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亮,郝衛(wèi)亞(.重慶三峽學院體育學院;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女子跳馬過程中運動員與器械垂直反作用力研究
吳成亮1,郝衛(wèi)亞2(1.重慶三峽學院體育學院; 2.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跳馬;器械;垂直作用力
通過運動學分析方法和生物力學建模與仿真方法,揭示這類技術(shù)動作的動力學規(guī)律與技術(shù)特點,為我國運動員發(fā)展該類型動作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shù)參考。
2.1 研究對象
(1)程菲,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1988年5月出生,身高1.52 m,體重41 kg。
(2)洪淑貞,朝鮮女子體操運動員,1986年3月出生,身高1.54 m,體重42 kg。
2.2 研究方法
(1)對程菲和洪淑貞完成的“踺子轉(zhuǎn)體180°前手翻接直體前空翻轉(zhuǎn)體180°”(簡稱“R180”),進行三維高速攝影拍攝(拍攝頻率為250幀/s),運動學分析后獲得人體三維運動坐標。
(2)根據(jù)多體動力學原理,利用MSC.ADAMS/ LifeMod軟件建立19環(huán)節(jié)的人體模型,將運動學解析得到的“R180”兩個動作中人體三維坐標賦予三維人體模型,并建立與人體相接觸的踏跳板、跳躍平臺(馬)和體操落地墊的跳馬環(huán)境,再對“R180”跳馬動作進行計算機仿真,然后進行結(jié)果處理。
對“程菲R180”、“洪淑貞R180”兩跳馬動作進行動力學分析,獲得兩人與體操器械接觸時的垂直反作用力及其沖量特征如下。
圖1 “程菲R 1 8 0”踏板階段垂直反作用力Figure 1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at the Stepping Stage of "Cheng Fei R180"
圖2 “洪淑貞R 1 8 0”踏板階段垂直反作用力Figure 2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at the Stepping Stage of "Hong Sujong R180"
圖3 “程菲R 1 8 0”推馬階段垂直反作用力Figure 3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at the Horse-Pushing Stage of "Cheng Fei R180"
圖4 “洪淑貞R 1 8 0”推馬階段垂直反作用力Figure 4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at the Horse-Pushing Stage of "Hong Sujong R180"
圖5 “程菲R 1 8 0”落地階段垂直反作用力Figure 5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at the Landing Stage of "Cheng Fei R180"
圖6 “洪淑貞R 1 8 0”落地階段垂直反作用力Figure 6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at the Landing Stage of "Hong Sujong R180"
圖1~6是程菲和洪淑貞兩人在完成跳馬“踺子轉(zhuǎn)體180°前手翻接直體前空翻轉(zhuǎn)體180°”時,踏板、推手、落地3個階段中,人體與助跳板、馬、體操落地墊的接觸時垂直反作用力,實線表示各階段垂直作用力的大小,中間陰影面積表示其各階段的沖量值。引入體重倍數(shù)(BW)將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歸一化處理,可以觀察到,程菲和洪淑貞兩人在踏跳和落地階段垂直反作用力峰值分別為7.5 BW、7.3 BW和8.9 BW、9.4 BW,數(shù)值大小非常接近,而在推馬階段,兩人垂直反作用力峰值分別為1.7 BW、2.4 BW,洪淑貞的要高出程菲的40%。
4.1 踏板階段
如圖1、圖2,程菲、洪淑貞踏板階段垂直反作用力峰值分別為7.5 BW、7.3 BW,在運動學分析中,知道兩人踏板階段時間分別0.108 s、0.124 s,沖量,兩人沖量分別為121.6 N·s,162.5 N·s,洪淑貞的沖量比程菲的多出34%,根據(jù)動量定理:,洪淑貞的沖量大,說明洪淑貞踏板階段垂直速度變化量大,離板后的動量也大,又因為此階段踏板前后垂直速度方向相反,所以,洪淑貞在離板后有比程菲更大的垂直速度,這和運動學得出來的結(jié)果是相一致的。
