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進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鄭州 450011)
美國道德教育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
崔 進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鄭州 450011)
美國作為西方德育教育的發(fā)祥地,其道德教育具有以下特點:對教育對象的認識具有平等性;教育理論構(gòu)建中注重學科整合;教育實施中注重實踐性和理論性相結(jié)合等特點,分析其背后的一些深層次機理,為我國德育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美國;道德教育;特點
美國作為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的發(fā)祥地,經(jīng)過從20世紀 50年代末到 80年代末的第二次道德改革,形成了道德認識發(fā)展論、社會學習論、價值澄清學說、品德教育教程等多姿多彩的理論和實踐,從此美國學校的德育從經(jīng)驗型轉(zhuǎn)型為科學化,學校德育在更加多樣化的同時,客觀標準也得以重新建立,思想道德教育成為最有生命力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經(jīng)驗和啟迪。
依杜威的觀點,灌輸?shù)谋举|(zhì)就是強制,這種強制的教育方式不尊重兒童的道德成長規(guī)律,無視兒童的理智、自由和意志,從而不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的道德成長。一般地說,美國人認為道德具有雙重屬性,即社會性和自主性。社會性要求每個個體遵循自身以外的規(guī)范、原則并對其負責;自主性則強調(diào)個體對自己負責,是其對自己所處的關(guān)系持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的前提條件。灌輸式教育的消極后果是明顯的,一是造就無責任的人,二是造就不對自己負責只對外部負責的人。灌輸由于其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權(quán),使之不能自由決定和自由創(chuàng)造,從而也就使之找不到承擔責任的心理支撐,導致在學校文明守紀的好學生卻在社會上污言穢語,老師眼中的誠實弟子卻在考試時作弊等奇怪現(xiàn)象。道德教育不僅要改變?nèi)藗兊男袨?更要在根本上轉(zhuǎn)變?nèi)藗兊挠^念,因此要激發(fā)學生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使學生習慣性的服從行為具有道德意義。美國道德教育尤其注意主體性,主要指兩方面:一是指政府和行政對道德教育不橫加干涉,實現(xiàn)道德自由,學校德育根據(jù)科學研究的要求進行;二是指在德育中以引導激發(fā)為主,給予受教育者充分的自由,教師不應橫加阻攔。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教材,根據(jù)學生和教學選擇方法,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他們秉承的理念是:學生和老師相比欠缺的只是知識的儲備,但在人格、尊嚴上二者是平等的,從而他們樂于在尊重學生中教育學生。
美國的道德教育可以說效果較好,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重視道德教育的學科化研究。美國道德教育并沒有停留在“經(jīng)驗”的層次上,而是具有很強的理論性。道德教育被美國教育界視為一個專門的研究對象,對德育內(nèi)容、德育方法、德育手段、德育效果等方面從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法學、等不同角度來進行或分析或綜合的研究,開出了許多交叉學科之花,結(jié)出了各種理論流派之果[1]。
當然,人們并沒有滿足于道德教育的分學科探討,而是更加注重從多學科整合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一領(lǐng)域。這集中表現(xiàn)在由于人們對道德教育性質(zhì)認識的變化,導致研究的指導思想也發(fā)生了根本改變。美國哈佛大學“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理查·哈什指出:如果說 80年代的道德教育比以前更加復雜,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那是因為我們不能再從一個維度來考察道德,而不是由于道德本身變得更加重要了。也就是說,隨著民主生活的多元化,人們在道德教育上的努力,對道德教育的審視也應該是多元的[2](P24)。這種指導思想上的變化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從多學科整合的角度構(gòu)建自己的理論。典型著作有 20世紀 70年代克里夫·貝克所著的《道德教育:一種國際整合的方法》,80年代埃利亞斯的《道德教育:世俗的和宗教的》以及萊斯特的《一種道德教育的國際整合方法》。他們的主要貢獻就是站在哲學的高度,運用社會學、人類文化學 、心理學、教育學和宗教學等學科知識進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審視,讓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更加重視各門學科、不同領(lǐng)域研究人員的協(xié)力合作。例如成立于 20世紀 80年代的明尼蘇達大學道德發(fā)展研究中心,它們的研究成員來自不同的專業(yè)和學科,這樣的知識結(jié)構(gòu)保證了對道德教育從多學科結(jié)合進行主體式研究,并由此提出合理的道德教育計劃。
任何教育都脫離不開一定的社會形態(tài)和一定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在美國,推崇個人主義的悠久文化傳統(tǒng)在其國民教育中得到充分反映。同時,移民帶來了多種文化,由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叉和滲透,基于個人主義文化傳統(tǒng)的多元社會被賦予更加典型的意義,也賦予道德教育以個性化特征。它不同于以往其他道德教育追求系統(tǒng)性、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而是開始強調(diào)它的具體性、多樣性和實用性。在美國,各類學校都實施自己的一套道德教育要求和目標,而沒有形成統(tǒng)一,在自己的價值觀的指導下,各學校的校長都可以確定具有自己特色的道德教育目標[3]。所以美國的學校沒有統(tǒng)一的道德教育教材,甚至沒有專門從事道德教育工作的隊伍。學校道德教育課程的開設主要集中在中小學,授課方式是就事論事地解決當時學生和社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不討論理論問題,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價值分析和理性判斷,進而為他們提供一些具體的技術(shù)性指導。個性化的特征使美國的道德教育不是用灌輸?shù)扔行蔚姆绞竭M行,它們通常會化有形為無形,內(nèi)容上松散,形式上多樣,教學過程中利用社會輿論、習慣等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在社會生活方面,利用宗教的教堂、宗教節(jié)目及各種歷史、文化博物館等大眾傳播及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滲透性影響。
在美國,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都具有實踐性和指導性特點。道德教育的各種理論和模式不僅重視基本原理的提出,尤其重視供教育實踐者運用的操作體系的設計。例如 20世紀 80年代波士頓大學教授 k.瑞安的著作《The New Moral Education》在總結(jié)了戰(zhàn)后美國德育得失后提出了新的教育方法,歸結(jié)為五個 E:“榜樣 ”(example)、“解釋 ”(explanation)、“勸誡 ”(exhalation)、“環(huán)境 ”(environment)和“體驗”(experience),供教師在不同的情景選用[1]。不僅如此,學校道德教育注重在實踐中提高道德認識、培養(yǎng)道德情感、增強道德責任感,在為社會服務的實踐中,還注重指導,不搞強迫命令,不搞盲從,這種指導是全方位的,包含了從行為習慣到心理情緒以及學習生活的一切方面。為此,中學設有指導員,他們幫助學生解決與同伴或家長的沖突,以及解決其他情緒和心理上的問題。
