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 重慶 400715)
武俠小說的“美”
張慧
(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 重慶 400715)
金庸先生曾言“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到底何為“為國為民”,到底如何界定俠。筆者結(jié)合金庸先生的小說,得出俠義的宗旨為“對國家忠,對朋友義,對愛情貞”。當(dāng)然武俠小說絕不僅僅是刀光劍影,江湖恩仇,它還應(yīng)該包括文字美、人物美以及藝術(shù)美因此武俠還是美學(xué)。本文將以金庸小說為例闡述現(xiàn)代武俠小說中蘊含的美學(xué)。
俠義;場面;兵器情感
《說文解字》講輕財者為俠,也講立氣齊、作威福、結(jié)私交以立疆域于世者,謂之游俠。相與信為任,同是非為俠。這里講到的可以說明最早的認(rèn)為的游俠不過就是士大夫家族養(yǎng)的家奴,另一種說法是俠是以互相信任和同認(rèn)是非的一群武士。而金庸先生給我們構(gòu)置的俠的體系確是為國為民,以江湖義氣為重的義士。“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么到底何為“為國為民”?!渡竦駛b侶》中的郭靖給了我一些啟示?!皩抑遥瑢ε笥蚜x,對愛情貞”,這是他一生貫穿始終的為人原則,我想也是金庸先生借他之身來傳達(dá)的俠義宗旨。他駐守襄陽,抵抗蒙古的入侵,把國家興亡,百姓疾苦與自身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稱郭靖“郭大俠”,這并不是因為他武功高,而是因為他為國為民的情懷?!短忑埌瞬俊分械膯谭?,更讓我深刻的認(rèn)識了俠義的涵義。這位主人公一出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杏子林里評定了丐幫內(nèi)部的嚴(yán)重叛亂,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杰出的領(lǐng)袖才能和在群眾中的崇高威望。他從小受的是北宋年間以儒家為主的漢人教育,這使他確立了一套“正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講究“夷夏之辨”,忠于國家民族,孝敬父母師長,對弱小者仁愛,處事正直公平,反對濫殺無辜。但命運偏偏跟這個英雄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最后居然證明他是契丹人。金庸先生通過喬峰的經(jīng)歷和走向自殺的悲劇,不僅控訴了遼宋統(tǒng)治集團(tuán)對異族百姓的殘殺掠奪,而且向傳統(tǒng)儒家思想提出了質(zhì)疑:夷夏之分真的就等于區(qū)分了正和邪、善與惡、敵和友嗎?不問是非曲直,漢人一定要站在漢人一邊,契丹人一定得無條件忠于契丹,這種觀念真的對嗎?作者通過智光大師之口曲折地道出了答案:“萬物一般,眾生平等。圣賢畜生,一視同仁。漢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榮辱,俱在灰塵”。從喬峰身上揭示和啟發(fā)的俠義并不是狹隘的民族心里,而是站在國家、人民的高度,帶有一定的“人民性”。這與傳統(tǒng)文化的“俠”相比,有了更多的責(zé)任感和正義感。李白的《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古代的俠士可以為報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荊軻,像聶政,與其說他們是俠客,倒不如說他們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為了報答對方知遇之恩來實現(xiàn)自己的自身價值,比如荊軻,他去刺秦不是想到刺殺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殺秦王能報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這正是“士為知己者死”的習(xí)見,這樣的俠義多少讓現(xiàn)代人看了有點悵然,于此相對的金庸先生構(gòu)置的俠,卻真真是那種為國為民,嫉惡如仇,劫富濟(jì)貧,外表剛毅充滿陽剛,內(nèi)心卻一片癡情的英雄形象。
