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國,許克云,殷恒嬋,顏 軍
體育學習中成就目標定向與多維學習動機的關(guān)系研究
陳愛國1,2,許克云1,殷恒嬋2,顏 軍1
目的:探究初中生體育學習成就目標定向與多維學習動機的關(guān)系。方法:采用《運動中的任務和目標定向量表》和《體育情境動機量表》對使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取的240名初中生進行測量。結(jié)果:(1)任務定向與高自我決定的體育學習動機顯著相關(guān),而自我定向與低自我決定的體育學習動機顯著相關(guān);(2)初中生體育學習中存在3類復合目標定向類型:高任務/高自我型、中任務/中自我型和高任務/低自我型;(3)3類復合目標定向型學生在多維體育學習動機方面有顯著差異;高任務結(jié)合適宜自我目標定向與高自我決定體育學習動機水平顯著相關(guān)。結(jié)論:初中生體育學習高任務目標定向單獨或結(jié)合適宜自我目標定向與高自我決定學習動機顯著相關(guān)。
初中生;體育課;成就目標定向;多維學習動機;聚類分析
成就目標定向是成就動機研究的前沿課題,是社會認知取向在成就動機研究中的具體表現(xiàn)。成就目標定向是指個體參與某一活動時所依據(jù)的成就目標取向,它不是具體要達到的行為的數(shù)量標準,而是個體內(nèi)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1]。研究者大多把目標定向分成兩種:任務目標定向(task goal orientation)和自我目標定向(ego goal orientation)。由于個體對智力與能力概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成就情景中,個體主要追尋的成就目標也不相同。任務目標定向個體通過學習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環(huán)境來發(fā)展自己的能力,而自我目標定向個體通過尋求有利的評價和避免負面的評價來顯示和證明自己的能力[2]。研究通常認為,任務目標是適應性的,它與一系列積極的認知、動機、情感和行為中介變量以及積極的結(jié)果聯(lián)系在一起,而自我目標則是非適應性的,它與一些消極的結(jié)果相聯(lián)系[3]。
學習動機是激發(fā)與維持學生學習行為的源泉,一直是教育研究者所關(guān)注的內(nèi)容,研究者先后提出了驅(qū)力學說、強化論、需要層次論、自我效能感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等理論,分別強調(diào)動機的不同內(nèi)容(內(nèi)部動機或外部動機、生理動機或社會動機等),但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行為十分復雜,用概括性的、單一的動機難以解釋,要完整地理解學生學習行為需要從多維度、多層次了解學生學習行為的動機[4]。Deci等提出和發(fā)展了動機的自我決定理論[5],在自我決定理論中,各種類型動機被假設(shè)為一個統(tǒng)一的自我決定的連續(xù)體,動機由高到低依次由內(nèi)部動機、外部動機和無動機3個有機聯(lián)系的部分組成;其中,外部動機按照個體對行為的自我決定程度不同,由高到低又可以分成4種不同內(nèi)化水平的動機形式:整合調(diào)節(jié)動機(簡稱“整合動機”)、認同調(diào)節(jié)動機(簡稱“認同動機”)、攝入調(diào)節(jié)動機(簡稱“攝入動機”)和外化調(diào)節(jié)動機(簡稱“外化動機”)。同時,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外化動機、攝入動機和無動機為低自我決定動機,認同動機、整合動機以及內(nèi)在動機被稱為高自我決定動機。
作者單位:1.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揚州225009;2.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北京100875。
體育教學領(lǐng)域的目標定向與學習動機關(guān)系開展了一些研究,研究表明任務定向與內(nèi)部動機和積極情感等指標有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而自我定向與外部動機、習得性無助感和消極情緒等指標有正向相關(guān)關(guān)系[6-7]。但是,從總體上看,目標定向與學習動機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已有研究不足以全面揭示成就目標定向與體育學習動機的關(guān)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沒有充分認識到兩種成就目標定向在體育學習中學生身上的復合體現(xiàn)。體育學習中存在任務目標定向和自我目標定向兩種目標定向類型[8],但已有的研究多把兩種目標定向型孤立看待,討論單一目標定向類型對學習動機的影響,只有很少的研究關(guān)注兩種目標定向類型在個體身上的復合作用對學習動機的影響[9-11]。(2)缺乏科學有效地確定具體目標定向型方法。運動競技領(lǐng)域中的一些研究根據(jù)兩種目標定向維度的平均值或中位數(shù),按照在任務定向上得分的高低以及在自我定向得分的高低,把人群分為4種目標定向型,但這樣的分類方法過于主觀,會造成研究的信度下降的問題。(3)忽視了體育學習動機的多維性(內(nèi)部動機、外化動機、認同動機和無動機等)。已有研究主要關(guān)注目標定向與內(nèi)部動機的關(guān)系,而根據(jù)動機的自我決定理論可知,內(nèi)部動機僅是多維體育學習動機的一個維度,因而已有研究不足以全面和真實地揭示成就目標定向?qū)W生的體育學習動機的影響[12]。因此,本研究以中學生體育學習中的兩種目標定向復合體現(xiàn)認識為基礎(chǔ),借助聚類分析方法揭示真實體育學習情景中學生具體目標定向型,通過自我決定動機理論的視角考察體育學習中學生的多維體育學習動機,探討體育課學習中初中生的具體成就目標定向型與多維動機的關(guān)系。
