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佤族生殖崇拜

2010-08-15 00:46:08楊竹芬
懷化學院學報 2010年12期
關(guān)鍵詞:木鼓佤族崇拜

楊竹芬

(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云南臨滄 677000)

論佤族生殖崇拜

楊竹芬

(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云南臨滄 677000)

對生殖崇拜問題的研究,歷來受到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學、歷史學等不同學科的關(guān)注,生殖崇拜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是一種綜合的文化現(xiàn)象,佤族是云南省獨有少數(shù)民族之一,生殖崇拜對于佤族先民不僅是一種繁衍的需要,更是一種生存的需要,在佤族地區(qū),源遠流長的生殖崇拜信仰觀念及其物化形式,至今仍然可以找到明顯可見的遺跡,在佤族的原始宗教、原始神話、原始美術(shù)、原始舞蹈及至今日的民族習慣中隨處可見生殖崇拜的痕跡。

佤族; 生殖崇拜; 探究

Abstract:The study on issues of reproduction worship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such subjects as ethnology,anthropology, religion,history and so on.Reproduction worship is not only a social phenomenon but also an integrated cultural phenomenon which is common to human being.Wa is one of unique ethnic groups in Yunnan Province.For ancestors of the Wa nationality reproduction worship is a need of reproduction and it is a need of survival,too.In the Wa region visible remains of Long-standing belief and materialized forms of reproduction worship can still be found.Nowadays we can also find these remains in the Wa primitive religion,original myth,original art, original dance and its national habits.

Key words:Wa ethnic group; Reproduction Worship; Explore

對生殖崇拜問題的研究,歷來受到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學、歷史學等不同學科的關(guān)注。[1]對于民族學而言,生殖崇拜是民族文化特殊性的表達,對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加強對民族特性的認識;對于人類學而言,生殖崇拜是人類文化的普遍性表達,對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加強對民族共性的認識;對于宗教學而言,生殖崇拜是人類對精神世界的認識,對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探索與宗教起源相關(guān)的精神問題;對歷史學而言,生殖崇拜是人類文化發(fā)展歷程的證明,對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加強對民族文化歷時性的認識。[2]生殖崇拜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是一種綜合的文化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對生殖器官的直接崇拜,原始社會里,人類始則崇拜女性生殖器,繼而崇拜男性生殖器。一般都注意其結(jié)構(gòu),尋找其象征,進而給予寫實性的再現(xiàn)和抽象化的表現(xiàn),包括再現(xiàn)男女結(jié)合的情景。在女陰崇拜和男根崇拜之間,有些民族曾出現(xiàn)過兩性同體崇拜。[3](P16)這些都表達著原始先民祈求生殖繁盛的愿望。恩格斯說過:“根據(jù)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因素,歸根結(jié)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chǎn)和再生產(chǎn)。但是,生產(chǎn)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chǎn);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chǎn),即種的繁衍?!盵4](P2)心理學已經(jīng)證實,物質(zhì)活動與精神活動是互相統(tǒng)一、互相一致的。生存條件極端惡劣的漫長的原始社會中,天災、饑饉、病疫、野獸的襲擊以及人類自身搶奪物質(zhì)材料的戰(zhàn)爭,使得人類的生存處處受到威脅,懵懂地產(chǎn)生了一套對世界的認識。而人類的繁衍,人口的增殖,成了氏族長久永存的希望。普列漢諾夫在他的著作《論藝術(shù)》中曾經(jīng)說到:“氏族的全部力量,全部生活能力決定于他成員的數(shù)目?!盵5](P58)自然而然這種自然的原始行為也就上升到社會性行為上了。從行為到觀念,生殖崇拜的產(chǎn)生也成了必然。

