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山浮溪河流域真蕨亞門蕨類植物分布研究初報

2010-09-16 02:00:14劉恒霞王慧忠汪美英
滁州學院學報 2010年2期
關鍵詞:羽片蕨屬披針

劉恒霞,王慧忠,汪美英

(滁州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系,安徽滁州239000)

黃山浮溪河流域真蕨亞門蕨類植物分布研究初報

劉恒霞,王慧忠,汪美英

(滁州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系,安徽滁州239000)

利用教學實習機會通過對黃山浮溪河流域真蕨亞門部分植物標本的采集、制作和鑒定,初步對該流域本亞門蕨類植物進行了分類,并就主要種類的植物形態(tài)特征進行了整理描述。經(jīng)過對采集到的材料整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采集的真蕨亞門植物中有9科,12屬,20多種。根據(jù)它們主要特征編制了分科檢索表,相信這種初步研究資源對于今后對流域內(nèi)蕨類植物的進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黃山;浮溪河流域;真蕨亞門;蕨類植物;分布

真蕨亞門是現(xiàn)代生存的最多的一群蕨類,全世界有1萬種以上,分布各地,我國至今記載有2500多種。根據(jù)秦仁昌蕨類植物分類系統(tǒng),全國有67科,227屬,2847種。蘇、浙、皖共有蕨類植物49科,119屬,558種(含變種)[1]。據(jù)安徽省植物志資料全省有41種,88屬,252種[2]。其中,在皖南山區(qū)廣泛分布的鱗蓋蕨(Microlepiamodesta)、觀光鱗毛蕨(Dryopteristsoogii)和黃山鱗毛蕨(D.hwangshanensisChing)為其特有種[3]。

為了充分挖掘和認知黃山地區(qū)蕨類植物資源,更好地保護黃山地區(qū)的植物資源,并為將來進一步開發(fā)利用皖南山區(qū)蕨類植物,利用在黃山浮溪河“野生猴谷”生物學實習的機會,對黃山浮溪河流域部分蕨類植物資源進行了初步調(diào)查研究,經(jīng)過蕨類植物的野外采集,和標本制作,在相關老師的共同鑒定下,對該流域真蕨亞門蕨類植物的分布及分類進行了初步研究。

1 黃山浮溪河流域的自然概況

黃山位于中國安徽省東南部,北緯21~35度,東經(jīng)約115度,東濱東海,最高海拔高度1848m(光明頂)。黃山植物分布區(qū)域?qū)儆诎不帐⊥钅仙降厍鹆陞^(qū),植物資源相對豐富。浮溪河流域位于黃山浮丘峰和云門峰之間的峽谷內(nèi),該流域土壤類型海拔600m以下為凝灰?guī)r、花崗巖、片麻巖等成土母質(zhì)發(fā)育成的紅壤,呈酸性或強酸性反應。海拔600-1000m為酸性紅壤向黃紅壤過渡區(qū),海拔1000m以上為酸性水分化殘積物為母質(zhì)發(fā)育成的黃壤。流域年平均氣溫17-19℃,年降水量1500-1700mm。流域氣候具有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的特點。加上流域內(nèi)地形復雜,環(huán)境多樣的特點,該流域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多樣化的生物資源和復雜的生態(tài)條件十分有利于蕨類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著名的黃山短尾猴就分布于該流域。

2 植物資源采集線路與方法

根據(jù)實習任務和線路安排,我們分別逆浮溪河流而上,在浮溪村浮溪河橋頭分別往“鷹彎”和“龍?zhí)丁眱蓚€方向為調(diào)查路線進行蕨類植物樣本的采集,兩條線路行進從海拔450m到1000m。采集方法按野外植物生物多樣性研究中植物常規(guī)采集法,即記載采集區(qū)基本生態(tài)要素后對植物進行完整采集,并對重要地標進行數(shù)碼攝影。采集后樣本在居住地及時進行標本制作,利用相關植物志資料進行標本的初步鑒定工作,等標本制作完成后進一步進行標本的整理、鑒定工作。整個實習期間共采集50多號標本蕨類植物標本。

3 黃山浮溪河流域真蕨亞門植物資源

通過對采集標本的鑒定分類整理,并重點對真蕨亞門的蕨類植物進行整理和標本制作。通過參照秦仁昌教授關于蕨類植物的系統(tǒng)分類資料,初步整理出該流域共有真蕨亞門植物20多種,分別屬于9科,12屬。這些植物在該流域的分布基本上具有在相同海拔高度或生態(tài)環(huán)境相似的情況下,分布一致的規(guī)律。兩條調(diào)查線路對植物分布影響差異不大。在對這些植物分類的基礎上,制作了該流域真蕨亞門植物的分科檢索表,并對8科主要植物生物學特征進行了研究整理。

