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的高考文綜考試中,歷史科選擇題普遍被認為難度較大。從使用2009年全國卷I的廣西高考成績統(tǒng)計來看,在12道選擇題中,難度值在0.33以下的就有13、14、19、20、21題,共5道小題。而從2010年高考文綜總成績低于去年,以及考生、教師的反映看,今年的難度并不比2009年低。由于歷史選擇題已占歷史科48%的分數(shù),其中難題又占了歷史選擇題近一半的分數(shù),所以怎樣攻克難題便成為歷史學科備考中的難點。下面筆者以2009年和2010年高考文綜全國卷I部分歷史的難題解題過程為例,探討一下怎樣攻克難關,以期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審題干,抓關鍵
例1.(2009年高考文綜全國卷I第13題)“四面楚歌”典出楚漢戰(zhàn)爭。西漢初期,“楚歌”在社會上風行一時。這主要是因為( )
A.南方經濟的影響 B.統(tǒng)治集團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結果
解析:多數(shù)考生錯選D,其原因是沒有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風行一時”,民族融合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不可能是造成“風行一時”的原因。同理,抓住了“風行一時”也就容易排除A、C兩個選項。
相比例1的短題干,有些題干比較長,材料比較多,其中不乏干擾信息和陷阱。所以解題時不僅要抓關鍵詞,還要抓整段材料的中心思想。
例2.(2009年高考文綜全國卷I第19題)抗日戰(zhàn)爭期間某戰(zhàn)役后,《新華日報》刊載一位中國將領的談話:“我軍……對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為重,主在引敵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敵主力以打擊。”以下戰(zhàn)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
A.淞滬會戰(zhàn) B.百團大戰(zhàn) C.臺兒莊戰(zhàn)役 D.平型關戰(zhàn)役
解析:本題“新華日報”、“我軍”這些關鍵詞成了誘導考生跳進陷阱的干擾詞語。從區(qū)考試中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看,選屬于八路軍作戰(zhàn)的選項B和D的考生人數(shù)加起來超過總考生的一半??忌鷮忣}不能只注意少數(shù)關鍵詞,必須要對材料中將領談話的內容進行概括:“我軍”在抗戰(zhàn)初期的戰(zhàn)略思想主要不是跟日寇爭奪一城一寨,而是引敵深入,再打擊其主力。進而考生還要結合所學知識理解:這種戰(zhàn)略思想只有在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才有可能出現(xiàn)。八路軍的戰(zhàn)略思想是深入敵后進行游擊戰(zhàn)爭。
從我們平時訓練看,學生對材料缺乏全面的理解,上下文、前后句思維斷裂,只抓一點不及其余的現(xiàn)象是比較普遍的。上述題目的一些關鍵之處,如果發(fā)現(xiàn)了還是容易理解的。但有些難題的關鍵詞,就算抓住了,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
例3.(2010年高考文綜全國卷I第23題)德國學者烏爾里?!へ悹柮枋隽艘环N現(xiàn)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大的民族企業(yè),不論是“美國的”、“德國的”還是“法國的”大企業(yè),都難以生存。這表明經濟全球化時代( )
A.世界經濟發(fā)展趨于合理平衡
B.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現(xiàn)變化
C.跨國大企業(yè)的民族屬性消失
D.發(fā)達國家的資本開始擴張到全球范圍
解析:本題有兩個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和“民族企業(yè)”?!敖洕蚧笔强忌话愣紩⒁夂屠斫獾幕娟P鍵詞,但對于“民族企業(yè)”以及提煉出來的這段話的中心思想“任何大的民族企業(yè)難以生存”則不容易理解了??忌紫葧苯酉氲健懊褡迤髽I(yè)”的原意,即指本國本民族的企業(yè),但從常識判斷,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大型的企業(yè),怎么會不能生存呢?考生在此必須要把“經濟全球化”、大的“民族企業(yè)”與教材里的“跨國公司”聯(lián)系起來,才能理解其含義。
二、審選項。攻難點
攻克了第一道審題干的難關以后,就到第二道審選項的難關了。排除法是一種快速而有效地解答選擇題的方法,審查各選項時先要考慮哪些是錯誤選項。
1.選項的分類和排除。首先看四個選項是否能分類。如上述例1中,4個選項可分為長期原因和短期原因兩類,符合“風行一時”的只能是短期原因B項。再如例2中,4個選項可分為共產黨指揮的戰(zhàn)役和國民黨指揮的戰(zhàn)役兩類,然后再根據(jù)題干要求和所學知識逐一甄別排除。
2.排除與材料時代特點不相符的選項。有一些題目的選項,是設置了不符合題目所反映的時代特點的錯誤以迷惑考生。例如上述例3,我們把“經濟全球化”這個背景代入A、C、D三個選項就會發(fā)現(xiàn)其“合理平衡”、“屬性消失”、“開始擴張”的錯誤。
3.排除與題干材料要求不相符的選項。上述例2中,A項不符合“對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為重”的特點;B、D項不符合“引敵深入……而予敵主力以打擊”的特點。
4.選不易理解的選項。一些高考難題之所以難,還在于正確的答案很不容易理解。如例3中的A、C、D項含義,考生都比較容易理解,而答案B項“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現(xiàn)變化”雖不是什么難懂的專業(yè)術語,但太抽象了,依考生所學,難以把“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任何大的民族企業(yè)難以生存”的現(xiàn)象與“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現(xiàn)變化”的原因聯(lián)系起來,不明白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力量”指的是什么,也不清楚“都出現(xiàn)變化”又指的是什么。
因此,這類試題從解題技巧上看,如果某個選項盡管你可能不完全理解其意義,不知道它說的是對還是錯,但只要你能比較容易確定其他3個選項有問題而排除,那么就要果斷地選擇你所不容易理解的這一項。這倒也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解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