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勇東
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許多散文名篇如茅盾《白楊禮贊》中的白楊樹、楊朔《荔枝蜜》中的蜜蜂等,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有時,散文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jié)和史實,也是用來寄托情思的,如朱自清《背影》中父親的背影便是相對于自然意象的社會意象。
散文創(chuàng)作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散文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在散文中,意象是給情思一個載體,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如果從散文創(chuàng)作的一般原理出發(fā),則可以對意象的作用作出進一步的分析和歸納。
1.聯(lián)想的觸發(fā)點。在有多個意象的散文中,前面的意象往往是聯(lián)想到下一個意象的觸發(fā)點。如楊朔《荔枝蜜》中,“一開瓶塞兒,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調(diào)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帶著股清氣,很有點鮮荔枝的味兒。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我不覺動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由荔枝蜜甜香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
2.形散神不散的線索。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如何做到神不散,這就必須有一條線索。從初中上來的學生在寫散文時,還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組織文章時,對于要寫幾件事的散文,往往結(jié)構(gòu)混亂,不僅形散,神也散。而有的意象往往能起到線索的作用,串起文章的故事,使得文章“形散而神不散”。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薄斑@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薄鞍?!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文章圍繞背影,表達了深深的父子之情。
3.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載體。文學忌諱直白,往往借助外物抒發(fā)情感、表達志向,這個外物就是意象。如茅盾《白楊禮贊》: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農(nóng)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文章通過白楊樹這一載體,歌頌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結(jié)、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志。
1.從文化積淀中選取意象。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積累和創(chuàng)造了許多生動、感人的意象,如用月亮抒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用柳樹抒發(fā)依依惜別之情,并引發(fā)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用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選用這些意象運用在散文中,往往很容易引是大家的共鳴,如彭荊風的散文《驛路梨花》通過潔白的驛路梨花,贊揚了人與人之間那種純真、深摯的友愛關(guān)系和助人為樂的美好心靈。
2.從生活中選取意象。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注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感人的意象。如有一位學生在她的作文《回味》中,選取母親的頭發(fā)作為意象,通過母親頭發(fā)由美麗的秀發(fā)——有幾絲白發(fā)——花白,寫出了多年來母親對自已的關(guān)愛,多年來的辛苦的操勞。又如張潔的《挖薺菜》以挖薺菜、吃薺菜為線索,用“我”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寫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新社會的幸福生活。寫出“我”對薺菜有著特殊感情的原因,揭示了舊社會窮苦人受窮的原因,殷切地希望年輕人能珍愛薺菜,珍愛生活。
3.根據(jù)事物的相似點,創(chuàng)設(shè)具有比喻、象征意義的意象。托物言志就是借用與所抒發(fā)的理想或所贊揚的事物表達志向,如茅盾的《白楊禮贊》從描寫黃土高原,交待白楊樹生長環(huán)境的不平凡,到描寫從干、枝、葉、皮等方面具體描述白楊樹之形,有力突出其正直、倔強、不折不撓、力爭上游的品質(zhì),最后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難道你覺得樹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zhì)、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lián)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jié)、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4.通過想象,營造自己心目中的意象。意象不全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有時是作者想象構(gòu)思出來的事物。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只屬于自己的小小世界,這個地方可以在美麗的海邊,可以在無人的沙漠,也可以在自家的古井旁。每個人的心境不同,所需要的避風港也就自然會不同。在《我的空中樓閣》里,作者營造了一個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競爭的壓力,只有美麗安謐舒適的小屋,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淡薄,遠離鬧市人境,在塵囂中尋找閑靜,從明麗質(zhì)樸的自然中獲得無限的意趣。