3.1 黃山浮溪河流域真蕨亞門植物分類檢索表

參照秦仁昌教授蕨類植物分類體系,對這些蕨類植物標本進行了分類并按重點特征制定了該流域真蕨亞門植物的檢索表。

1.葉較莖發(fā)達;陸生植物2.孢子囊壁較薄3.植物體無鱗毛也無真正的毛;葉柄基部無瘤狀物;葉二型;孢子囊球圓型,生于葉邊緣……………………(一)紫萁科Osmundaceae

3.植物體多少有鱗片及真正的毛;葉一型或二型;孢子囊著生于葉緣或葉內(nèi)4.孢子囊群生于葉緣內(nèi)或葉緣內(nèi)5.孢子囊群生于葉緣的一條聯(lián)結(jié)脈上,匯合成長線性;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銹黃色剛毛………………………(二)蕨科Pteridiaceae 5.孢子囊群蓋自葉緣內(nèi)生出并外開;根狀莖橫走;葉三角形至卵狀三角形,一至四回深裂………………(三)骨碎補科Davalliaceae 4.孢子囊群生于葉背,遠離葉邊6.孢子囊群圓形7.孢子囊群有蓋,囊群蓋上位,盾形或圓腎形8.植物體鱗片上有淡灰白色針狀毛;生于巖石上或土中………………………………………………(四)金星蕨科Thelyp teridaceae 8.植物體有鱗片但無針狀毛;葉柄基部橫斷面有多條小圓形的維管束,羽片中部凹縱溝……………(五)鱗毛蕨科Dryop teridiaece 7.孢子囊群無蓋8.葉為一至多回二等位二岐分叉;孢子囊群環(huán)帶橫走………………………………………………………(六)里白科Gleicheniaceae 8.葉為單葉或復葉,葉二型;葉柄基部具有關節(jié)或無9.葉柄基部有關節(jié)…………………………………………………………………………………………(七)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9.葉柄基部無關節(jié),羽片上無軟毛…………………………………………………………………………(八)蹄蓋蕨科A thyriaceae 6.孢子囊群長形或線形,有囊群蓋,囊群蓋與葉中脈平行;葉柄基部具有多條小圓形的維管束…………(九)烏毛蕨科Blechnaceae

3.2 黃山浮溪蕨類植物分布及主要生物學特征

3.2.1 廬山石韋(pyrrosiasheareri(Bak.)Ching)

屬水龍骨科,石韋屬。采于該流域海拔675m,生于林下溪邊樹干上。其根狀莖粗壯,橫走,有披針形鱗片。葉堅革質(zhì),披針形,向頂端漸狹,銳尖頭,向基部稍變寬,為不對稱的圓耳形。孢子囊群小,圓形,滿布于葉片下面,在側(cè)脈之間排成緊密而整齊的多行,無囊群蓋。

3.2.2 卵葉盾蕨(Neolepisorusovatus(Bedd.)Ching)

屬水龍骨科,盾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590m,生于灌叢林木陰影下陰濕處。根狀莖長而橫走,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約15-20cm,頂端漸尖。孢子囊群生于葉背、囊群大、圓形,排列于側(cè)脈間。

3.2.3 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Thunb.)Bernh.

屬里白科,芒萁屬。采于該流域海拔710m,其根狀莖細長而橫走,密被棕褐色的長毛。葉柄細長,密被棕褐色的長毛,葉軸一至二回或多回二叉分枝。葉全緣紙質(zhì),葉脈羽狀,側(cè)脈而至三回分叉。孢子囊群著生于小脈的中部,在中脈的兩側(cè)各排成一行,由5-8個孢子囊組成,無囊群蓋。

3.2.4 毛蕨(Pteridiumrevolutum(B1.)Nakai.)

屬蕨科,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838m,生于山坡向陽處的疏林下。其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褐色茸毛。葉柄禾稈色,上面有一縱溝。葉遠生,近革質(zhì),上面光滑,葉片卵狀三角形,三回羽裂。末回裂片基部彼此相連或分離,鐮狀披針形,鈍尖頭,略呈全緣。葉脈羽狀,側(cè)脈二叉分歧。孢子囊群生于小脈頂端的聯(lián)結(jié)脈上,沿葉緣分布,囊群蓋線形,并有變形的葉緣反折而成的假蓋。

3.2.5 長江蹄蓋蕨(AthyriumiseanumRosenst.)

