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教學法在哲學教學中的教學功能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利用已經(jīng)發(fā)生或?qū)砜赡馨l(fā)生的問題作為個案形式讓學習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提高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fā)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注重學生智力開發(fā)及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代教學方法,它有著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特殊功能。
1.可讀性強。案例教學法以事件性、個案性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一個案例就如同一個小故事,由于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受學生喜愛。在哲學前言教學中,我引入《成功的境界》故事作為案例,讓學生討論:你們都渴望成功,那么,你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剛剛開始學哲學,學生們還不會運用哲學分析,這需要老師點撥。
教師點撥:成功在于懂得取舍,學會放棄。對待成功,要從容冷靜,不去刻意追求,這是一種大智慧。譬如,同學們知道,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jié)果,一種花不能結(jié)果,可它們同樣美麗。我們學習哲學,就在于它能給我們智慧,因為哲學是一門關于智慧的學科。哲學案例取材廣泛、包羅萬象,是取之不盡的教學源泉。
2.趣味性濃。哲學教學光說道理,顯然不能吸引學生,如果引入生動有趣的例子來說明道理,那情形就會大為不同。我在講《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一課時,課中涉及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等名詞,學生被弄得昏昏然。于是我導入《三個和尚挑水新解》故事作為素材,學生對這個故事十分感興趣,我及時讓學生討論:三個和尚中,誰代表制度創(chuàng)新?誰代表科技創(chuàng)新?它們哪個更重要?通過討論分析,學生明白了:如果沒有制度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就不能開花結(jié)果,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就沒有動力,因此,制度創(chuàng)新是根本。這樣一來,高深難明的道理就變得顯淺易懂了。
3.啟發(fā)性深。哲學道理深刻,啟發(fā)意義意味深長,但這些深刻道理都是透過日常生活的小事、瑣事總結(jié)出來的。在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框時,我引用了猶太人名言:“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百u豆子的農(nóng)民如果賣不出豆子,可以加入水讓它發(fā)芽,幾天以后就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就干脆讓它長大賣豆苗;如果豆苗賣不動,就可以移植到花盆賣盆景;如果盆景賣不動,那么就移植到泥土里,幾個月后,它就會結(jié)出許多新豆子。同學們,這句名言對你們有何啟示呢?”學生們經(jīng)過激烈討論后,都不約而同地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道路是曲折的,要通過自我奮斗,成為有用之才?!睙o需長篇大論,即可水到渠成,這就是案例教學法的妙用。
4.教育性強。高中哲學極具目的性、教育性,它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在講授《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一框時,我引入了楊麗娟追星的事件:1994年的一個晚上,16歲的蘭州姑娘楊麗娟夢到劉德華,此后三年,楊麗娟天天做同一個夢,她相信自己與劉德華有一種特殊的緣份,于是開始放棄初中學業(yè),把自己關在家里“專職”迷戀華仔,從不放過對華仔照片、錄音的收藏,甚至期望華仔會來看她,就在家里等待。然后讓同學們思考:如何用價值觀看待楊麗娟的追星行為?我們要不要追星?我們該成為怎樣的“粉絲”?經(jīng)過討論與思考,同學們深刻體會到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認為它是人生的航向盤,走錯了,就有觸礁的可能。他們表示要以成功人士為榜樣,特別是要以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如李振聲、朱熹平等為榜樣,發(fā)奮圖強,為國爭光。這是教育的宗旨,是我們期望達到的德育目標。案例教學法省卻了說教的空洞與枯燥,卻收獲了豐碩的果實。
二、案例教學法在哲學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案例教學法運用得好壞直接關系教育教學效果,為使它的教學效果最大化,運用時必須遵循如下原則:
1.實效性。案例教學具有實效性,要體現(xiàn)在案例與書本理論知識的有機結(jié)合,要切實通過案例教學解決學生認識上的盲點。
2.適用性。案例選用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認知能力以及德育教育功能。
3.時代性。案例選用要盡可能體現(xiàn)較新近的社會重要事件,具有重大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價值,與學生的生活有關聯(lián)。
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在哲學中運用,在思想政治中的其他三個模塊也都可以運用;案例教學不僅是一個教學方法的問題,也是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的綜合體現(xiàn),它是建立在教師對本學科知識深入研究基礎上的經(jīng)驗積