1.觸景生情,引出自己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國家破滅,看到花、鳥都會悲傷。又如香港作家黃河浪的《故鄉(xiāng)的榕樹》開篇寫道:“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兩棵蒼老蓊郁的榕樹,以廣闊的綠蔭遮蔽著地面……我從榕樹枝上摘下一片綠葉,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嘴邊,吹出單調(diào)而淳樸的哨音……而我的心卻像一只小鳥,從哨音里展翅飛出去,飛過迷朦的煙水,蒼茫的群山,停落在故鄉(xiāng)熟悉的大榕樹上……我懷念從故鄉(xiāng)的后山流下來、流過榕樹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鵝卵石……”作者由眼前的榕樹想到故鄉(xiāng)的榕樹,由眼前景引出濃濃的故鄉(xiāng)情。
2.通過意象的變化,感受世事的滄桑,人間的真情。“文似看山不喜平”,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往往通過對意象感情的變化表情達意。如楊朔的散文名篇《荔枝蜜》開頭寫道:“蜜蜂是畫家的愛物,我卻總不大喜歡。說起來可笑。孩子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大人告訴我說:蜜蜂輕易不螫人,準是誤以為你要傷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盡生命,也活不久了。我聽了,覺得那蜜蜂可憐,原諒它了??墒菑拇艘院螅糠昕匆娒鄯?,感情上疙疙瘩瘩的,總不怎么舒服?!遍_始的時候,作者并不喜歡蜜蜂,中間部分作者的感情起了一些變化:“一開瓶子塞兒,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調(diào)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帶著股清氣,很有點鮮荔枝味兒。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我不覺動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蓖ㄟ^對蜜蜂生活習性的了解,作者在結(jié)尾由衷地贊美蜜蜂:“我的心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并升華到對勞動人民的贊美:“透過荔枝樹林,我沉吟地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nóng)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shè)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這黑夜,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在這篇散文中,作者通過對蜜蜂這個意象感情的變化,由不喜歡,到想去看看,最后到由衷地贊美,先抑后揚。
3.睹物思人,表達深深的思念。文學作品忌直白,許多作品通過睹物思人的方式,表達對親人、友人的思念,表現(xiàn)濃濃的親情、友情。如張之路的《羚羊木雕》:“‘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媽媽說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那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送給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因為昨天我已經(jīng)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萬芳了?!蔽恼掠闪缪蚰镜褚鰧ε笥讶f芳的回憶。又如福建高考滿分作文《浸泡過的野山楂》的開頭:“小時候住在外婆家,那里的人都稱那叫‘溝子里’,因為實在太偏僻了。像別的農(nóng)村孩子一樣,小時候的我也常赤腳遍山地跑。和伙伴們最愛做的事,便是在樹林里,找陳山楂。現(xiàn)在已經(jīng)都找不到陳山楂了,那和別的山楂果兒不一樣,陳山楂的味道是又苦又甜的,生活的味道?!锇閭兿矚g撿地上的,那種熟透了的,薄薄的果皮有些蔫了的,因為那樣的果兒比較不苦。而我,喜歡把手伸進枝椏的最里處,摘那些鮮紅飽滿的陳山楂,那樣的果兒才甜,才苦。我并不是喜歡嘗這苦,而是外婆的手能把這苦,變得愈發(fā)香甜?!蔽恼峦ㄟ^陳山楂,引出了外婆為自己炒陳山楂的回憶,從平凡生活的小事體現(xiàn)家庭的和睦和溫情,詮釋人生“因為有愛就不苦”的真諦。
4.抓住意象特點,鋪陳描寫抒情。描寫是散文的重要表達方式,散文往往通過描寫為抒情提供背景,渲染氣氛,加強抒情色彩。因此好的散文往往抓住意象特點,鋪陳描寫抒情。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對荷塘的描寫:“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边@一段對月下荷塘的描寫,抓住了月下荷塘的特點。寫靜態(tài)的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耀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zhì)。通過這些鋪陳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小天地的閑適心情,對黑暗現(xiàn)實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提倡寫作多樣化與個性化,對于學生的文體選擇,不進行強求,對于那些不喜歡寫散文、不適合寫散文的學生,不能強求他們寫散文,可以訓練他們寫好議論文。
(2)意象的選擇應(yīng)遵循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應(yīng)先學習選用生活中的景物作為意象,如爺爺?shù)氖终取寢尩陌装l(fā)等等,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然后逐步過渡到自然景物的意象,如各種花草、樹木等等,找出它們的特點,運用象征手法,進行描寫抒情。
(3)在意象的使用上,應(yīng)先將意象當做線索或觸發(fā)點來使用,然后逐過渡到先抑后揚布置文章的結(jié)構(gòu),最后作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載體使用。
(4)意象的使用要體現(xiàn)真情實感,不要人為地給景物戴上某種象征的帽子,也不要人為地對意象進行先抑后揚,做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描寫或拔高其思想意義。
在提倡個性化教學的今天,如果高中作文教學還是議論文一統(tǒng)天下,不僅會影響學生寫作的興趣,也不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應(yīng)該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指導多種文體的訓練,在指導學生進行散文寫作時,意象的選擇與運用不失為一個突破口和重點,也許對學生的寫作有較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