另外,程菲垂直反作用力在踏板階段出現(xiàn)了一個短暫的小平臺期,結(jié)合高速錄像分析,程菲在踏板瞬間,身體已經(jīng)完成一定轉(zhuǎn)體,又由于程菲雙腳是斜著踏上板的,筆者推測在踏板的某一階段身體出現(xiàn)了一個小的調(diào)整,所以才會出現(xiàn)圖1中垂直反作用力小平臺期。
4.2 推馬階段
如圖3,程菲垂直反作用力呈雙峰型,峰值分別為553 N、556 N,兩值相近。前一個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是在左手撐馬時出現(xiàn),其峰值全部由左手貢獻;整個推馬階段,右手最大垂直反作用力為316.7 N,僅為左手峰值的57%,但右手在向上撐馬的同時,能防止身體繞其橫軸翻騰過度。
如圖4,洪淑貞垂直反作用力呈單峰型,峰值為846 N,出現(xiàn)在雙手撐馬時,垂直反作用力峰值大小約為程菲的1.5倍;程菲和洪淑貞在此階段的垂直沖量分別為72.8 N·s,75.3 N·s,根據(jù)動量定理,洪淑貞和程菲在推馬階段垂直速度損失也相近,但是由于洪淑貞第一騰空階段垂直速度減小得比較多,所以程菲在離馬瞬間的垂直速度要高于洪淑貞的,所以程菲的第二騰空高度也大于洪淑貞的。
仔細觀察圖3、圖4,洪淑貞推馬階段的雙手用力順序為:左右手依次撐馬,過渡到雙手撐馬,再雙手離馬過程,為通常說的“晚旋”(指運動員在脫離器械或地面后,先只有繞身體橫軸翻轉(zhuǎn),而沒有繞身體縱軸旋轉(zhuǎn));而程菲推馬階段的用力順序為:左手撐馬、右手撐馬、雙手撐馬、左手離馬、右手離馬,近似一種“滾動式”撐馬技術(shù),且根據(jù)高速錄像分析,程菲在推馬過程中,有繞身體縱軸旋轉(zhuǎn)跡象,即“早旋”,這種“滾動式”撐馬,它有利于在推馬階段就完成一定量的轉(zhuǎn)體,這樣既可以為第二騰空轉(zhuǎn)體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也可以分擔一部分第二騰空的轉(zhuǎn)體圈數(shù),這一技術(shù)對于完成高難度、多圈數(shù)的轉(zhuǎn)體動作具有一定意義,但是,這種“早旋”現(xiàn)象的發(fā)生,撐馬時就產(chǎn)生了一個旋轉(zhuǎn)力矩,勢必會犧牲一部分向上撐馬的力,“早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可能會導致向上推馬動力不足,影響第二騰空高度;而且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在體操跳馬專項完成扣分上規(guī)定:推馬階段,規(guī)定的縱軸轉(zhuǎn)體開始過早,B組裁判會扣0.1~0.5分,這是值得我們注意和深思的。
4.3 落地階段
如圖5、圖6,實線表示雙腳在落地階段,跳馬落地墊對人的垂直反作用力,陰影面積代表落地階段0.134 s內(nèi)總沖量(拍攝“洪淑貞R180”動作時,只有落地后0.134 s被采集到,所以都只計算兩人落地后0.134 s內(nèi)的沖量)。
表1 不同體育項目落地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比較TableⅠ Peak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at the Landing Stage ofthe Different Sports
如表1所示,本文研究結(jié)果與英國Chris Mills、Yeadon對跳馬落地仿真研究結(jié)果非常接近,他們的研究對象為身高1.77 m,體重75 kg男子體操運動員,落地垂直反作用力峰值約為10 BW,在落地后0.05~0.06 s達到峰值。
另外,Mcnitt-Gray使用測力臺的方法,對部分運動項目的落地反作用力進行了研究,如體操空翻落地垂直反作用力峰值為6.5~7.5 BW,排球攔網(wǎng)落地垂直反作用力為3~4 BW。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本文采用的計算機仿真方法,所獲得的落地垂直反作用力具有很好的可靠性。
5.1 程菲跳馬在推馬階段,存在縱軸轉(zhuǎn)體開始過早現(xiàn)象,這可能導致其向上推馬動力不足,影響第二騰空高度,完善推馬階段技術(shù)動作,是程菲練習踺子轉(zhuǎn)體180°前手翻接直體前空翻類跳馬動作,包括“程菲跳”的關(guān)鍵所在。
5.2 本研究建立了適合應用于跳馬訓練實踐的、基于三維影像運動學分析的跳馬技術(shù)動作動力學分析的計算機仿真方法,該方法具有可靠性。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of Gymnasts and Apparatus in Women's Vault
WU Cheng-lia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vault; apparatus;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G 804.6
A
1006-1207(2010)06-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