佤族是云南省獨有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和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聚居區(qū)域在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的怒山山脈南段,山巒起伏,平壩極少,通稱阿佤山區(qū)。有人口396 610(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人,使用佤語,原無本民族文字,用木刻、結(jié)繩記數(shù)、記事,用實物表達情意,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設(shè)計公布以拉丁字母為基礎(chǔ)的佤族新文字。佤族保存了生殖崇拜的神話和風俗,生殖崇拜對于佤族先民不僅是一種繁衍的需要,更是一種生存的需要,正如朱云影所說:“性器崇拜,有兩個目的,都是與人類生存有直接關(guān)系的:一是為了祈禱人類生存不可缺的糧食——五谷豐收;一是為了祈禱繼承種族子孫的繁榮?!盵6](P16)對母體、對性器或其象征物的崇拜,是人類生殖崇拜信仰觀念最普遍的一種物化形式。在佤族地區(qū),源遠流長的生殖崇拜信仰觀念及其物化形式,至今仍然可以找到明顯可見的遺跡,在佤族的原始宗教、原始神話、原始美術(shù)、原始舞蹈及至今日的民族習慣中隨處可見生殖崇拜的痕跡。

一、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佤族宗教的基本著眼點,即內(nèi)容豐富,表現(xiàn)獨特。它以萬物有靈為基礎(chǔ),是祖先崇拜及領(lǐng)域很廣泛的信仰現(xiàn)象。費爾巴哈說:“對于自然的依賴感,再加上那種把自然看成一個任意作為的、有人格的實體的想法,就是獻祭這一自然宗教的基本行為的基礎(chǔ)”[7](P125),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本主起源于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經(jīng)歷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其思想根源是萬物有靈論?!盵8](P5)認為萬物都有神靈,佤族村寨多建在深山密林之間的山腰及山巔,主要從事狩獵、采集、飼養(yǎng)家畜,習慣于刀耕火種的自然農(nóng)耕作業(yè),喜歡居住于竹樓內(nèi),竹樓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圈養(yǎng)牲畜。佤族喜好喝酒,其竹筒酒最具本民族特色。佤族能歌善舞,本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涉及到人類的誕生、萬物的生存,婚喪禮俗,生產(chǎn)生活等眾多的方面,寓意深刻,常有芬芳的山地文化的特色,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藝術(shù)中的獨具一格的奇葩。“幻想人可以通過某種方式達到影響自然以及他人的目的便產(chǎn)生了巫術(shù)。”[9](P266)在自然崇拜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靈物崇拜最具巫術(shù)特點,在佤族民間十分流行,而且內(nèi)容廣泛、形式多樣。有的直接取動植物的某一部分作為靈物,也有自然生就的奇石或先民們使用過的石器。云南民族民間原始信仰中很重形象,只要具備崇拜物的象,也就具備了崇拜物的特征和能力。比如,崇拜勃發(fā)的竹筍,并非崇拜它蓬勃的生機,而是覺得它具備了男根的本相,進而拓展到對石筍和用玉、木雕制的筍狀物的崇拜,覺得它們具有男根的生殖能力。同時也出現(xiàn)了佤族的木鼓即木制的“女陰”,認為對它們祈禱便可獲得旺盛的生育能力。[10](P4-5)佤族用樹干劈成筍狀做成寨心石、寨神樁,可以按照人們的意愿安在最具超自然力的地方觸沉木而有孕,沉木化為龍,可見木最靈驗,在佤族中,賽搜氏族認紅毛為圖騰,相信自己的氏族與紅毛樹有血緣聯(lián)系,在這種觀念下,用樹作材料雕刻自己認為最神圣的崇拜物了。由對巨樹根深葉茂、生命力強盛的崇拜,過渡到以巨樹作為通天之物,進而作為社神的象征來崇拜,再過渡到社神有理想化的泥木偶像,成為自己地域內(nèi)村寨平安、人口繁衍、身穿豐收的守護神。[10](P132)

在原始社會中,人們認為男女性交后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女性才懷孕,所以遠古人類只知女性有繁衍能力,不知男性在生育中的作用。后來,他們觀察到鳥類的生育過程是先產(chǎn)卵,再由卵孵化成鳥,認識到新生命是由卵發(fā)育而來,才聯(lián)想到男性生殖器也有兩個卵,又聯(lián)想到分娩嬰兒的胞衣、男女兩性的結(jié)合,認為生兒育女是男卵進入女腹的結(jié)果,從而認識到男根特有的生殖機能,悟到了“種”的作用。[11](P56-57)男女交媾化生萬物的中國原始哲學觀念,是最形象、最直白的比喻,也是最原始、最古老,全人類共通的隱語。[10](P107)佤族寨門兩邊的男根女陰木雕充分顯示出原始宗教對人口繁衍的關(guān)注。