喜歡讀武俠小說的人,不僅僅是為那些江湖的恩怨情仇,江湖俠義所感動。還在于喜歡它磅礴的武打場面。如《笑傲江湖》中的描寫:只見左岳二人各使本派劍法,斗在一起。嵩山劍氣象森嚴(yán),便似千軍萬馬奔馳而來,長槍大戟,黃沙千里;華山劍輕靈機巧,恰如春日雙燕飛舞柳間,高低左右,回轉(zhuǎn)如意。岳不群一時雖未露敗象,但封禪臺上劍氣縱橫,嵩山劍法占了八成攻勢。岳不群的長劍盡量不與對方兵刃相交,只是閃避游斗,眼見他劍法雖然精奇,但單仗一個“巧”字,終究非嵩山劍法堂堂之陣、正正之師的敵手。又如《武林爭雄記》中:俞振剛又換式“跨虎登山”,右手甩腕發(fā)鏢,這一次卻一發(fā)雙錢。跟著往右一個收勢,反手捻鏢,左手下穿右腕底,唰地又連打出兩鏢。這時候,左右掌心尚還各扣著一枚錢鏢,卻從右往左一換,換成太極拳“野馬分鬃”,“玉女穿梭”兩式,把雙掌的鏢一攬力,唰的齊打出去。鏢檔上梭梭的連響了最后的兩響,俞振剛早已收還招式,又回為太極拳“攬雀尾”的原樣。撤步回身,到筵前一躬身到地,道“弟子獻(xiàn)丑,師長指教?!眽延^的描寫,把瞬間發(fā)生的一連串動作分解得有板有眼,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禁馳騁無邊的想象來迎合作者的描寫,不得不說這也是武俠小說引人入勝、大顯神通的一大因素。
精彩的武打場面自然離不了兵器和功夫。多種多樣的兵器和各色各樣的武功也是武俠小說讓人為之傾心的一大看點。就我所見作品里的刀劍而言,就多之又多,如:玄鐵劍,倚天劍,屠龍刀,君子劍,淑女劍,碧水劍,黑白雙劍,金蛇劍,闖王軍刀,冷月寶刀,鴛鴦刀,繡花針,楊家鐵槍,綠波香露刀,白虹劍,周公劍,真武劍虎頭金刀,龍泉劍,工布劍,紫微軟劍,勝邪劍,純鈞劍,湛盧劍,魚腸劍,巨闕劍,泰阿劍,龍淵劍,干將劍,莫邪劍,玄鐵匕首,墨劍,白劍,吳鉤劍,七星絕命劍等。加之各類暗器、棒棍以及施毒的使用,可謂為武打場面添加了無限的刺激和美感。就武術(shù)而言,我們熟知的就不算少數(shù),如:太極拳,五行拳,通臂拳,八風(fēng)掌,鐵鍋掌,擒拿手,羅漢手,混元掌,排山掌,劈空掌,大力金剛掌,龍行八掌,金剛指,黑煞手,蛤蟆功,七傷拳,凝血神爪等。還有各種輕功:登萍渡水,踏雪無痕,一鶴沖天,燕子鉆云,蜻蜓點水,草上飛,云里翻,追云趕月,飛鳥凌波等??芍^有根有梢,有聲有色,大大誘發(fā)了讀者極限的遐想,為武俠小說的描寫增加了更多的意味和看點。
武俠之美,除了感覺上的滿足和享受以外,還滲透著豐富的情感氣息。江湖里的親情,友情,愛情,師徒情的美好流露以及掙扎權(quán)衡,都可謂引人入勝。因為江湖,這些感情被賦予了不一樣的理解和選擇;因為道義,這些感情的展示給了人很多的思考和品味。就拿《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而言,她外表美麗溫柔、冰雪聰明,從小便與張無忌有著難解的感情。從師滅絕師太以后,深得師太的喜愛,師徒情意可謂深厚,也正因如此,遵師命立下毒誓,并且為勢所迫,逐漸變得陰沉狠辣,成為峨嵋派新掌門時,設(shè)毒計謀取屠龍刀和倚天劍,嫁禍趙敏,自己獨占無忌。拜堂之時,因趙敏大鬧喜堂,以謝遜的下落逼無忌舍她而去。此后,周芷若與張無忌的愛情已經(jīng)轉(zhuǎn)變成仇恨了。后來終得反省恢復(fù)了善良的本性,并與張無忌重修舊好。他們的愛情談不上驚天動地,卻也波折曲奇,讓人為之感嘆深思,讀來看來也頗有意味。再說《天龍八部》中的兄弟情,三兄弟中,一個是武林中俠名遠(yuǎn)揚的一幫之主;一個是大理皇族中逍遙率直,隨性灑脫的小王子;一個則是少林寺中默默無名,一心向佛的小和尚。但冥冥之中,卻有著千絲萬縷將他們的命運系在一起??梢哉f,這三兄弟,喬峰乃高山,雄偉壯闊,氣吞山河;段譽為美玉,溫良尊貴,雅致有趣;虛竹是空木,虛懷若谷,來者難拒。少林寺中萬千強敵環(huán)伺,而喬峰又被污為萬惡之首,眼見難逃一死,唯段譽敢先喊一聲“大哥”,與喬峰共飲烈酒,并肩殺敵;虛竹回少林寺領(lǐng)罰,段譽一路相陪據(jù)理力爭;喬峰被囚,段譽不顧國君之尊,不顧如花美眷,干冒萬難終于救得大哥脫困……雖然段譽虛竹之癡于義,在小說中并不特別突出,但三人之間的兄弟情義也足以讓人看之倍感爽快而敬重。
