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歷史地理環(huán)境與滿族服飾關(guān)系

2010-08-15 00:46:01孫合秀
黑龍江史志 2010年15期
關(guān)鍵詞:滿族服飾

杜 晶 孫合秀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97)

服飾是人類運用的獨有智慧和技巧創(chuàng)造出來物質(zhì)文化現(xiàn)象,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人們?nèi)粘5纳盍曀?,文化心態(tài),審美情趣等都積淀其中。滿族服飾是在特定的歷史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的,它具有濃郁的地域特征和豐富的文化寓意。

一、滿族的歷史淵源

滿族是公元前16世紀初開始形成的一個民族,它的名稱是在明代末年 (17世紀初)才出現(xiàn)的。但是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可向上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肅慎人。先秦古籍里記載的生活在商周時期的肅慎人(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3世紀),就是滿族的最早先人。漢代以后不同朝代的史書上分別記載的挹婁(漢、三國、晉)、勿吉(南北朝)、靺鞨(隋、唐)、女真(遼、宋、元、明),這些都是肅慎的后裔,也是滿族的先人。[1]滿族作為一個新生的民族,并不完全與他們的先祖相同,它是從肅慎到女真,經(jīng)過多次分化與融合形成的民族。相近的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使?jié)M族很大程度的繼承了其先祖的文化傳統(tǒng)。

二、歷史自然地理因素對滿族服飾的影響

(一)“白山黑水”的地貌形態(tài)帶來了便于騎射的服飾特征

滿族和它的先人長期在我國東北地區(qū)活動,這一地區(qū)主要有三種各異的地理環(huán)境類型:大興安嶺西部的草原地理環(huán)境;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區(qū)及北部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的山水交錯地理環(huán)境;大興安嶺以東、長白山脈以西貫穿南北的平原地理環(huán)境。在山水之中,騎射自然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乾隆在講滿族服飾時說:“我朝冠朝制度,法守攸關(guān),尤與騎射舊俗為便”[2]。一句話即道出了滿族人在服飾上的突出特點。

在裝束上,滿族男女多穿“馬蹄袖”的袍褂,這就是常說的滿族旗袍。其裁剪簡單明快,圓領(lǐng)、捻襟(大襟)、左衽、束腰、四面開禊、窄袖(有的帶箭袖)。左衽的樣式,應(yīng)該和狩獵這種獨特的生產(chǎn)活動有關(guān)。騎馬射箭時,左手執(zhí)弓,右手搭箭,以最快的速度發(fā)箭才能保證獵獲的成功率。服裝左衽可以避免對右手發(fā)箭的阻礙。窄窄的袖子,也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馬蹄狀的護袖,又被稱馬蹄袖,它有在騎射時放下來保護手背手腕的功能。身著長袍即旗袍,長袍一般腰間有束帶,既可以抵御寒風直接灌入又可以將干糧和其它的生活用品放入懷中,給出門行獵帶來便利。袍子四面開叉到膝蓋,這可以防止騎馬時裹住雙腳,同時便于上下。在長袍外面一般套一個齊腰的短褂稱為馬褂,短衣短袖的形制使得活動更加便捷,適合騎射。滿族男子下身也有的穿褲子,長腰寬襠,褲腰高并且寬,冬季往往穿的是一種套褲,樣式奇特,只有褲筒卻沒有褲襠,兩個褲腳單獨的分開,因為這樣便于騎馬,所以被一直沿襲下來。

滿族的飾物也很多與狩獵生活有關(guān)。滿族人出門,“腰帶必系小刀、石子袋、火鐮袋、手帕等物”[3]。這些東西都是出外打獵必需帶的物品,每次男子出去狩獵,往往需要幾日甚至幾十日才能回來,他們可以用火鐮點起熊熊的篝火,用各自必帶的小刀割肉食用。

(二)寒冷的氣候特征決定了服飾的御寒性

滿族的對寒冷的防御措施從頭部就開始了?!堆嗑q時記·換季》云:“每至三月?lián)Q戴涼帽,八月?lián)Q戴暖帽?!盵4]其中的暖帽,就是冬季滿族人經(jīng)常佩戴的帽子,圓圓的形狀,帽檐向上翻起,帽頂特意用紅縵作為裝飾,帽子大多用皮料制作,也有用呢子、緞、布制成的,它的主要功用就是保護頭部,抵御嚴寒。滿族婦女在天氣稍冷的時節(jié),其額間常用遮眉勒,套在額頭上掩蓋到雙耳,余下來的兩帶于髻下,一方面作為美的裝飾,一方面還有據(jù)御寒的功效。滿族婦女服飾的另一大亮點在她們的圍巾,圍巾即系在脖頸上的絲帶,寬約2寸長約3尺,從脖子后面向前圍繞,右面的一端搭在前胸,左面的一端掩到衣服捻襟的里面。這不僅美觀大方還可以有保暖之效。

