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喜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論高校校園文化的本質特征及其價值功能
陳福喜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高層次群體文化,具有獨特的本質特征,呈現(xiàn)出超前性、廣泛性、層次性和包容性。高校校園文化在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功能,具體表現(xiàn)為德育與導向價值、啟智與交流價值、規(guī)范與約束價值、調適與娛情價值、傳承與創(chuàng)新價值以及凝聚與輻射價值。
高校;校園文化;本質特征;價值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是指自學校創(chuàng)辦之日起,經(jīng)過長期教育實踐逐步形成的,以高校校園為載體,成員在校園內生活、工作、學習、科研等活動中所構建積累的各種文化形態(tài)的總和。它伴隨著全體師生員工的思想、認知、行為、意志、情感等不斷碰撞、磨合直至相互融合凝聚而成,具體包括全體成員的精神風貌、道德品質、生活方式、人際交往、情感匯聚、教風學風、校園美化等。因此,高校校園文化絕非僅僅是各種活動的簡單相加或組合,它是經(jīng)過長期營造、不斷融合、逐漸凝聚的一種精神氣質,它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折射出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
從高校校園文化資源形態(tài)而言,高校校園文化由三種形態(tài)構成,即表層的校園物質文化、中層的校園制度文化和深層的校園精神文化。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基礎,包括校園自然環(huán)境(如校容校貌、校園建筑風格、特色、布局以及校園綠化和美化)、教學設施、校園文化活動場所(如文化活動中心、校報、廣播站、宣傳欄、櫥窗等)、校園的物化形態(tài)設施(如?;铡⑿?、校服、校歌等)。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保障,是時代、民族的特點和科學民主精神在校園的積累和沉淀,體現(xiàn)了校園文化的整體特色,它以規(guī)章制度、行為規(guī)范等而體現(xiàn),如教育教學、科研管理、后勤服務、學生工作等制度規(guī)范以及學校獨特的風俗禮儀等。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內核,是深層次的內驅力,是師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反映,集中表現(xiàn)在師生的價值觀念、集體氛圍、團隊精神、文化底蘊、學術風范以及理想信念等,對整個社會文化也起著示范和“導航”作用,為社會不斷孕育出新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和精神食糧。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高層次群體文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高”。首先,這個高是因為進入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已完成了基礎教育并且都經(jīng)過了不同程度的篩選,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其次,高校的教師都是科研與教學相得益彰的雙高型人才;再次,高校是高品質文化的產(chǎn)生地,在各個方面都要比基礎層次的中小學校園文化更有內涵,處于更高層次。因此,它具有其獨特的特征。
1.超前性。大學是知識分子最集中的地方,是出人才、出思想的場所,從校園文化的主導傾向,可以揣摸時代脈搏的跳動。青年大學生一方面接受科學的經(jīng)典理論,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哺育,另一方面又不滿足于傳統(tǒng),急切地探求新理論、新思想、新觀念。那些代表時代特征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等,首先被大學生吸收、反映,在校園文化的土壤中滋生繁衍,具有超前性。
2.廣泛性。校園文化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為學校成員廣泛吸收社會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識提供各種渠道,也為每一個體聰明才智的充分發(fā)揮提供了舞臺。從校園文化的主體來看,既包括學生也包括廣大教職員工,因此校園文化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并作用于生活其中的所有的人。高等教育的大發(fā)展擴大了各高校的全國招生覆蓋面,不同省份、民族的學生匯聚大學校園,形成了校園文化的人脈基礎。加上校園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興趣、不同年齡群體之間文化的和精神的需要,因而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得到廣泛的傳播。
3.層次性。高校校園文化有不同層次的表現(xiàn),既有外顯的和內隱的內容,又有物質層次的、制度層次的和精神層次的表現(xiàn)。外顯文化即可見之于形的物質層文化,如校園布局、建筑風格、文化場所、生活設施、?;招F斓?;內隱文化即潛在于大學內部的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精神層文化,如大學人的理想追求、精神境界、價值目標、人際關系和校風教風學風等。此外,還有介于外顯和內隱之間的制度層文化,既呈現(xiàn)外顯特征又有內隱特征,主要通過文字形態(tài)表現(xiàn),如大學的校訓、規(guī)章制度、行為規(guī)范等。物質層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和條件,是制度層文化和精神層文化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和載體。內隱文化和制度層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和核心內容,它們最能體現(xiàn)一所大學區(qū)別其他大學的獨特之處。
4.包容性。大學“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一般而言,大學師生的來源受地域的限制比較小。在當今高等教育國際化、大眾化的趨勢中,大學的大門已經(jīng)向越來越多的人敞開。大學中人群的構成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而且大學承襲著“學術自由和學術自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各種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興趣信仰的交匯地和思想自由、嚴謹治學、兼容并包的場所。
任何文化都賦有一定的功能,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高層次群體文化,蘊含獨特的價值功能,不僅在高等教育和社會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高校辦學實踐中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為德育與導向價值、規(guī)范與約束價值、啟智與交流價值、調適與娛情價值、整合與凝聚價值以及傳承與創(chuàng)新價值。
1.德育與導向價值。當今信息社會,每個高校成員都有其特定的社會信息渠道。他們可以在校園里隨時通過報刊雜志、電腦網(wǎng)絡、電視、電話、收音機、手機等了解國內外的各種聲音,頭腦中容納了豐富的社會信息,在校園里可廣泛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熱烈探討,具有較強的德育功能。與此同時,高校校園文化的內容、形式及校園文化形成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環(huán)境對師生的影響是細致、深遠和潛移默化的。師生每天又將所見所聞的大量信息帶入校園,使校園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信息匯集和思想交流中心。古今中外的各種思想觀念都會給大學生以影響,從而逐步積淀為大學生文化心理深層結構中的一種意識。這種“雙向互動”使校園個體形成對群體組織的參與意識和觀念的認同,個人行為也會服從群體組織目標,形成校園組織一致的目標和個體成員趨同的價值導向。良好的文化氛圍能使師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和影響,它能夠通過營造正確的政治氛圍和良好的環(huán)境,影響師生對事物的判斷和看法,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習慣,具有滴水穿石和潤物無聲的力量。
