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豐
(常州市武進區(qū)漕橋初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171)
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是的,教育的“育”應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拔囊暂d道”,語文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祖國的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也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語文學科在滲透生命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zhì)表述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闭Z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它是一門“以人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學科。其實質(zhì)就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學,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內(nèi)在潛能,從而提高生命的質(zhì)量。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它提供的教育素材更加具體感性、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深入心靈,尤其對于認知能力和理性思維漸趨成熟的中學生來說,顯然是更加親切可感的。翻開一本語文課本,會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哪一篇文章不可以成為滲透生命教育的載體。
語文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包括以下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
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個層次,是基礎(chǔ)和首要前提。因為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談得上發(fā)展與質(zhì)量的問題?!吧下?lián):年年無望年年望;下聯(lián):事事難成事事成。橫批:春在心中?!边@是郭沫若為挽救一名高考屢次落榜欲自殺的青年而改寫的對聯(lián),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人是一定社會關(guān)系的集中體現(xiàn)者,人活著,就意味著一定的責任和義務,不僅僅為自己,也為親人、他人和社會。因此,任何不負責任的輕生念頭和行為,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生存意識教育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教育。教育人積極地審視生命,投入自己的激情,以發(fā)現(xiàn)生命的魅力所在。
這是個體生命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生存能力,包括動手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調(diào)適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等。在課本中不乏優(yōu)秀的教育文章:《山谷中的謎底》,說的是加拿大有一條奇怪的山谷,谷的兩坡上長滿松、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上只有雪松。兩個旅行者在紛飛的大雪中揭開了謎底,由于特殊的風向,東坡上的雪總比西坡上的大。東坡的雪松樹枝在積雪的重壓下向下彎曲,待積雪滑落立即反彈。如此反復地積、彎、落、彈,雪松在大雪中始終完好無損,而其他的樹種由于不會彎曲,全都斷枝而死。這可以給學生什么啟示?“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fā)展”。這是多么生動的抗挫折教育,使學生真切地認識到:對于生活中的挫折,不但要有堅強的意志,而且要講究“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方法。
這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層次。其價值并不在于壽命的延長和外表的美麗,而在于心靈的善良、人格的健全。因此,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個體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肯定自我,從而最終實現(xiàn)自我。生命不僅僅是生存,生命歷程應該有豐富的內(nèi)涵,正如臧克家所寫:“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語文教育承載著使生命增值的重要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關(guān)鍵是滲透,即其教育應當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融于語言文字的誦讀、品味、想象之中,教師有意識,學生有感悟便可,切忌灌輸?shù)览?,說教訓誡,那樣只會引導逆反情緒,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具體的實施方法有許多,現(xiàn)舉四種,以供參考。
語文教材里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小品、散文,可以借此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審美教育的過程就是生命教育的過程。誦讀,可讓學生感受到艱難困苦中表現(xiàn)出來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的堅韌,人格完善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的志節(jié);實現(xiàn)理想中表現(xiàn)出來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的不懈。
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與背誦這些名篇,使學生沉浸在美好的氛圍里,感受到生命的跳動,感受到生命價值的升華,這正是生命教育的目的。誦讀美文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過程。
在兩難情況下的取舍問題,常常能引起學生對于人生價值觀的思考。例如在教授《魚我所欲也》一文時,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價值觀的多元化,我們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呢?”問題引起了學生激烈的討論,其中不乏精彩的觀點,而在這個問題的討論中,他們都在不覺間開始了對生命價值的思索?!吧?,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氣此時正在他們年輕的心靈中升騰激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的感情和意識?!凹埳系脕斫K覺淺”,教師若能引領(lǐng)學生通過對紙上文字的品讀想象,找到一點“躬行”的體驗,肯定是很有教益的。如我在教學《觀滄?!愤@首詩時,就利用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景,那里有視覺上的撞擊;微風吹拂,海水蕩漾,滄海遼闊,海風驟起,波濤洶涌;也有聽覺上的震撼:海風呼嘯,海浪喧囂。在那里,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生命的壯觀,在腦海中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氣勢磅礴,再現(xiàn)曹操當年的睿智和從容。這就是一次情感的體驗過程,它能使學生對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生命多一些珍惜的感覺。
在課堂的不斷生成中隨機適時教育,如我在教學《迢迢牽牛星》一詩時,其中一學生的問題頗出人意料:“牛郎與織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到底他是幸福還是不幸?如果沒有遇到織女,他至少可以過平常的生活,何至于受到這么多的磨難?”我立刻將這個問題作為全班學生討論的話題。討論的過程是非常有趣的,精彩不斷:“與其平平淡淡一輩子,不如好好過幾年幸福的生活。”“沒有痛苦,沒有磨難,哪能感受到鵲橋相會的喜悅?”“‘河漢清且淺’,河水是他們的眼淚,多么晶瑩,他們是幸福的?!薄靶腋S腥齻€條件:一是有事做,二是有希望,三是能愛人。你看他們,心中始終充滿愛的希望,應該是幸福的?!倍嗝从幸馑嫉脑捳Z,抓住課堂隨機生成的問題引導,學生能有這樣精彩的愛情觀、人生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語文教師在教授語言文字的同時,更要為學生傳生命之道,解人生之惑,這樣才會超越生命的長度,拓展心靈的寬度,增加靈魂的深度??词澜?,蓓蕾初成、芙蕖臨波、秋英染金、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場花季;紅光暖塵、日影橫江、風馳蕭蕭、雨洗新色,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圖畫。
[1]姜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2]朱小蔓.教育:讓人生完滿.
[3]孟亦萍,宋瑞,陳征文.生命課,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
[4]袁妍.素質(zhì)教育呼喚生命教育.
[5]朱永新.生命教育:讓教育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