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小云
(江蘇省金壇市第四中學)
激發(fā)興趣 樂在其中
——高中美術鑒賞課快樂教學策略初探
◆印小云
(江蘇省金壇市第四中學)
現(xiàn)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原動力,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若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就能以之為樂,才能更好地進行有效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課運用激趣教學法,讓學生樂在其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美術教學 興趣 課堂情境 直觀教學 快樂教學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我國古人強調教必有趣,以趣促學。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南宋朱熹在《教學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見趣,必不樂學”?,F(xiàn)代教學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這些精辟論述無不反映這個道理:激趣是快樂學習的理論依據(jù)。
“美術鑒賞”則是普通高中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模塊。上好美術鑒賞課不但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在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人格素養(yǎng),乃至影響學生的一生。但美術鑒賞課設計不當又容易陷入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味臺上講學生臺下被動聽的誤區(qū),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很快就會對這種課失去興趣,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新課改下,我們每位美術老師不得不思索,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美術”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實踐證明學生處于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大腦處于時刻接受相關信息的興奮狀態(tài),對于任何知識的接受既快捷又輕松。一節(jié)課中,不論是導入還是新課教學,經(jīng)常采用新課程中提出的用“音樂、講故事等各種方法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上外國美術鑒賞第七課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后印象派美術時我設計這樣一個“拋磚引玉”的情境導入法,這節(jié)課要了解的是外國繪畫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這樣一個大的變革,而我在多媒體課件上首先展示的卻是一組從旗袍到牛仔服的服裝過渡圖片,還有一組從古代民居到現(xiàn)代摩天大樓的房屋過渡圖片,而后我再出示了一組有代表性的外國繪畫作品,由于創(chuàng)設了情境,學生很輕松說出了原本不一定一下子能看出的這一組畫的特點——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一個過渡,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很快進入了課題,為新課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在介紹凡·高的一課中,正當學生知道了讀凡·高的畫要用心讀才能讀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凡·高,我在合適的時機恰到好處地用多媒體播放了一首為紀念凡高由美國著名民謠歌手唐·麥克林詞曲唱的歌曲《繁星之夜》,圖文并茂的畫面,深情的演唱極大了渲染了此時的課堂氛圍,同學們發(fā)自內心地贊嘆凡·高的藝術天材以及對凡·高坎坷身世的深深同情。
高中美術鑒賞中有些課程內容距離現(xiàn)代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遙遠,這樣的課程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感覺知識不能順利接受,這時如能結合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來講述,學生就能比較輕松愉快地學習。如賞析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蒙娜麗莎的微笑,我就給學生講了當時達芬奇畫這幅肖像時傳說中的背景故事,從而學生就更能理解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什么會是憂傷中帶著神秘的微笑,學生由這個故事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或叫做視覺藝術,每節(jié)課都離不開具體的、可視的形象。形象的視覺效果,往往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我自學了一些軟件制作方法,把中國和外國美術鑒賞大部分課程內容都自制了課件。由于課前教學資料準備得充分,操作簡便,畫面、文字、音樂、畫外音等配合得渾然一體。教師上課時情緒好,師生互相呼應,同學們對這種上課形式反響強烈,很多學生表示:“用計算機上課使我們的課堂變得無限寬廣?!倍嗝襟w的運用大大豐富了課堂的容量,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學生的情緒變得高漲,在這種大腦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下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教師當場演示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了作畫(或其他美術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驟。如賞析中國畫時,我在黑板上演示了中鋒、側鋒、逆鋒等筆法,在宣紙上演示濃、淡、干、枯等墨色,并且還當場畫了一幅花鳥小品,學生看到教師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畫出了這么一幅讓人愉悅的花鳥畫,求知欲頓時被調動起來了。這時再來講中國畫的分類呀特點呀原本有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也能輕松愉快地接受。
實踐證明實物帶進課堂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如在賞析中國古代玉器、陶瓷器等工藝美術時,我雖然沒有古代的珍品,但我僅把在家中能找到的玉佩、各種陶器花瓶、瓷器餐具帶進課堂,學生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極大的好奇心。學生原本只能賞析平面的圖片,現(xiàn)在可以走到講臺上來通過觸摸感受質感,通過敲擊感受不同的聲音,此時的賞析變得更立體更全面,這樣的教學學生更易于接受而且終生難忘。
在比較中西繪畫的異同時,我把自己臨摹的一幅高兩米的油畫《蒙娜麗莎》及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掛在教室。在學生們止不住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之際,求知欲望被激發(fā)起來。此時我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油畫與國面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介紹油畫與國畫的技法,學生非常容易掌握。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我們應盡量爭取讓學生外出參觀或實地考察,使學生的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得到聯(lián)系,在親身體驗美中去領略文化的內涵,并潛移默化為內在的人文素養(yǎng)。
搜集整理是鍛煉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中國民間美術鑒賞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課前到社區(qū)、農(nóng)村去搜集舊的年畫、剪紙、民間玩具、草編、竹編等。金壇是刻紙之鄉(xiāng),同學們在搜集過程中親眼見到民間藝人熟練的刻紙工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動活潑的《奧運福娃》就出來了,又一幅代表喜慶氣氛的《五谷豐登》躍然紙上;這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課堂教學,學生獲得甘醇美酒般的民間藝術的熏陶,更重要的還有勞動群眾質樸熱情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動了同學們的心,這是無窮的影響。
舉辦學生作品小型展覽能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并在互相欣賞最親近的同學的作品的過程中吸取彼此的經(jīng)驗。
實踐證明,運用了以上教學方法進行激趣快樂教學,學生深深地喜歡上了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學習,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是我們美術教師最感到欣慰的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好學”進而”樂學”,相信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追求的境界。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
[3][美]詹姆斯.對教師講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