20世紀 90年代以來,我國社會全面轉(zhuǎn)型,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及多元文化的碰撞,德育改革迎來了發(fā)展契機的同時又面臨諸多挑戰(zhàn)。在社會變遷的作用下,舊價值觀念分崩離析,新價值觀念的構(gòu)建還要假以時日,各種外來文化和價值觀撲面而來,他們和本土文化以及價值觀相互沖突,年青一代對此感到迷惑和茫然。縱觀美國的若干經(jīng)驗和教訓,可以得出幾點啟示。
我國的道德教育工作距離科學發(fā)展觀中“以人為本”的要求差距還很大。在教育內(nèi)容上,忽視個體價值;在教育進程上,缺乏層次性和連貫性;在教學方法上,多重視直接灌輸和講授法,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1]。因此,要及時更新德育教育理念,適時調(diào)整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使之與時代特征相符合。我國的道德教育要突出學校道德教育內(nèi)容的時代性與人文性,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觀指導,注重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和確立,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還要注意在道德教育中滲透外域文化介紹,使學生以開放的胸懷接納、交流、溝通,形成自己的道德選擇和判斷能力。如果只局限于使學生停留在認知人生理想、人生價值等高層次內(nèi)容上,而缺乏使之生活化,將收效甚微。道德教育要關(guān)注和指導學生成長的點點滴滴,包括學習、生活、交往和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
我國道德教育實效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德育方法的單一性。美國道德教育的方法靈活多樣,注重隱形和顯性的結(jié)合。我們也要挖掘一切可能資源成為德育教育的載體,使道德教育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從中尋找德育的素材和契機。應深入開展“希望工程 ”、“手拉手 ”、“青年文明號 ”、“三下鄉(xiāng) ”、“十八歲成人儀式”等喜聞樂見的活動,培養(yǎng)青少年的榮辱觀;發(fā)揮各類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道德教育實踐基地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在各學科教育中滲透道德教育,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隱形教育的積極作用;努力營造一個道德教育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在宣傳、出版、理論、新聞、文藝等方面為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在德育方法上,要使之多樣化。無論灌輸還是潛移默化,無論課堂教學還是發(fā)展隱性課程、滲透式教育等,各種有實效的方法均可為我所用。我們應創(chuàng)建民主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和諧的社會教育環(huán)境和溫暖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qū)嵺`各種社會道德規(guī)范;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規(guī)律,在傳授德育知識的同時,重視情感、意識的功能和作用;把“知行合一”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學生相互教育、集體教育的作用,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真情、領(lǐng)悟崇高、體驗光榮、提升內(nèi)在品格、提高道德品味。道德教育的形式應多樣化,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避免形式主義和空洞說教。
在美國,從事學生工作的,大都是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取得學士、碩士乃至博士學位的專家。美國各州都設有高等教育行政專業(yè)的學校,目前該專業(yè)已發(fā)展到較高層次,以培養(yǎng)碩士、博士研究生為主,他們學成后被充實到各大學或?qū)W院,擔任副校長、訓導長、學生顧問、指導員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國學生工作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早已形成專門的學科,培養(yǎng)了很多思想道德教育專家。我國需要引導道德教育隊伍向?qū)<覍W者型方向發(fā)展。目前當務之急是注重對德育教師的師資培訓。針對目前教師往往滿足于單純的特定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的傳遞,要培養(yǎng)他們包容平等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教育學生自己形成對世界對人生的觀點,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釋放其創(chuàng)造力,對其錯誤能夠積極引導,完成對學生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師的價值觀構(gòu)建也同樣具有極大意義,畢竟教師也是這場意義建構(gòu)游戲的一員,他們的作用不可小覷。
[1]黃紫華,粟莉.美國思想道德教育的經(jīng)驗與啟示 [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6).
[2]Jack Philip W.,Robert E,Boostrom,David T.Hansen.TheMoralLife of Schools[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1993.
Abstract:As the birthplace ofwestmoral education,American moral education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the equal recognition of the education object,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subject adjustment in the form of theory,and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etc.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found principles among them,and it is helpful for our moral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some advic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Subjectivity;Adjus tment;Inspiration
(責任編輯:宋孝忠)
The Remarkable Points of American M oral Education and the Inspiration to our Country
CU IJin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 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G510
A
1008—4444(2010)04—0142—03
2010-06-25
崔 進 (1975—),男,河南臺前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思想政治學院 2008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