2.啟智與交流價值。學習是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的主旋律,大學的學習與中學的學習不同,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個人常會遇到一些難題,這時校園成員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就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而且校園內的這種探討交流也是消化提高和融匯貫通課堂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校園良好的教風學風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環(huán)境,它對成員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們常??梢钥吹叫@內某一成員的刻苦學習會帶動其他成員勤奮讀書的現(xiàn)象。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著較強的啟智功能。同時,與紛繁復雜的社會截然不同的是,校園是學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場所。大多數(shù)學生是第一次離開家庭來學校過集體生活,他們來自四面八方,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習俗,個性、脾氣、習慣、愛好千差萬別,有時甚至連語言都難以相通,這就使成員之間難免會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但為了共同的學習生活,大家都需要學會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體諒,以建立和發(fā)展友誼。
3.規(guī)范與約束價值。高校校園文化長期營造建立的共同的制度觀念和價值觀念對大學生有著規(guī)范與約束作用。校園群體對個體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樣個體對群體也有很強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使個體把校園真正看成是自己“溫暖的家園”,從而發(fā)揮師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功能,自覺地把自己的行為融入校園整體行為中去,規(guī)范、約束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使校園群體組織最大限度地釋放出自己的潛力。管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校園生活中,師生在歸屬動機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驅使下,會積極地與整個校園所倡導的制度觀念和價值觀念相協(xié)同,渴求歸屬和被集體所接納,有意或無意接受來自全體的影響,以便成為集體中的一員,從而增加了個體的歸屬感和集體的凝聚力。
4.調適與娛情價值。高校師生在追求知識和真理、探索生活價值和意義、謀求自身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從而產(chǎn)生各種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校園文化以其較高層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財富,創(chuàng)造了一個調適人們心靈的校園這一場所。校園成員的真誠勸導和熱心相助定會增強其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消除過多的憂慮和消極思想,減輕心理壓力,具有較強的調適功能。高校校園文化首先以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群體意識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高度觀念形態(tài)的校園精神,而與之相適應的整潔、優(yōu)美、高雅、規(guī)范的環(huán)境文化,寓思想、情感、智慧、趣味于其中的方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成員思想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及時釋放心情、調適心理、消除矛盾,又能豐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雅情趣,對生活于校園中的每個人都起著作用。這種陶冶情操與心情調適的作用主要以隱形形式存在的,卻又是無所不在的、巨大而深遠的。
5.傳承與創(chuàng)新價值。高校校園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長期積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形成的。大學從創(chuàng)立起就不斷吸納社會文化,將之進行歸整,使之成為自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構成予以保留,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過數(shù)代人的不斷整合、融合、升華,成為大學文化的精髓。例如,北京大學在百年的發(fā)展和斗爭歷程中形成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tǒng),所顯示的不斷鉆研、求實、創(chuàng)新、向上的優(yōu)良學風,如今已成為北京大學獨特的文化底蘊。大學不僅吸收不同的文化,也進行理智的批判和選擇。大學不僅擁有具有文化創(chuàng)造精神與能力的人,而且存在著多種文化之間的接觸與滲透,這為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要素上的保證。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主要體現(xiàn)在廣大師生價值取向的先進性、校園規(guī)劃的時代性、管理制度的優(yōu)越性及教育方針的科學性。
6.凝聚與輻射價值。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對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催人向上的校風、校園精神有著重要作用。它能夠以種種微妙的方式,溝通人們的思想感情,融合人們的信念情操,培養(yǎng)和激發(fā)人們的群體意識。在這種特定的文化氛圍中,人們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產(chǎn)生自豪感、榮譽感和使命感,以及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個體的思想感情和行為與整個學校聯(lián)系起來,整個校園處處充滿集體的溫暖,使學生感到生活在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中。他們會以自己是這所學校的一員而感到自豪,從而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和驅動力。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社會文化又具有著很強的滲透力、影響力和輻射力,在一定程度上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折射出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
[1]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2]鄭永廷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01.
G64
A
1673-0046(2010)12-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