二、原始神話

佤族神社的名字叫木依吉,在佤族的傳說中是創(chuàng)造動物、植物和人類,并賦予動物等各種機能,主宰萬物的最大神靈。他也和常人一樣,有老婆兒女,但卻身穿白衣服,住在村頭神林的大樹上。長期處于原始社會形態(tài)的佤族,原始的耕作方式和低下的生產(chǎn)力,決定了他還沒有從專司農(nóng)業(yè)的神礻氏走向獨立。[10](P125)關(guān)于木鼓的發(fā)明,在佤族民間口碑傳說中主要流行兩種說法,其一,遠古時,是一個名叫安木拐的女祖先發(fā)現(xiàn)并開始使用木鼓的。當時在他居住的洞口倒下了一棵空心的千年古樹。白天,她敲響這棵古樹,聚眾上山打獵采集;夜間她敲響古樹,領(lǐng)著大家圍著火塘唱歌跳舞。敲響古樹還可以抵御猛獸的襲擊。這棵空心古樹就是佤族最早的木鼓;其二,傳說距今三十代人(約750年)以前,一個名叫牙懂的女祖先,叫她丈夫按她的生殖器制作木鼓。這樣,佤族木鼓制成了女性生殖器的形狀。這應(yīng)當是佤族最早的人工木鼓??诒畟髡f不足信,但折射一定的事實。以上兩種傳說都把木鼓的發(fā)明、使用與女人相聯(lián)系,歸功于女人,說明木鼓是母系氏族社會時代的產(chǎn)物。換一句說,木鼓也就是女性生殖崇拜的產(chǎn)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木鼓文化與“司崗里”文化一脈相承的,都是佤族生殖崇拜文化的范疇。[12]

三、原始美術(shù)

著名心理學家靄理士說:“生殖之事,造化生生不已的大德,原始的人早就認識,是原始文明所崇拜的最大一個原則,原始人為了表示這種崇拜心理,設(shè)有種種象征,其中主要的一個就是生殖器本身。”[13](P67)滄源崖畫第六地點圖中有乳房豐滿,兩腿張開,陰戶處理成一個圓洞的圖像。裸露并夸大男根比例的圖像在其他崖畫中也常見。佤族“司崗里”文化是從佤族女性生殖崇拜文化發(fā)展一定有非常古老的歷史。東晉人常璩的《華陽國志·南中志》就已經(jīng)有葫蘆的記載,摘文如下:“永昌郡,古哀牢國。哀牢,山名也。其先,有一婦人名曰沙壺,靠哀牢山下居,以捕魚自給。忽于水中觸一沉木,遂感而有娠,度十月產(chǎn)子,男十人……。時,哀牢山下,復有一夫一婦產(chǎn)十女,元隆兄弟妻之。由是始有人民……?!薄吧硥亍?指的是“成熟了的葫蘆”。把人類之母稱為“沙壺”,說明“哀牢”是一個有著葫蘆崇拜的古族群,或者說是一個有著女性生殖崇拜文化的先民。[12](P3)根據(jù)汪寧生教授的研究,滄源巖畫中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與佤族口頭作品《司崗里》中提到的內(nèi)容相近,意為從巖洞中出來的人,由此推斷滄源巖畫可能為佤族祖先的作品[14]。所有這些,都說明這一地區(qū)歷史上曾經(jīng)廣泛流行過生殖崇拜,是有文化傳統(tǒng)的。

滄源佤族的織裙和挎包的紡織紋樣對這類紋樣做調(diào)查,這是“司崗”,并反復強調(diào)是“《司崗里》”,即代表人出來的地方,是生命誕生的地方指的就是女陰。有些地方把呈菱形內(nèi)的方點或圓點說成是婦女懷孕時愛吃的酸木瓜。酸木瓜鮮艷的紅花和橢圓形的果實,佤族很喜愛,處于原始思維基礎(chǔ)上的原始宗教,只要孕期婦女愛吃的,就會認為與懷孕有必然聯(lián)系,和繁衍后代相關(guān)。[10](P82-83)