屬蹄蓋蕨科,蹄蓋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820m,生于林下濕地或巖石縫隙中。其根狀莖與葉柄基部密被鱗片。葉片長圓形、長達30cm,三回深羽裂,羽片12-20對,羽片披針形。葉草質(zhì),上面無毛。孢子囊群長圓形,裂片上側(cè)的為馬蹄形。

3.2.6 華東蹄蓋蕨(A.nipponicum(Mett.)Hance)

屬蹄蓋蕨科,蹄蓋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600m處,生于山坡巖石下濕地。根狀莖粗短、備有狹長披針形鱗片。葉片長圓狀卵形、葉柄長20-30cm、葉長25-40cm,二回羽裂或三回淺羽裂,羽片10-12對,羽片披針形、互生、斜向上。葉革質(zhì)、羽軸上偶生小鱗片。孢子囊群長,沿側(cè)脈上側(cè)著生,呈馬蹄形。

3.2.7 假蹄蓋蕨(Athyriopsisjaponica(Yhunb.)Ching)

屬蹄蓋蕨科,假蹄蓋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600m處,生于林下濕地。根狀莖長而橫走,生有棕色闊披針形的鱗片。葉片遠生,葉片長圓形,葉柄長10-25cm、葉片長15 -30cm,二回深羽裂,羽片約10對,互生、披針形。葉革質(zhì),兩面無毛。孢子囊群線形。

3.2.8 有鱗短腸蕨(Allantodiasquamigera(Mett.)Ching)

屬蹄蓋蕨科,短腸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1000m,生于山谷林下。根狀莖長而橫走,頂部密生披針形有小齒的鱗片。葉近生或簇生,葉柄禾稈色,葉柄長25-35cm。葉片卵狀三角狀闊披針形,長30-35cm,二回羽狀或三回深羽裂,羽片約10對。葉草質(zhì),兩面無毛。孢子囊群條形、稍彎弓,靠近中脈處單生,囊群蓋同形,薄膜質(zhì)。

3.2.9 延羽短腸蕨(Phegopterisdecursive-pinnata(VanHall.)Fée)

屬金星蕨科,卵果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850m,生于溪河旁。根狀莖短而直立,生有長緣毛的卵形鱗片。葉簇生,兩面沿葉脈有疏林狀毛和分枝毛。葉柄禾稈色,連同葉軸和羽軸略有披針形具緣毛的小鱗片。葉片倒披針形,一回羽狀或二回羽裂,羽片互生。側(cè)脈單一。孢子囊群近圓形或矩圓形,生于側(cè)脈頂部以下,無蓋。

3.2.10 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L.f.)Sm.)

屬烏毛蕨科,狗脊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800m,生于山地疏林下。其根狀莖粗而短,直立或斜生,密被紅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深禾稈色,密被鱗片。葉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濺尖并為深羽裂,二回羽裂。羽片互生無柄,裂片邊緣具細鋸齒。葉厚紙質(zhì)或近革質(zhì),兩面無毛。孢子囊群線形,頂端直向前,著生于中脈兩側(cè)的網(wǎng)脈上,囊群蓋長圓形,革質(zhì),開向中脈。

3.2.11 針毛蕨(Macrothelypterisoligophlebia(Bak.)Ching)

屬金星蕨科,針毛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654m,生溝邊林下。根狀莖斜生,光滑。葉簇生,草質(zhì),兩面無毛。葉柄禾稈色,僅基部有少數(shù)鱗片。葉片三角狀卵形,三回羽裂。側(cè)脈單一。孢子囊群生于側(cè)脈近頂端,囊群蓋微小,圓腎形,無毛。

3.2.12 美麗復葉耳蕨(Arachniodesamoena(Ching)Ching)

屬鱗毛蕨科,復葉耳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798m,生林下。根狀莖長而橫臥,頂端密生深棕色卵形披針形厚鱗片。葉近生,葉柄禾稈色,基部密生同樣的鱗片。葉片近五角形,厚紙質(zhì),頂部尾狀,光滑。三回羽狀或基部四回羽裂。裂片頂端有幾個刺狀粗齒,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分枝。孢子囊群僅生于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上側(cè),囊群蓋圓腎形,全緣。

3.2.13 長尾復葉耳蕨(A.simplicior(Makino)Ohw i)

屬鱗毛蕨科,復葉耳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814m,生林下。根狀莖橫臥,連同葉柄基部密生棕色狹披針形或條狀鉆形鱗片。葉近生,葉柄禾稈色。葉片卵狀矩圓形,厚紙質(zhì),和葉柄近等長,頂部尾狀,下面沿葉軸和羽軸及主脈偶有小鱗片。三回羽裂或基部三回羽狀。孢子囊群生于小脈頂端,主脈兩側(cè)各成一行,囊群蓋圓腎形。

