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揚州大學圖書館,江蘇 揚州225009)
圖書館應該怎樣定位和管理?筆者走訪了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河南大學、鄭州大學、北京國家圖書館等近10家圖書館,雖然各地做法不同,但管理的理念一直在逐步更新之中,有的意識較強,有的只是潛意識的。為了對圖書館未來有個明確的定位,本文擬進行概括性的分析。
傳統(tǒng)的圖書館是怎樣定位和管理的?我們可以用“靜物靜態(tài)”一語做歸納,而“靜物靜態(tài)”管理可看作圖書館管理的第一個階段性特征。所謂“靜物靜態(tài)”,指的是對以圖書及其館藏(靜物)為中心的人對物的管理(靜態(tài))。這一管理模式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80年代。
傳統(tǒng)的圖書館管理理念源于對“圖書館”本義的認識。按照《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的解釋,“圖書”即“圖和書,泛指書籍”;“館”指的是“儲藏、陳列文物或進行文化活動的場所”。顧名思義,圖書館即圖書館藏之所。所以,管理好、儲藏好圖書就成了傳統(tǒng)圖書館管理的主流理念。管理和儲藏圖書的主要工作包括:圖書的上架、防霉、防潮、防火、防水、消毒,以及圖書館整體溫度的控制和特藏書局部溫度的控制等。雖然這些工作也是目前圖書館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但對于傳統(tǒng)的圖書館而言,甚至是全部的工作或者工作的重心所在。是否有讀者或者讀者、圖書的流量有多大,只要對圖書的管理和儲藏不構(gòu)成影響,就等于未影響圖書館工作的主流。換言之,圖書不損壞或損壞不嚴重,就不會影響圖書館評優(yōu)晉級的評定。
圖書館的這種靜態(tài)管理模式非常有序,其好處在于對圖書實現(xiàn)了最大程度上的保護,特別是對于孤本、線裝文獻的管理,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圖書是為人服務的,這里的“人”專指讀者。沒有人或者少有人的參與,圖書館和“靜”館無異。從終極目標看,有“人”光顧的圖書館只是形式,意義在于圖書為人所用,且在用后轉(zhuǎn)化為新的科研成果。所以,為人服務,就構(gòu)成了圖書館由靜到動的思想媒介,也成為圖書館動態(tài)管理的靈魂和中樞。大約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為人服務的管理理念在逐步加深,這與我國的整體形勢互為呼應。比如,百貨商店由原來的隔著柜臺購買商品,到后來演變?yōu)轭櫩涂梢宰哌M商店親自挑選。圖書館也是如此,逐漸從以往讀者不能直接接近館藏圖書到后來可以走進圖書館書庫親自挑選。諸如此類的變化都是富于人性的,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全國各高校圖書館相應提出“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管理理念,加強了圖書館的服務意識,讀者獲得閱讀圖書的自由后所獲得的最優(yōu)化價值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科研成果推陳出新,并隨著西方學術(shù)期刊的大量訂閱和圖書館主動服務讀者(比如提供新書預告、提供SCI等著名檢索機構(gòu))意識的加強,讀者的科研意識逐漸靠近了國際學術(shù)的前沿,科研興趣的濃厚與圖書館的積極促動不無關(guān)系。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是圖書館管理的第二個階段性特征,也是目前一般高校圖書館的普遍做法。
何謂“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百度詞典上解釋為“從人的需求出發(fā),包括生理、心理、習慣、風俗、教育、文化等多個方面出發(fā),滿足人本身的顯性和隱性要求”。[注1]對于圖書館的管理而言,實際就是方方面面加入了“人”的因素。在圖書館的管理中,動態(tài)的人應該始終是與靜物的圖書相提并論的第二個重要的因素,是“兩條腿走路”中的另一條“腿”。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深刻影響著圖書館的管理者和讀者。對于圖書館的管理者,重在加強服務讀者的意識,并以此理念為基礎,制定系列的獎懲措施,小到桌椅板凳的衛(wèi)生維護,大到圖書館整體氛圍的營造。圖書館適時跟蹤學界的前沿信息,集中復印和展示相關(guān)的圖書信息,如近一時期社會上廣泛關(guān)注的“百家講壇”、“曹操大墓真?zhèn)巍毕盗?,吸引了一批批有專門興趣的讀者云集圖書館。圖書館不再是傳統(tǒng)上的人與書籍之間的關(guān)系,甚至不再是完全因為圖書和讀者的存在而設。比如,隨著人性化的管理,不少圖書館(如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為讀者在大廳里增設了長條沙發(fā),安裝了更多的電源插座。讀者進入圖書館未必一定要出于看書、查資料的目的,他們可以帶著手提電腦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在網(wǎng)上看電影,有的圖書館(如北京國家圖書館)甚至還增加了供餐的場所,為讀者提供了很多便利,也正因為這些便利之處,所以增加了吸引力。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帶來了“人氣”,相應地,圖書館的各種展板甚至是不乏廣告的宣傳品也有了更多的讀者群,增強了宣傳力,實現(xiàn)了良性循環(huán)。相比傳統(tǒng)類型的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管理就是逐漸貼近人的管理。但在貼近人的力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觀念上進一步更新。因此,“動感地帶”便成為現(xiàn)階段少數(shù)圖書館和未來大部分圖書館的積極定位。
“動感地帶”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是現(xiàn)階段少數(shù)圖書館和未來大部分圖書館的積極定位,可看作圖書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第三個階段性特征。那么,什么是“動感地帶”呢?
“動感地帶”本來是移動手機動感地帶,簡稱為M-zone,意思是“年輕人的地盤”,[注2]這里借用到管理中。當然,圖書館不僅僅是年輕人光臨的場所,也有教師等中老年群體。但是,“年輕人”充滿了活力,所以,這里借用的“動感地帶”特指“活力”的潛在意義,旨在主張圖書館的管理“活”起來,要由被動管理變?yōu)橹鲃映鰮?,把圖書館變?yōu)槌錆M活力之地。
本來,“以人為本”的管理就已經(jīng)加入了“人”的因素,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比較理想的良性循環(huán)。但是,為了進步改善傳統(tǒng)意義上圖書館在人們心中留下的根深蒂固的印象,圖書館需要主動出擊。主動出擊包括很多具體的內(nèi)容,只要理念更新了,具體的管理措施的出臺是自然而然的事。根據(jù)目前一些名校的做法,大概可以這樣概括:請進來、走出去和共同參與。
“請進來”。比如,圖書館主動請進“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某個領域方面的專家作專題講座,以此吸引大批的聽眾;“走出去”。比如,選派圖書館管理人員到外地同行圖書館參觀和取經(jīng),把自己的一些積極做法送給有關(guān)專家審閱,把一些文字宣傳材料送進課堂,收集學生的意見和效果等;“共同參與”。比如,聽眾和知名主講專家的互動、學生作為主講人時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籌劃演講選題并與圖書館共同互動等。
當然,目前還有一些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比如,所請來的專家大多出于圖書館管理者的意志,主動收集聽眾意見的積極意識不夠,容易形成一言堂。不過,所有管理方面的問題都會因理念的改變而改變。作為圖書館的積極定位,必然會在新的理念的驅(qū)動下,收到更為理想的社會效果,而社會效果具體如何,需要有后續(xù)的跟蹤調(diào)查作為圖書館自我完善和進一步?jīng)Q策的依據(jù)。
注釋
1 http: //zhidao.baidu.com/question/78288029.html?fr=ala0
2 http: //zhidao.baidu.com/question/47286598.html?si=5
1 李 燕.人才建設是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建設的關(guān)鍵[J].天中學刊,2003(3)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