被試選取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某市3所中學,市區(qū)、縣城及鄉(xiāng)鎮(zhèn)各一所,每所中學8個班級(初一和初二各3個,初三2個),共24個班級,每個班級隨機抽取10人,共240名初中生作為研究對象,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被試209名。男生96名,女生113名,年齡12~16歲。團體測試,在調(diào)查之前,事先告訴被試選項沒有對錯之分,對于問卷的語詞有疑問可以提問,所有的數(shù)據(jù)僅限于科研使用,并對回答結(jié)果嚴格保密,然后,請他們填寫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回收問卷。整個問卷填答時間在15 min內(nèi)。
1.2.1 運動中的任務和目標定向量表(TEOSQ) 該量表由Duda和Nicholls于1992年編制[13],研究表明該量表適用于體育學習領(lǐng)域初中生以上的個人測試和團體測試[14]。我國學者陳堅等將量表編譯成中文并進行了信效度檢驗,發(fā)現(xiàn)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5]。量表有由13條題目組成,用于測量運動情景的個體的任務和自我目標定向特質(zhì),任務定向維度由7條題目組成,自我定向維度由6條題目組成,問卷采用5級李科特計分方式,每題從“一點都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0到4分。本研究2個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任務定向分量表0.85,自我定向分量表0.87。
1.2.2 體育學習動機心理量表 Guay等人編制了《情境動機量表》(The Situational Motivation Scale,SIMS),該量表依據(jù)自我決定理論的原理編制,測量體育學習多維動機的內(nèi)部動機、外部動機(外化動機、內(nèi)攝調(diào)節(jié)、認同動機和整合調(diào)節(jié))和無動機3大類6個維度的動機,但在實際信效度的檢驗中發(fā)現(xiàn)外部動機的內(nèi)攝調(diào)節(jié)和整合調(diào)節(jié)的兩個動機維度無法測量和區(qū)分,因此最終形成的量表僅測量內(nèi)部動機、外部動機(認同動機和外化動機兩個維度)和無動機。相應地,該量表的結(jié)構(gòu)由這4個維度、16條題目組成,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6]。Standage等人驗證了《情境動機量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良好信效度[17],我國學者蘇煜將量表編譯成中文并進行了信效度檢驗,發(fā)現(xiàn)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8]。量表采用5級李科特計分方式,每題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到5分。本研究4個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內(nèi)部動機0.90,認同動機0.84,外化動機0.84,無動機0.86。
1.2.3 數(shù)據(jù)處理及分析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3.0,所有的數(shù)據(jù)采用Tabachnick和Fidell建議的方法[19],對數(shù)據(jù)是否有缺失值和極端值,是否滿足分析要求的方差齊性、正態(tài)和偏態(tài)分布要求進行考察。其次,檢驗各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計算量表TEOSQ和SIMS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接著,分析目標定向和體育學習動機各維度之間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然后,采用聚類統(tǒng)計方法生成目標定向類型并依據(jù)聚類分析結(jié)果數(shù)據(jù)的特征對各類群組進行命名。依據(jù)聚類方法來確定目標定向的具體類型,聚類的方法有兩種,系統(tǒng)聚類法(Hierarchical methods)和非系統(tǒng)聚類法(nonhierarchical methods)(其中以K-均值聚類法為此類代表),這兩種聚類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carr建議在實際操作中聯(lián)合使用,以保證聚類的準確性[20]。最后,采用多變量方差分析(MANOVAs)檢驗不同目標定向類型的學生在多維體育學習動機是否有顯著差異,如果差異顯著,則選用事后比較(Turkey post-hoc test)比較各類型之間的差異。
任務定向與自我定向成顯著正相關(guān),且任務目標定向與內(nèi)部動機和認同動機呈顯著正相關(guān),與外化動機和無動機呈顯著負相關(guān);自我定向則與外化動機和無動機呈顯著正相關(guān)(見表1)。結(jié)果說明,任務定向與高自我決定的學習動機相關(guān),而自我定向與低自我決定的學習動機相關(guān)。
表1 目標定向與多維體育學習動機各變量的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
聚類分析操作步驟:首先,選取“Ward'shierarchicalmethod”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初步確定目標定向的類別數(shù)目;其次,根據(jù)確定類別數(shù)和類中心值進行非系統(tǒng)聚類法的K-均值聚類法驗證系統(tǒng)分類法的效果;然后,隨機抽取2/3總體數(shù)據(jù)再次驗證聚類分析的信度;最后,結(jié)合數(shù)據(jù)結(jié)果的實際意義,最終產(chǎn)生3類復合目標定性類型,分別命名為:高任務/高自我型,中任務/中自我型和高任務/低自我型,3類復合目標定向型的描述統(tǒng)計見表2。
表2 聚類分析后3類復合目標定向型的描述統(tǒng)計結(jié)果
