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華
(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研究
趙月華
(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古代漢語里存在著大量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詞類活用主要是實詞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類的實詞活用為動詞。從詞性方面來看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數(shù)詞用作動詞。從用法方面來看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為一般用法的動詞,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的動詞,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為意動用法的動詞。另外,古代漢語里動詞也有使動用法。談詞類活用,應該注意這么幾個問題:詞語“本用”與活用的辨別,一般用法與特殊用法的辨別,特殊用法與特殊用法的辨別等。
古漢語;詞類;活用;條件;用法;研究
古漢語里的某些詞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往往出現(xiàn)靈活性的運用,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而具有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這種現(xiàn)象就叫做詞類活用。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是實詞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類的實詞活用為動詞。從詞類方面來看活用,主要有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數(shù)詞用作動詞等。從用法方面來看活用,主要有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為一般用法的動詞,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的動詞,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為意動用法的動詞等。另外,古代漢語里動詞也有使動用法。嚴格地說,這不叫活用,但考慮到跟現(xiàn)代漢語相比,它的確具有特殊性,因此也附帶談一談動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用作動詞,有其相同的條件,比如帶賓語時都可以用作動詞。也有各自的一些特殊條件。下面分別就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用作動詞的條件展開論述。
(一)名詞用作動詞的條件
從造句功能方面看,普通名詞的特點是常作主語、賓語和定語。除了在判斷句中作謂語之外,一般不作謂語。從組合能力方面看,名詞不受副詞修飾,也不受助動詞修飾。如果某個名詞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了它的上述基本功能而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那么就可以判斷這個名詞用作動詞。具體來說,名詞用作動詞大致有下面七種情況。
第一,名詞單獨處于謂語的位置上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1)公宮·火。(《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2)許子·冠乎?(《孟子·滕文公上》)
名詞單獨處于謂語的位置而用作動詞,我們在理解時一般要在名詞之前加上一個相應的動詞。如果是方位名詞則在后面加動詞。如:例(1)中的“火”是“起火”的意思;例(2)中的“冠”是“戴帽子”的意思。
第二,名詞帶賓語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3)公子怒,將·鞭之。(《國語·晉語》)
(4)左右欲·刃相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名詞帶賓語而用作一般動詞,我們在理解時一般要在名詞之前加上一個相應的介詞,并在名詞之后加上一個相應的動詞;有時也可把該名詞直接解釋為相應的動詞。如:例(3)中的“鞭”可理解為“用鞭打”;例(4)中的“刃”可理解為“用刀殺”。
第三,名詞帶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5)請勾踐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國語·越語上》)
(6)有諸內(nèi),必形·諸外。(《孟子·告子下》)
(7)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guān)中而都·彭城。(《史記·淮陰侯列傳》)
名詞帶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而用作動詞,我們在理解時一般要在名詞之前加上一個相應的動詞。如:例(5)中的“女”可理解為“做妾”(這里的“女”不宜解釋為“做女”);例(6)中的“形”可理解為“表露”;例(7)中的“都”可理解為“建都”。關(guān)于這種情況,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有時名詞后面省略了介詞,如:例(7)中的“都彭城”即“都(于)彭城”。它是動補短語,而不是動賓短語。二是名詞后面的兼詞“焉”和“諸”應作補語看。因為“焉”是“于是”的合音,“諸”是“之于”的合音。如:例(6)中的“諸”字。
第四,名詞前面有副詞修飾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8)今京不度·,非制也。(《左傳·隱公元年》)
(9)秦師遂東·。(《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名詞前面有副詞修飾而用作動詞,我們在理解時一般要在名詞之前加上一個相應的動詞。如:例(8)中的“度”可理解為“遵守量度”;例(9)中的“東”可理解為“往東”。