武俠之美,還在于武俠呈現(xiàn)的可謂是多彩繽紛的文化藝術(shù)盛宴。聚知識與文化,風(fēng)土與人情,歷史與宗教為一體,集神話,傳奇,陰陽,風(fēng)水,五行,八卦,門派,武術(shù),哲學(xué)為一身。就從文學(xué)和美學(xué)方面來說,拿金庸小說而言,琴棋書畫都能與武功相互化。比如《連城訣》中最厲害的武功“唐詩劍法”,最厲害的一招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就是武功的美學(xué)化。再如《射雕英雄傳》中,為了體現(xiàn)黃藥師的武功之奇妙,作者讓黃藥師吹了一曲《碧海潮生曲》。簫聲一起,“萬里無波,遠(yuǎn)處潮水緩緩?fù)平?,漸近漸快,其后洪濤洶涌,白浪連山,而潮水中魚躍鯨浮,海面上風(fēng)嘯鷗飛,再加上水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飄至,忽而熱海如沸,極盡變幻之能事,而潮退后水平如鏡,海底卻又是暗流湍急,于無聲處隱伏兇險,更令聆聽者不知不覺而入伏,尤為防不勝防。”描寫之優(yōu)美形象不言而喻。再拿《神雕俠侶》來說,大雕把楊過帶到主人獨孤求敗那里后,獨孤求敗向楊過展示了他的劍冢,上面都立有碑,碑上題著字,劍冢里埋著好幾把他用過的劍。獨孤求敗告訴楊過他用這些劍的經(jīng)歷。二十歲以前,他用的是剛猛之劍,取其銳利剛猛;三十歲以前,他用紫薇軟劍,取其靈巧機智;四十歲以前,他用玄鐵重劍,取其大巧不工;四十歲以后,他用的是木劍,此是萬物皆為劍的境界;而到了五十歲,他就不用劍了,用的是劍氣。就這么五個階段,看似講劍,細(xì)想?yún)s是在講人生。這是金庸先生閱歷積淀的寫照和人生境界的感悟。不知不覺,武俠里的哲學(xué)和意味隨之融進(jìn)心間……再拿古龍的作品來說,他的小說和金庸的相比,缺少了歷史滄桑感,卻增多了情節(jié)的多變性。他善于根據(jù)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點評人生哲理。如在《碧血洗銀槍》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絕不能逃避自己——自己的過錯,自己的歉疚,自己的責(zé)任都絕對不能逃避。因為那就是自己的影子,是絕對逃避不了的?!边@樣的語言在他的小說里多之又多,讀來倍感意味深長。足可見優(yōu)秀的武俠小說不只是俠義與武藝的呈現(xiàn),更是展現(xiàn)人生內(nèi)涵的平臺。
武俠之美,在于武的繽紛與俠的哲學(xué)。讀武俠就是生命與生命的照面,性靈與性靈的交流。那“重承諾,輕生死”的古道熱腸,那“銀鞍白馬”、“颯沓流星”的英銳之氣,那“事了拂衣去”的超越情懷,真令人血脈噴張。張無忌之正氣,楊過之孤憤,令狐沖那“舉世非之而不淚”的悲懷,楚留香那風(fēng)流盜帥的飄逸與灑脫,陸小鳳那敢于冒險,獨闖江湖的豪氣,李尋歡那悲天憫人的愁懷,都令人蕩氣回腸。武俠小說蘊含的藝術(shù)美正是當(dāng)代武俠盛行的重要原因。然而不難看出,這些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shù)美大多來自男性,就金庸筆下的女性而言,習(xí)慣于為情而活,被情所累,如周芷若,小龍女,黃蓉,穆念慈,任盈盈等。古龍小說里的女性就更像是一個陪襯男人的符號了,如朱七七,風(fēng)四娘,林仙兒等。不否認(rèn)這些女性形象同樣的性格鮮明并且蘊含豐富,也能感受得到作家塑造這些女性時的良苦用心。她們雖是武俠小說里獨特的風(fēng)景線,但終是配角。武俠里大部分女人都是為男人而活,這只能說長期以來武俠小說所宣揚的價值取向均是以儒家文化為主的道德規(guī)范,仁愛忠孝,誠信知報,精忠愛國,修己獨慎;大俠,英雄,君子,都是對男子而言,對于女子則僅停留在膚淺的貌色和情愛的表現(xiàn)上。到了今天,女性占據(jù)半邊天的時代,這可能也應(yīng)該是武俠尋求創(chuàng)新和與時俱進(jìn)的一條出路了。
[1]嚴(yán)家炎.嚴(yán)家炎論小說[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2]孔慶東.超越雅俗[M].重慶出版社,2008.
[3]楊哲聲.中國現(xiàn)代通俗小說思辨錄[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
張慧(1987-),女,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2007級本科生。
201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