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鵝源新城疫病毒云南流行毒株的鑒定理化試驗

2010-08-15 00:47荀來武尹革芬
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0年11期
關鍵詞:尿囊乙醚血凝

劉 燕 荀來武 尹革芬 俞 浩

(①云南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昆明 650212 ②云南省種畜場 ③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9日非免疫雞胚 購自云南農(nóng)科院雞場;(2)氯仿、乙醚、甲醛。

1.2 方法

1.2.1 氯仿乙醚敏感性試驗 分離病毒毒株尿囊液經(jīng)4.8%氯仿在4℃處理10min,20%乙醚在4℃處理24h后,分別尿囊腔接種9日齡雞胚10枚,每胚0.1mL,并設對照組10枚,每胚接種未經(jīng)氯仿乙醚處理的分離病毒株尿囊液0.1ml(殷震等,1997),觀察結果。

1.2.2 甲醛滅活試驗 分離病毒株尿囊液經(jīng)0.1%和0.5%的甲醛處理后,分別尿囊腔接種9日齡雞胚10枚,每胚0.1mL,并設對照組10枚,每胚接種未經(jīng)甲醛處理的分離病毒株尿囊0.1mL,觀察結果。

1.2.3 病毒熱穩(wěn)定性試驗 把分離毒株尿囊液密封于封閉的小試管中,分別置于100℃ 1min、2min;56℃5min、10min、30min、45min和60min,并迅速冷卻,按常規(guī)處理分別接種9日齡雞胚10枚,每胚0.1ml。并設對照組10枚,接種未經(jīng)熱處理的鵝源新城疫病毒株尿囊液,每胚0.1ml(蘇敬良等,20000),觀察結果。

2 結果

2.1 氯仿乙醚敏感性

觀察96 h后,經(jīng)氯仿乙醚處理后的病毒液均不能致死雞胚,而對照組全部死亡。結果表明分離病毒對氯仿敏感。

2.2 甲醛滅活

接種經(jīng)甲醛滅活的鵝新城疫病毒KM2007株尿囊液雞胚均未死亡,而對照組全部死亡。

2.3 病毒熱穩(wěn)定性

結果經(jīng)100℃ 1min、2min ;56℃ 45min和60min處理的尿囊液接種的雞胚全部存活,血凝價從25降為20;56℃ 5min、10min、30min組別的雞胚部分死亡,血凝價從

25分別下降為24、23、22。

3 結論與分析

(1)所分離的病毒對乙醚和氯仿敏感,得出病毒有囊膜。所分離的病毒對甲醛敏感并有血凝價的改變,得出病毒有血凝性。所分離病毒對熱也敏感。

(2)用分離病毒株做氯仿乙醚敏感性試驗,甲醛滅活試驗,結果表明分離病毒KM2007株對氯仿乙醚、甲醛都敏感,病毒熱穩(wěn)定性試驗結果表明分離病毒KM2007株對熱也敏感。說明所分離病毒KM2007株與NDV的理化特性有很大的相關性,理化試驗無法區(qū)別這兩種毒株的同源性。鵝副粘病毒與NDV之間抗原性和致病性上的差異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1]殷震, 劉景華. 動物病毒學.第2版[M]. 北京: 科學出版社,1997,743-748.

[2]辛朝安, 任濤, 羅開鍵等. 疑似鵝副粘病毒感染診斷初報[J]. 養(yǎng)禽與禽病防治,1997,16(1).

[3]王永坤, 田慧芳, 周繼宏等. 鵝副粘病毒病的研究[J]. 江蘇農(nóng)學院學報, 1998, 19(1):59-62.

[4]張訓海, 朱鴻飛, 陳溥言等. 鴨副粘病毒強毒株的分離和鑒定[J].中國動物檢疫,2001,18(10):24-26.

[5]蘇敬良,王雙山,黃瑜等.企鵝新城疫強毒的分離鑒定[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0,22(3):186-188.

[6]張秀美, 金維江, 王莉莉. 鷓鴣發(fā)生新城疫的診斷與防制[J]. 山東家禽, 1997, 4:24.

[7]倪雪霞, 吳艷濤, 劉秀梵等. 華東地區(qū)雞新城疫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 中國家禽,2001,23(22):113-118.

[8]劉華雷. 禽副粘病毒I型分離株囊膜糖蛋白基因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D]. 揚州: 揚州大學. 2001.6.

猜你喜歡
尿囊乙醚血凝
奧美拉唑、血凝酶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用乙醚處理共沉淀法合成YAG:Ce熒光粉
乙醚提取與固相萃取兩種方法對比測定醬油中的苯甲酸
西方華佗怎樣引進麻醉術
常見麻醉藥在獸醫(yī)臨床上的應用研究
膀胱尿囊囊腫破裂合并臍膨出1例
全自動血凝分析儀采用2種測定血漿纖維蛋白原方法的評價
雞新城疫病毒抗原制備參數(shù)優(yōu)化相關性研究
輸尿管回腸儲尿囊吻合口狹窄的腔內(nèi)治療
STA Compact血凝儀在肝素抗凝治療中的臨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