第五,名詞前面有助動詞作狀語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10)公冶長可妻·也。(《論語·公冶長》)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名詞前面有助動詞作狀語而用作動詞,我們在理解時一般要在名詞之前加上一個相應的動詞。如:例(10)中的“妻”可理解為“娶妻”;例(11)中的“水”可理解為“游泳”。
第六,名詞前后有“而”連接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12)夫子式·而聽之。(《禮記·檀弓下》)
(13)騁而左·右·,何也?(《左傳·成公十六年》)
關(guān)于這種情況,應注意“而”字前面的名詞是不是作主語,如果名詞是作主語,則不能用作動詞。如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薄岸币部梢赃B接狀語與中心詞,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管仲束縛,自魯之齊,道而饑渴?!泵~前后有“而”連接而用作動詞,我們在理解時一般要在名詞之前加上一個相應的動詞。如:例(12)中的“式”即“軾”,可理解為“憑軾”;例(13)中的“左右”可理解為“往左往右”。
第七,名詞用在“所”字后面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14)民之所譽,上之所禮·,亂國之術(shù)也。(《韓非子·五蠹》)
(15)是以令人完客所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名詞用在“所”字后面而用作動詞,我們在理解時一般可理解為“所+動詞+的事物”,有時也可理解為“所+動詞”。如:例(14)中的“禮”可理解為“所尊敬的東西”;例(15)中的“館”可理解為“所住宿的賓館”。
(二)形容詞用作動詞的條件
從造句功能方面看,形容詞的特點是常作謂語和定語,也可作狀語、補語、主語和賓語。但是作謂語時,不能帶賓語。從組合能力方面看,形容詞不受助動詞修飾。如果某個形容詞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了它的上述基本功能而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那么就可以判斷這個形容詞用作動詞。具體來說,形容詞用作動詞主要有下面三種情況。
第一,形容詞帶賓語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1)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孟子·梁惠王上》)
(2)今茲未能,請輕·之。(《孟子·滕文公下》)
形容詞帶賓語而用作動詞,如果是用作一般動詞,我們在理解時可把該形容詞直接解釋為相應的動詞。下面的兩種活用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如:例(1)中的“遠”可解釋為“遠離”。
第二,形容詞前面有助動詞或副詞“乃”作狀語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3)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韓非子·說林下》)
(4)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荀子·天論》)
例(3)中的“小”和“大”可分別解釋為“變小”、“變大”;例(4)中的“貧”可解釋為“使(人)貧窮”。
第三,形容詞用在“所”字后面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5)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錯《論貴粟疏》)
(6)世之所高·,莫若黃帝。(《莊子·盜跖》)
例(5)中的“貴”可解釋為“看重”,“賤”和“卑”都可解釋為“輕視”,“尊”可解釋為“尊重”;例(6)中的“高”可解釋為“敬佩”。
(三)數(shù)詞用作動詞的條件
從造句功能方面看,數(shù)詞的特點是常同名量詞組合作定語,或同動量詞組合作狀語、補語。在計算數(shù)目的句中可以作主語和賓語,極少數(shù)可作謂語。從組合能力方面看,數(shù)詞不能同名詞直接組合,不受副詞修飾。如果某個數(shù)詞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了它的上述基本功能而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那么就可以判斷這個數(shù)詞用作動詞。具體來說,數(shù)詞用作動詞大致有下面四種情況:
第一,數(shù)詞帶賓語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禮記·中庸》)
(2)孰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當數(shù)詞帶賓語用作動詞時,有一般用法,也有使動用法。其意義比較靈活,可根據(jù)具體情況來解釋。如:例(1)中的“百”和“千”可分別解釋為“一百次地做”、“一千次地做”;例(2)中的“一”是使動用法,可解釋為“統(tǒng)一”。
第二,數(shù)詞帶補語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左傳·隱公元年》)
(4)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左傳·僖公三十年》)
以上兩例中的“貳”都是“兩屬”的意思。
第三,數(shù)詞前面有副詞作狀語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5)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孟子·滕文公上》)
(6)與臣而將四·矣。(《戰(zhàn)國策·魏策》)
例(5)中的“貳”可解釋為“兩樣”;例(6)中的“四”可解釋為“成為四(人)”。
第四,數(shù)詞單獨處在謂語的位置上時,就用作動詞。例如:
(7)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8)勢齊則不一·,眾齊則不使。(《荀子·王制》)
例(7)中的“貳”可解釋為“貳心”;例(8)中的“一”可解釋為“一致”。
一般說來,如果謂語動詞帶了賓語,那么賓語就是這個謂語動詞支配的對象,但是古代漢語里的動賓關(guān)系是十分復雜的,或為一般動賓關(guān)系,或為特殊動賓關(guān)系。其中特殊動賓關(guān)系主要有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等。