滿族服飾的材質(zhì),也與寒冷的氣候有著不可忽視的關(guān)系。獵獲的獸皮一般是滿族及其先世做衣服的原料,加工成保暖防水的服飾?!洞蠼饑尽肪砣庞涊d:“化外不毛之地,非皮不可御寒,所以不論貧富皆服之。”[5]《三朝北盟會編》卷三載:“女真地冬極寒,多衣皮,雖得一鼠,亦褫皮藏之,皆以厚皮為衣,非入室不撤?!盵6]

靰鞡這個具有滿族特色的鞋也是防寒的佳品。在東北寒冷的冬季,滿族人及其先世多在冰天雪地里狩獵,剛開始用打來的獵物皮裹足來保護雙腳,后來逐漸演變成了鞋,即靰鞡。“護臘(靰鞡),革履也。絮毛子草于中,可御寒?!膘}鞡以豬、牛的毛皮為原料,鞋底與鞋面同用一整塊皮,“屈曲成之,不加緣飾,覆及足背”,穿著時鞋中在放入靰鞡草(又名烏拉草),這種草細如線柔如棉,把它墊在鞋里,可以防潮保暖不至于凍壞雙腳。

三、人文地理因素對滿族服飾的影響

(一)政治因素影響下的服飾等級

滿洲問鼎中原以后,順治、康熙、雍正等皇帝多次對服飾進行了規(guī)范。直到乾隆皇帝時,才形成了滿族傳統(tǒng)服飾為基礎(chǔ)的一套完整服飾制度。其特點就是不一樣的服飾樣式、紋章與官員的品級一一對應(yīng)。冠服中的蟒袍,三品以上的官員繡9個蟒,四品以下的繡8個蟒,七品以下則5蟒,袍的下擺繡著云水的圖案,以天藍色作為正色?;首宓姆椙昂笞笥议_四個衩,其它服飾則是左右開兩個衩。補服則是用縫在褂上不同圖案的補子為標記來區(qū)分官員品級的高低。例如貝子以上官員用圓形補子,一品到九品的官員都用方形補子。文官武官補服繡的內(nèi)容也各不相同,文官為飛禽,武官則為走獸。按照一品至九品順序文官補子上的飛禽依次是仙鶴、錦雞、孔雀、云雁、白鷴、鷺鷥、鵪鶉、練雀;武官依次是麒麟、獅子、豹、虎、熊,彪,七品、八品同為犀牛,九品是海馬。[7]此外,帽子上也有標識品級的“頂戴”、“花翎”。對所有觸犯服飾禁制的人一律治罪。

(二)經(jīng)濟作物的種植影響了服飾面料

明代時棉花已經(jīng)在北方黃河流域大片的種植,成為我國主要的經(jīng)濟作物之一。乾隆時李拔的《種棉說》道:“予嘗北至幽燕,南抵楚粵,東游江淮,西極秦隴,足跡所經(jīng),無不衣棉之人,無不宜棉之土。八口之家,種棉一畦,歲獲百斤,無憂號寒。市肆所鬻,每斤不愈百錢,得之甚易?!盵8]。棉花的種植使得棉布市場很為繁榮,普通百姓生活拮據(jù),沒有過多的銀兩買絲綢紗絹,而棉布價格便宜,實用耐穿,成為清朝普通滿族人制衣的主材料。

蠶桑生產(chǎn)在清代也有了較大發(fā)展,一些地區(qū)的農(nóng)民以種桑養(yǎng)蠶作為主要的生產(chǎn)活動?!肮5氐萌~盛者畝蠶十余筐,次四五筐,最下亦兩三筐。米賤絲貴時,則蠶一筐可當一畝之息。夫婦并作,桑盡入畝,給公贍私外,歲余半資”[9]。種桑養(yǎng)蠶得到了豐厚的利潤,大大刺激了農(nóng)民的積極性。滿族統(tǒng)治的清朝時期,絲織業(yè)得到空前發(fā)展。據(jù)乾隆二十四年兩廣總督李侍堯的報告,“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已絲貨為重,每年販賣湖絲并綢緞等貨至二十萬余斤至三十二三萬斤不等”[10]。從外商販賣絲織品的數(shù)目可看出當時絲綢產(chǎn)量之多。清皇朝每年會耗用大量綾羅綢緞,據(jù)檔案記載,康熙元年,杭州織造局造辦過上用袍緞、宮綢、綾、羅、紗等共1840匹,還造辦官用妝花緞、片金、抹絨、花宮綢、閃緞等2 290布匹,匹,兩項合計4130匹。