四、原始歌舞

歌舞會自然是藝術(shù)表演的重要形式,因此歌舞藝術(shù)中體現(xiàn)的生殖崇拜內(nèi)涵,表明藝術(shù)起源與生殖崇拜有密切關(guān)系,當然這并不是說藝術(shù)起源于生殖崇拜。“生殖崇拜還只是一種觀念性的巫術(shù)活動。我們不能從精神界去尋找精神的起源,用觀念去解釋觀念活動。生殖崇拜作為一種觀念性的活動是有它的物質(zhì)性的根源的。這個根源就是恩格斯說的‘人自身的生產(chǎn)’?!盵15]木鼓舞是佤族重要的祭祀舞蹈,選樹、拉木鼓和雕鑿木鼓所舉行的一系列宗教祭祀和活動統(tǒng)稱為拉木鼓,拉木鼓是佤族重大的宗教活動之一。木鼓是佤族祭祀活動中,最神圣、最重要的禮器,佤族主要的宗教祭祀活動都是圍繞著木鼓進行的,滄源、西盟佤族自治縣制作木鼓的老人都說木鼓像女陰,他們稱呼鼓腔里的“蜂巢”和木鼓舌為“結(jié)”,與稱呼女性生殖器同音,把女性生殖器直白比喻為“蜂巢”,可以聯(lián)系到蜂巢上密密麻麻的蜂蛹和蜂子,這是對生殖和繁衍的祈禱。[10](P275)把鼓腔鑿空,在中間留下相對的一對“蜂巢”和一對木鼓來模擬女陰,用男性(女性是不能敲擊的)執(zhí)鼓槌敲擊木鼓,來暗示男女媾合的情景,正是兩性同體崇拜之意,[10](P283)也是女陰崇拜這一也是母系制的遺俗。

五、原始民居

同源于上古百濮族群、語言上屬于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的佤族其傳統(tǒng)民居多為底層圈畜、樓層人居的干欄式結(jié)構(gòu)建筑,其厚重的歇山式草頂大多不顯得那么俊俏,上面兩端屋頂和檐口向上呈圓弧形,整個建筑的屋頂成為橢圓形,弧形的球狀屋面造型在構(gòu)造技術(shù)上要比直線坡面難度大,建設(shè)技術(shù)并不先進、建筑工具相對落后的佤族,其傳統(tǒng)民居建設(shè)不惜以高難手段舍直線而求曲線,采用弧形的屋頂形式,包含了佤族對民居建筑外形美、視覺效果好和心理快感的一種追求,還包含了這種弧形的屋頂形式含蓄地象征“葫蘆”,曲折地表達“瓜瓞綿綿”的這一主題,具體地外顯佤族的母體崇拜信仰觀念,生動地流露佤族對子孫繁盛人丁興旺的生殖渴望。佤族傳統(tǒng)民居開設(shè)于前面山墻的大門,則多開成橢圓形或六邊形,其厚重的木板門扇,著重雕刻成女性生殖器圖案。西盟佤族“大房子”的門板上雕刻男性的人物形象右手舉拳并裸露男性生殖器官的男子立像,被解釋為男性祖先。還有一塊門板上浮雕著兩腿彎曲的一男一女,裸體,性器官突出,男性的左手與女性的右手交叉,互相摸對方的生殖器的造型,在生產(chǎn)力十分低下、生活生計極其險惡、疾病多、人的死亡率高、壽命短的社會里,生殖是神圣崇高、全族期盼的大事。以上不同形式而內(nèi)涵一致的建筑造型和建筑裝飾正是佤族生殖崇拜信仰觀念在傳統(tǒng)民居上的明顯遺存。