(一)使動用法
如果謂語動詞帶了賓語,而賓語又不是這個謂語動詞支配的對象,而是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并且是主語使賓語發(fā)出的,那么這種現(xiàn)象叫使動用法。用于使動用法的動詞叫“使動詞”或“致動詞”。我們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主語)使賓語怎么樣。換言之,也就是(主語)使賓語產(chǎn)生某種動作行為。如《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逼渲械摹白摺边@一動作的發(fā)出者是賓語“蒙驁”,并且是主語(公子)使賓語(蒙驁)發(fā)出的。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時,可以有使動用法;動詞本身,也可以有使動用法。例如:
(1)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guān)中而都彭城。(《史記·淮陰侯列傳》)
(2)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國語·越語上》)
(3)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例(1)中的“臣諸侯”是“使諸侯為臣”。名詞用作動詞之后,如果它是使所帶的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那么這個名詞就用作使動用法的動詞。這就是名詞的使動用法。例(2)中的“潔其居”、“美其服”是“使其居潔”、“使其服美”。形容詞用作動詞之后,如果它使所帶的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就用作使動用法的動詞。這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例(3)中的“來之”、“安之”是“使之來”“使之安”。如果動詞所帶的賓語成為了這個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并且是主語使賓語發(fā)出的,那么這個動詞就用作使動用法的動詞。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
討論使動用法時還需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使動詞有時帶兩個賓語,這時前一個賓語(間接賓語)是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后一個賓語(直接賓語)是動作行為支配的對象。例如:
(4)季氏飲·大夫酒。(《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5)寧許以負·秦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4)中的“飲大夫酒”是“使大夫飲酒”;例(5)中的“負秦曲”是“使秦負曲”。
第二,一個一般用法的及物動詞和一個不及物的使動詞連用,可以同帶一個賓語。例如:
(6)君將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7)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例(6)中的“哀而生之”是“可憐我并使我活下去”的意思;例(7)中的“燒而走”后面省略了賓語“之”,是“燒之而使之走”。
(二)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對于賓語具有 “認為(或以為)賓語怎么樣”的意思。用于意動用法的動詞叫“意動詞”。只有名詞和形容詞用作動詞時,才有意動用法。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例如:
(8)孟嘗君客·我。(《戰(zhàn)國策·齊策》)
(9)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例(8)中的“客我”是“把我當作客”。名詞用作動詞之后,如果它把賓語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那么這個名詞就用作意動用法的動詞。這就是名詞的意動用法。我們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是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理解時可用“以……為……”或“把……當作……”格式來解釋。例(9)中的“甘其食”是“以其食為甘”,“美其服”是“以其服為美”。形容詞用作動詞之后,如果它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就用作意動用法的動詞。這就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我們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在理解時可用“以……為……”、“把……當作……”或“認為……怎么樣”等格式來解釋,有時也可以直接用一個相應的動詞來解釋。
談詞類活用,應該注意這么幾個問題:詞語“本用”與活用的辨別,一般用法與特殊用法的辨別,特殊用法與特殊用法的辨別等。
(一)詞語“本用”與活用的辨別
我們講某個詞語活用為動詞,是根據(jù)該詞在古代漢語中所具有的意義和語法特點來判斷的。然而在談到古漢語詞類活用的時候,不少人無形中以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義和語法特點作為依據(jù),以此來辨別古代漢語里的某個詞是否活用為動詞,因而往往把某個詞的“本用”而誤解為活用。下面我們結(jié)合某些古代漢語教材中講詞類活用時所舉的一些“名詞活用作動詞”的例句來辨別其錯誤及其致誤的原因。
(1)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記·商君列傳》)
(2)百里奚爵祿不入于心,故·飯牛而牛肥。(《莊子·田子方》)
例(1),《說文》:“前,不行而進謂之前,從止在舟上?!惫湃擞谩澳_(止)站在舟上”來表示前進。《廣雅·釋詁》:“前,進也?!笨梢姟扒啊钡谋玖x為“前進”,是動詞,引申為方位名詞。這是因不明詞的本義而誤解為活用。
例(2),《說文》:“飯,食也?!薄帮垺钡谋玖x為“吃(飯)”,引申為“喂,給……吃”?,F(xiàn)代漢語里“前”和“飯”等一般都不作動詞,因此人們“以今度古”,以為古代漢語里的這兩個詞語也不作動詞,于是當它們在古文中表示動作行為的意義時,就認為是“名詞活用作動詞”。這是不明詞的引申義而誤解為活用。
