文武天皇(697—706年)在位時,有個鑄劍名師“天國”,類似中國的干將、莫邪,從他之后日本古兵器開始正式擺脫中國刀劍的式樣自行研發(fā)。
這段時期,日本名工良匠層出不窮,冶鍛技術(shù)日益完善,而且時逢戰(zhàn)亂,天皇大力提倡制刀,日本的相關(guān)財閥也加入到武器制造業(yè)中,使之成為當時的陽光產(chǎn)業(yè)。
到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戰(zhàn)國時代,日本制刀工藝已經(jīng)完善,在描繪刀具鋒利的童謠中已經(jīng)將吹毛斷刃、舉刀斷膝說成了家常便飯,鑄造者亦日益增多,制刀匠在人口中的比例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東亞諸國,成為這個國家的一種普遍職業(yè)。
想象一下吧,一個全民帶刀,沒事就有人在菜場兜售刀具并且不斷叫賣的國家是多么恐怖。人人配刀,豈能安居樂業(yè)?估計還會出個什么《刀具管制條例》的東西來裝裝門面吧。
當然,這也是一個傳奇人物輩出的時代,劍豪們要么落魄、要么瀟灑,要么少只眼睛、要么戴個斗笠,都在各地活動著,傳奇故事也一再流傳。
然而這一切在德川時代就終止了。由于禁海令的頒布,日本開始了漫長的閉關(guān)鎖國時代。而且對內(nèi)的刀具管制也使得刀具不再那么普及,劍豪時代就這么悄然地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