六、祭禮信俗

由于原始先民認識飾物多采用類比法,因而把某些具有人的生育特征而加以祭祀崇拜。任何文化的產(chǎn)生都與一定的儀式有關(guān)系,儀式是觀念的承載體,傳統(tǒng)觀念的傳承流布必須通過祭禮儀式的不斷重復來完成。生殖崇拜觀念發(fā)端于氏族農(nóng)業(yè),原始的生產(chǎn)方式和低下的生產(chǎn)力限制了人類先民對物質(zhì)世界的認知,對自然的依賴以及對神靈的信任超過了他們的想象能力。他們把兩性生殖作用于自然界各種作物生長對應(yīng)起來,認為通過人的相交可以感染自然界的陰陽交合,并伴以歌舞祭祀天地,酬神娛神,從而使氣候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類繁衍興旺。[16]

總之,佤族的生殖崇拜集神秘性、現(xiàn)實性于一體,是原始人類的主要精神文化,因而也是原始宗教、原始神話、原始美術(shù)、原始歌舞、原始民居、祭禮信俗等的淵源。佤族古老的洞窟藝術(shù)、巖畫中都有生殖崇拜的痕跡。各種節(jié)日活動所唱的情歌、舞蹈是原始音樂舞蹈最奔放、最具魅力的表現(xiàn)。至于原始宗教與生殖崇拜的關(guān)系更是密不可分。無論是自然信仰、鬼神信仰、祖先信仰都以生殖信仰、求育巫術(shù)為其主要內(nèi)容。生殖崇拜研究的興起為人們認識原始初民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原始文化提供了思維和途徑。從女性生殖崇拜到男性生殖崇拜或兩性同體崇拜的演化進程,總是與人類社會相應(yīng)的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相對應(yīng)的,這也充分說明性與生殖崇拜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反映。生殖崇拜把生存和繁衍的需求有機地結(jié)合了起來,因而也就把頗具影響的產(chǎn)食經(jīng)濟文化與性文化有機地統(tǒng)一了起來。

[1]李昆聲.考古材料所見生殖器崇拜考——以云南史前及青銅時代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7):66-72.

[2]張文.教育人類學視野中的西南少數(shù)民族生殖崇拜[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65.

[3]佤族簡史編寫組.佤族簡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86.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A];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普列漢諾夫著.曹葆華譯.論藝術(shù)[M].上海:三聯(lián)書店, 1973.

[6]朱云影.人類性生活史[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8.

[7]宋恩常.云南少數(shù)民族社會調(diào)查研究(下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8]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編審委員會.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0.

[10]楊兆麟.原始物象——村寨的守護和祈愿[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11]謝寶耿.原始宗教[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5.

[12]趙明生.從自然瓜果到人文瓜果[J].思茅師專學報,2008, (4):5,3.

[13]靄理士.性心理學[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8.

[14]汪寧生.云南滄源崖畫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5]陳望衡.生殖崇拜與藝術(shù)起源[J].晉陽學刊,1985,(2).

[16]吳盛枝,陳彥.中越生殖崇拜俗信文化闡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23.

A Study of Reproduction Worship of the Wa Ethnic Group

Y ANG Zhu-fen
(The N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of Lincang Teachers College,Lincang,Yunnan 677000)

C95

A

1671-9743(2010)12-0006-03

2010-11-24

楊竹芬(1967-),女,云南昆明人,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從事地方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木鼓佤族崇拜
佤族狂野奔放的木鼓節(jié)
暢游行(2020年4期)2020-05-15 00:39:01
民族電影《阿佤山》與佤族拉木鼓文化傳播研究
傳統(tǒng)民俗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節(jié)為例
我崇拜的那條“龍”
學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2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護和傳承
西夏天崇拜研究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18
佤族木鼓舞溯源
民族音樂(2017年1期)2017-03-31 02:37:16
我最崇拜的人
崇拜
父母必讀(2016年3期)2016-09-13 08:03:37
佤族木鼓原始用途考析
河间市| 平昌县| 子洲县| 江口县| 灯塔市| 苍梧县| 永济市| 潼关县| 行唐县| 南平市| 锦屏县| 通道| 阜城县| 门源| 牙克石市| 太谷县| 峨边| 高平市| 洪泽县| 奈曼旗| 平凉市| 应城市| 磐石市| 昌吉市| 璧山县| 莱州市| 花莲县| 隆安县| 论坛| 齐河县| 广宗县| 永新县| 南郑县| 泌阳县| 离岛区| 永城市| 凤山县| 大埔县| 莆田市| 宜城市|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