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喜
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威海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山東 威海 264200
隨著飲食結(jié)構(gòu)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斷增高,并與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及相關心腦血管事件密切相關,且無論是酒精性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發(fā)展至肝硬化、肝癌以及肝功能衰竭的風險。因此,脂肪肝的流行病學研究受到普遍關注[1]。國內(nèi)有部分研究報道,然而由于樣本對象、年齡、性別不同,結(jié)果還不一致。山東地區(qū)尚缺乏大規(guī)模脂肪肝的研究報道。本研究通過對威海市機關職員體檢資料分析,了解脂肪肝的流行情況及其相關危險因素。
選擇威海市參加健康體檢3753名機關職員,男性1972人,女性1781人,年齡20一82歲,平均56.66土12.46歲。
由查體中心專人負責調(diào)查,參照全國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主要包括(1)個人資料:一般情況、既往史、酒精攝入量、體育活動、飲食結(jié)構(gòu)中脂肪比例等。(2)人體學指標:檢查身高、體重、腰圍、臀圍、血壓、腰臀比(WHR)、體重指數(shù)(BMI)。(3)生物化學指標:使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甘油三醋(TG)、總膽固醇(TC)。(4)B 超檢查由超聲科醫(yī)生作肝膽B(tài) 超檢查(美國APOGEE80實時B 型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3.5MHz)。
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2(m2),根據(jù)WHO 標準分為<23、>23、>30;腰圍為<90cm、>90cm;脂肪肝的超聲診斷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2002年修訂的酒精性肝病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崭寡窃龈?、葡萄糖耐量異常、糖尿病、高血壓病的判斷參照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標準;血脂異常參照1997年中華心血管學會制定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肥胖和內(nèi)臟性肥胖診斷依據(jù)為2000年WHO 西太平洋地區(qū)肥胖癥特別工作組建議。標準化人口資料參照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為準。
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計算。
3753例研究對象共檢出脂肪肝795例(21.18%),男性22.61%,女性19.59%,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821。總體脂肪肝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性別分層后,男性和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隨年齡增加呈增高趨勢。男性在40一50歲年齡段達到高峰值為28.59%,女性在60一70歲年齡段達高峰值28.89%。50歲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顯著高于女性,X2=14.391,P<0.01;而50歲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顯著高于男性,X2=4.247,P<0.05。經(jīng)年齡及性別調(diào)整后,威海市機關職員成人脂肪肝患病率為24.57%,男性脂肪肝患病率為20.35%,女性為16.17%,P<0.01,見表1。
表1 性別年齡分層后脂肪肝的患病率
將3753例研究對象根據(jù)脂肪肝的有無分為肪肝組(795例)和非脂肪肝組(2958例)。單因素分析顯示,脂肪肝組年齡、BMI、WHR、腰圍及空腹血糖、TG、TC、收縮壓、舒張壓,均顯著高于非脂肪肝組,見表2、表3。
表2 脂肪肝組與非脂肪肝組年齡、體重指數(shù)、腰臀比、腰圍的比較
表3 脂肪肝組與非脂肪肝組TG、TC、空腹血糖、收縮壓、舒張壓的比較
脂肪肝組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病、ALT 異?;疾÷示@著高于非脂肪肝組,P<0.01,見表4。
表4 脂肪肝組與非脂肪肝組之間各因素的患病率比較(%)
脂肪肝是一種多病因引起的獲得性疾病,與遺傳-環(huán)境-代謝-應激相關,包括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病因上有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之分。盡管肝活檢組織檢查是確診脂肪肝的金標準,但事實上多采用B 超進行脂肪肝的流行性病學調(diào)查。研究證實脂肪肝與嗜酒、肥胖、營養(yǎng)過盛、糖尿病、病毒性肝炎(主要指丙型肝炎)、高脂血癥、高血壓病、接觸肝毒性物質(zhì)、長期全胃腸外營養(yǎng)等密切相關。我國脂肪肝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均是針對特殊人群。由于調(diào)查對象的職業(yè)、年齡、性別以及地區(qū)不同,脂肪肝患病率差異很大。從大慶調(diào)查油田工人5.15%,上海市調(diào)查高校教師8.80%,至北京和威海市調(diào)查的機關職員分別為11.00%和12.9%[2]。我們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威海市機關職員脂肪肝患病率為男22.61%,女19.59%,男性以40歲以上組最高,女性以60歲以上組最高,但標化后患病率為24.57%(男10.35%,女16.17%),高于北京、上海市機關職員患病率。男性以50歲前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而50歲以后其患病率較女性低,考慮可能與婦女絕經(jīng)前后體內(nèi)雌激素水平改變有關。經(jīng)標化后脂肪肝患病率以30歲以上組最高,可以看出,威海市機關職員的脂肪肝患病率還是比較高的,并有低齡化趨勢,以中青年為主。
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的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勢日趨嚴峻,且開始低齡化。我國)18歲人群超重率為2.8%,肥胖率為7.1%,隨著年齡增長,超重率和肥胖率都逐漸升高。與此同時18歲人群高血壓病患病率為18.8%,糖尿病患病率為2.6%,血脂異常率為18.6%[3]。我們調(diào)查顯示,隨著BMI 的增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在不斷上升,其中脂肪肝組中,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病、血糖增高、糖尿病、肝功能異常等患病率顯著高于非脂肪肝組。說明肥胖、超重、血脂異常、血糖偏高等代謝紊亂可能是脂肪肝形成的重要危險因素。
脂肪肝的形成與營養(yǎng)失衡及不良生活方式有關,據(jù)何宇納等報道,我國1992一2002年人群脂肪攝入量不斷上升,特別是動物性脂肪上升,與高限接近,偏離了平衡膳食的“適量動物性食物”和“適量脂肪量的要求”。周煥明等[4]調(diào)查認為,脂肪肝病人中吃零食、加餐、夜餐等是主要不良飲食習慣,飲酒、體力活動減少、缺乏鍛煉、乘車、看電視時間過長是主要的不良生活習慣。因此,我們有必要調(diào)整膳食結(jié)構(gòu),去除不良生活方式,從而控制脂肪肝及相關疾病的發(fā)生。威海市地區(qū)機關職員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國內(nèi)其他省市,應引起重視。
[1]Clark JM,Diehl AM. Defining nonalcohol ic fatty l iver disease Impl ications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J].Gast roenterology,2003,12(4):248.
[2]范建高.中國脂肪肝的研究[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1,9:6-10.
[3]王文娟,王克安,李天麟.中國成人肥胖的流行特點的研究,超重和肥胖的現(xiàn)患率調(diào)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
[4]周煥明,王晶,甘志浩,等.脂肪肝形成因素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2,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