為了探究初中生體育課不同復合目標定向型學生的多維學習動機的差異,采用單因素多變量方差分析(MANOVA),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體育學習動機存在顯著的組別主效應(Wilks'lambda=0.84;F=4.5,P<0.01));單變量組間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3 組內(nèi)部動機(F=10.39,P<0.01)、認同動機(F=8.11,P<0.01)、外化動機(F=5.70,P<0.01)和無動機(F=5.60,P<0.01)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而且,單變量多重比較(Tukey post-hoc test)提示,就內(nèi)部動機和認同動機而言,高任務/高自我型組>高任務/低自我組>中任務/中自我組,兩兩之間比較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而對于外化動機和無動機而言,中任務/中自我組>高任務/高自我組>高任務/低自我組,中任務/中自我組與高任務/低自我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由上可知,高任務復合適宜自我目標定向與高自我決定體育學習動機水平顯著相關(guān)。
表3 不同復合目標定向型的多維學習動機描述性統(tǒng)計及方差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定向與低自我決定的體育學習動機(外化動機和無動機)顯著相關(guān),而任務定向與高自我決定的體育學習動機(內(nèi)部動機和認同動機)顯著相關(guān)。從自我決定理論角度,本研究結(jié)果可以理解為追尋自我目標定向的個體則認為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因而力求搜集與能力有關(guān)的證據(jù)以獲得對自己能力的有利評價,避免消極評價,使得個體在學習中表現(xiàn)為低自我決定的體育學習動機;而體育學習中任務定向的個體認為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力求掌握新的知識和提高自己能力,為了滿足以上需要,使得個體具有較高自我決定的學習動機,即任務定向越高與高自我決定的體育學習動機水平越高。
雖然研究表明體育學習中存在任務目標定向和自我目標定向兩種心理傾向,但已有的研究多把兩種目標定向型孤立看待,而較少認識到兩種成就目標定向在體育學習中學生個體身上的復合體現(xiàn),個體間僅存在程度上的差異;更沒有深入探究具體目標定向型與多維體育學習動機的關(guān)系。而競技領(lǐng)域研究已表明運動員目標定向是兩種目標定向的復合型,且不同復合類型對運動員行為影響不同。如Garry和Jolly采用聚類分析技術(shù)研究武術(shù)比賽中運動員具體目標定向型與運動員心理堅韌性和成績的關(guān)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參加比賽的運動員經(jīng)聚類分析存在三種目標定向型:高任務/中自我型(HT/ME)、中任務/低自我型(MT/LE)和中任務/中自我型(MT/ME),且3種目標定向型運動員心理堅韌性和成績存在差異,高任務定向單獨或復合自我定向與運動員具有較好的心理堅韌性和成績[9]。本研究采用與之相同的聚類分析統(tǒng)計技術(shù),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實際體育學習中的學生存在3類不同目標定向類型:高任務/高自我型、中任務/中自我型和高任務/低自我型。且經(jīng)單因素多變量方差分析及事后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類別復合目標定向型的體育學習動機存在顯著的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高任務復合適宜自我目標定向與高自我決定體育學習動機水平相關(guān)。其原因可能是高任務復合適宜自我目標定向的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對體育學習本身具有濃厚興趣,尋求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認為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既力求通過努力掌握新的知識和提高自己能力,又為自己設(shè)置符合自身水平的目標,并通過競爭和比較獲得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肯定,因而具有較高自我決定學習動機水平。綜上所述,結(jié)合上段分析結(jié)論(高任務定向與高自我決定的體育學習動機水平顯著相關(guān)),本研究最終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高任務定向單獨或復合適宜自我定向與初中生體育課高自我決定學習動機水平相關(guān)。
本研究拓展了成就目標定向與體育學習動機關(guān)系的研究視野,首次探究了初中生體育學習中具體成就目標定向型與多維體育學習動機的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研究結(jié)果對于指導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發(fā)展和保持學生學習動機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使得廣大教師認識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高任務目標定向,而且要根據(jù)具體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用合理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形成高任務和適宜自我復合目標定向型,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但是,本研究僅初步闡明了它們之間的相關(guān)性,要全面清楚揭示成就目標定向與體育學習動機之間的關(guān)系,還有許多方面要考慮,如學生個體差異、教師教學風格以及文化因素等,這樣才能更全面地揭示目標定向與體育學習動機之間的關(guān)系。
初中生體育學習中的成就目標定向存在3種不同類型(高任務/高自我型、中任務/中自我型和高任務/低自我型),不同目標定向型的學生多維體育學習動機存在差異;高任務定向單獨或復合適宜自我定向與初中生高自我決定體育課學習動機顯著相關(guān)。
[1]祝蓓里,季瀏. 體育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8.