(三)獨特的審美觀下的服飾樣式圖案

滿族女子崇尚瘦小美,從旗袍的窄小緊瘦就可以看出,特別講究“瘦小的鞭式”。領(lǐng)子小而精致,袖口狹窄緊貼手臂,腰部以緊裹腰身為美,旗袍的下襟則可放松,稱為“大底擺”。袍子下身的寬大與中部腰身的緊瘦相呼應(yīng),映襯出女性的婀娜多姿,美麗大方。滿族婦女的鞋子與襪子同樣具有緊瘦小巧的外形。襪子一般用青、白、竹綠、魚白等顏色的柔軟布料做成,講究底平趾斂,不肥不瘦緊緊裹住腳面,襪外再穿上寬窄適宜的旗鞋。突顯女性身材的旗袍配上緊鞋緊襪,流露出滿族婦女獨有的韻味。

滿族女子還崇尚自然美。她們喜好自然中的花朵,不分年齡、地位、性格、都“滿髻插花,金釵寶珠”。樸趾源在《熱河日記》中提到“有的年近七旬,滿頭插花”,即便是“頭發(fā)盡禿光光如瓠”,仍“腦邊小結(jié)綰得一寸猶盛飾各樣花朵”[11]。同時滿族女子是天足,完全不同與漢族把女子腳束縛成“三寸金蓮”,而是任腳自然的發(fā)展。為日常生活的便利,滿族女子崇尚健康的“大腳”。

(四)傳統(tǒng)習俗帶來了不同的服飾內(nèi)涵

滿族婦女繼承了女真人耳垂金環(huán)的習俗。李民寏在《建州聞見錄》中描繪:“建州衛(wèi)女人耳掛八、九環(huán),鼻左傍亦掛一小杯?!盵12]在清代,滿族婦女確實存在“一耳戴三鉗”的習俗。乾隆皇帝在閱選秀女時也提到,旗婦一耳戴三環(huán)者,原系滿洲舊風,逝不可沒。指出一些包衣佐領(lǐng)秀女的一耳一鉗,并非滿州的原有習俗。其實滿族傳統(tǒng)戴耳環(huán)的習俗與薩滿教有關(guān)。在古代,滿族的先民把耳環(huán)看做平安辟邪的靈物。

滿族的服飾色彩大多采用素雅的白色、藍紫色,同時還有明快的紅、粉、淡黃、等。白色在滿族服飾中是一個重要的顏色,因為,滿族在傳統(tǒng)中有崇尚白色的習俗,認為白色代表著純潔、高貴,象征著吉祥如意。所以,在滿族各色旗袍的領(lǐng)袖襟處鑲有白色的花邊。

總之,滿族服飾是滿族在其生存發(fā)展中適應(yīng)歷史地理環(huán)境的文化創(chuàng)造物。這是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相結(jié)合的結(jié)晶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史上的重要參照物。

[1]滿族簡史編寫組:《滿族簡史》,中華書局,1974年,P1.

[2](清)阿桂等纂修:《滿洲源流考》,遼寧民族出版社,1988年,P317.

[3](清)吳震臣:《寧古塔記略》,載《小方壺輿地叢抄》,第一帙,上海易堂鉛印本,光緒二十三年,P347.

[4](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換季》,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5](宋)宇文懋昭:《二十五別史·大金國志》,齊魯書社,2000 年,P287.

[6](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P17.

[7]鞠燁:《論古代東北地區(qū)的民俗文化》,載《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1年06期,P143.

[8](清)李拔:《種棉說》,見《皇朝經(jīng)世文編》卷三十七,世界書局,P85.

[9](清)王彬修:《海鹽縣志》,古籍影印本,光緒三年.

[10]李洵著:《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57 年,P210.

[11](朝鮮〕樸趾源:《熱河日記》,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P101.

[12](朝鮮)李民寏:《建州聞見錄》,遼寧大學出版社,1978年.

猜你喜歡
滿族服飾
傳承滿族文化 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動物“闖”入服飾界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雪人的服飾
新賓滿族歌舞音樂創(chuàng)作及時空表述
樂府新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冬季服飾
服飾之美——高華村
讓滿族剪紙藝術(shù)走向輝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滿族剪紙中所蘊含的薩滿文化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4
和田县| 玉溪市| 武乡县| 云南省| 和静县| 德江县| 郸城县| 于都县| 依安县| 曲松县| 平邑县| 陵川县| 本溪市| 许昌市| 瓮安县| 台北市| 柳林县| 司法| 元氏县| 新晃| 开原市| 宝清县| 共和县| 都匀市| 洞头县| 镇沅| 昌宁县| 富源县| 蓝山县| 长子县| 安多县| 晋城| 广宁县| 泰兴市| 鹤山市| 玉树县| 通州区| 车险| 玛沁县| 西林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