(二)一般用法與特殊用法的辨別
在古代漢語里,有些表示一般用法與特殊用法(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的動賓短語在形式上完全一樣,然而它們的實際語言結(jié)構(gòu)卻是不同的。同一個名詞或形容詞用作動詞時,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其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有時是用作一般用法的動詞,有時是用作特殊用法的動詞。例如:
(3)余朝·京師。(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例(3)中的“朝京師”和例(4)中的“朝秦楚”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并且動詞也相同,然而“朝京師”是一般的動賓結(jié)構(gòu),“朝秦楚”則是使動用法,就是“使秦國和楚國來朝拜”。
(5)桓公立,(石 砞臘)乃老·。(《左傳·隱公三年》)
(6)時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漢書·趙充國傳》)
例(5)中的“老”和例(6)中的“老”,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但前一個“老”是一般用法,是“告老”的意思;后一個“老”是意動用法,“老之”就是“認為他老了”。
(三)特殊用法與特殊用法的辨別
在古代漢語里,有時同樣是動賓短語,其語法形式完全一樣,并且其中的動詞同樣是特殊用法,然而它們的實際語言結(jié)構(gòu)卻是不同的:或是使動用法,或是意動用法,或是其他的特殊用法,我們應根據(jù)上下文意來加以分辨。例如:
(7)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呂氏春秋·知度》)
(8)古之為治者,將以愚·民。(《老子》)
例(7)中的“愚人”可理解為“認為別人愚”,是意動用法;例(8)中的“愚民”可理解為“使民愚”,是使動用法。
怎樣分辨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呢?這主要是從意義上來區(qū)分:
第一,使動用法具有使令意義,它側(cè)重于主語使賓語怎么樣,即主語使得賓語產(chǎn)生某種動作行為。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畢禮而歸之。”即主語(秦王)使賓語(之)產(chǎn)生了“歸”這一動作行為?;蛘咧髡Z使賓語成為某種人或事物。如《韓非子·五蠹》:“乘勢,則哀公臣仲尼?!奔粗髡Z(哀公)使賓語(仲尼)成為臣?;蛘咧髡Z使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論語·述而》:“人潔己以進。”即主語(人)使賓語(己)具有“潔”的性質(zhì)。
第二,意動用法具有主觀色彩,它側(cè)重于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即主語認為賓語是某種人或事物 (或者把賓語當作、看成是某種人或事物)。如《戰(zhàn)國策·齊策》:“孟嘗君客我?!奔粗髡Z(孟嘗君)把賓語(我)當作門客。或者主語認為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上文所舉“甘其食”,即主語(人)認為賓語(其食)具有“甘”的性質(zhì)。
A Study on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Old Chinese
Zhao Yuehua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435002)
There is such a phenomenon in old Chinese,which words categories are used flexibly. Flexibly used words mainly means flexible using of noun word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 of speech, nominal nouns are mainly used as verbs,adjective are used as verbs,numerals are used as verb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age,nouns,adjectives,numerals are used as general usage of verbs.Nouns,adjectives, numerals are used as special usage of verbs,such as: predicate verb never mean subject’s action,contrarily, it means to let object do something, and another special usage of verbs is that predicating verb how object will be.In addition,verbs in the old Chinese are specialy used as the categeory which let object do something.Talking of usage of word category,several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al usage and lexical usage of words;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eral usage and special usage of words;the discrimination of special usages.
Old Chinese;Word categories;flexibly usage;conditions;usgages;research
H141
A
1672-3708(2010)04-0054-04
2010-05-18
趙月華(1985- ),女,山東煙臺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訓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