[2]Don Vandewalle. Goal Orientation:Why Wanting to Look Successful Doesn't Always Lead to Success[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001,30(2):121- 124.
[3]劉惠軍. 成就目標定向?qū)ぷ饔洃洀V度和控制性提取影響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3. 10.
[4]Vallerand R J,F(xiàn)ortier M,Guay E. Self- determination and persistence in real- life setting:Toward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high school dropout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72:1 161- 1 176.
[5]Deci E L,Ryan R M. 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 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J]. 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227- 268.
[6]Goudas M,Biddle S,F(xiàn)ox K. Perceived locus of causality, goal orientations,and perceived competence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64:453- 463.
[7]Vlachopoulos S,Biddle S H. Modeling the relation of goal orientations to achievement related affect in physical education:Does perceived abilitymatter[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7,19:169-187.
[8]Chi L,Duda J L.Multi-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task and ego orientation in sport questionnaire[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5,66:91-98.
[9]Garry K,Jolly R.Goal profiles,mental toughness and its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 outcomes amongWushu athlete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2007,6:28-33.
[10]Biddle S H.Enhancing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A].In G.C.Roberts (Ed.),Advances in motivation in sport and exercise[C].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1,101-127.
[11]Duda J L,Treasure D C.Toward optimal motivation in sport:Fostering athletes'competence and sense of control[A].In:Applied sport psychology[C].43-62.Ed:Williams,J.4th Edition.Mountain View.CA:Mayfield Press,2001,43-62.
[12]Hagger M S,Chatzisarantis N D.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exercise and sport[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6.126.
[13]Duda J L,Nicholls J G.Dimension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schoolwork and spor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2,84:290-299.
[14]Duda J L,Whitehead J.Measurement of goal perspectives in the physical domain[M].WV: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8.21-48.
[15]陳堅,娰剛彥.《運動中任務定向和自我定向問卷》與《學業(yè)中任務定向和自我定向問卷》初步檢驗[J].湖北體育科技,1998,3:44-48.
[16]Guay F,Vallerand R J,Blanchard C.On the assessment of stat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The situational motivation scale (SIMS)[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0,24:175-213.
[17]Standage M,Duda J L,Treasure D C,et al.Validity,reliability,and invariance of the situational motivation scale(SIMS)across diverse physical activitycontexts[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3,25:19-25.
[18]蘇煜.運用自我決定理論對高中生體育學習缺乏動機機制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76.
[19]Tabachnick BG,F(xiàn)idell LS.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M].5th edition.Needhamheights,MA:Allyn Bacon,2001,15:33-37.
[20]Carr S.An examination ofmultiple goals in children's physical education:Motivational effects of goal profiles and the role of perceived climate in multiple go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2006,24(3):281-297.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Multidimensional Learning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HEN Aiguo1,2,XU Keyun1,YIN Hengchan2,YAN Jun1
(1.School of P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China;2.School of PE and Sports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multidimensional learning motivation in PE.Methods: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sponded to questionnaires assessing their dispositional goal orientation (TEOSQ)and situational motivation (SIMS)in PE.Results:Task orienta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Ego orientation was related to lower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Using cluster analysis techniques to examine goal profiles,a three-cluster solution emerged:high task and high ego (HT/HE),moderate task and moderate ego(MT/ME)and high task and low ego (HT/LE).A significant MANOVA revealed that groups with high task orientation reported more self-determined responses than groups with low task orientation.Conclusions:A high level of task orientation singular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ego orientation fosters self-determined situational moti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PE.
middle school student;physical education;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multidimensional situational motivation;clustering analysis
G 804.8
A
1005-0000(2010)03-0214-04
2009-11-01;
2010-03-13;錄用日期:2010-03-15
揚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專項基金(項目編號:5209)。
陳愛國(1978-),男,江蘇沛縣人,揚州大學講師,北京師范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通訊作者:殷恒嬋(1963-),女,山東龍口人,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