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科知識構建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最常見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師精心構建的學科知識“概念地圖”;另一種是教師協(xié)助學生構建和繪制的學科“結構圖表”或“知識樹”。這些圖表的建立將原本復雜、零散的知識轉化成了簡單的線條與圖畫,為學生快捷地把握知識間的結構與聯(lián)系,掌握重難點,提高記憶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教育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使知識構建更加完善,更加實用,使之發(fā)揮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我校的又一個重要的校本研究課題,即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科知識構建體系”。
我校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科知識構建體系”所要解決的問題有四個:一是幫助教師宏觀把握教材,理清知識問的內在聯(lián)系;二是幫助教師微觀處理知識點,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三是在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基本結構和內在規(guī)律,并且養(yǎng)成自己構建知識結構的習慣;四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勢,將學科知識結構圖與多種媒體信息相鏈接,為課堂教學提供高效能的服務。具體做法是:
一、規(guī)范知識構建模式,兼顧各學科特點
1 建立相對統(tǒng)一的構建形式
為了全面體現(xiàn)學科知識體系的實用價PDgBQE+JjViyxFi+KpRxrUOa2kNXniZ8LH0yhloO5Rc=值,我校建立了相對統(tǒng)一的構建形式:學科知識總樹-章知識圖-單元知識圖-節(jié)知識圖-分支標注-知識鏈接(或:學科知識樹-分類知識圖-枝節(jié)知識圖-分支標注-知識鏈接)
2 打破年級界限,建立分類知識圖和經緯網絡
如英語學科教研組經過對知識的匯總、分解與連接,打破了年級界限,將語音、語法、功能話題、閱讀、詞匯等,按同一類型、同一性質,分門別類,重新梳理,從而形成關于某個知識點的完整表象,將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知識建立起了基本的框架和經緯網絡。
3 在枝節(jié)知識圖中建立標注和知識鏈接
無論是哪一科目哪一種形式的知識構建。都可以將多種媒體信息,如:文本、試題、圖表、圖形、圖像、動畫、錄音錄像片、網頁、課件、計算機數(shù)據(jù)等與相應的知識建立鏈接,為課堂提供可聽可視的視屏資料。為所學知識創(chuàng)設必要的教學情境。這樣形成的“知識體系”,既有主干,又有細枝和樹葉,避免了各部分知識的混淆、重疊與交叉,做到高屋建瓴,統(tǒng)籌兼顧,重點突出,便于使用,更大限度地提高知識建構圖的利用價值,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全員參與,分工協(xié)作,成果共享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科知識構建體系”是一個龐大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建工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校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并將采集到的教學資源隨時添加鏈接到知識結構圖中。融教學資源建設于教學的全過程之中。
我校采取分工協(xié)作,成果共享的原則,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各教研組把“學科知識構建”作為研究教材,大家相互學習,集思廣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善本學科的知識建構體系。僅僅半年的時間我們就對初中階段12個科目的全部知識完成文本和電子兩個版本的構建,實現(xiàn)了知識構建體系的重大突破,走在了同級學校的前列。
三、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不斷完善體系建設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科知識構建體系”工程質量的高低。使用價值的大小,除了與學校的決策有關外,還與參與建設的各學科教師的積極性、責任心和操作技能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我們定期組織培訓,邀請專家進行指導,定期對學科教研組的工作進行評估,并對“知識構建體系”的數(shù)量和質量進行評價。目前,我們已經分別對文本版和電子版的“學科知識構建體系”進行了四次展評。這不僅是對教師智慧成果的展示,又是對此項工作的促進,還是教師之間學習提高的機會,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工作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