3.2.14 大葉貫眾(CytomiummacrophyllumTagawa)

屬鱗毛蕨科,貫眾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600m,生于山溝小溪旁。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褐棕色,卵形的大鱗片。葉簇生,葉柄基部密被深棕色鱗片,向上漸疏而小。葉片矩圓形,一回羽狀頂端三尖叉形,基部楔形。葉脈聯(lián)結(jié)。在近中脈一行網(wǎng)眼內(nèi)有細脈一條,其余有2-3條。葉紙質(zhì),葉軸、葉柄及葉脈上均被鱗片。孢子囊群圓形,著生于內(nèi)藏小脈上,囊群蓋大,全緣。

3.2.15 黑足鱗毛蕨(DryopterisfuscipesC.Chr.)

屬鱗毛蕨科,鱗毛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642m,生于疏林下。根狀莖斜升或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生深棕色至栗褐色披針形鱗形。葉簇生,葉柄基部通常為褐色,基部以上棕禾稈色。葉片卵狀矩圓形,紙質(zhì),二回羽狀。側(cè)脈脈羽分枝。孢子囊群生于小脈中部,靠近主脈,囊群蓋圓腎形。

3.2.16 軸鱗鱗毛蕨(D.pseudo-evythrosoraChing et C.F.Zhang)

屬鱗毛蕨科,鱗毛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825m,生于山地林下濕地。根狀莖短而直立,被有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棕褐色、邊緣有鋸齒的鱗片。葉簇生,葉柄深禾稈色,連同葉軸均密被鱗片。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二回羽狀,羽片約8對左右,上部互生,下部幾乎對生。葉脈羽狀,側(cè)脈二叉,均伸達葉邊,葉厚紙質(zhì)。孢子囊群圓形,著生于小脈近頂端,靠近葉邊,囊群蓋圓腎形。

3.2.17 假異鱗毛蕨(D.immixtaChing)

屬鱗毛蕨科,鱗毛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808m,生于山地溪邊。根狀莖短而斜升,連同葉柄基部密被褐色,線形或狹披針形。葉簇生,葉柄禾稈色,基部以上和葉軸疏被基部棕色,上部黑褐色的鉆形鱗片。葉片長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二回羽狀,羽片8-10對,互生。葉脈羽狀,側(cè)脈單一或二叉,下面明顯。葉近革質(zhì)。孢子囊群圓形,大而稀疏著生于小脈頂端,靠近小羽片的邊緣,囊群蓋圓腎形,棕色。

3.2.18 紅蓋鱗毛蕨(D.erythrosora(Eaton)O.ktza.)

屬鱗毛蕨科,鱗毛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640m,生于山地陰濕處。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深棕色鱗片,鱗片披針形,全緣。葉簇生,葉柄禾稈色,基部以上疏被褐棕色、披針形、全緣的鱗片。葉片卵狀長圓形,二回羽狀。葉脈羽狀,不明顯,葉紙質(zhì)。孢子囊群圓形,著生于中脈與葉邊之間,囊群蓋大,紫紅色,圓腎形,宿存。

3.2.19 兩色鱗毛蕨(D.bissetiana(Bak.)C.Chr.)

屬鱗毛蕨科,鱗毛蕨屬。采于該流域海拔700m處,生于山地林下灌叢。根狀莖粗壯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生有棕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禾稈色、長約10-20cm,基部向上沿葉軸密被鉆狀披針形鱗片。葉片卵狀長圓形,三回羽裂,羽片10-15對,互生、二回羽裂。葉近革質(zhì),沿羽軸被泡狀鱗片。孢子囊群圓腎形,淡棕色,宿存。

3.2.20 紫萁(OsmundajaponicaThunb.)

屬紫萁科,紫萁屬。在低海拔500m處采得,生于溪邊和路旁。根狀莖粗而短,直立,植株高六十米左右。葉簇生,二型,直立,禾桿色,基部膨大,兩側(cè)有紅棕色至褐色的狹翅狀附屬物。營養(yǎng)葉片三角狀廣卵形,羽片5-7對,對生,長圓形,以關節(jié)與葉軸相連,邊緣有細鋸齒。葉脈通常二至三回分枝,小脈平行直達鋸齒,葉紙質(zhì)。孢子葉羽片強度收縮成狹線形,沿下面中脈兩側(cè)密生孢子囊群。

3.2.21 圓蓋陰石蕨(HumatatyermanniMoore)

屬骨碎補科,陰石蕨屬。采于該流域520m處,生于巖石縫隙中。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鱗片。葉柄長為8-10cm,葉片寬卵狀三角形,三至四回羽狀深裂。羽片10對,二至三回羽狀深裂,披針形。孢子囊群生于葉背小脈頂端,囊群蓋近圓形。

4 總結(jié)

黃山浮溪河一帶的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種類多樣。利用植物學實習期間對蕨類植物進行初步研究,由于時間不是特別充分,設備不夠齊全,對當?shù)氐霓ь愔参锏恼J識還不是很全面,在我們采集并制作得標本中有兩種蕨類經(jīng)鑒定分別為蕨科、蕨屬的毛蕨和骨碎補科陰石蕨屬的圓蓋陰石蕨,但在《安徽植物志》(一)檢索時并未記載這兩種植物生存于黃山,而是生于安徽省的“九華山”和祁門、廣德。這屬于我們鑒定時有誤、還是在植物志中沒有記載?這樣的問題有待于以后進一步的調(diào)查研究。

黃山的蕨類植物的藥用價值是一個很好的資源,是值得研究和開發(fā)的。同時蕨類植物也可以作為很好的食用物質(zhì),工業(yè)原料,并且是保護和改造環(huán)境的植物資源??梢詽M足當代世界資源的需求,為人類提供更多和更好的資源。所以只有對它們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很好的充分利用該類資源,并且很好的保護該類資源。

[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一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2]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主編.中國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3] 秦仁昌.中國蕨類植物科屬的系統(tǒng)排列和歷史來源[J].植物分類學報,1978,16(3):1-19;1978,16(4):16-37.

[4] 安徽植物志協(xié)作.安徽植物志(第一卷)[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2-214.

[5] 沈顯生.安徽大別山天堂寨植物區(qū)系的研究[J].植物學報, 1986,26(8):657-663.

[6] 吳誠和.安徽植物區(qū)系的探討[J].植物學報,1982,24(5): 468-476.

[7] 丁炳揚,曾漢元.浙江省古田山自然保護區(qū)蕨類植物區(qū)系的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2001,27(4):370-374.

[8] 張巧艷.中國膜蕨科植物分類及孢子形態(tài)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9] 王荷生.中國植物區(qū)系的基本特點[J].地理學報,1979,34 (2):224-235.

A Prelim inary Study on the Filicophytina Pteriodophytes in the Fuxi River Basin of Huangshan Mountain

Liu Henxia,Wang Huizhong,Wang Meiy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Chuzhou College,Chuzhou 239000,China)

A p 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of some filicophytina p teriopgytes in the Fuxi River Basin of Huangshan Mountain in Anhui p rovince was made by collecting,making and identifying their specimens,and their mo rphological features w ere described.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y have 9 families,12 genera and more than 20 species.According to the families,a key is given.

Huangshan Mountain;Fuxi River Basin;filicophytina;p teriophytes;distribution

book=2010,ebook=54

Q949.36

A

1673-1794(2010)02-0070-04

劉恒霞,女,滁州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系2008級學生。通信作者:王慧忠,教授,博士,wanghuizhing@126.com。

滁州學院人才引進啟動項目資助

2009-01-25

猜你喜歡
羽片蕨屬披針
“我找到了爸爸”
美文(2021年12期)2021-07-01 14:30:45
《尋找一只鳥》續(xù)寫①
美文(2021年10期)2021-05-24 04:46:43
發(fā)光的羽毛
美文(2021年10期)2021-05-24 04:46:43
《尋找一只鳥》續(xù)寫
美文(2021年10期)2021-05-24 04:46:43
浙江省景寧縣望東垟、大仰湖自然保護區(qū)蕨類植物區(qū)系分析
自然保護地(2020年2期)2020-06-25 11:31:50
菩薩蠻·題沙雅紅柳
基于PPG I系統(tǒng)的貴州石松類及蕨類植物
種子(2019年7期)2019-01-06 22:12:38
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
封面照片說明
貴州現(xiàn)代石松類及蕨類植物科屬新系統(tǒng)
阳城县| 印江| 任丘市| 库伦旗| 古蔺县| 萝北县| 乐至县| 安平县| 五莲县| 彝良县| 秦皇岛市| 武胜县| 萨迦县| 兰坪| 永新县| 喀什市| 台东县| 霍林郭勒市| 东兰县| 苗栗市| 策勒县| 沙田区| 合作市| 兴隆县| 永靖县| 枝江市| 克山县| 周至县| 黄石市| 兴隆县| 郯城县| 搜索| 荥阳市| 谢通门县| 梨树县| 旌德县| 陆川县| 刚察县| 定边县| 安龙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